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献礼奥运
刘东对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客户留言,指尖在鼠标上悬了半天,终究还是点了 “同意退款”。
后台又弹出三条新消息,都是问 “下单三天了怎么还没到”,语气里的焦灼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
自从接了启明星的线上业务,东东多媒体的订单量翻了不少,可退单率也跟着涨了。
他盯着墙上的全国地图,眼神在西省和沿海城市之间扫来扫去症结太明显了:客户买的是电子词典、 千元级别的东西,付了钱就盼着赶紧拿到手。
可西省的物流跟不上,往江浙沪发个货要走五六天,赶上天气不好再耽搁两天,等在派送到客户手里十天半个月过去了,有些客户自然坐不住。
“要是有自己的货仓就好了。” 他对着地图叹气,指尖点在京城、上海、广州这几个圆点上,“在这几个地方囤货,客户下单当天就能发,再招批自己的配送员,保证三天内送到……”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压不住,他甚至开始盘算租金和人工成本,越算越觉得这是条必须走的路。
要是同样的产品当天下单当天送到,那客户会不会更愿意在线上买东西。
正琢磨着,市场部的给自己企鹅上发来了信息,刘东的目光落在 “东东注册用户新增 5 万 +” 那一栏上,又想起张伟豪的操作。
当初启明星线下基本没有门店,就靠东东一个链接,配上产品图、功能介绍、用户评价,硬是让客户从 “找不到” 变成 “先看看”,顺带还给他的网站带来了大波新用户。
“这才是聪明办法。” 刘东敲了敲桌子。
他以前总想着在网站上一个个上架单品,跟客户磨嘴皮子讲价,一天卖个十几台就不错了。
可跟启明星这么一合作,借着品牌营销的东风,不仅销量上去了,连网站的知名度都打响了,不少客户搜 “启明星” 进来,顺便也买了别的电子设备。
他翻出通讯录,手指在几个大品牌的联系方式上停住:文曲星、纽曼、爱国者…… 这些牌子在线下有专柜,线上却没怎么发力。
要是能像启明星这样,把东东当成官方线上旗舰店,用他们的品牌名气带流量,自己再借着流量推其他产品,这不就是双赢?
“得主动出击。” 刘东抓起电话,先打给了合作多年的纽曼区域代理,“张经理,我是东东的刘东…… 想跟你们总公司谈谈,能不能把东东设成纽曼的线上独家代理?
我们给首页焦点图,还能学着启明星搞联合营销……”
挂了电话,他又打开货仓规划表,在 “首批试点城市” 那一栏填上 “京城、魔都”。
窗外的阳光照在地图上,把那几个圆点晒得发亮。
刘东忽然觉得,以前自己守着个网站小打小闹,格局还是太小了。
张伟豪用一个链接打开了思路,他要做的,是把这条路拓宽,从 “卖东西” 变成 “能更快、更靠谱地卖好东西”。
后台又有新订单进来,是一台启明星电子词典,收货地址在魔都。
刘东看着地址笑了笑,在备注里写上:“优先发货,试试新找的那家物流公司。”
或许用不了多久,他就能在备注里写上:“上海仓直发,明日送达。”
暑假结束,张伟豪背着书包走进教室时,总觉得浑身不自在。
前一天还在车间里跟高世东蹲在地上对着 MP3 样机比划,讨论按键的弧度该再调小半毫米;
今天就得坐在课桌前,听老师讲函数图像怎么画,脑子里还飘着 “启明星 E1 的彩屏分辨率”。
这种分裂感持续了好几天。
上课走神时,眼前浮现的不是黑板上的公式,而是东东后台跳动的销售数据;晚自习做习题,笔尖在草稿纸上划着划着,就写成了 “耳机要不要降噪”。
其实自己这会倒是对上学啥的没啥兴趣了,但是他知道自己要是给家里人说,老爹肯定不同意。
他懂老爹的执拗。
那代人经历过 “读书无用论” 的荒诞,又在改革开放后亲眼见过 “文凭” 有多金贵,对 “学历” 的执念像刻在骨子里。
适应了一周,才算慢慢找回学生的状态。
只是每次路过教学楼的公告栏,看见有同学举着银灰色的启明星电子词典讨论题目时,他总会忍不住多瞥两眼。
“这学习机真好用,查词比文曲星快多了,还便宜。”
“就在咱们学校前面的专卖店买的,听说冠名了《超级女声》呢!”
听着这些议论,张伟豪的嘴角总会悄悄扬起。
“想不到吧。” 他在心里偷偷乐,像藏了个天大的秘密,“你们班里,藏着个王炸呢。”
启明星的亮眼表现,在市政府的国营企业经济发展会上被刘市长反复提及,几乎成了 “改革样板” 的代名词。
“我今天没别的话,就想问问在座各位。” 刘市长的目光扫过台下一众市属国企负责人,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锐利。
“为什么一个半死不活的 934 厂,到了民营企业手里就能起死回生?你们都是国营企业的一把手,过去为全市经济做过贡献,这一点谁也不能否认。
但现在,国家经济蒸蒸日上,你们呢?除了少数资源垄断型企业,有几个能拿出像样的拳头产品?”
他拍了拍桌面:“企业就要有企业的样子。
放你们在那个位置,是让你们带企业发展、给员工谋福利、给政府增税收的,不是让你们当‘官老爷’的。
多出去看看,别总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坐井观天,学学人家启明星 ,怎么抓产品、怎么拓市场。”
这番话像在省城的国企中刮起了台风,直接让王燕成了全市国企圈的 “香饽饽”。
第二天起,她的日程表就被排得密不透风:今天是经贸局组织的下属企业交流座谈,明天是几家市属工厂的 “合作洽谈”,
连周末都被区里的国营厂厂长堵在办公室,非要讨教 “起死回生的秘诀”。
高世东那边更热闹。
厂区门口天天停着印着 “某某国营厂” 字样的轿车,一波波人带着笔记本进来 “观摩学习”,尤其是那几家常年亏损的厂子,恨不得把生产线的螺丝都拆下来研究。
高世东不太习惯这种场面,应付了两天就把应酬全推给了孙副厂长,自己揣着企业简介直奔南方。
“咱厂缺能搞工艺设计的人。” 他在电话里跟张伟豪说,语气里带着点急,“现在的产品总差点意思,设计上没灵气,跟南方那些大厂比,一看就透着‘土气’。
我去深圳、东莞转转,听说那边的电子厂藏着不少能人。” 顺便,他还得去拜访那几个首批下单的南方经销商,看看市场反馈,再跟零部件供应商谈谈批量压价。
一趟出差,把大半个南方的行程都排满了。
而九月八日这天,王燕原本计划休息一天,给张伟豪煮长寿面,结果一大早就让刘市长的电话叫到了市政府。
“王董,恭喜啊。” 刘市长笑着递过一杯茶,“启明星的电子词典在市场上一炮而红,给咱省城的国企改革长脸了。”
“您太客气了,全靠政府支持。” 王燕起身道谢。
“行了,不说场面话。”
刘市长摆摆手,切入正题,“叫你来,是想谈谈农机场那块地的事。具体规划我让李副市长跟你对接,你们回头细聊。
我就一个想法:能不能争取在 08 年北京奥运会那天开业?也算是给奥运献份礼。”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740/2366864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