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一日破城 只知有战
城外宋军摩拳擦掌,城内叛军士气沮丧。
自李重进回城后,他便将全城防务,全权交给翟守珣等几位亲信。
安排好这一点后,李重进便以“养伤”的理由,待在将军府中鲜少见人。
不少人都有所猜测,滁州一战的大败,已让李重进失去了往日的锐气。
主将为一军之胆。
李重进的逃避态度,直接让城内本就不高昂的士气,再次朝着深渊滑去。
一直在城中蓄势待发的翟守珣,意识到他的机会已来临。
当宋军明日将大举攻城的消息传遍城内后,翟守珣借着职权之便,召来了守城的将官。
翟守珣负责守卫西门,而这一面城门,正是明日宋军的主攻方向。
在守城将官面前,翟守珣不再有所隐瞒,直言说道:
“今日我入府中拜见节帅。
我见节帅双目无神,语中多有自暴自弃之态。”
翟守珣这话一出,房内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
先前城内不乏有类似猜测,然猜测一日不被证实,城内的将官都会还报着几分希望。
众人皆知翟守珣是李重进亲信,他的话是有可信度的。
“城外大敌当前,黑大王却消弭斗志,这让我军如何是好?”
一位跟随李重进多年的战将,不由地叹气说道。
因李重进色黑善战,周朝时军中多人美称李重进为“黑大王”。
放在以往,黑大王名号一出,自能提振己方士气。
然以当下淮南军面对的绝境来说,这一声黑大王带上了不少唏嘘意味,甚至还有几分嘲讽。
假王终不敌真王。
当这位将领话音落下后,又有一位将领说道:
“扬州城防残破,明日宋军攻城,我们能守住吗?”
这一句话如一柄利刃般,斩断了众人心中仅有的些许希望。
守城战,以军心及城防两点为要。
当下扬州城防不修,城内军心涣散,如何能抵挡住如狼似虎的宋军?
在众人皆因这句话而感到绝望时,翟守珣开口说道:
“扬州一旦破城,我们皆是叛军,太原王不会手下留情。”
这句话,挑动起了众人的畏惧情绪。
趁此时机,翟守珣率先倡议道:
“我们要不想白白送命,唯有在宋军攻城前,先打开城门迎王师入城。”
若是往常,翟守珣的这一句话,足以让他身首异处。
然在今夜,众人听完这句话后,脸上大都有着意动之色。
宋帝向来仁德,太原王俨有父风。
翟守珣的这一提议,的确是一条良策。
房内有些人是对献城投降一事有所异议的。
然少数人的看法,怎能扭转大势?
一些异议的存在,无非是让扬州城内再添几道亡魂而已。
翌日清晨,通过“卖肉”争来攻城一事的李汉琼,手持大刀,精神抖擞。
在他身后,是上千精挑细选出的军中先登之士。
望着身前的扬州城,李汉琼眼中饱含杀机。
李汉琼深知机会只有一次,若他今日不能顺利先登,那明日就会另有悍将代替他。
当李汉琼眼中的杀意积攒到极致时,身后的宋军大营中,响起一阵阵豪迈的鼓声。
战鼓方鸣,李汉琼就带着身后的上千儿郎,朝着前方的扬州城冲去。
有着丰富攻城经验的李汉琼,朝前冲的同时,下意识举起盾牌护住身体要害。
以他的经验,城上的箭雨不久后就会落下。
可让李汉琼意外的是,他手臂的盾牌上并未传来箭矢相撞的触感。
这一点异常,让李汉琼心有疑惑。
眼看护城河在望,李汉琼强压下心中疑惑,继续挥刀朝前猛冲。
而刚等李汉琼靠近护城河,他的耳中就出现了一阵响声。
这阵响声让李汉琼陡然停住了冲锋的脚步。
李汉琼一下子就听出,这是城内吊桥放下的声音。
心中的疑惑,已转变为错愕。
错愕感让李汉琼放下手中盾牌,没有了盾牌的遮挡,李汉琼的视线一览无余。
随后眼中出现的一幕,让李汉琼的眼睛瞪的犹如铜铃般大。
不止吊桥在放下,扬州城的城门更是早已打开。
望着那洞开,毫不设防的城门,李汉琼直接被气笑了。
昨日他费尽心思,不依不饶,方争来今日先登之位。
今日他躇踌满志,战意昂扬,欲凭长刀定破城之功。
在这关键时刻,叛军竟直接投降了?
扬州城内尚有上万叛军,好歹也稍微抵抗下呀!
吊桥触地那一刻,发出一声巨响。
这声巨响,将李汉琼从满心的不甘中惊醒。
当目光重新聚焦后,李汉琼见到了快步赶来的翟守珣:
“请将军速带我面见太原王!”
看着身前的翟守珣,李汉琼握刀的手臂青筋显露:
先登之业,半道崩殂!
帅帐之中,赵德秀笑着扶起下拜的翟守珣。
“我军能一日破城,卿居功甚伟。”
赵德秀是知道翟守珣,早早就投效赵匡胤一事的。
赵德秀并不意外叛军献城,但之前赵德秀并未想到,叛军献城一事会这么快到来。
想来在这件事中,翟守珣出力甚多。
面对赵德秀的夸赞,翟守珣由衷说道:
“若无滁州大胜,卑臣献城一事,当不会这么容易。”
翟守珣话语间,有着对赵德秀的推崇。
暂不理会翟守珣的推崇,赵德秀转头对着田重进嘱咐道:
“命入城士卒,一定要捉拿到李重进。”
在翟守珣打开西门后,李汉琼就已领兵进入城中。
心中不甘再浓,有着赵德秀在,李汉琼自不敢乱来。
当李汉琼控制住扬州西门后,越来越多的宋军就涌入城中,意欲控制住城内各处要害。
城内军心早就涣散,宋军入城后,遇到的抵抗不会太强,全面控制扬州城只是时间问题。
可要是不捉到李重进,淮南平叛一战,难以换上一完美的句号。
听到赵德秀的将令后,田重进正色领命而去。
面对赵德秀的担忧,翟守珣出言说道:
“李重进斗志消散,近日多借酒消愁,当已无心思再逃。”
作为李重进的亲信,翟守珣对李重进的了解远超常人。
翟守珣的话,让赵德秀点了点头,稍稍安心。
翟守珣的预料并未错。
约莫两个时辰后,五花大绑的李重进就被带至赵德秀的身前。
这时李重进身上的浓郁酒味还未散去。
李重进被押着进入帐中后,他见到了坐在主位上的赵德秀。
一想到就是眼前这人的父亲,篡夺了大周江山,李重进心中恨意翻滚。
在心中恨意的激励下,李重进口中发出厉喝:
“篡国之贼!”
喊完这句话后,李重进暴起,身躯朝着赵德秀扑去。
这一刻的李重进,像一只凶猛的野狼。
面对李重进的垂死挣扎,赵德秀一点惧意都无,他的身体连轻微的移动都没有。
在他的主场中,何人能伤害到他?
李重进的身体,刚向前奔出一步,守卫在赵德秀身前的呼延赞,便直接一脚朝前踢去。
呼延赞这一脚蓄力而出,直将李重进踢飞,最后重重的落在了地上。
李重进的身体刚一落地,帐内的亲军就扑了上来,将李重进死死按在地上动弹不得。
赵德秀手中的权力,正化作如山般沉甸甸的控制力,让李重进的一切挣扎终成徒劳。
见再无法对赵德秀造成伤害,李重进双目充血,望着赵德秀的方向嘶吼不已。
听到李重进的嘶吼声后,赵德秀站起身来,朝着他走去。
赵德秀可以理解,李重进对大宋的恨意。
世宗早逝,宗训年幼,李重进昔年又被议储过。
若非他父亲先下手为强,大周的皇位,李重进未必不能再争上一争。
也许在李重进心中,赵氏一族是夺取了本属于他的皇位。
一步一步,作为胜利者的赵德秀,沉稳地走到了李重进眼前。
见仇人就在眼前,李重进更显激动。
“陈桥兵变,真相如何,你真以为天下人不知?
道义自在人心!
倾尽滚滚长江之水,亦洗不清你赵氏父子篡逆之名!”
陈桥之变中,赵德秀首功之名,早已天下皆知。
在李重进眼中,赵德秀就犹如当年劝李渊起兵太原的李世民一般。
再多的遮羞布,都盖不住李氏父子的篡逆之心。
李重进的这番话,让一旁的呼延赞大怒,他正欲上前抽李重进的嘴巴。
不曾料,赵德秀止住了他。
面对李重进的咆哮,赵德秀并未感到担忧,反而觉得有些可笑。
“真相?篡逆?
李重进,亏你是一方英豪,见识竟如此短浅。”
赵德秀这话一出,李重进不免为之一愣。
李重进本以为,他的这番话会引起赵德秀的愤怒,但实际上并没有。
“且问一句,今为何世?
千里赤地,饿殍盈路,父子相啖,夫妇相食,惨状目不忍睹。
兵之所过,一片废墟!
百年不遇之乱世,就在吾之脚下。
值此乱世,真相重要吗?”
“至于道义?
对流离失所的百姓来说,道义比不上一碗稀粥。
对征战不休的兵士来说,道义比不上一场胜利。
对天下人来说,他们企盼的是什么?
是坐在帝位上的那人,能为他们带来太平!”
当说到这时,赵德秀已半蹲在李重进身前。
“至于篡逆之名?
你是否认为,吾来日会修改史书?
并不会!
日后史书上,会如实记载着这宛若炼狱的人间。
日后史书上,亦会如实记载着吾与陛下的一言一行。
滚滚长江水东流千万年,史上哪一位功过由它评说?
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吾一心,愿重换这人间。
当盛世重临人间,吾坚信,后人自会给我父子一个公正的评价!”
半蹲下来后,赵德秀的每句话,就像是在李重进的耳边说出。
句句清晰,又句句震耳!
听着那些话,李重进的神色发生了剧变。
原本的愤恨,不甘消失不见,剩下的唯有震撼。
赵氏父子,竟怀此念?
当赵德秀起身后,他挥手示意亲军将李重进带出去。
等到李重进将被架至帐门口时,他方才从震撼中醒转过来。
接着一阵轻笑声从李重进的口中发出。
“今败何冤?今败又何怨?
天下,合当是你父子的!”
李重进知道他必死,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赵德秀言语带来的冲击,让李重进死前浮现释然的情绪。
当李重进的笑声在帐内渐渐消散后,回到主位上的赵德秀发现,帐内属臣看向他的目光变得愈发火热。
在片刻沉寂后,向来有啥说啥的呼延赞,率先饶头兴奋地说道:
“太原王,换这人间,带我们一起吧!”
呼延赞这话一出,顿时引起赵德秀大笑。
“好!”
扬州城的收复,意味着宋军平叛淮南之战,已取得全面胜利。
可在扬州城外的宋军大营中,诸将的气氛却并不怎么活跃。
胜利诚然可喜,然在这一战中,立功的将领并未有多少。
这就让许多将领,颇有意犹未尽之感。
人生能有几次跟随名将的机会?
好不容易有机会,能轮到与赵德秀一起征战。
若不把握住这次机会,日后他们一定会后悔。
在这一想法,在越来越多的将领心中浮现时,几道消息在军中悄然流传着。
“武平周行逢,不遵太原王调兵号令。”
“听说那周行逢,曾违制在城郊祭天。”
“据说周行逢,曾找过术士观相,术士言他有帝王之相。”
当周行逢越来越多的罪行,在军中散播开来后,一些将领的心顿时活跃起来:
看了地图后发现,武平距离淮南并不远呀!
另外听说,陛下将南面之事尽委给太原王。
这些将领中,以李汉琼为代表。
扬州城下的“挫败”,早让李汉琼满是不甘,今南面有不臣之人,怎能让李汉琼再能按捺住心思?
李汉琼是不敢直接找赵德秀的,他先是来找了田重进。
得知了李汉琼的想法后,田重进面色犹疑:
“周行逢纵有罪行,但难保他不会上书求和。
太原王心意,吾并不知晓。”
田重进的犹疑,让李汉琼焦急不已。
为打动田重进,李汉琼正色道:
“国有不臣,身为武将,吾只知有战,不知有和!”
明日开始,一日三章,持续三天。
还欠更啦。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736/1111101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