第52章 另辟蹊径
第五十二章 另辟蹊径
所有人都在猜测,这位以雷霆手段著称的年轻人,这次要如何破局。
是妥协?是退让?还是……另辟蹊径?
第四天清晨,郡公府的大门,开了。
秦源一袭青衫,亲自登上马车,没有去皇宫,也没有去军器监,而是径直去了位于城南的谏议大夫府。
他去,拜访魏征。
没有人知道两人在书房里谈了些什么。
只知道,当秦源从魏府出来的时候,脸色平静。
而跟在他身后的魏征,脸色,却是前所未有的凝重。
紧接着,一道由蓝田郡公秦源与谏议大夫魏征联名上奏的奏折,被送到了李世民的案头。
奏折的内容,只有一个请求。
秦源,请求在国子监,与天下大儒,举行一场公开的“格物论道”!
他要用一场辩论,来决定格物院的未来,来为他所开创的“格物之学”,正名!
消息传出,满城哗然。
疯了!
这是所有人的第一反应。
一个工匠头子,一个靠着奇技Y巧上位的年轻人,竟然要和以孔颖达、魏征为首的经学大师们,辩论“道”?
这无异于以卵击石!
李世民看着手里的奏折,久久不语。
他看到了秦源的决绝,也看到了魏征的自信。
最终,他朱笔一批。
“准!”
国子监,辟雍堂。
这里是大唐最高学府的中心,是无数读书人心中最神圣的殿堂。
今日,这里却布置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辩论会场。
堂上,设有两个席位。
左边,端坐着须发皆白的国子监祭酒,当代大儒孔颖达。
他的身旁,是面容严肃,眼神锐利的魏征。
再往后,是数十位名满天下的经学大师,每一个,都是能引经据典,说上三天三夜的人物。
他们,代表着这个时代的学术正统。
右边,只坐着寥寥数人。
为首的,自然是秦源。
他的身后,是满脸紧张,手心都在冒汗的将作大匠阎立德。
还有几位,是格物院里,在算学和营造方面最有天赋的技术骨干。
他们,代表着一股新生的,还很弱小的力量。
堂下,更是座无虚席。
李世民亲率太子李治,以及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一众核心大臣,亲自旁听。
更外围,挤满了国子监的监生。
这些年轻的学子们,脸上带着好奇、不屑、或是期待的复杂神情,见证着这场注定要载入史册的交锋。
“咚—”
一声钟鸣,辩论开始。
孔颖达作为主辩,缓缓站起身。
他没有看秦源,而是面向李世民,长身一揖。
“陛下,圣人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此乃我辈读书人之根本。
经学之要,在于教化人心,明晰人伦,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守其道,则天下大定。
此为大道,为国之本!”
他一开口,便是宏大叙事,直接将经学,摆在了“治国平天下”的至高点上。
“敢问秦郡公,格物之学,于此大道,有何益处?”
孔颖达的声音不响,却字字诛心。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秦源。
秦源站了起来。
他没有去反驳什么大道,也没有去争论什么国本。
他只是平静的问了一个问题。
“敢问孔大儒!”
“黄河之水,几近岁岁泛滥,沿岸万民,流离失所,田地被毁,饿殍遍地。
此,算不算‘国之不治’?”
孔颖达一愣,随即答道:“此乃天灾,非人力所能抗拒!”
“天灾?”
秦源笑了。
“那么请问大儒,您座下经学典籍万卷,可有一本,能算出加固百里河堤,需要多少土方,多少人力,多少时日?”
孔颖达的脸色,僵住了。
秦源没有停。
他的目光,又转向了魏征。
“敢问魏公,您精通兵法,当知兵贵神速。
我大唐将士,攻城拔寨,需用投石机。
那么,请问您案头的《诗经》《尚书》,可有一篇,能算出调整投石机配重几何,能将石弹抛出三百步,而不是两百五十步?”
魏征的嘴唇动了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这些问题,太实际了。
实际到,让他们的所有宏大理论,都显得有些苍白。
“这就是格物之学的用处!”
秦源的声音,陡然提高。
“它不能教人修身养性,但它能计算出最稳固的河堤,让万民免受流离之苦!”
“它不能教人齐家治国,但它能计算出最精准的射程,让我大唐的士兵,在战场上少流血,多杀敌!”
“这,算不算大道?这,算不算国之根本?”
整个辟雍堂,鸦雀无声。
那些年轻的学子,眼神中第一次出现了动摇。
是啊,读了一辈子圣贤书,如果连黄河水患都解决不了,那这书,读来何用?
孔颖达脸色铁青,强辩道:“此乃小术,非君子所为!若人人都追逐此等‘术’,而忘了‘道’,岂非本末倒置!”
“说的好!”
秦源抚掌。
“那今日,我便与诸位,论一论这真正的‘道’!”
他走到了大堂中央,那里,早就按他的要求,摆放了几件简单的东西。
一根长长的木杆,一个石墩。
“诸位请看!”
秦源让两个身材魁梧的禁军士兵,去抬一块数百斤重的大石头,两人使出了吃奶的力气,石头却纹丝不动。
然后,他将木杆的一头,插.进石头底下,中间用石墩垫起。
他让一个身材瘦弱的格物院学员,轻轻的按住木杆的另一头。
众目睽睽之下,那块数百斤的大石头,被轻而易举的撬动了。
“这,便是杠杆之理。
给我一个足够长的木杆,和一个支点,我甚至能撬动这座辟雍堂!”
轰!
人群中发出一阵不可思议的惊呼。
接着,秦源又让人抬来一个大水缸。
他将一块铁锭扔进水里,铁锭沉底。
他又将一块同样重量,却被锻造成船形的铁皮放入水中,铁皮,稳稳的浮在水面。
“这,便是浮力之理。
它能解释,为何万斤巨舶,能浮于江海之上!”
秦源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响彻在每一个人的耳边。
“诸位大儒,总是在说‘理’。
天理,人伦之理。
可你们,何曾真正去探寻过,这天地之间,万事万物,其本身所蕴含的‘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893/1111108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