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084【斩断退路】
时间悄悄流逝,贡院内部明面上风平浪静,似乎没有任何暗流涌动。
薛淮保持着自己的节奏,一边做好自己的本职、认真评阅每一份答卷,一边在高廷弼和柳彧之间周旋。
这两人不知是否得到各自恩主的授意,他们仿佛全然忘记那一夜的争执和冲突,虽说谈不上和好如初引为知己,至少也能做到和气的交流。
每每这个时候,薛淮就会想起那天清晨,沈望让杂役转告他的几句话。
他不禁暗暗感慨,座师即便身处局外,依旧能料到贡院内的勾心斗角,甚至能大致猜到薛淮的处境。
薛淮明白,这是二十余年仕途磨砺和天赋才智带给沈望的洞察力,尤其前者是如今他较为欠缺的地方。
这些感慨转瞬即逝,薛淮委实没有多少空闲去遐想。
他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浩繁的试卷之中,整日不是待在阅卷房,便是去往誊录所查阅墨卷,这是主考官孙炎特批的权限。
起初高廷弼如影随形,待两三天过去,他确认薛淮是在查找岳仲明麾下数人的荐卷,便没有次次跟随,一者他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二者他好歹是庚辰科状元,如今才名比不过薛淮倒也罢了,整天做他的跟班岂不惹人笑话?
薛淮对此并不在意,无论高廷弼有没有充作孙炎的双眼监视他,他都会按照自己的决定做下去。
与此同时,他还通过柳彧调动岳仲明的人手,盯着内帘一些人的动向。
在外人看来,薛淮没有任何异常的表现,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院内的平静终将不复存在。
那个清晨他想了很多,一度纠结到底是置身事外还是挺身而出,或者至少还今科春闱的大部分考生们一个公平。
即便没有沈望让人带来的话,薛淮也已下定决心,只不过座师的提醒让他浑身枷锁尽去,能以极其冷静沉着的心态应对将要发生的一切。
三月初十,在贡院苦熬九天九夜的举子们终于结束第三场,他们拖着极其疲惫的脚步走出贡院大门重见天日。
接下来他们会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待放榜,有人自知发挥失常因而浑浑噩噩,有人自忖必然高中于是纵酒狂欢,因为这将近四千名举子的喧嚣鼓噪,整座京城都变得格外热闹。
然而对于还被锁在贡院内的考官们来说,现在才是真正的考验。
在先前的初审中,十八位同考官和两位主考官纵有分歧也能暂时搁置,譬如柳彧和高廷弼的冲突,那份答卷还是被柳彧荐了上去,会在合议中等待它的命运。
所谓合议,便是六房阅卷官当众复核荐卷,主考官予以裁定,同时对一些争议卷展开辩论,由此确定最终入选的一部分答卷。
考生们连考三场艰辛异常,但是考官们评判的重点在于第一场四书五经题,一般而言此场权重超过七成,只有两份答卷的水准难分伯仲,才会进一步复核二场答卷,劣者便会降等。
因此春闱会试一直有首场定生死的说法。
合议结束之后,考官们才会去搜落卷,防止遗漏英才。
十二日,辰时二刻。
至公堂。
薛淮来得不早不晚,他身边是一同前来的高廷弼,后面两步之外跟着柳彧。
六房阅卷官聚齐,两位主考官孙炎和岳仲明随即出现。
“这段时日诸位都辛苦了,我们就直入正题罢。”
孙炎坐在主位,平淡的眼神扫过十八位同考官,没有刻意在薛淮面上停留。
书吏们将分门别类整理好的数百份荐卷,放在同考官们身前的桌上。
气氛忽然有些紧张。
孙炎和岳仲明身为官场老人,很多年前便经历过这种场面,因此他们坐得十分安稳,但是对于十八位同考官来说,这是他们人生当中第一次在科举场上亲手决定他人的命运,而且也是很多人唯一的机会。
除去少数翰林,余者很难第二次担任会试同考官,至于主考官这个职位……显然不是一般人能够觊觎的位置。
等书吏们分发完毕,孙炎平静地说道:“便从《春秋》房开始。”
《春秋》虽非五经之首,但是近几十年来一直是大燕科举考场上最热门的选择,孙炎这个安排自无不妥。
坐在旁边的岳仲明面色如常,心中自然冷笑不已,他现在很期待一会这位孙阁老脸上的表情。
高廷弼和柳彧对望一眼,没有任何动作。
薛淮没有退缩,他在其他考官的注视中缓缓起身,朝孙炎拱手道:“阁老,下官在核卷之前有一个请求。”
孙炎意味深长地看着他,这段时间他通过高廷弼的汇报,已经大致了解薛淮的进度,这位才情横溢的翰林确实能力强悍,从近千份答卷中逐渐查出蛛丝马迹,即与岳仲明有着关联的几位考官的荐卷存在问题。
他微微颔首道:“薛侍读但说无妨。”
薛淮不疾不徐地说道:“下官想请范总宪来此旁听今日之合议。”
场间肃然一静。
众人神情凝重地望着薛淮,不知这位探花郎又要弄出什么风波。
也有敏锐之人发现,薛淮这会称呼范东阳的本职,即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尊称。
孙炎暗暗赞了一声,他和欧阳晦之所以要借薛淮之手对付宁党,一方面是避免让那位首辅大人蛊惑天子,再度以党争当止的由头大事化小轻松过关。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薛淮虽然年轻资历浅,可他依靠这几年矢志不移的弹劾,尤其是查办工部贪渎案之后,他成功在满朝文武心里树立起一道形象,那便是只要他出手,被他弹劾的人肯定有问题,区别只在于问题的大小。
这就是人的名树的影,孙炎虽然贵为内阁大学士,他亦不认为自己开口有这样的杀伤力。
当此时,孙炎故作姿态地问道:“为何要请范左佥来此?”
薛淮正色道:“下官在阅卷过程中发现诸多不合规之事,为了春闱公正考虑,当由范总宪在旁见证为宜。”
孙炎略略沉吟,随即看向旁边的岳仲明问道:“岳侍郎意下如何?”
岳仲明心中哂笑,他当然知道孙炎打的什么算盘,只是孙炎并不知道薛淮的真正想法,当下他平静地说道:“全凭阁老做主,下官没有意见。”
“既然如此,那就依薛侍读之言。”
孙炎吩咐一声,一名书吏迅速离去。
片刻过后,左佥都御史范东阳迈步走进至公堂。
其人一张冷脸神情肃然,在听完孙炎简略的解释后,他只看了薛淮一眼,随即沉默地走到岳仲明身旁落座。
“薛侍读,现在你可以说了。”
孙炎朝薛淮望去,眼中浮现一抹期许。
堂内其余同考官心中愈发纳罕,他们本就怀着紧张的心情,现在更加弄不明白,为何孙阁老会同意薛淮这个冒失的请求?
今日合议肯定会存在大量争执,如今又得在素有铁面之称的范东阳眼皮子底下,万一出现纰漏或者说错话,这岂不是上赶着给对方送把柄?
要知道御史们整天都在挑朝臣的毛病,没事都会被他们找出问题。
他们当然不明白今日情况之特殊,孙炎和岳仲明都在等着薛淮朝对方发难,自然不会否决薛淮的提议。
一片肃静之中,薛淮从身前的桌上挑出五份答卷,继而开口道:“孙阁老、少宗伯、范总宪,下官身为《春秋》房阅卷官,在评阅的过程中发现这五份答卷存在通关节之嫌。”
孙炎面色不变,心中则是一喜,想来这就是柳彧等人的荐卷。
他很喜欢薛淮的行事风格,干脆利落直取中军,丝毫不拖泥带水。
书吏上前接过薛淮手中的答卷,然后呈给孙炎等人。
甫一入眼,孙炎便察觉不妥。
这并非柳彧的荐卷!
孙炎镇定心神,细细看下去,他手中的这份答卷文采尚可,但是破题平平。
薛淮在众人的注视之中,继续说道:“三位大人请看,这五份答卷水准各不相同,然而它们存在一个奇特的共同点,那就是承题一段都有一个‘酬’字,起讲一段都有一个‘攸’字,中股都有一个‘化’字,束股则有一个‘实’字。”
此言一出,一众同考官纷纷色变。
孙炎面色凝重,范东阳则是冷冷地看着手中的答卷。
唯独岳仲明心中震惊。
他当然认得出来,这些字眼便是东宫定下的暗号!
薛淮环视众人,毫不迟疑地说道:“三位大人,诸位同僚,你们都是学识渊博之人,定然知道这几个字眼在会试答卷中并非常见,他们如此巧合地出现在这五份试卷几近相同的位置,从而导致其中三份答卷文理不通,偏偏整篇文章不乏文采,就像是一块玉佩上出现几个污点,令人无法忽视。”
“很显然,这就是惯用通关节的手法!”
话音落地,范东阳干脆利落地说道:“言之有理。”
坐在他身边的岳仲明心中惊疑不定,他万万没有想到,薛淮今日第一个发难对象不是孙炎,竟然是他自己!
岳仲明委实无法理解这个年轻翰林的想法。
他看向泰然自若的薛淮,发现对方并未坦白此事真相,心中忽地涌起一股明悟。
或许是因为薛淮格外注重清名,他唯恐因为这件事被拿捏,所以选择在针对孙炎之前,先解决这个隐患。
毕竟岳仲明总不能这个时候跳出来说这是东宫所为。
一者还没到那个铤而走险的境地,二者他还需要薛淮对付孙炎。
一念及此,岳仲明心情十分复杂,暗道这个薛景澈并非像他表现出来的那般忠耿清正,一样会耍心机手段。
罢了,就当是一种心照不宣的交换。
他状若无意地朝薛淮使了个眼色。
薛淮不动声色,微微垂首低眉。
他似乎在表明已经领悟岳仲明的态度,其实在他垂下眼帘的那一刻,他眼底深处闪过一股凌厉之色。
先断后路,方能向前。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846/1111104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