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夏夜归家
检查组撤离的风波仿佛投入深潭的石子,涟漪散尽后,日子又恢复了它不紧不慢的步调。邮局里一切如常,风平浪静。陆怀瑾那边也再没有新的消息传来,如同石沉大海,这平静反而让小荔心中那根弦松了下来,却又隐隐悬着一丝未落地的尘埃。
省城的杨晓雪真是个实诚姑娘,回去后就把小荔托付的事放在了心上。她跑了几趟百货大楼,打听锁边机的消息,得到的答复都差不多:这是生产设备,不对个人出售。最后还是她妈托了关系,在服装厂的旧设备堆里翻找,才寻摸到一台淘汰下来的二手机器。
机器送到小荔手上时,看着竟有七八成新,只是边角有些使用痕迹。杨妈妈托人带话说:“别看是旧的,厂里管库的说了,性能好着呢,要不是看老姐妹的面子,这个价可拿不下来。”——整整两百块!小荔付钱时,心里也抽了一下,比崭新的缝纫机还贵。在这个工业品匮乏、物资凭票的年代,许多后世看来不起眼的东西,价格都高得令人咋舌,且常常有价无市。
这感觉,就像供销社新到的那批塑料凉鞋。夏天一到,花花绿绿的凉鞋一摆上柜台,立刻成了大姑娘小媳妇们眼里的稀罕物,刚上架就被抢购一空。
小荔私下里跟胡甜甜嘀咕:“那玩意儿穿着烧脚丫子,哪有咱自家纳的千层底舒服透气?”可在这相对闭塞的小县城或者更大的省城,这就是顶顶的“时髦”和“潮流”。
胡甜甜就是这潮流的引领者之一。她穿着小荔亲手做的水蓝色“的确良”布拉吉,裙摆轻盈,同色系的发带束起乌黑的辫子,再配上抢购来的白色塑料凉鞋,走在县城街头,那回头率蹭蹭地往上涨。
不少姑娘都悄悄打听:这漂亮裙子哪儿做的?那别致的发带哪儿买的?无形之中,王小荔的手艺和胡甜甜的穿搭,竟成了县城年轻女同志悄悄模仿的风向标。
为感谢杨晓雪的帮忙,小荔特意给杨晓雪和她妈妈各做了一套时兴的布拉吉,还附赠了不少精巧的发带和头绳。
家里有了缝纫机和锁边机这两样“大件”,做衣服的效率简直上了天。“哒哒哒”的机器声连绵不断,布料在针尖下飞速成型,比手工快了何止几十倍。
又是一个周六傍晚,夕阳熔金。小荔和她爸王有田提着两个鼓鼓囊囊的包袱,踏上了回屯子的路。包袱里塞满了小荔给妈妈做的新衣裳,还有小荔爸不知从哪儿淘换来的几斤珍贵挂面。
紧赶慢赶,到家时天已擦黑,快八点了。夏夜的屯子,暑气未消,不少人家都在屋外纳凉。
远远地,就看见自家院门口那棵老榆树下,聚着几个摇蒲扇的身影,其中就有小荔妈爽朗的笑声。李木匠媳妇眼尖,捅了捅小荔妈:“老三家的,快瞅瞅,道口那边,像不像你家老三领着胖丫回来了?”
小荔妈眯眼一瞧,脸上立刻笑开了花:“可不就是他们爷俩嘛!”她忙不迭地起身迎过去,离老远就亮开了嗓门:“老三!胖丫!咋这么晚还往回赶?也不怕走夜路!”
小荔爸紧走几步,接过话头,声音里带着回家的松快:“寻思着能在家多待一宿!”
小荔也甜甜地挨个叫了一圈“婶子”、“大娘”,礼数周全。屯子里人情往来,这点招呼不能少,否则明天闲话就能满天飞——“进城了,眼睛长头顶了”、“越大越没规矩”……
小荔妈跟姐妹们打了声招呼:“你们接着唠,我得回去给这爷俩弄口热乎饭去。”说罢,一家三口的身影融进了院门的阴影里。
树下的闲话风向立刻转了。王麻子媳妇咂咂嘴,语气里满是艳羡:“啧啧,瞅瞅人家王老三家,真是出息了!老三穿着公家发的制服,精神!胖丫那衣裳,一看就是城里货!手里提溜的,指不定又是啥好东西。”
旁边一个新进门不久的小媳妇撇了撇嘴,酸溜溜地接茬:“出息有啥用?老三媳妇不还得在屯子里土里刨食?男人在城里见多了世面,心野了,指不定……”
“你懂个啥!”李木匠媳妇是王老三家的好姐妹,听不得这话,立刻呛声打断,“人家老三早八百年就想接媳妇进城享福!是她自个儿舍不得圈里那两头猪、院里那群鸡鸭鹅!等入了冬,牲口都料理了,你看她去不去城里当太太!”她狠狠剜了那多嘴的小媳妇一眼。
另一个也爱嚼舌根的小媳妇跟着帮腔:“就是傻!家里俩工人挣工资,还差那点猪肉钱?切~”
王麻子媳妇看不过眼,嗤笑一声:“哟,你俩这酸水都快冒出来了!再瞎咧咧,小心老三家的听见,找你们婆婆好好‘说道说道’!”
这话一出,两个年轻媳妇立刻噤了声,脸上闪过一丝慌乱。在屯子里,婆婆的权威可不是闹着玩的。
李木匠媳妇心里冷笑:哼,两个新媳妇,屯子里的水还没趟明白呢,就敢出来搬弄是非!改天非得找她们婆婆好好唠唠,管管这张嘴!
一进家门,爷俩立刻被浓浓的家的暖意包围了。爷爷王老汉最惦记三儿子的工作,生怕他干不好被撵回来,拉着王有田就问:“老三,你咋回来了?没出啥岔子吧?跟领导和同事处得还行不?”
奶奶也笑得合不拢嘴,看着出息的小儿子和孙女,连声吩咐:“老三,胖丫,还没吃饭吧?快,老三家的,赶紧的,给爷俩弄点吃的!”
小荔妈心里翻了个小小的白眼:这还用你提醒?我自个儿的男人闺女我能不心疼?嘴上却麻利地应着:“哎,知道了妈!这就去,给他们下碗面疙瘩,快得很!”说着就往灶间走。
“煮这个吧。”小荔爸从包袱里拿出那几斤金贵的挂面递过去,“加点咸菜葱花就行,快。”他又从兜里掏出几小捆挂面,先给爹娘递了一捆:“爸,妈,这个您二老留着吃。”
然后又分给闻声过来的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家。他不在家,家里兄弟妯娌没少帮衬自己媳妇,这份情,他都记在心里。
二伯娘接过挂面,脸上笑开了花,一把拉住小荔的手,压低了声音,喜气掩都掩不住:“胖丫!大喜事啊!你英子姐,怀上了!多亏了你上次带他们小两口去看那老大夫!喝了几副药,真灵验!”
小荔一听,眼睛也亮了:“真的呀!二伯娘,这可太好了!英子姐人呢?”
“跟徐阳俩人,吃完饭在外头溜达消食呢!”二伯娘声音里都透着喜气,随即又凑近小荔,带点神秘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鄙夷,悄声道:“徐阳给他家寄信报喜了。你是不知道,他爹妈盼孙子,眼珠子都快盼绿了!听说他家那个二儿媳妇,前些日子又生了个丫头!把他爹妈气的呀,直拍大腿喊‘造孽啊!这是要断了香火根儿!’紧跟着就发话了,说只要英子这胎生的是大孙子,英子婆婆立马就把她的工作转给徐阳,让他们小两口抱着孙子回城去!”
一旁的大伯娘听得直皱眉,插话道:“英子这公婆,重男轻女也太厉害了!亏得离得远,这要是在跟前,英子这日子能好过?”
小荔奶奶却不以为然,搓着手里的麻绳:“你们年轻懂啥?家里没个小子顶门立户能行?那叫‘绝户头’,脊梁骨都让人戳断了!再说,他老徐家都五六个孙女了,能不急眼吗?”这是根深蒂固的时代观念,多子多孙才是福,没儿子的人家,走到哪儿都仿佛矮人一头。
吃了妈妈亲手做的、带着浓浓油香的葱花面,胃里暖融融的。小荔躺在自己久违的、烧得温热的大炕上,枕着是熟悉的、带着阳光味道的荞麦皮枕头。窗外是夏夜的虫鸣,空气里飘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这宁静质朴的乡村夜晚,远离了县城邮局的暗流与喧嚣,竟让她生出一种深深的眷恋和踏实感。此刻,只有这土炕的温热,最能熨帖人心。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744/2366726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