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诸君扶我青云志,还报诸君万两金
作为嘉宁市的一把手,吴宏生今天是心情大为舒畅。
因为他今天去省里开会,得到了上级的重点表扬,并且顶着的“代”字就此去掉。
嘉宁市2014年GDP数据,早在上个月中下旬就发布了,全年GDP达到了1420.25亿元人民币,同比2013年增长率达到了12.87%。
这个成绩是极大的超预期,上级交给他的任务是能稳住就行,负增长不超过3个百分点就算是完成任务,再用两年时间恢复到2013年的增长水平。
可见,上级都做好了负增长的预期管理。
结果去年嘉宁市的经济状况在面临如此巨大的承压之下,全年下来不但没有负增长,反而还实现了正增长,更是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甚至比2013年的增长率都高。
妥妥的超巨额完成了经济任务。
这都是第四季度迎来大逆转,最后一个季度不但抹平了前两个季度暴跌的部分,还实现了大幅增长。
毫无疑问,这都是元界智控带飞了全市经济。
包括12家代工厂能来嘉宁落地,也是元界智控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到了第四季度,地产商也敢拿地了。
除了GDP数据异常亮眼之外,对于市里乃至省里,另一个数据则是更加让其振奋。
那就是嘉宁市去年的财政税收情况,2014年其公共财政总收入为198.37亿元,同比增长+55.95%,比2013年的127.2亿足足增加了71个亿。
吴宏生在去年刚刚临危受命时,他心想着去年嘉宁市的财政税收能够不跌破100亿大关都得谢天谢地。
结果暴增55.95个百分点!
这显然也是离不开元界智控,去年仅这家公司的总纳税额度大约是129.25亿,比当时陆安对吴宏生给出的100亿预期还多了近30个亿。
不过嘉宁市是三级财政市,元界智控缴纳的税并非都入嘉宁地方,而是一半入国库,省里还要拿走20%左右,留给嘉宁市地方的就是30%左右,也就是38.7亿左右。
显然,元界智控成为了嘉宁市绝对的第一纳税大户。
而公司129亿税额规模,超过了社交巨头鹅厂,也超过了电商巨头阿狸。
鹅厂去年总营收789亿左右,纳税额在70亿左右,占营收比重8.87%;阿狸去年总营收708亿左右,纳税额在109亿,占营收比重15%左右。
而元界智控去年的营收规模,跟这两家互联网巨头处在一个梯队。
751.5亿的年营收,纳税额129.25亿,占营收比重17.19%,元界智控不论是绝对纳税额还是占营收比重,都超过了这两家互联网巨头。
元界智控的员工收入非常高,包括合作的12家代工厂商旗下的员工工资都到了缴纳个税线。
再加上楼市回暖,商品房的成交量放大,产生的契税等等。
还有全市经济迅速复苏,消费得到大幅提振。
这一系列积极因子叠加起来,不但完全对冲掉了下滑的部分,并一举将嘉宁市的公共财政总收入推到了198.37亿元,实现超过55%的巨幅增长。
现在的吴宏生是愈发觉得自己当初决定押宝在陆安身上,一把梭哈是极其明智的选择。
否则,绝对不会有今天这样大好的局面。
也不得不说的是,一家大型高科技企业,且具备高附加值利润,对一座城市的经济带动是相当强悍的。
嘉宁市去年的经济状况那么糟糕的情况下,全年GDP还能实现12.87%的增长率,财政税收更是超过55%的增长率,在外界人士看来简直堪称经济奇迹。
而到了今年2015年,吴宏生都不敢想今年的数据会有多么惊人了。
他有强烈的预感,绝对会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数据。
……
两天后,2月18日周三。
今天是除夕,陆安已离开嘉宁市回乡下老家。
从嘉宁市到乡下老家,不堵车就三个半小时左右的车程,他这次回乡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报恩。
陆安在刚读小学的年纪,未满8岁年,父母就猝然离世,而且他这一脉还是三代单传。
绝对是堪称地狱级的人生开局,陆安是在村里人的帮扶接济中成长,村子的规模也不大,大约330户,全村有1500人左右,陆安成了村里唯一的孤儿,所以全村都知道这个苦命娃儿。
小时候的陆安就是吃着百家饭长大,村民们合计凑钱支持他读书完成学业。
作为村里的苦命娃,偏偏是最争气的那个。
陆安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到初中三年,再到高中,年年成绩都是全校第一。
说起来,如果不是被艰苦条件制约,他很可能在11岁的时候就能进入大学少年班。
最后因为种种原因还是按部就班的把初、高中学历走完,然后参加高考,最后考出了745分的总成绩,就语文扣了3分,英语扣了2分,其余全满分。
妥妥的状元,清北抢着要。
但他拒绝了清北,选择了西工大,还在当时的网上轰动一时,因为在那个年代包括当下,700分以上的成绩都是默认选清北的。
而清北各种互防彼此,结果万万没想到被西工大截胡,也是懵了。
陆安成了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当时县一把手都亲自来到村里慰问祝贺。
最后乡里乡亲一起凑出学费支持陆安上大学,其实就算乡亲们不凑这个钱,陆安考出745分的成绩已经不用担心会因学费的问题而上不了大学,无论是助学贷款还是别的政策扶持都能支持他上大学。
要是这样的学生因为学费上不了大学,传出去形成舆论,别的不说,县领导肯定很慌压力很大。
陆安知道乡亲们热情给他凑学费,心善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有点小私心在里面,希望藉此在陆安这里多留的一份人情,将来他起飞了,以后遇到难处有求于他时,有这个人情可以用。
而陆安也选择接受乡亲们凑的学费,因为不收的话反而会让大家多想。
不过到了大二,村里就没有再给他报销学费和生活费,并不是不愿意给,而是陆安有了助学金、奖学金之类的完全够支持他完成后续几年的学业,人情也欠下了就没那个必要了。
小时候若非有村里的乡亲们帮扶,陆安肯定是会早年夭折,村里乡亲们的大恩他一直没忘记。
去年春节没有回乡,因为那时候元界智控还没有站稳跟脚。
今年不一样了,已经初步站稳了跟脚。
所以今年的春节,陆安决定回乡,厚报当年扶他上青云之志的村民们。
都说穷不走亲,富不还乡,别人或许有他的理由,但陆安选择富贵还乡也有他自己的理由,乡里乡亲在他小时候那么帮扶相助,今朝发达了,若是富不还乡定会背上白眼狼的坏名声。
就算为了自己的声誉考虑,也得还乡。
……
下午两点左右。
一列车队行驶在乡下大马路,随后进入一条通往村里的岔道小水泥路。
陆安就在其中一辆豪华座驾迈巴赫上坐着,还有差不多一里路程就能到村里。
值得一提的是,孟秋颜没有跟他一起,她回京跟自己父母过年。
陆安忽然道:“停车。”
不一会儿,车辆停了下来,正好停在一个中老年人旁边,对方正提着年货回村。
陆安下了车笑着打招呼道:“王婶,办年货呢?”
对方先是一愣,盯着陆安仔细打量了一会儿,随后满脸惊讶:“哦唷?这不是安娃子?”
陆安点头笑道:“是我。王婶我捎带您一程吧,正好顺路。”
王婶瞅了眼这车队也是大为惊诧,她不认识什么迈巴赫豪车,不过在她眼里就算普通小轿车也不便宜。
听到陆安这话,王婶连连摇头摆手拒绝:“不用了不用了,我走回去就行,我这一身马虎的很,弄脏你这车很麻烦,几步路的事情,不碍事。”
闻言,陆安哑然。
这位王婶虽然连小学都没上过,不过为人却很纯良,担心把他车弄脏了。
陆安笑着道:“没事儿,我小时候可是没少去您家蹭饭,至今都记得最喜欢吃你做的红烧肉,我要是嫌弃您,那还是人嘛?上车吧,没事的。”
说完便瞅了眼司机,司机立马领会其意,上前帮忙搭手要接过王婶挑着的年货。
在陆安的坚持下,王婶还是坐上了迈巴赫,车队继续驶向村里。
车内,王婶问道:“安娃子你这是当大老板了?”
陆安点头微笑道:“算是吧。”
王婶又问道:“后面那些车都是你的?”
陆安再次点了点头笑着道:“是的。”
王婶立时震惊:“哦唷唷,不得了,不得了。”
陆安笑道:“后边的车里都是些给乡亲们准备的一份薄礼,也给您准备了一份。”
听到这话的王婶笑得合不拢嘴:“那敢情好。”
这一路上,陆安跟这位王婶聊着家长里短的,也很快就到了村里。
陆安这一列车队驶入村里的那一刻,立时就吸引了全村人的目光。
这样的阵仗在陆家村可少见,很多村民记得上一次还是五六年前陆安高考拿下省状元后,县领导来村里慰问祝贺。
很快,陆安回来的消息就如同长了翅膀似的,迅速全传遍了全村。
村里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陆安先是顺带到王婶家里坐坐,并送上了准备好的礼品,聊了聊家常。
没一会儿,王婶家就变得热闹非凡,因为很多街坊邻里都过来看热闹。
陆安并没有在王婶的家中逗留太久,然后接下来他便带着礼品挨家挨户的登门拜访。
好在村规模不大,全村现在拢共332户,每家每户都是逗留不到一分钟就去下一家。
即便如此,拜访完了最后一家差不多到晚上七点。
大家都知道陆安一脉三代单传,父母不再就他孤身一人,到了饭点的时候,每家每户都热情的竞相邀请陆安去家里做客吃年夜饭。
陆安最后到了王婶家吃的饭。
这个除夕夜,全村各家各户都在讨论陆安。
什么在外面赚到大钱啦,当大老板啦,还有的想给他做媒说亲的。
总之,陆安成了全场最靓的仔,绝对的主角。
到了第二天早上,陆安去了自家祖宅看了看,这会儿他到哪村里都被一大票人拥趸跟随着。
所谓的祖宅就是一间老瓦房子,陆安还以为这房子已经倒塌了,没想到安好无损,而且还被修缮了,显然是村里的乡亲们帮忙的修缮的。
陆安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当年县领导亲自下乡慰问祝贺,村里人都知道这娃将来肯定有出息。
帮忙修缮的几位乡亲即便有点自己的小私心也不伤大雅,因为论迹不论心,何况在陆安小的时候,村里人就没少帮扶,那个时候可没人会想到他以后长大了能这么有出息。
全村已是热闹非凡,村长直接同意祠堂大开,宰牛宰猪宰羊,忙得热火朝天,全村的人一致同意在祠堂大摆宴席一起吃这大年初一的第一顿饭。
宴席使用的是一种叫“八仙桌”,每边坐两个人,总共可以坐8人。
全村有1500多号人,摆了近200桌。
到了午饭时间,全村人共聚一堂。
陆安坐的一桌都是村里辈分高的人,别的年轻后生上不了这一桌,但他除外。
此刻,只见陆安站了起来,他一手端起一杯酒,一手拿着个扩音喇叭,然后环视在场的众人朗声说道:
“我陆安再次诚挚地感谢各位乡亲们对我的帮扶,在我考上大学的时候,我就暗下决心,诸君扶我青云志,待到功成名就日,还报诸君万两金,举杯同庆共欢畅。”
同在一桌的一位长辈跟旁边的村长交头接耳:“念过大学有文化,就是不一样哈,不过是啥意思?我没什么文化,没听明白。”
村长陆德昌说道:“安娃子的意思是,他念着乡亲们对他的好,如今发达了,没有忘记乡亲们,要厚报乡亲们。”
大家听到这话,顿时高兴得合不拢嘴。
与此同时,陆安笑着朗声道:“多的就不说了,我敬大家一杯。”
说完,他举杯相邀,然后一饮而尽。
在场的成年男子也都举杯畅饮,然后大家纷纷动筷子,同庆共欢畅,边吃边聊着,好不热闹。
……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844/1111104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