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走剧情的万人迷女配(11)
杨黍之前是童生,就是为出人头地才努力读书的,过乡试后,为图方便,他用仅剩的钱去租了个房子,空闲时以卖字帖和字画来赚钱补贴家用。
古代的男子能出人头地的方式就是参加科举考试,入学考试主要分为: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参加院试的考生被称为童生,童生不是年纪轻的学生,广泛的说,凡是读四书五经,有心参加科举求功名的,都可以叫童生。
再严格一点,还要通过县里和府里公办学堂组织的考试,才能称童生。
杨黍就是彭泽县和都府里的公办学堂脱颖而出的童生,官家予了他些钱财来京城赶考,杨黍凭着官家的书信公章证明,可以领取一些童生的特别救济粮。
童生中的优异者,可以享受每月6斗米的待遇,用来鼓励童生用心读书,减少生计操劳,但名额有限,每个县只有二十人可享受。
杨黍就是其中一个,虽然他吃的不愁,但没有衣裳和文房四宝的钱,又没有正经工作,只能靠卖字画来补贴自己。
童生要是通过京城公办考试,正式进入县学和府学读书,就叫进学了,那他就是秀才,也叫生员。
杨黍成为秀才,他享受的待遇就会比童生好不少,不仅可以免除徭役赋税,还能不劳动而获得不少钱财,衣食无忧。
如果碰到官司,还可以到堂不跪,即所谓的见官不跪,官员还不得随意用刑。
在交际方面,成为秀才,也就是乡里有身份的人,也能挨上缙绅阶层的边。
古代士农工商,还讲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很多宫学学院对这类参加科举考还考中的考生都有特别优待,这就是古代男子都想参加科举考出人头地的原因之一。
还有些就是为了报国,为了心中的报复,但大部分底层百姓培养自家儿子读书那都是奔着光宗耀祖的目的去的。
杨黍自幼丧父丧母,但他还有一个姐姐,杨家姐姐辛苦操劳养大他犹如生母,杨黍的姐夫也是个难得的好人。
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他姐夫对他很不错,没有上过几年学,但也知道读书的可贵,就是他花钱资助杨黍上京的。
但京城的花销很大,杨黍身上的钱根本不够,京城天府学院的考试还有三个月开考,杨黍得提早准备,但他没钱又没笔的,字画用的也是劣质墨水,很影响美感。
魏苻有心帮忙,她仔仔细细看了一遍,从中挑了一幅不错的山水图,“就这个吧,我想要这个,你卖多少?”
“你只管拿去吧,当我送你的,也不值多少钱,就五六文。”杨黍有点不好意思,“我也不是什么名家,这等拙技能入人眼就不错了。”
魏苻木着脸没说话,她感觉杨黍在凡尔赛,而且她有证据。
要知道古代科举考考的内容除四书五经,还要要背诵《论语》、《孟子》、《诗经》、《礼记》、《左传》。
共记40多万字,全部都要精读背熟,此外,考生们还要看相当于原文几倍数量的注释,还有其他非读不可的经典、史书、文学书籍等。
科举考内容中还有一种试帖诗,试帖诗是诗体的一种,考试时以古人某一诗和成语为题,并限定某一韵脚,以歌颂朝政为内容,作出诗来。
另外还有等同于现代作文的策论,全卷要写至少两千字,这简直是异常消耗脑力的劳动。
很多时候,古代的读书人给后人的印象,就是一帮摇头晃脑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其实这是极大的误解。
他们除了诗词,还精通书法,书生的毛笔字通常都写得极好,科举考里也要求卷面简洁,字迹流畅,清晰工整,所以从小开始学书的男娃们学的第一门技术就是书法。
其次是音乐,因为科举考的内容是儒家经典,儒家文化对音乐也很重视,很多读书人通常把音乐作为修身的基本功。
你说杨黍不懂音乐吗?
还真不是,人家不仅会吹陨和弹琴,他还擅长下棋,书法和绘画技术都算得上极好,能通过乡试院试会试的当上官员的人可没这么废。
琴棋书画四艺就是古代文人墨客必须掌握的技能。
杨黍就是一个精通琴棋书画的文人墨客,一个大文豪,更重要的是这家伙脾气还不错,和身主又是同乡还青梅竹马,还暗恋身主。
这buff都叠满了,简直是千里姻缘一线牵,魏苻感觉这次的任务应该可以顺利点,只是抓住杨黍而已。
魏苻在心里高兴,但窃喜不过几秒,她又马上镇定下心神。
妈蛋,高兴过头了,她怎么忘了,她这次的身份是世界女主,要摆脱剧情线控制和杨黍在一起恐怕没有这么容易。
不管咋样,见招拆招,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有也要迈过去!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801/1111105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