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101【行路难】
薛淮从县衙内堂出来的时候,崔十七和那位匆匆赶来的吴员外也已办妥转让手续。
崔十七得到三千两银票,吴员外则终于拿下心心念念的铺面,双方约定十天内完成交接。
其实他有些肉疼,毕竟不出意外的话,他只需要数百两就能将那三间位于鳌头矶街的门面据为己有,如今却付出将近十倍的代价。虽说那三间门面确实值这个价钱,但他原本不需要拿出这么多银票。
不过在来时的路上,侄儿吴穹已经给他讲明厉害,连县尊都不得不低头,更遑论他这样的富绅?
只能怪崔十七命好,居然能遇见那位来自京城背景通天的扬州同知。
他望着崔十七随着那一行外乡人离去的身影,不禁轻声一叹,对方如今有这等靠山,那三千两肯定不能再觊觎了。
一回头,只见知县严保庸面色肃然地看着他,开口就让他心中一沉:“吴员外,本县决定要尽快安置那些灾民,不知你是否愿意出手相助?”
吴员外暗自苦笑,面上毫不犹豫地说道:“县尊能够看得起草民,这可是草民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吴家当然愿意尽绵薄之力!”
严保庸这才放缓语气,赞道:“如此甚好。”
且不提吴员外因为接连出血而肉疼,只说薛淮一行人原路返回,那些灾民见到崔十七安然无恙,人群中立刻响起一片问好声。
还没等他们离开,吴穹又带着一群差役赶来,当众宣布县衙即将安置灾民的决定。
欢呼声骤然轰响。
也有人向着薛淮等人的方向鞠躬致谢,这就像是浪潮涌动,越来越多的灾民诚恳拜谢。
或许这是严保庸想不到的结局。
灾民们吃不饱饭治不了病,但是他们不傻,都知道之所以陡然峰回路转,一定和那个身份神秘的年轻人有关。
薛淮没有过多逗留,他只深深地看了一眼那些感激涕零的灾民,然后带着随从转身离开。
再次来到繁华喧嚣的鳌头矶街,江胜等人神情凝重,显然是受到极大的冲击。
虽说他们只是随从护院,并非身份尊贵之人,但无论在公主府还是薛府,至少他们不愁吃穿,每月都能领到一笔不菲的俸禄,而且一直生活在相对富庶的圈子里,平时很难见到那些衣不蔽体面黄肌瘦的灾民。
从进入临清城开始,他们看见的是川流不息天南地北的商贩,大燕的民间商贸往来在这个运河枢纽之地显露出旺盛的活力,但是就在一街之隔,仍旧有很多人为了一口饱饭苦苦挣扎,这些人同样是大燕子民。
像这样的灾民,大燕万里疆域之内还有多少?
没人知道答案,或许永远不会有一个明确的数字。
不多时,众人来到一家药铺门前,只见匾额上写着“德润堂”三个古朴端方的大字。
这里便是崔家药铺。
崔十七站定说道:“府台大人,可否赏脸入内小坐片刻?”
薛淮没有拒绝。
江胜等人留在大堂,薛淮则随崔十七进入里间。
这里同样弥漫着药草气息,室内最显眼的陈设是墙上悬挂的条幅,上书“悬壶济世”四字。
崔十七请薛淮入座,亲自斟茶奉上,然后深深一揖:“今日若非府台大人仗义执言,不仅崔家先祖留下的铺面会被强取豪夺,那些灾民……恐怕也要被驱赶出城自生自灭。草民代他们,谢过大人再造之恩!”
他的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感激,身体弯得很低。
“崔郎中请起。本官路遇不平,出手本是分内之事,况且……”
薛淮伸手握着茶盏,指腹摩挲着杯壁:“这再造之恩怕是还谈不上。关于灾民安置,先前严知县已经立下承诺,此事既然关系到他的前途,想来他不会再漠视。”
崔十七听得出薛淮语气的平静,他心里涌现挣扎之意,但最终还是没有出言。
薛淮喝了一口清茶,好奇地问道:“崔郎中,之前听你所言,你似乎离开过临清一段时间?”
崔十七应道:“回大人,确有此事。”
通过他的讲述,薛淮逐渐明白个中原委。
崔家乃临清本地杏林世家,崔十七从小就显露医术的天分,得到其父倾力栽培。
七年前,十八岁的崔十七按照家中规矩外出游历行医增长见识,这一走就是四年。
三年前他再度回到临清,却发现父母皆已病故,只给他留下这间药铺和几名忠心的伙计,可谓物是人非人生剧变。
好在崔十七没有被变故打倒,他继承这间德润堂,一心一意为穷苦大众治病,尽可能减免对方的诊金。
这次隔壁魏县的灾民涌入临清县城,官府只是象征性地给了一些赈济,主要还是靠大宁寺的僧人和城内几家颇有善名的富户。
崔十七不忍那些灾民被病痛折磨,于是一文不收帮他们治病,若非德润堂的底子足够厚实,他根本支撑不了太久。
“你这份仁心委实难得。”
薛淮亦有些动容,继而关切地问道:“接下来你有何打算?”
“不瞒大人,其实草民很早就想卖了这三间铺面,因为草民只想行医治病,不在意能靠着门面赚多少银子,只是这两年始终没有合适的买家。”
崔十七苦笑一声,叹道:“也不能说没有,但每次都会被人搅黄,草民知道是那位吴员外暗中作梗。若非草民两年前救过严知县的幼子,恐怕早就守不住这份家业。今日得大人援手,草民总算能了却一桩心事,接下来准备在城内寻一处普通铺面,将德润堂继续开下去。”
这番对答让薛淮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
起初他认为崔十七有点像以前的薛淮,为心中的准则可以不惜一切,眼下看来对方并非固执之人。
“如此也好,三千两加上你这间德润堂储存的药材,应该够你支撑很久。”
薛淮好心地说道:“不过我始终认为,你不能一直免费帮人治病,一来你这样很容易引起同行的愤恨,二来这世间永远不缺病人,你这样做无法长久。”
“多谢大人提点,草民记下了。”
崔十七神色真挚,随即鼓起勇气说道:“大人,草民心中有一个疑惑,不知能否相询?”
薛淮点头道:“但说无妨。”
崔十七斟酌用词,徐徐道:“大人是否知晓,严知县的靠山便是本省道台倪大人?”
所谓道台,指的是山东布政司左参政,大抵算是布政司第三号人物,位在左右布政使之下。
实际上左参政在一省之内的地位肯定没有那么靠前,毕竟除了布政司之外还有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此外还有山东巡抚的存在。
但是对于临清县来说,左参政已经是只能仰望的大人物。
薛淮心中一动,已经品出这位满怀赤子之心的年轻郎中话中深意,他不动声色地问道:“你觉得我是因为严知县有位大靠山,所以才与他和光同尘?”
“草民岂敢!”
崔十七连忙起身,躬身道:“今日大人仗义出手,草民的困难得已解决,那些灾民也得到安置,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草民若是还觉得不足,那与禽兽何异?”
“不用这么紧张。”
薛淮示意他坐下,平静地说道:“临清非本官治下,今日之举已是越俎代庖。严保庸的靠山是谁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本官只是路过此地,今日若当众让他下不来台,亦或一份弹章直接送往京城,这些本官确实都能办到。这些手段固然解气,但是又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崔十七并未落座,他微微低着头,眼中浮现不解。
薛淮停顿片刻,目光扫过墙上悬挂的条幅,缓缓道:“或许严保庸会因为本官的弹章丢了乌纱帽,但这件事至少需要一两个月,在这期间他可以阳奉阴违,暗地里刁难拖延,让灾民们迟迟无法得到安置。再者,他身后的势力会因此被惊动,继而抱团反扑,极有可能导致灾民们成为他们泄愤的目标。届时非但灾民们难以求活,就算你崔郎中也没有安稳日子。”
“本官亮明身份,让严保庸低头应下这几件事,已是借势而为的极限,毕竟本官只是千里之外的扬州同知,并无直接决定对方生死的权力。”
“当然,本官也可以图一时之畅快,扮猪吃虎耍威风,然后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你们面对本地官僚的报复打击,这是你想看到的结果么?”
崔十七沉默良久,他十分艰难地说道:“草民并无此心,只是……只是这严知县与富绅暗中勾结强夺民产,又视灾民如草芥,如此贪墨卑劣之人,只因大人位高权重,便能在顷刻间换了副嘴脸,变得心怀怜悯爱民如子?大人在时他不敢怠慢,可是大人马上就要南下,他的承诺与画饼充饥何异?”
薛淮摇头道:“严保庸确非清官,但能力手腕还在,再者他很清楚本官的背景,只要本官给他留了体面,他就不会阳奉阴违。正如你所言,他顷刻换了嘴脸,正是因为他懂权衡,知进退。这种知进退,有时……恰能把事情做了。”
崔十七喟然道:“大人说的道理,其实草民都懂,也明白大人愿意同草民说这些,是因为大人胸怀宽广,但……”
他欲言又止。
薛淮见状便直截了当地说道:“但他是贪官,所以你希望能换上一个清官。”
崔十七默然。
“莫要多想了,安心经营你的德润堂。”
薛淮不愿再说下去,因为这个问题根本没有明确的答案,他是念在崔十七一片仁心的份上才解释了几句。
“多谢大人解答,草民往后会继续钻研医术造福苍生。”
崔十七躬身一礼,极其谦恭。
薛淮微微颔首,起身离去。
崔十七一直送到门外,他看着薛淮一行人离去的身影,脑海中思绪翻涌。
他当然明白薛淮那番话是金玉良言,官场便是如此,没人能随心所欲,亦做不到绝对的清正廉洁,千百年来一直如此。
可是他眼中不断浮现那些灾民的惨状,枯瘦如柴的老人,衣衫褴褛的妇人,嗷嗷待哺的幼儿……
他深吸一口气,眉心陡然剧痛,随即一个念头悄然涌起,仿佛不断在叩问他的内心。
“历来如此,便对么?”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846/1111103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