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一块块的攒
年后,图书馆上班了。
每天都有人陆续来看书,许志远天天都去图书馆,别人是去看书,他是希望在这里能再次遇见郑晓红。但他每次都是满怀希望去,又失望而归。
回到防震棚里,他像丢了魂一样,打不起精神。脑海中总是浮现郑晓红的身影,挥之不去。他再次骑着自行车出了大院,期望着能在路上再次遇见郑晓红。
春节过后,路上的行人比年前少了五分之四。他骑着自行车在大路上行驶,路上已经行人稀少,畅通无阻,再也没有年前人挨人,人挤人的现象,每个从路对面走过来的行人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城区的大路他全部过了一遍,还是没见到他想见的人。
许志远在高中时,也曾暗恋过班里的女同学。那时的他情窦初开,可是家里穷,他心里又自卑,便错过了。
现在,他终于考上大学,有了谈恋爱的资本,难得遇到心仪的女孩,这一次,他不想再错过!
接下来的时间里,许志远四处向同学们打听郑晓红的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但一无所获。
正月十五,吃完汤圆后,许志远带着遗憾回了上海。
回到学校后,他更加勤奋学习。上课认真听讲,一丝不苟地画好每一幅作品。
放学后,回到寝室也经常见缝插针看专业书,或者坐在画架前认真作画。
平时,他除了去写生就是去学校的图书馆看书,把自己的课余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有同学约他出去玩,他都婉言拒绝。
一到周末,他就早早起来背着画夹去菜市街头写生。没人比他更清楚,上大学对他来说多么来之不易!所以他倍加珍惜读大学的美好时光。
他不想蹉跎岁月、虚度年华,总想着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等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时,才能成为国家栋梁。
同样在努力上进的,还有在大亮维修部学徒的郑自强!他不但勤学好问,还惦记着去帮刘大亮去邮局取包裹。这是他的小私心,想趁拿包裹的时候,得到大亮维修配件的发货地址,为自己日后单干做准备。
有一次,刘大亮又去邮局取包裹。
他骑着自行车刚到邮电局,郑自强随后就到了。刘大亮见他跟来,有点意外,但也没说啥。他刚取到装配件的包裹,就被郑自强麻利地拿走,放在他的自行车后托架上。
郑自强回头看见刘大亮正和熟人说话,心想:这可是个好机会,便想趁机去看写在包裹上面的发货地址。
他刚低下头,还没来及看完,刘大亮就微笑着站在他面前,向他伸出手,“自强,给我吧。”
郑自强愣住,一时不知所措。
刘大亮见他没动作,就直接从他的后车托上把包裹取走了。
郑自强很尴尬,直后悔自己心太急。
打那以后,刘大亮表面对郑自强跟原来一样,心里却开始防备他。
郑自强也看出来了,他便萌生出离开的念头——原本他也不甘心一直做没工钱的学徒!
眨眼到了暑假,许志远回到家,放下行李便去了大亮维修部,他想问问郑自强近况如何,正巧赶上郑自强上厕所了,他便与刘大亮闲聊。
“自强在你这没给你添麻烦吧?”
刘大亮笑着说:“没有。”
犹豫片刻,又接了一句,“自强人聪明,有眼力劲,在我这当学徒屈才了!”
许志远察觉出他话里有话,就笑笑,没再多问。
郑自强上厕所回来,见许志远来了,连忙迎上来打招呼,寒暄几句后,许志远借口家里的收录机有毛病,想让他去帮着修修,便把他带走了。
两人走在去许家的路上,许志远问道:“在大亮那干得咋样?能学到技术吗?”
郑自强年轻,又不把许志远当外人,直接说出心里的打算,“还行,但我还是想自己单干。”
许志远点点头,对此表示赞同,“确实,别人家屋檐再大,都不如自己手里有把伞。”
“没错!”
许志远说收录机老是卡磁带,但郑自强检查后却并未发现异常,他又联想起许志远走在路上对他说的话,大致猜到刘大亮一定是对许志远说了什么,他才用“别人家屋檐再大,都不如自己手里有把伞”来暗示自己。
第二天,郑自强就借口家里生意忙不过来,离开了大亮维修部,专心在店里帮母亲卖早餐。
连着两天在店里帮忙,郑承运看出不对劲,便问出心中疑惑,“自强,你这两天咋没去大亮那儿?”
“在他那儿学不到啥东西,我不想去了。”
郑承运知道自强是个有主意的孩子,就没再多问。
晚饭后,他与刘淑珍商议尽快给郑自强租间门面干电器维修。刘淑珍从装衣服的木箱子底部摸出一个手帕,打开后,里面包的都是十元和五元的纸币,她数了下,一共1655块钱。
这是全家人多少个日夜,起早贪黑,一毛五一碗的辣汤豆腐脑,一碗一碗地端出来的!
郑承运看着这些来之不易的钱,脸上露出笑容。很快,他脸上的笑容又消失了,忧心忡忡地说:“下午的时候,我去街上转了一圈,想看看可有合适的门面房,发现地段好的地方没有闲门面,地点偏的又怕没生意!愁人啊!”
刘淑珍听了他的话,愁眉不展,“我也是心里没底,自强年轻,又没单独干过生意,租门面修电器,也不知道能不能赚到钱?”
郑自强倒是不急,他对父亲说:“租门面的事先不急,有我在店里帮忙,您跟我妈都能少累点,等咱挣了钱买间门面,用自家门面干生意不是更好吗?”
郑承运听了郑自强的话,眼前一亮,觉得儿子到底是长大了,越发有主意了,比他年轻时强!他心里越发有了干劲!觉得再苦再难也得尽力帮孩子把路铺好。
那晚,他翻来覆去睡不着,琢磨着再增加点挣钱项。
两天后的早晨,郑承运不仅炸起了油条,还添了豆浆,豆浆五分钱一碗,油条一毛钱一根。随着早饭品种的增多,前来吃饭的人也多起来,收入也跟着水涨船高。
虽然店里的收入比原来多了,但是刘淑珍还是一如既往地精打细算过日子,有钱当无钱过,她把挣到的每一分钱都尽量攒下来,为买门面房做准备。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832/2364822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