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重生之助父成龙,我成了煤二代 > 第257章 科技永远在进步

第257章 科技永远在进步


“这设计在咱省城绝对是头一份。”

李长江拿着做好的模型给众人演示,“超高层做写字楼和酒店,裙楼搞餐饮、购物、影院,住宅配套给员工和商户,形成闭环。

你看这人流动线,从公交车站出来直接进商场,逛累了上住宅,办公的从另一个门进写字楼,互不打扰。”

王燕看着模型里的迷你灯光一点点亮起,想起张伟豪当初画的草图,那时他还拿着铅笔在草稿纸上画圈圈,说  “得让人家来了就不想走”。

现在看来,这草图真的长成了能落地的模样。

“复旦设计院的人说,这理念跟魔都的新地标很像。”  李长江补充道,“就是施工难度大,光超高层的地基就得打半年。”

“难也得做。”  王燕指尖划过模型的玻璃幕墙,“刘市长说要献礼奥运,咱就得拿出能撑场面的东西。”

张伟豪周末去地产公司时,对着模型看了半晌,忽然指着裙楼的顶层:“这里得加个大电子屏,献礼奥运么,开业那天就放开幕式。”

年前,张国庆特意开了辆黑色商务车去了趟京城。

车后座堆着些西省特产,他这趟去,主要是拜访方司长和李处长。

三十前一天全家盘账时,张伟豪看着一沓报表,总算明白为啥这年代是属于煤老板的年代了。

什么行业在煤炭的暴利面前都是弟弟。

黑虎山煤矿的账册最扎眼:全年累计销煤  450  万吨,均价  333  元一吨,光这一个矿,西部矿业就进账近  15  亿。

更吓人的是,刨出去所有的成本,张国庆的净利润是7  个亿,硬生生把县里的纳税榜给掀了个底朝天,往年的  “纳税大户”  焦化厂,连它的零头都赶不上。

王燕的地产公司也没歇着。

商业综合体项目拿地时没花多少钱,大头都耗在居民拆迁安置上,总成本算下来四千多万。

但去年拿的几块地刚打地基,就敢敞开了预售,房价卖到  2300  元一平米,照样有人抢着买。

账上一算,光预售款就回笼了  3  个亿,王燕拿着报表跟张国庆念叨:“这一下子我这边净利润也有一个亿了。”

启明星的账册放在最后。

学习机出货量冲到十八万台时,连高世东都傻了,当初签超女广告时,他还琢磨着  “能卖十万台就烧高香”。

扣掉零件、物流、广告那些杂七杂八的成本,给西部地产转了两千万后,账上还躺着一千多万净利润。

怪不得高世东最近总琢磨着要再加一条生产线,启明星的热度还在往上蹿,连门口保安都学会了用  “供不应求”  这个词。

张伟豪翻报表的手渐渐慢了下来。

后面的数字越来越密,他索性合上文件夹,靠在椅背上长舒一口气。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家里是真真发达了。

过完年,张伟豪特意回了趟县城,专程请刘雄白吃饭。

小饭馆里,刘雄白捧着茶杯絮絮叨叨:“我跟王楠处上了,听说学校开春要重新分班,李倩是真厉害,这次考了全校第一,校长在大会上把她夸成朵花”。

张伟豪安静地听着,偶尔插句嘴。

他这阵子被厂子、报表、规划方案缠得没空隙,只有坐在刘雄白对面,听着这些关于考试、分班、少年心事的碎话,才会忽然想起:哦,自己和他一样,还是个高中生。

临走时,他塞给刘雄白一台启明星  E1:“新出的  MP3,听歌用。以后有啥事别憋着,给我打电话。”

刘雄白捏着那银灰色的小机器,脸涨得通红,憋了半天说:“谢了兄弟。”

回到省城,生活又被拉回原来的轨道。

但张伟豪悄悄把重心往学习上偏了偏,上课明显不走神了,连老师都愣了愣:“张伟豪最近状态不错。”

他抽空跟高世东聊了次长谈,把启明星的后续路数摊开了说:“下一代学习机必须上彩屏,做‘哪里不会点哪里’的功能,现在的按键操作太麻烦。”

他在纸上画着草图,“长远来看,启明星不能只做电子词典,得往‘电子设备研发  +  生产制造’的科技型企业转,研发投入必须砸,得有自己的技术壁垒,别人抄不走的那种。”

高世东在旁边记着笔记,忽然抬头:“你是说……  煤炭和地产不长久?”

“不是不长久,是总会有潮起潮落。”  张伟豪指尖敲着桌子,“等那波潮水退了,手里有技术的才站得住。

启明星得成咱家最硬的一张牌,尤其在科技这块。”

高世东没再问,只把  “研发预算”  那栏的数字圈了又圈。

另一边,林小巧的日子成了教室、练功房、宿舍三点一线。

只是这平静里,藏着点青春期的小波澜。

她像朵慢慢舒展的花,长开了的模样比以前更惹眼,常年练舞的身段挺得笔直,走在校园里总有人偷偷看。

拒绝的男生多了,闲话倒从女生堆里冒了出来。

“你看她那手机,最新款的”“还有  MP3,听说可贵了”“不知道跟谁要的”。

小姑娘在电话里哭得抽噎:“明明都是你送的……我,我就不怎么和别的男生说话,”  张伟豪握着听筒,听着那带着哭腔的声音,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

周海涛听说这事儿,当天就带着人找到了那几个传闲话的女生,没吵没骂,就把人请到球厅,让小丽  “给她们上节课”。

小往台球桌边一站,慢悠悠说:“背后嚼舌根的力气,不如用来打球,赢了我你们就可以回学校。”

从那以后,再没人敢在林小巧面前说怪话。

她照样每天背着书包去练功房,只是偶尔会对着手机里张伟豪的号码发呆,上次他说  “别理那些话,有我呢”,每每想到这句话,心里就会荡不出的开心。

万总工的办公桌上,最近多了一摞厚厚的资料,封皮上印着  “光伏组件生产工艺”“储能电池材料分析”。

张国庆专门让把他牵头光伏板项目,毕竟  934  厂早年捣鼓过光伏技术,万总工是少数还记得图纸细节的老人。

可张伟豪特意找他聊了次天,指着资料里的  “储能系统”  章节说:“万总,光伏板是赚当下的钱,储能技术才是卡脖子的东西,得两条腿走路。”

万总工戴着老花镜,翻着那些夹杂着公式的外文文献,手指在  “磷酸铁锂电池”  几个字上停住:“这玩意儿比光伏板难搞多了,设备、材料、专利都得从头攒。”

“难才要搞。”  张伟豪递给他一杯热茶,“您老当年能把军工零件做到零误差,这点坎儿算啥?研发经费不用愁,我爸会让财务给您单独开个账户。”

而张伟豪最终也是完成了对赵巨鹏的承诺,将他此前收购的那家  EDA  设计公司,彻底纳入启明星科技的版图。

他要把启明星打造成西部集团最大的一张底牌。

楼总会封顶,煤总会挖完,但是科技永远在进步。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740/2366864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