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你们可真是害苦了我
朱桂看着下方跪倒一片的臣子,脸上波澜不惊。
他接过奏章,看也未看,便放到了一边,缓缓说道:“诸卿之意,本王心领。然父皇尚在,本王乃人子,岂敢行此大逆不道之事?况本陈义薄,何以承天命?此事休要再提。”
这是第一次劝进,被朱桂以父皇在位,自身德薄为由,断然拒绝。
刘观等人对此并不意外,这本就是题中应有之义。
他们叩首告退。
又过了七日,第二次劝进表呈了上来。
这一次,不仅是文官,连蓝玉,铁牛等一众武将,以及那些归附的土著国主,也加入了进来。声势比上一次更为浩大。
“殿下若不应允,我等便长跪于此,不起!”
蓝玉更是扯着嗓子喊道。
朱桂依旧不允,只是命人将他们好言劝退。
如此三辞三让,在接下来的十几天里,劝进的声浪一波高过一波。
整个上京城,从官员到百姓,都在议论此事。
民间的请愿书,堆得像小山一样。
直到洪武二十九年十二月,距离新年只剩下不到一月。
当刘观与蓝玉,率领着上京城内所有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以及数十位藩属国主,第五次呈上劝进表时。
整个大殿内外,黑压压跪满了人。
“臣等,再请殿下登临九五,慰万民之望!”
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响彻云霄。
朱桂端坐于王座之上,目光扫过下方一张张或诚恳,或激动的脸。
他知道,火候到了。
再推辞下去,就不是谦虚,而是矫情了。
他缓缓站起身,长叹一声:“你!你们!”
“罢了,既然诸卿与万民皆以此为意,本王若再固辞,便是辜负了天心人意。”
“本王,允了!”
心中却是在想:你们真是害苦我了呀。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积蓄已久的欢呼声,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淹没了整座王宫,传遍了上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浩浩荡荡的建国事宜,正式启动。
建国的第一件大事,便是确立国号。
为此,朱桂召集群臣,在王宫大殿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刘观提出的南字,被第一个否决。
“我等基业虽起于南洋,但志向绝不止于南洋。”
一名翰林院出身的官员出列反驳:“大明在北,我朝称南,岂不是自甘为偏安一隅?此名不妥。”
众人皆以为然。
蓝玉那套粗人想法,以琼为国号,更是引来一片反对之声。
“梁国公,琼王乃前朝封号,我等既要开天辟地,另立新朝,便当与过去彻底划分,怎能再沿用旧称?此乃自降身份!”
刘观毫不客气地指出了其中的不妥。
蓝玉被说得老脸一红,摸了摸鼻子,嘟囔道:“咱就觉得叫起来顺口,哪有恁多讲究。”
说罢便退了回去,不再言语。
随后,又有官员提议,国号为湘。
取自朱桂另一旧封地,同样被以格局太小否决。
“我朝以海为疆,舰队纵横四海,不如就叫海朝,简单明了,又能彰显我朝与历代陆地王朝之不同!”
一名年轻的武将提议道,眼中满是兴奋。
“过于浮夸,失之稳重。”
刘观摇头道,“国号乃国之颜面,岂能如此轻浮?”
一时间,众说纷纭。
却始终没有一个能让朱桂点头的名字。
就在这时,一名颇通阴阳五行之说的老臣出列,躬身道:“陛下,大明以‘明’为号,五行属火。”
“我朝龙兴于南洋,五行属水。依五行相克之理,水能克火。臣以为,国号可为清,上善若水,又有澄清玉宇之意,正合天道!”
这个提议让不少人眼前一亮。
水克火,这寓意太明显了,正合了取大明而代之的野心。
连刘观都捻着胡须,微微点头,觉得此名颇有深意。
然而,王座上的朱桂却只是淡淡一笑,摇了摇头。
清?
他来自后世,对这个国号有着天然的排斥。
更何况,他要建立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华夏帝国,不是要拾人牙慧,更不想沾染任何关于异族的嫌疑。
他的目光,要比这些臣子们远得多。
见朱桂否定了清,大殿内再次陷入了沉默。
所有人都绞尽脑汁,却再也想不出更好的名字。
许久,朱桂缓缓站起身,走下王座,来到那幅巨大的世界地图前。
他的手指,从南洋出发,划过富饶的澳洲。
越过广袤的太平洋,最终停留在美洲大陆上。
“朕的国度,不局限于一地,不束缚于一隅。”
他的声音在大殿内回响,清晰而有力:“朕要建立的,是一个囊括四海,包容万邦的天下。”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每一位臣子。
“国号,就定为夏。”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夏?”
一名官员立刻出列,面带疑虑地说道:“陛下,三代之首,便为夏朝。我朝再以此为号,是否……是否有所不妥?恐与古之圣王重名。”
这是所有人的疑虑。
国号重复,在历史上不是没有,但毕竟少见。
而且夏朝的地位太过特殊。
那是华夏文明的开端。
不等朱桂开口,刘观的眼睛却瞬间亮了起来。
他猛然间领会了朱桂的深意,立刻出列,对着那名官员朗声道:“此言差矣!正因其为华夏,方显陛下之雄心!”
他转向王座方向,深深一揖:“陛下,臣以为,夏之一字,妙不可言!古之夏朝,乃我华夏之源头。”
“然其疆域,不过中原一隅。”
“而陛下之国,东至日出之所,西达无垠之陆,南纳百蛮,北望中原,皆为王土。此夏,非彼夏也!”
“陛下以夏为国号,正是要告诉天下人,我等所开创的,是一个全新的华夏,一个远超古人的,真正的大同世界!”
“这是继往,更是开来!是为我华夏文明,开辟出一片全新的天地!”
这番话,说得是慷慨激昂,掷地有声。
大殿内的官员们先是一愣。
随即细细品味,无不露出恍然大悟之色。
对啊!此夏非彼夏!
陛下的功业,足以承载这个名号。
甚至能赋予这个古老的名号以全新的,更广阔的含义!
朱桂赞许地看了刘观一眼,此人果然能揣摩上意。
他回到王座,沉声道:“刘卿所言,正合朕意。前有西汉东汉,北宋南宋,国号重复,史不绝书。朕今日定国号为大夏,就是要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华夏盛世!”
“传朕旨意,定国号为大夏,改元启航,以今年为启航元年。”
“本…朕,为大夏开国皇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再次响起,这一次,所有人的心中再无疑惑。
只有对未来无限的憧憬和狂热。
定下国号,只是第一步。
朱桂没有给臣子们太多庆祝的时间。
第二天,他便在刚刚更名为太极殿的王宫大殿内,召集所有核心官员,开始了全面的制度改革。
“大夏初立,百废待兴。旧有之制,多有弊病,朕意,当尽数革除,另立新法,以为万世之基。”
朱桂的第一刀,砍向了军队。
“大明卫所之制,军户世代相袭,初尚可用,日久则弊病丛生。军户沦为将领私奴,军田被肆意侵占,兵士缺衣少食,毫无战心。此制,朕决意废之!”
此言一出,蓝玉等一众武将精神大振。
他们深受卫所制之苦,手下的兵名为朝廷兵马,实则战斗力低下。
远不如自己招募的家丁亲兵。
“朕决意,大夏军制,分为陆军、海军两大体系。”
“海军,为国之重器,当为天下第一。设四大舰队,分别为:镇守南洋本土及向西开拓航路之南海舰队;以倭国石见为基地,拱卫东北航路,威慑大明及高丽之北海舰队;以新大陆为基地,向东探索,辐射新世界之东海舰队;以非洲开拓之据点为基地,辐射欧罗巴之西海舰队。”
这番话,如同一道道惊雷,在殿中炸响。
东海舰队?西海舰队?
新大陆?欧罗巴?
这些名词,对殿中绝大多数人来说,都太过陌生和遥远。
但他们能从皇帝陛下的语气中,感受到那股吞并天下的雄心。
这已经不是一个国家的军制,这是一个世界帝国的蓝图!
“陆军,为守土之本。废除卫所,改行募兵之制!凡大夏军人,皆有饷银,按月足额发放。其衣食、装备、抚恤,皆由国库一体供养。”
“朕要让天下人都知道,在大夏,当兵不是贱役,而是荣耀!”
“另,立全民兵役之法。凡大夏男丁,年满十八者,皆有服兵役两载之义务。平日为民,战时为兵。此为根本,以保兵源不绝。”
“自今日起,废除军户,匠籍,民籍等一切划分。”
“凡我大夏子民,无论汉人,土著,皆为一等之民,统称大夏国民!其权利、义务,一应平等!”
这一系列的军制改革,环环相扣,彻底颠覆了所有人对军队的认知。
募兵制保证了常备军的战斗力,全民兵役制保证了战争潜力。
而户籍改革,则从根本上提升了所有国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他仿佛已经看到,一支战无不胜的强大军队,正在冉冉升起。
宣布完军制改革,朱桂的目光转向了刘观等一众文官。
“军制既定,政体亦当革新。”
“朕意,效仿秦汉古制,重立三公。”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747/2366850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