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余波未平暗流涌
邪灵消散后的第三日,咸阳城的炊烟终于染上了往日的暖意。渭水褪去暗红,重新变得清澈,摆渡人老张撒网时,竟捞起几尾银亮的鲤鱼,鳞片在阳光下闪着光,是灾劫后少见的生机。
王砚的字画铺前挤满了人。有来道谢的张大户,捧着块成色极好的砚台;有染坊老板,送来几匹新染的青布;连瞎眼老乞丐都让土狗叼来个布包,里面是半袋炒得喷香的花生。王砚一一谢过,只收下了那袋花生,笑着说:“街坊邻里,不用这么客气。”
“东家,您现在可是咱们咸阳的活神仙了!”小三一边给客人倒茶,一边眉飞色舞,“昨天我去买菜,听见菜摊的阿婆说,月蚀那晚看见您在河堤上发光,像画里的仙人!”
王砚正想训斥他胡说,门外忽然传来一阵骚动。只见几个官差簇拥着一顶轿子停在铺前,轿帘掀开,走下来个穿着锦袍的中年男人,面容清癯,眼神锐利,正是咸阳知府李大人。
“王掌柜,久仰。”李大人拱手为礼,语气却带着审视,“本官听闻前几日渭水异动,多亏王掌柜与几位乡邻出手,才保得全城平安?”
王砚心头一凛。官府向来忌讳“妖邪之说”,李大人此刻上门,怕是不止道谢这么简单。他连忙回礼:“不过是些乡邻互助的俗事,不敢劳烦大人。”
“俗事?”李大人冷笑一声,目光扫过墙上的字画,“本官却听说,有人能画符驱邪,能引水流布阵,甚至能让绣品活过来——王掌柜觉得,这些也是俗事?”
站在一旁的鹤鸣老汉突然咳嗽两声,草靶子上的糖葫芦晃了晃:“李大人,您是读书人,该懂‘子不语怪力乱神’的道理。那几日不过是我们几个老骨头组织街坊防洪水,哪来的符啊阵的?许是百姓看走了眼,把灯笼的光当成啥了。”
绣坊老板娘也附和道:“是啊大人,我那绣品哪能活?不过是针法巧些,看着像动罢了。”
李大人盯着他们看了半晌,忽然笑了:“既如此,是本官多心了。只是……”他话锋一转,从袖中取出份文书,“近来渭水沿岸总有人失踪, bodies 捞上来时都像被什么东西啃过,本官已上奏朝廷,不日将有钦天监的高人前来查探。王掌柜若有什么线索,还望告知。”
王砚接过文书,见上面画着失踪者的伤痕,与阴蚋啃噬的痕迹如出一辙,心头一沉:“大人放心,若有发现,定当禀报。”
李大人走后,王砚立刻关了铺子。青溪先生不知何时已坐在里屋,玉尺放在桌上,泛着冷光:“阴水婆婆没死透。”
“您怎么知道?”
“方才李大人身上带着股极淡的水腥气,与阴水婆婆的邪气同源。”青溪先生指尖划过玉尺,“她定是附在了哪个失踪者身上,躲在暗处,想借钦天监的手除掉我们——钦天监那帮人向来视民间异人为眼中钉,若被他们发现我们的身份,少不了一场麻烦。”
瞎眼老乞丐摸着土狗的头,声音发颤:“我刚才掐算过,那钦天监的高人三日后到,是个练‘斩妖剑’的,眼里容不得半点邪气,咱们这些‘藏着掖着’的,怕是要被当成妖邪斩了。”
王砚想起那些失踪者的伤痕,忽然道:“阴水婆婆不仅想借刀杀人,还在继续养阴蚋。她要的不是咸阳城,是……”
“是我们的命。”青溪先生接口道,“她恨我们毁了她的大计,更想夺你的灵泉精气、鹤鸣的食气修为、绣坊的锁灵术,用来修复被破邪露灼伤的元气。”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渭水的潮气顺着窗缝钻进来,带着若有若无的腥甜。王砚握紧狼毫笔,悟道玉在腰间微微发烫:“她想躲,我们就把她引出来。”
“怎么引?”小三忍不住问。
“用她最想要的东西。”王砚望向终南山的方向,“明日我去终南山再取些灵泉水,故意走漏风声,让她以为我要独自炼化灵气。她若想夺,定会在半路动手。”
青溪先生点头:“我和鹤鸣在暗处接应,绣坊老板娘带着锁灵针守在必经之路,老乞丐用土狗追踪她的踪迹——这次定要让她形神俱灭。”
夜色渐浓,城隍庙的钟声隐隐传来,敲了七下。王砚站在窗前,望着渭水的方向,水面在月光下泛着黑亮的光,像条蛰伏的蛇。他知道,阴水婆婆的反扑比想象中更快,而这场暗战,才刚刚开始。
但他心里没有半分惧意。因为他身后,站着满城的烟火气,站着愿意为彼此兜底的街坊。这些人,这些事,就是他最硬的底气。
风从巷口吹过,带着艾草的清香——是街坊们又在熏屋了。王砚笑了笑,转身研墨,在宣纸上写下四个字:“守土安民”。笔锋落下,墨迹里竟泛着淡淡的金光,映得整个屋子都暖了起来。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808/5046998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