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组建内阁
“就是希望爹爹能答应孩儿,往后没有特殊情况,每日至少午休半个时辰……
郭宗训说完,期待地看着自己的父皇,静静地等着父皇的回复:
老爹啊老爹!
为了让你轻松点,不那么累,尽量避免像历史上那样突然病逝,让偌大的江山被那赵大窃了去。
我真的是煞费苦心啊!
看在我良苦用心的份上,你可一定要同意……
郭荣笑了笑,似乎很有兴致,柔声问道:
“果然还是这个要求!”
“既然答应你了,朕自然要兑现……”
顿了顿,他伸手指着案上那厚厚一摞奏折,继续道:
“可问题是那么多奏折,朕若休息了,谁来处理?”
郭宗训刚要开口,不料直接被郭荣打断了:“你是不是还想说让三位宰相处理?”
郭荣看了眼三位宰相,叹了口气,继续道:“你刚刚也看到了,方才那个问题,三位宰相也是久思无果,可朝堂政务却拖不得啊!”
郭宗训满眼疼爱地看向自己的好大儿:“父皇知道你是为了我好,父皇真的很开心、很欣慰!”
“得子如你,夫复何求?”
“可父皇身为一国之君,岂能懒政惰政?”
“你是朕的孩子,天下百姓也是朕的子民啊!”
“要不你还是换个条件?”
郭宗训皱了皱眉,看向一旁满脸惭愧,甚至恨不得找地缝钻进去的三位宰执,不由地暗自叹了口气:
老爹啊老爹,瞧你说的这是人话吗?
你让他们的老脸往哪儿放?
他们三个的才能在这个时代已经是拔尖的了。
你这么说不怕他们寒心吗?
难怪历史上你病逝后,大周朝堂上为了你而反抗赵大的人寥寥无几。
当领导的,除了雄心壮志,除了谋略手腕,还一定要懂人心啊!
而且,我毕竟只是个BUG……
啊呸!
什么BUG?
我是天才!
收敛思绪,郭宗训满脸委屈地说道:
“爹爹,孩儿相信三位宰相大人并不是想不出来,只是有时候因为条条框框限制了思绪。”
“孩儿相信,若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好好讨论,一定能讨论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说到此,他又看了眼三位宰相,却发现三位宰相此刻都齐刷刷地看着自己。
他们眼里的感动,就算是个傻子也看得出来!
殊不知,他能发现,郭荣又怎能看不见,但这一幕却让郭荣对他更满意!
“爹爹,您说的这些孩儿也能理解。”
“不如这样吧……”
郭宗训拉着郭荣的宽大的衣袖,仰着那张人见人爱的小脸,乌溜溜的大眼睛眨啊眨:
“不如由三位宰相组建一个专门讨论政务的内阁,日后爹爹也可以让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加入内阁。”
“让内阁通过票拟的形式,给所有政务提出解决办法,然后交由孩儿带人呈送爹爹批红。”
“如果提出的解决办法好,爹爹就批红,不行的话也可以驳回让他们重新拟对策,当然爹爹也可以自己提出解决办法!”
“这样一来就可以群策群力,爹爹您能轻松一些,不再那么劳累,孩儿也可以早点学习处理政务,替爹爹分忧。”
“您觉得这样如何?”
郭荣皱了皱眉,眼珠缓缓转动,显然是很认真地在思考这个问题。
而三位宰相此刻早已在心中欢呼雀跃:
作为沿袭唐制的三位宰相,他们的实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毕竟这几年,他们是亲身经历了当今陛下是如何事必躬亲的!
陛下所有的政务都一手包揽,他们顶多是偶尔提点建议,或者应陛下要求讨论一二,而更多的是负责执行!
可到了这个位置,谁不想放手施展自己的才能?
奈何陛下不放权啊!
但如今,梁王提出的这个所谓的内阁若真能通过,那也就意味着他们三人会比之前有更多的实权。
因为所有政务都要先经过他们商议票拟,这也就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与此同时,比起欢呼雀跃,他们越来越惊叹于六岁梁王之才!
能想出这样的形式,简直就是天才!
不,他本就是神童,所以应该说是千古第一神童!
虽然他们都没有说话,但郭宗训也已经观察到了他们的激动神情。
其实也难怪他们内心会如此激动,毕竟这个时代内阁制还没有出现。
要知道,明朝内阁鼎盛期,老仙儿嘉靖帝沉迷修道,近 20年不上朝,但仍通过批阅奏章、控制内阁等方式掌控着朝政大权。
他不求别的,但凡老爹郭荣能少点上朝,别那么勤奋,多花点时间养好身体,防止身患恶疾骤然病逝。
那他还用担心赵大陈桥兵变?
还怕他太子之位不稳?
但他也知道,三位宰相之所以不表态,是因为这个时候决不能表态。
毕竟这涉及到让皇帝放权。
太敏感了!
于是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四双眼睛就那么水灵灵地看向大周皇帝郭荣,等着他表态!
终于,郭荣开口了:“听上去倒是不错,可若遇到棘手问题,你说的内阁拿不出主意,因此耽搁了要务,又该当如何?”
郭宗训挑了挑眉:看来老爹这是心动了!
于是说道:“不还有孩儿和爹爹您吗?”
“小事孩儿说不定能起到一点点作用呢?”
“而且遇到太棘手的,内阁也拿不定主意,完全可以第一时间交给爹爹您来处理嘛!”
说到此,郭宗训再次拉着郭荣的衣袖摇啊摇,乖巧地祈求道:
“爹爹,求求了,您就试试嘛,求求了,爹爹……”
见郭荣还是没有做出决定,郭宗训“委屈”地流下了眼泪,活脱脱一个被抢走心爱玩具娃娃的小孩子。
该说不说,咱们这位小梁王是真熟练,情绪说来就来,完全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没错,肯定是受到原主的影响!
“爹爹,我知道您不放心,也不相信孩儿,孩儿和三位宰相可以现场试给您看嘛……”
郭荣终究抵不过他好大儿的软磨硬泡,扭头看向三位宰相:
“你们觉得呢?”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想到这次先开口的竟是范质:
“陛下,梁王天纵奇才、不世神童,方才寺庙僧侣一事便足以证明,臣等当真是心服口服。”
“陛下之前说让臣等好好教导梁王,可如今看来,我等哪有资格配教导梁王?”
“不仅是我们,只怕放眼天下也很难找到有资格教导梁王的。”
“既然如此,不妨按照梁王自己的想法施教,说不定另辟蹊径……”
郭宗训心头一乐:这老小子够聪明啊!
还知道从教导我的角度着手,不愧是宰相!
有我这个“神童”,父皇怎可能不重视对我的教导和栽培?
果然,在另外两名宰相的附和下,郭荣不仅松口了,而且还很有兴趣。
他走到那摞奏折前,挑了几个奏折出来,说道:
“好吧,且让你们试试吧,现在就试给朕瞧瞧!”
殊不知,郭荣也知道这样做或许能让他轻松不少。
可他是真的不放心,偌大的国家,一旦出现任何问题,他又如何实现十年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梦想!
他已经三十九了,身体精力大不如二十来岁,他也时常觉得人累心累,连白头发都多了不少。
甚至在没人的时候,他自己都会偷偷拔掉白头发!
他不知道留给他还有多少年。
他只想尽早结束乱世,一统天下,亲手打造一个如盛唐那般的盛世!
如今,虽然发现他的好大儿是个天才,可宗训的年纪实在太小。
三位宰相的性格能力又在那里摆着,更何况现在又是“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的乱世,文官在武将面前,根本没什么权威。
这种情况下,他只能凭借自己的威望拼命安邦治国、平定天下,如何能放权?
但既然好大儿如此恳求,而且的确带给他一次又一次的惊喜。
他倒是也愿意试一试,说不定真能在教导好大儿的路上另辟蹊径。
“就以这几道折子为例吧,你且按照你说的内阁好好讨论讨论……”
郭荣将奏折递给郭宗训,意味深长地看了眼他,然而回到自己的龙椅上坐着,一言不发。
柴宗训翻开了第一道折子,打眼一瞧不由地皱了皱眉。
好家伙,这第一个就这么大的难度?
原来,自显德五年,郭荣推行《均田图》后,河南、山东等地不断受到各种阻力。
其中以地方豪强隐瞒土地,勾结地方官伪造地契的难题最多。
而这道折子便是借由举报、弹劾滑州白重赞家族隐田三百多顷,勾结地方官伪造地契”为由,请求朝廷解决这一难题。
白重赞是何人?
那可是跟随父皇郭荣南征北战的重要将领,如今更是担任彰义军节度使的封疆大吏。
关键现在又在北伐,后方必须稳定。
如果直接捉拿处决白重赞,很有可能会引起后方动乱。
可如果不管,这种现象只会越来越严重,动摇根基!
郭宗训将折子递到最近的魏仁浦手上,让他们传阅。
三人脸上很快就浮现难色,毕竟谁都知道这个档口处理这种事有多棘手。
龙椅上的郭荣见三人都不开口,不由地皱了皱眉,转而看向他的好大儿。
心下暗自想道:这一次,你还能不能再给朕惊喜?
此时郭宗训开口了:“三位宰相大人,不必顾虑,且当我父皇不在这里,尽管畅所欲言!”
见三位宰相仍旧扭扭捏捏,十分拘谨,郭宗训暗暗叹了口气:
唉、这就是典型的高压环境下的员工……
于是回头看向龙椅上的郭荣:“爹爹,您在这里他们都太紧张了,要不请您挪一下,且到隔壁舱房等候片刻?”
笑话!
商议政务竟然还要朕这个皇帝回避?
郭荣皱了皱眉,明显有些不悦。
但思索片刻后还是站了起来:“好吧,既然说了让你们试试,就得说到做到。”
“朕且去旁边静候佳音!”
说罢,揉了揉郭宗训的脑瓜子,拂袖而去。
来到隔壁舱房,郭荣喝了喝茶,伸了伸懒腰,刚在犹豫要不要借这个空挡处理其他事物,突然想起了他好大儿的一片苦心。
于是无奈地摇了摇头,喃喃笑道:“臭小子,谁不想轻松点啊,可朕没这个命啊……”
然而,话音未落,门外便传来了熟悉的声音:“爹爹,内阁大臣们已经票拟好了,请您批示!”
郭荣眉头一挑,刚端喝了一口茶险些喷了出来,差点呛到:
这么快?
这合理吗?
于是连忙让郭宗训进来。
不料,满脸笑意的郭宗训刚走进来,便开口道:
“爹爹,如果这道折子的票拟方案能让您满意,您能不能再答应孩儿一个条件?”
“是成立内阁吗?”
“成立内阁是刚刚说好的,孩儿说的是别的条件!”
见好大儿一脸“小人”得志的样子,郭荣无奈地笑了笑:
“臭小子,你还真是精明得紧!”
“先看看再说……”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730/5045501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