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以死为报
闻得呼喊,曹彬刚转过身就见赵匡胤正策马疾驰而来。
一旁的王著也不禁转过身,投去了好奇的目光。
“臣曹彬在此,恭听陛下圣谕!”
不待赵匡胤赶至面前,曹彬便整理衣冠、恭敬下跪。
赵匡胤驱马至他面前,也不下马:“奉陛下口谕,着曹彬随军北伐,保护梁王!”
曹彬猛地一怔:
随军北伐保护梁王?
这也太突然了吧?
这、这到底怎么回事……
而此时,周围的零散大臣也都投来了好奇的目光。
可不待曹彬问询,赵匡胤便正色道:“曹大人,上马吧,陛下还等着呢!”
说罢,便一把将曹彬拉上马,一骑绝尘而去!
看着那扬起的尘土,人群中的王著挑了挑眉,似乎看穿了一切,意味深长地低喃道:“梁王真乃神童也……”
很快。
赵匡胤便带着一头雾水的曹彬来到了郭荣与郭宗训面前。
曹兵刚要下马跪拜,郭荣便阻止了他:“行军要紧,不必多礼!”
“应梁王请求,即日起,由你负责梁王一切事务,寸步不离保护他!”
“是,微臣谨遵陛下旨意!”
曹彬此刻还在懵比状态。
他疑惑地看向满脸天真的郭宗训,终于知道这是六岁梁王的要求。
可他并不记得与梁王有什么交集。
虽然只是保护梁王,但能随军北伐总还是好的!
于是,他看向郭宗训的目光也多了几分感激。
此时,郭荣又看向赵匡胤:“赵指挥使,你从殿前司诸班直中抽调精锐300人,组建皇子行营,由曹彬担任皇子行营都监。”
话音未落,郭宗训却又一次插嘴道:“爹爹,这三百人孩儿可以自己挑选吗?”
闻言,郭荣愣了愣,狐疑地打量着他的好大儿。
一旁的赵匡胤更是不由地皱了皱眉,但依旧面无表情,恭敬地等待。
而此时的曹彬却如同被雷劈中般,震惊得完全说不出话来!
给年仅六岁的皇子单独设行营?
而且这皇子还是梁王!
这意味着什么?
他可不傻,当然知道这意味着行营将来很有可能就是大周太子的直系班底!
这可不是闹着玩,如果将来太子继位,那这他们批人将是潜邸重臣!
而他这个皇子行营都监,未来的可能性将会无限放大……
曹彬越想越激动,眼睛都瞪圆了。
他是万万没想到,陛下没有重用他,可年仅六岁的梁王却如此重用他!
不由地,他有些迷离,虽然梁王只有六岁,但他心底竟莫名有种得遇明主的感动,那双紧盯着郭宗训的眸子里,竟全是感激,甚至都溢出来了。
连目光都有些拉丝……
可陛下如今正值盛年,梁王才六岁,陛下真的会允许梁王这么小就开始自己挑选心腹班底吗?
于是他也和郭宗训一样,无比期待地看向郭荣。
只见郭荣迟疑了片刻,当他再次看向郭宗训时,目光逐渐变得意味深长:
“好吧,既是你的行营,便随你吧!”
同意了?
太好了!
陛下竟然真的同意了!
曹彬心底激动到飞起,甚至连手都不自主地颤抖了起来。
而郭宗训此刻更是无比激动!
他也没想到父皇竟会如此爽快地同意了。
激动之余,他不忘瞥了眼国字脸的赵匡胤,虽然依旧是那副恭顺的模样,但他还是敏锐地捕捉到了赵匡胤眼底闪过的一丝复杂。
郭荣的声音再次响起,却有些严肃:“不过你记住了,此次北伐朕本不该带你的,可既然决定了,你就一定要乖乖的,切勿生事,跟着好好看、好好学!”
“是,父皇,孩儿记住了,多谢父皇……”
郭宗训深深看了眼父皇,心中莫名地涌上一股感动。
因为他已经看出来,父皇似乎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意图,但并没有阻止,反而应允自己的请求,甚至允许自己挑人组建行营。
这个行营,就是自己未来的班底!
父皇这是真的打算好好培养我啊!
这也说明,这条“神童”的路子,自己总算是赌对了……
大军极速行军,完全没有任何休息,终于在中午时分赶到了码头。
按照郭荣此次北伐的计划,他们会先由水路从大梁城(也就是汴梁或者叫开封)赶至沧州与先头部队汇合。
码头前,郭荣亲自将郭宗训从马上抱下来:“怎么样,赶了半日的路,累吗?”
“不累!”
“那你为何揉腚?”
“手感好,够软、够舒服!”
“臭小子,还嘴硬!”
郭荣笑着揉了揉郭宗训的小脑袋,嘱咐曹彬几句后,便带领一众心腹视察部队登船去了。
郭宗训看着河边遮天蔽日的战船,心中颇为震撼!
他知道,父皇这是举全国之力北伐,如果父皇能不像历史上那样早早病逝,说不定这次真能收复燕云十六州!
不行!
离郭荣生病只有一个多月,离他去世也只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组建自己的班底很重要,但防止郭荣像历史上那样病逝更重要!
如果郭荣能多活几十年,那自己还有必要费尽心思组建班底吗?
别的不说,赵大是绝不敢陈桥兵变的!
可如何防止呢?
史料对郭荣的生病的记载并不详细,有说是细菌感染死于痈疽,有说是操劳过度引发心血管疾病,也有说是被人下毒,甚至还有人说是因为他灭佛运动导致因果报应……
郭宗训无从得知,但他确定,死于灭佛运动导致的因果报应是绝不可能的。
因为这个时期的寺院占据大量土地与财富,侵蚀国家财政。
而且有不少像“佛门老总刘麻子”那样的和尚,不守戒律,饮酒食肉、娶妻生子,甚至参与盗窃、走私等犯罪活动,严重败坏社会风气。
如果灭这样的佛都有报应,那就让报应来得更凶猛些!
在他看来,郭荣最有可能的病因是劳累过度加上细菌感染,尤其是痈疽。
毕竟历史上死于痈疽的大人物实在太多了:
范增、刘表、孟浩然、宗泽、狄青、徐达、努尔哈赤……
虽然史书记载并不一定都是真的,但相对而言,这种可能性最大。
当然,被下毒也有可能!
毕竟这场病来得太突然了……
时间紧迫,不管怎样,自己都必须行动起来。
他揉着自己的屁股,转头看向曹彬:“曹叔叔,所有的马鞍都这么硬吗?”
曹彬惊得瞪大了眼睛,连忙下跪:“微臣惶恐,怎敢让殿下称呼叔叔……”
郭宗训伸出小手亲自将曹彬扶起来,天真无邪的目光十分清澈:
“叔叔不必如此,训儿知道您是皇爷爷的亲戚,那便是训儿的家人,训儿自幼没了娘亲,所以在训儿心里,家人比什么都重要。”
“训儿知道,在公众场合喊您叔叔不合适,特别是父皇在的时候,但现在又没有外人,以后训儿在外就喊您曹大人,私底下便喊您叔叔,如此可好?”
曹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莫名地被郭宗训这番情为重、理为辅的言论击中,眼眶竟不由自主地湿润了起来。
他看向小小的郭宗训,满眼爱怜与感动,甚至有种想抱抱他的冲动:“得遇殿下,实乃臣之万幸,臣定誓死效忠殿下,以死为报!”
郭宗训挑了挑眉:这么快就以死为报?
效果这么好?
其实,咱们这位“天真无邪”的梁王并不知道,曹彬之所以如此,并不只是因为这番言辞。
更重要的是,对于郁郁不得志的曹彬而言,他就是改变曹彬命运的伯乐!
而历史上的曹彬本就是五代十国这个乱世中,难得的正直仁厚的君子!
可君子往往被欺之以方!
“曹叔叔,您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
“回殿下,天下马鞍皆是如此。”
“那能不能改良一下,比如给父皇的马鞍里面多填充一些棉絮?”
“额,殿下,现在的马鞍已经是填充了棉絮的,陛下的马鞍更是特殊制作的……”
“好吧,我只是想让父皇骑马时能轻松些……”
郭宗训撇了撇嘴,想不出更好的改良方式,让他莫名有些失落:
果然,我还是不如其他穿越者那么懂科技!
唉,要是能发明什么青霉素、消炎药之类的,而父皇又真是死于细菌感染的话,那说不定真能改变父皇的命运。
只可惜自己不懂……
曹彬并不知道郭宗训在想什么,见他如此失落,只当他是不能为了给陛下尽孝而沮丧。
为此,他还感动不已:小小年纪,就如此心存孝道,当真有仁君之姿啊!
于是再次拱手道:“殿下不必担心,臣会想办法的!”
郭宗训点点头,带着曹彬一同上了龙船。
从殿前司各班直中挑选三百名精锐的事并不着急,他只有一个要求:
必须身手了得!
绝不能与任何高级将领有私人关系!
最好是基层士兵!
曹彬当然明白他的意思,甚至为此感到佩服:六岁就能如此谨小慎微、防备于未然,真乃奇才也!
只是他并不知道,他的这位少主,防备的就是赵匡胤!
午饭时间,郭宗训又亲自去了御厨那里……
而此时。
作为高级将领,忙碌了一上午的赵匡胤也回到了自己的“将舱”。
刚要推开门,便听到里面传来了弟弟赵匡义与掌书记赵普的交谈声:
“你说梁王真的是神童吗?”
“是不是不重要,陛下需不需要才重要!”
“唉,没想到陛下竟然真的带着六岁的皇子北伐,到时候保护他的肯定是我兄长,万一有个闪失,那……”
话音未落,赵匡胤突然推门而入,打断了二人的对话。
反手将门关上后,他狠狠瞪了眼他那个刚满二十的年轻弟弟赵匡义:
“休要胡言!”
“再让为兄从你口中听到不敬之言,休怪我……”
终究,他还是没能对他视为臂膀的弟弟说完那句狠话。
“明公不必担忧,门口有自己人守着,无碍!”
说话的赵普,他捋了捋胡须,低声道,“衙内也是替明公忧虑,明公如今已经是殿前都指挥使,此次北伐若再能建功,说不定还能更进一步。”
“可若陛下让明公负责保护梁王,只怕建功的机会……”
赵匡胤正色道:“休要再言,陛下待我恩重如山,吾等只管效忠陛下,岂能贪慕虚荣?”
赵匡义不满道:“兄长,你为何总是这样?你不为自己的前途考虑,也得为手下那些兄弟们考虑吧!”
“此次北伐,他们都指望你能再建功勋,可陛下却让你保护梁王……”
赵匡胤一上午都没见二人,还没来得及告诉他们曹彬的事情。
于是打断道:“梁王执意让曹彬随军保护他,陛下同意了,还设立了皇子行营,由曹彬任行营都监。”
“梁王?”
“曹彬?”
赵匡义与赵普不由地对视了一眼。
赵匡义突然笑了出来:“好,好,好,这可是梁王自己不让兄长保护的,兄长正好可以放手立功!”
赵匡胤看向赵普,脸色有些阴沉:“话虽如此,可我总感觉梁王似乎有些不喜我!”
赵匡义笑道:“梁王不过六岁耳,他喜不喜兄长重要吗?”
“只要陛下信任兄长就行……”
赵普却皱了皱眉,沉声打断道:“非也,这很重要……”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730/5046396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