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我的饭馆通北宋 > 第173章 山海兜

第173章 山海兜


吴铭三人落了店门,撑起油纸伞,踏着湿漉漉的青石,自西出了麦秸巷。

    沿御街南行,至龙津桥,一幢扎满彩缎欢门的三层楼阁立时闯入眼帘,这便是如今声名鹊起,直追内城正店的清风楼了。

    外部装饰同状元楼相差无几,亦是朱漆木柱,彩帛结门,正中悬“清风楼”泥金大匾,檐下八面鎏金酒旗悬垂排开,楼门两侧悬挂竖匾,一曰“正店”,一曰“玉髓”。

    细雨斜织,街上行人寥寥,唯独清风楼周遭人流不减,杯盘碰撞、行令劝酒、店伴传菜之声隐隐可闻。

    吴铭点评道:“看起来的确比状元楼更热闹。”

    “不止如此哩!”李二郎拿手一指,“掌柜的瞧旁边那座宅子!”

    吴铭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乍一看平平无奇,只见匾额上写着“清风别院”四字,显是清风楼的资产;仔细一瞧,发现门口的栀子灯上盖着斗笠,霎时心下恍然。

    宋代酒店里的妓女通常只伴坐不侍寝,“欲买欢,则多往其居。”只有少数酒店会暗藏卧床,酒客和应召女郎可以在店里就欢。

    这种酒店门口的栀子灯上“不以晴雨,必用箬盖之,以为记认”,无论晴雨,都会盖一顶斗笠,路过的风流客见了,便心领神会。

    “每至傍晚时分,院里灯笼、蜡烛纷纷燃起,上下相互映照,明亮辉煌,数以百计的妓女聚集在主廊廊檐之下,等待酒客呼唤,远远望去,真似仙女一般!”

    描述起院内的景象,李二郎毫不掩饰自己的神往之色。

    吴铭奇道:“你亲眼见过?”

    李二郎赧然一笑:“某以前当闲汉时,曾在此院中听候过差遣。”

    吴铭微微颔首,心想清风楼不愧是外城正店中的佼佼者,单是眼前这幢营建宏丽的酒楼,就远非仅两层高的状元楼可比,何况人家还兼营皮肉生意。

    扭头问徒弟:“和内城的正店相比如何?”

    谢清欢想了想,答道:“除矾楼外,比之其余正店不遑多让。”

    说话间,三人已走至清风楼前,立时便有大伯迎上来叉手唱喏,瞧见李二郎不禁一怔,只觉面熟得紧,一时却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

    不待他开口,吴铭抢先道:“我等是来用饭的。”

    “客官里面请!”

    大伯恭请三人进店。

    一入店门,便有一股饭菜酒香扑面而来。

    放眼看去,数十张散桌几无虚席,酒客三五成群,猜拳碰盏之声铿然作响,更有酒酣耳热者,踏凳击节而歌,声震屋瓦。

    大伯和酒博士步履如风,口中不住高喊菜名酒名;浓妆歌伎怀抱琵琶、手执牙板,于筵间且弹且唱。

    后方通往二楼的木梯口更是人影憧憧,上下奔忙,杯盘碗盏、酒具蒸笼不断传送攀递。

    满堂人语鼎沸,似是走进另一番天地,纵有簌簌雨声飘入,亦瞬间消融于这片浓郁的烟火气中。

    三人收起雨伞,掷入门口的伞篓中。

    “三位可要上二楼雅间就坐?”

    “一楼即可。”

    随大伯在大厅里走了一圈,愣是没找到一张空桌。

    “那便上楼吧。”

    上二楼雅间五百文起步,三楼雅阁则须预定。

    五百文就五百文吧,吴铭的身家已经突破两百贯,不差这点钱。

    大伯在前引路,楼道不算宽,仅能容两人并行。

    三人上得楼来,顿觉清静许多。

    二楼的布局呈“回”字形四合环围,南北两排各十间房,东西两向稍短些,各有八间房。

    清风楼的生意当真不错,这还不是饭点,雅间的上座率竟也不低。有客的雅间皆紧闭房门,隐隐有乐声传出,琴瑟和谐,歌声悦耳,远胜一楼的歌伎。

    三人随大伯进了朝南的一处雅间。

    “三位客官饮茶还是饮酒?”

    “无须茶酒,只吃些点心。且把食单拿来。”

    大伯本来还想推荐几个歌伎,闻言立时将嘴边的话咽回肚皮里,道一声“客官稍待”,转身离去。

    过不多时,便取来餐具和食单,呈上茶壶一只、盘盏三副、小菜五碟——和状元楼一般无二,只是价钱翻了五倍。

    吴铭随意翻看两眼,点菜道:“来三个山海兜,再来一份双丝签。”

    “好嘞!”

    大伯拿上食单离去,顺手将门合上,楼下的嘈杂霎时被隔绝在外,唯有潺潺的雨声敲打窗檐。

    “师父,我能摘下帷帽么?”

    吴铭点头应允,起身走至窗前,凭栏眺望。

    东京城笼在斜斜的雨幕里,窗外不远,便是水势暴涨的蔡河,浑浊的黄褐色河水裹挟着断枝残木奔涌而下,两岸鳞次栉比的屋檐尽皆染上黯淡的水色。

    收回视线,环顾四壁。

    宋代文人题诗于壁的风气较之前朝犹有过之,《水浒传》里的宋江便是因为在酒楼里题反诗,断了退路,不得不在梁山泊落草。

    清风楼雅间里的墙上自然也题满了诗词。

    吴铭饶有兴趣地浏览,忽然瞳孔一凝,瞧见一个熟悉的名字:司马光。

    遂从头看起,吟诵道:“贤侯宴枚马,歌鼓事繁华。晚吹来千里,清商落万家。平原转疏雨,远树隔残霞。宋玉虽能赋,还须念景差。好诗!好诗!”

    谢清欢笑道:“师父若想题诗,可让大伯取笔墨来。”

    “我若是在这墙上题诗,店家怕是得连夜刷墙。”

    谢、李二人都笑了起来。

    忽然“哗”的一声轻响,大伯拉开门端着餐盘走入,将第一道菜山海兜呈上桌。

    吴铭回到座位,但见盘中摆放着三个掌心大小的“兜子”,半透明的外皮,露出内里红绿相间的馅料,煞是好看。

    兜子即是用外皮包裹熟馅料做成的食物,在宋代十分常见,馅料亦五花八门:鱼兜子、蟹黄兜子、杂馅兜子、鹅兜子……

    吴铭曾在杭州尝过一种决明兜子,相传是南宋的宫廷御膳,用鲍鱼、香菇,虾仁,青豆,冬笋作馅料,味道十分鲜美。

    山海兜倒是没吃过,敢卖五十文一个,这名字应该不只是噱头,多少有点干货。

    三人各取一块,送入口中品尝。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746/1111096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