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尘中觅仙踪 > 第二十八章:寻常巷陌道痕深

第二十八章:寻常巷陌道痕深


咸阳城的冬雪来得悄无声息。清晨推开字画铺的门,青石板路上积着薄薄一层白,像撒了层糖霜。卖豆腐的张叔推着车走过,车辙在雪上压出两道深痕,车把上的五彩荷包沾了雪,却更显鲜亮。

“王掌柜,早啊!”张叔呵着白气笑,“昨儿个小孙子夜里哭,我就把你给的平安符放他枕边,竟一夜安睡,你说神不神?”

王砚笑着点头,递过刚温好的酒:“张叔暖暖身子。那符纸没什么稀奇,是绣坊老板娘的锁灵线混了点艾草灰,不过是让人心安罢了。”

他这话半真半假。那平安符上,他悄悄渡了丝灵泉灵气,虽不足以驱邪,却能安神定气。这是他从青溪先生那里学来的——真正的护持,从不是惊天动地的法术,是藏在柴米油盐里的细微暖意。

铺子里刚生起炭火,鹤鸣老汉就掀帘进来,肩上的草靶子盖着层雪,糖葫芦上结了层薄冰,倒像裹了层水晶。“后生,尝尝这个。”他递过一串,“加了点终南山的松子,补元气,前几日见你画《寒江独钓图》时气脉有些浮。”

王砚接过咬了一口,松子的香混着糖衣的甜,一股暖流顺着喉咙滑下去,丹田处的本气果然稳了些。“老伯的食气越发精进了。”

“那是自然。”鹤鸣老汉得意地捋捋胡须,“前日城西的李秀才赶考,我给了他两串,说能让他笔下有神,昨日他家人来谢,说果然中了举人。”

正说着,绣坊老板娘抱着个锦盒进来,盒里是件婴儿的小袄,针脚细密,上面绣着缠枝莲,莲心处用金线绣了个小小的“安”字。“王掌柜帮看看,这袄子我绣了七七四十九天,想用它给城南的弃婴挡挡寒气,你看这‘安’字的灵气够不够?”

王砚指尖拂过金线,能感觉到一股柔和的暖意,像春日的阳光。“够了。老板娘的心意比什么灵气都管用,那孩子穿了,定能平安长大。”

老板娘笑得眉眼弯弯:“借你吉言。对了,老乞丐让我捎句话,说城隍庙的桃林落了场雪,竟开了两朵桃花,怕是有好事要发生。”

王砚心里一动。桃林的桃树是早年善士所栽,寻常要等开春才开花,如今寒冬绽放,定是红尘阵的烟火气滋养得好。他想起青溪先生留下的字条——“红尘即道场”,此刻才算真正明白:所谓修行,不过是在给孩子画平安符时守住慈悲心,在给街坊递暖酒时存着体恤意,在一针一线绣“安”字时怀着护持念。这些细微的心意,就是道痕,刻在寻常巷陌里,比任何碑文都深刻。

午后,雪停了。瞎眼老乞丐的土狗突然对着城北方向狂吠,老乞丐摸了摸狗背,脸色微变:“后生,城北的废宅里有股子凉气,怕是有什么东西被雪冻醒了。”

王砚拿起竹鱼竿(青溪先生留下的那支),跟着老乞丐往城北走。废宅的院墙塌了半边,院里的枯井冒着白气,土狗对着井口低吠,尾巴夹得紧紧的。

“是口老井,早年淹死过个打水的丫鬟,怨气没散,被雪冻得显形了。”王砚引气探去,感觉到一股极淡的阴气,像薄冰一样脆。他没画符,只是捡起块雪,揉成球,往井里一扔——雪球里裹着他的一丝本气,带着满城的烟火暖意。

井里传来声极轻的叹息,白气渐渐散了。老乞丐往井里扔了把桃木屑:“安心去吧,来世投个好人家,别再记着这口井了。”

回铺的路上,王砚见几个孩童在雪地里堆雪人,雪人手里插着串糖葫芦(鹤鸣老汉送的),脖子上系着块绣着“安”字的红布(绣坊老板娘给的)。孩子们笑得清脆,惊飞了檐下的麻雀,麻雀翅膀带起的雪沫落在《咸阳市井图》的画轴上,画里的渡口仿佛也落了雪,那个模糊的垂钓身影旁,竟多了几个小小的脚印。

王砚站在铺门口,望着这一切,忽然觉得竹鱼竿在手里微微发烫。他知道,青溪先生说的“道在己心”,不是让他闭门打坐,是让他在这寻常日子里,把每一份善意、每一次守护,都酿成自己的道。

暮色渐浓,家家户户升起炊烟,雪地里的脚印被热气熏得慢慢融化,像水墨晕开在宣纸上。王砚关了铺门,案上的《寒江独钓图》还泛着淡淡的光,画里的江水似乎在缓缓流动,载着满船的风雪,也载着人间的暖意,往远处去了。

他知道,只要这巷陌里的烟火不停,道痕就会越来越深,护着这城,这人和,这生生不息的红尘。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808/5046995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