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开封震动 暴击符王
乌云压的极低,开封城浸在一片茫茫的雪幕里。
巳时的街巷中,本该人声鼎沸,然却因大雪漫天,变得静悄悄的。
今日的开封城,在寒冷的天气下,城中布满了寂静。
这片寂静中,隐隐透露出几分当世百姓对昏暗老天的无奈。
忽然,在漫天风雪中,有数骑信使正朝着开封城疾驰而来。
作为重兵守卫的首都,这几骑信使能接近开封城,足以证明他们并非敌人。
阵阵急促的马蹄声,在无边旷野中不时响起。
数位面露兴奋的信使踏雪而来,似乎想为眼前陷入沉寂的王朝心脏,注入几分生机。
当急促的的马蹄声朝南华门撞来时,城墙上的守军看见了城下被铁蹄溅起的雪雾。
看着信使疾驰来的方向,城上守军顿生猜想:
“是武平国一战,有最新消息了吗?”
在先前,太原王率宋军兵不血刃拿下南平国的消息,刚在开封城中流传开。
得知太原王平叛淮南后,还能一鼓作气平灭南平国,那时开封城中的百姓,百无聊赖时都在讨论着这一消息。
帝都百姓,非同寻常。
百姓中,有着从关中、河北逃难来的世家遗属,更有着从江南、蜀中憧憬北上的士族翘楚。
在他们的诉说下,其他百姓都能知晓南平国的大致情况。
虽说南平国力贫弱,但到底算一国。
半月灭一国,这一振奋消息,足以让城内浮现起热烈的讨论。
然再热烈的讨论,都被后续来至的漫天飞雪硬生生压下。
城外流民聚集,开封府为赈济流民,开始控制城内粮食流通。
城上守军心中猜想刚浮现,几名信使就已驾马奔至城下。
当几名信使停住马蹄后,恍惚间,天地的雪花似乎正在慢慢减少。
在几名信使于马上喘着粗气时,城上已有小校乘坐吊篮,来到城下进一步查探身份。
查探完身份无误后,小校连朝城上挥舞旗帜,示意打开城门。
趁城门缓缓打开时,小校连忙问出心中猜想:
“是太原王又打胜仗了吗?周行逢被打的龟缩了吧!”
虽是询问的语气,然语中带有几分笃定。
数次大胜,早让赵德秀在开封城中,有着深厚的军威。
在城内许多士卒看来,周行逢可能是劲敌,但赵德秀是有可能占据优势的。
月余时间已过,不知太原王,是否收复一州呢?
当这一期盼在脑中浮现时,小校并未察觉到马上信使嘴角露出的笑意。
龟缩?
当城门完全打开后,几位信使俯身勒紧缰绳,在蓄势冲出前,为首的一位信使大笑道:
“周行逢,已成鬼!”
低声回答完小校后,下一刻一阵响亮的呼喊,在几名信使的口中爆出:
“我军大捷!我军大捷!”
滚烫的呼喊,穿透了雪幕,口中的热气,融化了几片雪花。
呼声大振的同时,几匹骏马朝着城门冲去。
数个呼吸后,几名信使的身影,就已没入了城门的阴影中。
下一刻,阵阵呼喊声,交杂着敲锣的提醒声,在城内的街道上开始传递。
“我军洞庭湖大胜!武平国已亡!”
“武平国已亡”五个字像一块陨石砸进冰潭。
得益于先前的讨论,开封城内的人大多知晓,武平国带甲十万,疆域千里,绝非南平小国可比。
随着报捷声在街道上持续迸响,街道两边的店铺、宅门纷纷打开,从中探出了许多人头。
有的人摇了摇冻红的耳朵,似是不敢置信。
有的人双目闻声远眺,直勾勾望着那道疾驰的身影。
“周行逢身死,武平十州尽归国有!”
察觉到越来越多的人走到街巷中,几名信使的声音愈发高亢。
就在瞬息之间,开封城内的沉寂气氛被撕开一道口子。
得知捷报的士子们,开始奔走在街巷间,四处兴奋张喊着“南征大捷!南征大捷!”
从各地汇聚来来京的士子,都想着在汴京城中一展所学。
今大宋前景越好,令他们越是振奋。
士子们的呼喊声,从一条街蔓延到另一条街。
然士子的数量还是太少,他们的兴奋呼喊,不足以彻底撕碎开封城中的沉寂。
直到信使喊出这一句话:
“湖湘数百万石存粮,正由太原王运往汴京途中!”
湖湘之富,天下闻名。
湖湘之富,不在钱财,在于粮食!
而因今年雪灾蔓延,赵匡胤遂下令,南粮北调,滋养中原。
当听到赵德秀,正在朝开封城运送数百万石粮食时,开封城内的气氛一瞬间被点燃。
城内瘦弱的孩童们挣脱母亲的手,踩着积雪追逐着信使的背影,欢呼雀跃地不断喊着“有粮啦!有粮啦!”
刚要转身回家歇息的面黄百姓们,脸上顷刻间流露出劫后余生的喜悦。
上百人,上千,人,乃至于到上万人。
越来越多的百姓,都扯开嗓子加入孩童的欢呼声中。
数万声浪惊飞了檐角积雪,彻底打破了笼罩在整座开封城中的沉寂气氛。
雪还在一点点下着,却仿佛不再那么冷了。
南粮北调之举,为开封城内日渐寒冷的人心,重新注入了生机。
重新焕发出生机的开封城,又在城中各处,出现了一阵阵热烈的讨论。
许多百姓都在七嘴八舌地说着武平国的强悍:
盘踞湖湘多年、数次击退南唐进攻
武平国的强悍,越是在人群中传播,人群中的惊叹声就越止不住。
再强悍的武平国,还不是倒在了我大宋储君手中?
在阵阵惊叹声中,众多百姓搓着冻的青紫的手,欣喜的畅想道:
“湖湘熟,中原足!”
信使早已策马奔向皇宫,蹄声远了,可他留下的消息却像滚雪球似的,在开封城的每一条街巷里快速蔓延着。
紧闭的店铺门板陆续被卸下,冻僵的摊贩重新支起摊子,连最偏僻的坊巷中,也传来了孩童用树枝在雪地上写出“太原王”三字的笑声。
这一次,宋军大胜之利,赵氏愿与百姓共享!
重新焕发出生机的开封城,惊醒了居住在使馆中的契丹使团。
听着外间一阵比一阵高昂的欢呼声,契丹正使韩匡嗣脸上忧色云集。
前段时日见开封城内外,皆因突如其来的雪灾,而渐渐失去生气,他心中不知有多开心。
万万没想到,那位中原储君,竟有妙手回春之术!
忧心之余,韩匡嗣心中忌惮疯长。
三月灭两国!
在此壮举下,韩匡嗣想起了一位契丹军中,永远不想再提起的人——李存勖。
相比于韩匡嗣的忌惮,正在与韩德让下棋的萧燕燕,在听到城中弥漫的报捷声后,她兴奋地拿起一颗棋子,重重敲击在韩德让的棋子上。
围棋不是这么玩的,但她不受束缚,就爱这么玩。
当棋子清脆撞击声响起后,想起与萧思温约定的萧燕燕,脸上露出笑意:
“中原的英雄,被她找到咯~”
万岁殿中。
赵匡胤正与一众大臣,因雪灾的到来而忧心忡忡。
刚升为同平章事的赵普,率先拱手对赵匡胤说道:
“此番雪灾来势汹汹,城外流民日益增多,若再下令赈济,恐会越止不住。”
赵普的禀报,让赵匡胤脸上的忧色,愈发沉重几分。
“城中的存粮,再难分出一部分吗?”
听到赵匡胤的询问后,赵普果断的摇了摇头。
近一年来,开封周边局势不断稳定,稳定的局势让原本逃离的百姓,都选择回到开封城中。
开封城作为国家首都,若人口能恢复到战前水准,对国家来说是一件好事。
但首都人口的不断增多,正为大宋渐渐带来一个问题:
城中存粮逐渐减少。
造成这一点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原的农耕经济未完全恢复。
多年的战乱,对中原的破坏力太大,这导致中原土地荒芜众多,人口流散严重。
诚然前几年至今,柴荣及赵匡胤一直在鼓励农桑。
在两代明君的政策扶助下,中原的农耕经济是在逐步恢复,但要想恢复到巅峰时期,是需要时间的。
而人口的大量涌入,说快不过数月之间。
虽说淮南之战后,开封城内的粮仓,得到了一次丰富的补充。
但近几年来,禁军一直在外征战。
军队外出征战,一向是最耗费钱粮。
这一原因,亦促使着开封城的粮食储备,正在迅速的消耗着。
好在赵德秀在半月内就平灭南平国,让前线禁军的粮食,得以在南平国得到补给。
不然的话,上个月赵匡胤就得下令赵德秀班师。
察觉到赵匡胤的忧虑后,在座的符彦卿提出了一个办法:
“事有轻重。
陛下不如派军队,驱逐聚集在城外的流民。”
符彦卿话音刚落,在座许多臣子,脸上都有着附议之色。
在许多大臣看来,若不用顾虑到城外流民的话,城内的存粮,是足够坚持到下一次南唐运粮前来的。
另外驱逐流民,不让流民影响到重要城市的经济生态,本就是当世君主常用的手段。
乱世流民,称不上百姓。
至于在驱逐流民过程中,流民会死伤多少,流民被驱逐后未来如何
这重要吗?
符彦卿在镇抚地方时,为维护地方稳定,都是这么做的。
在他心中,流民是不稳定因素,称不上同类。
符彦卿话音刚落,赵匡胤便深深看了他一眼。
这一办法,他又如何不知?
非不知,实不愿。
“卿所言固然有理,然天下百姓,皆是朕臣民。
朕不会轻易弃之。”
回应符彦卿时,赵匡胤尽量忍住内心怒气。
要不是看符彦卿在地方影响力深重,换做旁人,赵匡胤早就让侍卫将他架出去了。
沈义伦看出了赵匡胤的不豫,他起身进言道:
“城中存粮,尚能坚持一段时日。
或太原王,已经在运粮北上。”
沈义伦刚说完,符彦卿心中就发出一声轻笑。
符彦卿知道,赵匡胤曾下令让赵德秀调粮。
正因有此事,赵匡胤才会迟迟无法下定决心驱逐流民。
赵匡胤的应对策略有用,但得有一个前提。
南平再富庶,能供养前线大军作战,就已实属不易。
哪有余力再供给开封城?
要想南粮北调,解决开封城燃眉之急,除非赵德秀能将武平国短时间内一口吞下。
而宋军不利水战,短时间攻灭武平国,能有多大可能呢?
陛下偏爱太原王。
偏爱之心,让陛下的判断力下降了。
于公于私,符彦卿决意再劝道:
“太原王善战,世所周知。
然帝都安危,岂能尽系于太原王之身乎?
臣窃为国家忧之。”
符彦卿在朝野中,拥有强大的声望,他本人亦是世之名将。
世人时有称呼符彦卿为“符王”者。
他这番话一出来,殿内不少大臣都有意动。
符彦卿的话,让赵匡胤下意识握紧了手中玉斧。
就在符彦卿老神在在时,殿外出现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片刻后,一脸喜意的范质,欢快的如一年轻人般,矫健踱步入内。
一进入殿中,范质就急忙对着赵匡胤及在座众臣言道:
“武平国,已被太原王攻灭!
太原王遣来信使,言他正加紧运粮北上!”
范质的两道惊呼,犹如两针强心剂打入殿内的众人心中。
一开始众人还沉浸在,赵德秀灭国之快速的震惊中。
下一刻他们的内心,就被“运粮北上”四个字所带来的喜悦紧紧包裹。
而众人中,最高兴的无疑是赵匡胤。
赵匡胤“蹭”的一下从御座上起身:
“快拿过来!”
赵匡胤的语气中充满着催促。
没一会儿,赵德秀发来的军报就已落入赵匡胤手中。
当赵匡胤看完军报中的内容后,他顷刻间大笑起来。
“哈哈哈!”
“火烧洞庭,令天地为之变色!”
“这一把火烧的好!”
说完这些后,赵匡胤难掩内心激动,他下意识举着手中玉斧朝着符彦卿大步走去。
赵匡胤本就身姿雄壮,现他手握武器,气势汹汹地朝符彦卿走来,直将符彦卿吓得脸色大变。
老神不在,唯有惊慌。
就在符彦卿吓得腿软时,来到身前的赵匡胤并未斧击他。
赵匡胤直接将军报放置符彦卿眼前:
“再说一遍,太原王如何?”
赵匡胤话音刚落,殿内众臣纷纷望来,符彦卿顿时面色涨红。
有时精神攻击,更让人想吐血!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736/1111100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