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重进愤恨 狭路相逢
大宋建隆元年九月中旬。
赵德秀终于在他的帅帐中,收到了来自南唐方面的消息。
数日前,李璟命镇海军节度使林仁肇为大将,率精兵三万从南昌府北上,兵锋直指扬州。
得知这一消息后,赵德秀笑着对身后的众属臣道:
“唐军一动,吾计成矣!”
先前私下里,赵德秀是得到了李璟的承诺。
但李璟一日不调兵北上,赵德秀一日就不会轻信他。
得知唐军有所动作后,赵德秀传令击鼓召集诸将。
鼓声阵阵,顷刻间传遍滁州城外。
听到鼓声后,不久后各位宋将就齐聚在帅帐中。
众将集结后,赵德秀拿出南唐密探传回的消息,轮视于诸将目中。
诸将得知唐军即将奇袭扬州的消息后,无一不面露喜色。
望着众人脸上的喜色,赵德秀说道:
“叛军囤聚来安,如鲠在喉。
今时机已至,此鲠可拔也!”
说完后,赵德秀便将目光看向在座的曹彬。
“曹彬!”
赵德秀呼唤一出,曹彬连忙起身:
“末将在!”
作为澶州节度副使,曹彬的身份在诸将中并不低。
“李贼一知扬州有危,当会慌忙退兵。
吾命你率五千精锐先行,相机而动,攻取叛军!”
听完赵德秀的嘱托后,饶是一向持重的曹彬,面色都不免激动。
曹彬深知,这是赵德秀给他的机会。
若这次机会他能把握住,日后平步青云不在话下。
“末将遵命!”
见曹彬面色坚定,赵德秀满意的点了点头。
曹彬的能力,赵德秀并不担心。
然考虑到曹彬初次领兵,赵德秀又将目光看向杨业:
“杨业!”
杨业正用羡慕的眼神看向曹彬,不料这一次机会,赵德秀还有意给他。
杨业连起身对着赵德秀一拜。
望着杨业,赵德秀先是语含激励的问道:
“卿素有无敌之名,若与叛军相遇,你当如何?”
听到赵德秀的询问后,杨业抱拳答道:
“当为王蹈之!”
杨业的回答,让赵德秀大笑起来。
“汝有此心志,吾复何忧?
汝可为曹彬副将。”
杨业现任澶州军行军司马。
行军司马顾名思义,是节度使及副使之下的第一军事指挥官。
面对赵德秀的委派,杨业连躬身领命。
当赵德秀下达完将令后,曹彬便领着杨业快速朝帐外走去。
等曹彬二人离开后,赵德秀看着在座的其他将领,口中再下令道:
“传令全军,收拾辎重,明日兵发扬州!”
这道将令一出,帐内纷纷脸色亢奋的起身。
“末将领命!”
平叛淮南,已进入最后阶段。
当宋军有所行动时,在来安城内的李重进,心中不安愈浓。
李重进心中的这份不安,来源于宿将的直觉,更来源于近段时日赵德秀所采用的战术。
半月前的夜袭,未能生擒住赵光义,这一点让李重进颇觉羞恼。
然那一战对李重进来说,收获是不小的。
最大的收获便是,那一战后淮南军的士气大涨。
士气一涨,一鼓作气的想法,便出现在李重进心中。
在这一想法下,李重进从扬州抽调上万兵士至来安。
前后合兵之下,来安城内外的淮南军正兵已将近两万。
尽管兵力还是少于宋军,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若宋军主将还是赵光义,李重进是有把握再败宋军的。
但天不遂人愿。
赵德秀及时入淮,成为了宋军的新主将。
得知这一消息后,李重进便命人探查宋军的举动。
经过探查后,李重进很快就得知,赵德秀采取的战术是:
“分袭淮西,坚守营垒。”
身为对手李重进一眼就看出,赵德秀采取这一战术是为“固本”。
先将宋军在淮南境内的基本盘稳定住,再择机谋取扬州。
这一战术,对刚刚败过一场的宋军来说,简直是一剂补药。
随着时间的推移,宋军在淮南境内的根据地会愈来愈多,宋军的士气亦能快速恢复起来。
长久下去,他通过夜袭取得的优势,就会渐渐消散。
可明知这一点,李重进却并没办法阻止赵德秀。
有着兵力优势的赵德秀执意要当王翦,兵力处于劣势的他,哪怕心中不愿亦只能当那项燕。
眼看着己方优势,正被赵德秀一点点消磨光,怎能让李重进心安?
李重进亦想过破局之策——联络南唐。
可惜他都派几波使者去金陵了,一直未得到南唐方面准确的答复。
近段时日来,李重进每日苦思着新的破局之策。
苦思之际今日李重进见翟守珣,手捧一封军报,来到了他的身前。
初见翟守珣到来,李重进还有些喜悦。
之前他将联络南唐一事,全权交给翟守珣处理。
今翟守珣到来,莫不是南唐愿意出兵了?
而喜悦的情绪还未持续多久,李重进就看到了翟守珣脸上的沉重神色。
“发生何事?
是不是李璟所求,过于过分?”
李重进问出了他的疑问。
作为昔年淮南一战的参与者,李重进亲眼见过,那一战中唐军败的多惨。
为让李璟摆脱阴影,李重进开出的条件是很诱惑的。
“若能击退宋军,愿奉唐国为宗主。”
这是李重进能开出的最大价码,李璟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难不成,李璟还想趁机削去他的兵权?
带着狐疑,李重进从翟守珣手中接过了军报。
不看还好,看完军报中的内容后,李重进面色大变,顿时火冒三丈:
“昏聩之君!蠢笨如猪!
不,简直是比猪还愚蠢!”
李重进如被触及到逆鳞的猛兽一般,在翟守珣面前放声大骂起来。
骂完后,李重进似乎觉得还不解气。
气愤的他,直接将手中的军报给用力撕碎。
不能怪李重进失态,实在是军报中的内容,太有冲击力。
“他畏惧于中原精锐,不愿贸然相助便罢。
为何还要助赵德秀,意欲率军袭击我扬州?”
骂完李璟后,李重进又不甘心的在翟守珣面前发出了一声声充满怒意的质问。
扬州守将在察觉到唐军的异动后,立刻发了这封军报来求援。
唐军的不轨企图,直接将李重进逼入绝境中。
听着李重进的咆哮声,翟守珣心中暗喜。
李璟一直犹豫着不肯发兵相助淮南,最主要原因在于他畏中原如虎。
除却这一原因外,还与他暗中实施的一些手段有关。
但不管怎么说,翟守珣如李重进一般,事先最多认为唐军会两不相帮。
没想到唐军竟会出乎意料的,突然出兵协助宋军平叛。
唐军有这变化,想来是太原王谋划的结果。
愤恨不已的李重进,很快亦意识到这一点。
“一定是赵德秀。
小小年纪,心思竟如此诡诈!”
在赵德秀初至淮南时,李重进还轻松地在翟守珣面前出言调侃道:
“中原多言德秀善谋。
今光义善奔,吾已见矣。
倒要再瞧瞧赵德秀,是如何善谋。”
李重进的调侃声音犹在耳,真让他见识到了又不高兴。
当李重进还在愤怒时,厅外一名斥候冲进来禀报道:
“节帅,数千宋军正在北上。”
一听这话,翟守珣差点就要笑出声来。
环环相扣,仗就应该这么打。
然心中再高兴,翟守珣面上还是大惊失色道:
“贼子,何其速也!”
喊完这句话后,翟守珣连对着李重进“慌乱”谏道:
“节帅,快下令撤军吧。
再不撤,就来不及了。”
翟守珣的话,立刻让李重进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扬州有丢失的风险,尽快撤军回防本就是应有之义。
赵德秀派这一支精锐前来,为的是拖延他回军的速度。
一想到这一点,李重进连下达将令道:
“传令全军,速归扬州!”
李重进的将令中,已带上了一些慌乱。
三军之中,兵士各样,常因特长而有所区分。
细分之下,有报国之士,突陈之士,争锋之士等。
而今日赵德秀让曹彬统领的五千精锐,大多是军中的“搴旗之士”。
搴旗之士,乃轻足善步,走如奔马者也。
特意选择搴旗之士交由曹彬统领,是为了曹彬能以最快的速度,前往来安城下。
不曾料到,在曹彬率军离开宋军大营还未多久,前方斥候就回报已察觉到淮南军的踪迹。
得知这一消息后,曹彬望了望远处的地形,心中便明白了李重进的用意。
周围地形多河流、山坡,这地形是不利于数万大军展开的。
想来李重进得知他率军的消息后,想着抢先一步占据有利地形,用来层层阻击己方大军。
能想到这一点,李重进无愧宿将之称。
宋军与叛军正同向前进,一场遭遇战将不可避免的发生。
在命军士休整的同时,曹彬遥望起正愈发接近的淮南军。
“听闻李重进在淮南有一驰影军,号称精锐。
想来那便是了。”
驾马在曹彬身旁的杨业,顺着曹彬手指的方向看去,看到了一支数千人的军队:
“太原王要灭的就是敌军精锐。”
杨业此话一出,令曹彬点了点头。
赵德秀知道他能收到唐军的动向,李重进亦能收到。
而在得知扬州有危险后,撤军是李重进必然会做的选择。
李重进一旦撤军,宋军的机会就来了。
由于宋军人数众多,辎重无数,赵德秀无法一道将令,就令数万禁军齐压压朝着来安县进发。
但这并不影响,赵德秀先派一支精锐咬住撤退的叛军。
为保证大军的安全,李重进得知此消息后,唯有一个选择:率精锐殿后,掩护大军撤退。
而这一选择,是赵德秀想看到的。
“若能一战击溃叛军精锐,才能不负太原王信任。”
“精锐对精锐,杨司马,有信心否?”
曹彬看向杨业,问出了这番话。
面对曹彬的询问,杨业大笑道:
“主上功业在此一举,我岂敢贪生而死于三军之后?”
说完这句话后,杨业举了举手中蹭亮的长枪。
“吾曾听主上言,两军相逢勇者胜。”
“这一战当由副使负责指挥,陷阵之事,吾自为之!”
面对杨业的建议,曹彬并未推脱。
当曹彬关注着淮南军时,李重进亦同时在观察着宋军。
望着正在休整的宋军,李重进脸上时有轻视浮现。
在得知一支宋军朝着来安城快速逼近后,察觉出赵德秀意图的李重进,难免有些慌乱。
田重进、王全斌、李汉琼、马仁瑀等,俱是军中悍将。
为避免重蹈北汉军覆辙,李重进只能亲率精锐殿后。
而据方才斥候所言,领兵前来的将领乃是曹彬及杨业后,李重进心中的慌乱就尽皆消散。
曹彬、杨业,观这二人军职,李重进得知二人皆是赵德秀心腹。
然这二人声名,李重进以往根本都未听过。
想来是赵德秀轻敌,派心腹来此刷战功的。
再加上来袭宋军,人数与他的驰影军在伯仲之间。
人数对等,有何可避?
望着越发靠近的数千宋军,李重进心中暗暗发誓,要让赵德秀为他的轻视付出代价。
既是报着阻击宋军的意图,李重进在有利地形下,自然会采取守势。
随着李重进的一声令下,当淮南军距离宋军只有百步时,淮南军开始列起阵来。
自唐朝以来,步军列阵就是一项很重要的对战手段。
如长蛇阵,雁形阵,锋矢阵等,在战场上频频出现。
当然寻常战阵都不会太复杂,似“八阵合一”之事,那的确是异想天开。
随着淮南军阵型逐渐摆成,观察敌阵的曹彬,口中自信地说道:
“玄武阵?
看似严密,然破之并不难。”
常人不知道的是,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曹彬,早对当世常见的军阵了熟于心。
说完后,曹彬已高举起手中令旗。
随着将旗浮现,五千禁军的阵型顿时为之一变。
饱满锋锐气息的锋矢阵,在曹彬的指挥下渐渐成型。
一守一攻,那就看谁更技高一筹!
当五千禁军组成锋矢阵后,手握玄色铁枪的杨业,已驾马来到阵前。
若将组成锋矢阵的宋军,比作一支尽显锐利的箭矢,那杨业则毫无疑问成为这支箭矢的箭尖。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736/1111101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