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带薪假日
等回到川味饭馆,吴铭才把醉翁寿辰、上门做菜和任务奖励等事说与老爸知晓。
“也就是说,二苏题的那幅字能弄到现代来了?”
“是,而且会保留千年时光的印迹。”
幸福来得太突然!
吴建军瞬间瘫软在椅子里,乐得说不出话来。
眼瞅着老爸快馋出口水来了,吴铭正色道:“死心吧爸,东西卖不了,只能自家收藏。”
“我什么时候说过要卖了!”吴建军大义凛然,“就算把你卖了也不可能卖二苏的真迹!”
“……”
你真是我亲爹!
吴铭接着说:“慢递的过程不可逆,寄过来后就带不回去了,所以我打算等二苏钤上印章后再说。”
“理应如此。”
没有印章和题字,谁知道是真是假?
只不过……
吴建军掐指一算,今年八月开封府试,明年正月礼部试,三月殿试,二苏多半要等科考尘埃落定才会来补钤印章,还有大半年!
太久了!
要是今天就到货该多好,别的不说,每天看着二苏的真迹,起码能多吃两碗饭!
吴建军忽然想起一事:“这么说来,下个旬休日咱还得闭店歇业。”
吴铭点头称是。
“下下个旬休,六月底,你是不是要去大相国寺摆摊?”
“是。”
“要不咱干脆也定个旬休算了,既然要复现宋菜,就复现得彻底一点。”
搞餐饮最是辛苦不过,寻常的餐厅一年到头也就春节期间能休息一段时间。
即便是十天一休,也完全不符合吴建军的人生信条,纯粹是看在儿子的面上才来店里帮忙,真让他全年无休地跑堂端盘子,可遭不住。
吴铭觉得老爸说得在理。
连着这几个旬休都休业,是个人都能瞧出规律,与其每次都找借口临时通知,不如定下这个规矩。
吴铭现在的目标已经十分清晰,宋代这边就朝正店的方向努力,现代这边就朝宋宴餐厅的方向转型,指不定以后能经营出一家千年老店来呢?
我一千年老店,旬休很合理吧?
他甚至打算更进一步:旬休不只针对川味饭馆,也包括吴记川饭,无论旬休日那天有没有别的活计,两边都不营业。
如今身兼两个店,每天从早忙到晚,难免身心俱疲,能有个固定的休息时间没什么不好,哪怕不是真的休息,而是出去摆摊,或是上门做菜,那也比开店轻松得多。
想到这,吴铭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爸。
吴建军自然举双手双脚赞成,当即摸出手机,打算往群里发个通知。
吴铭制止道:“先去买菜,回来再弄。”
买菜的途中,吴建军就已想措辞,一回店里便火急火燎地编辑文案,在儿子的指导下成功发送群通告:
“@全体成员,经我和儿子商议,决定采纳群成员的建议,以后将效仿古人旬休,每十天闭店休业一天。望周知。”
群里虽然只有二十几个人,活跃度却很高,经常深夜放毒。
群通知一发,瞬间炸开锅:
“真旬休啊?!”
“谁建议了?到底是谁在建议[菜刀][菜刀]”
“现在撤销还来得及,我可以当作没看见!”
陈桂彦忙不迭查看排班表,顿时眼泪流下来,拍照发图道:“吴叔,能不能按照这个排班表休业,求求了[可怜][可怜]”
“呵忒!”
“呵忒!”
“呵忒!”
吴建军打字慢,他刚打完两个字,其他人的唾沫星子已经将陈桂彦的消息顶出了对话框。
吴铭回到厨房,把这事告诉谢、李二人。
两人既惊又喜。
旬休!这可是官员才有的待遇,寻常百姓光是养家糊口就够辛苦了,恨不得把十二个时辰掰作二十四个时辰来用,哪敢休息?
谢清欢忽然有些好奇,不知师父在天上掌灶时有没有旬休?但看师公每日都要接待数十桌的客人,可见即便当了灶王爷,仍要日夜烧火做饭,不得清闲。
李二郎更关心另一件事:“旬休那天是不是没有工钱?”
吴铭笑道:“无论那天有没有活计,工钱都照发,一文不少。”
区区三百五十文的工钱,他还是发得起的。
谢、李二人乐不可支。
还是带薪假日,真就和官员一个待遇!
吴掌柜真乃活菩萨也!
见二人又拿那种无比崇拜的目光看着自己,吴铭板起脸道:“看我作甚?赶紧干活!”
他毕竟是现代人,再怎么剥削员工也不至于像古代的老板那么狠。
当然,带薪假日只针对长期工,像张关索和孔三传这样的钟点工不享受本福利。
“当——”
午时的钟声回荡于城市上空,等不多时,便见欧阳发率先杀至,进店第一句话便问:“如何?我爹爹可差人来订宴了?”
李二郎给出肯定的回答。
“吴掌柜打算做什么菜?”
欧阳发捡了张条凳坐下,心里已经开始期待了。
父亲的五十寿辰,他身为长子,自然要回家为父亲祝寿,他还没尝过吴掌柜的宴席菜哩,定能大饱口福!
李二郎如实作答:“尚未确定。”
还早着呢,吴铭不急着敲定菜品,至少得等欧阳修发完请柬,确定了当天的用餐人数,再做计较。
原本打算下午去醉翁家里拜访,不料下午突然风云变色,下起瓢泼大雨来,只得作罢。
幸而这场雨没下多久,晚饭照卖不误。
临近酉时,孔三传抱着他那把陈旧的嵇琴如约而至,叉手唱喏的同时抬眼打量店内环境。
吴记川饭的粗陋程度远超他的预想,简直和他这把嵇琴不相上下。
他不以为意,也不觉得吴掌柜声称的“迟早会成为正店”乃狂言乱语,相反,他对吴掌柜更生出几分知音之感。
虽起于微末,亦不坠青云之志,他孔三传又何尝不是如此?
莫看他眼下沦落勾栏无人识,终有一日,他要教这东京城里的百万民众都传唱他名!
吴铭在店里划分出一个小角落给他驻唱,啊不,驻演。
“除了嵇琴,你可还带了别的乐器?”
他总觉得在饭店里拉二胡不太合适。
“还有一支笛子。”孔三传取出一支竹笛,“笙箫古琴我也略懂,只是……这些乐器是班子里的,我不好私自取用。”
“无妨,且吹笛子吧。”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746/1111099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