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一月后,无人电车首次公开试航
国安危机,以一种无人预料的方式,烟消云散。
何宇不仅洗刷了所有嫌疑,他所交出的那套人工智能算法,其深邃与前瞻性远超所谓的“创世神”,被两位国宝级专家视为足以改变未来的火种,以最高级别的加密权限上报。
自那一刻起,龙海大学的建设,得到了一种无形的国家级“特许”。
一切外部的阻碍与噪音,彻底消失。
龙海大学,正式驶入了没有红灯的快车道。
一个月,弹指而过。
这三十天,对于外界而言或许只是寻常的一个月,但对于龙海大学“希望之谷”校区,却是一场翻天覆地的聚变。
何宇毫不吝啬地将系统奖励的【施工加速卡】尽数投入。
无形的力量笼罩着整个山谷,几支被紧急抽调而来的国家级精英施工队,如同上了发条的精密机器,二十四小时三班倒,人歇机不歇。
工地的轰鸣声被高效的隔音屏障约束在有限的范围内,但建设的速度却化作肉眼可见的奇迹,每天都在刷新着纪录。
源源不断的新式环保建材、高效工程设备,被何宇从系统商城中兑换出来,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材料库中,又被迅速投入到工程的每一个角落。
一个月后,一期工程的核心区域,宣告完工。
这不再是一张蓝图,而是一片真实可触的未来之地。
“龙之心”生态公园内,经过净化处理的山泉水重新汇聚成溪流,在精心设计的河道中潺潺流动。
水底的生态基石已经开始孕育生命,几尾活泼的鱼苗在其中追逐嬉戏。
专门引种的珍稀中华凤蝶,翅膀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在五彩斑斓的花丛中翩翩起舞,对人类的靠近毫无惧意。
几栋主体建筑已经拔地而起。
它们没有传统建筑的方正与刻板,而是以一种流线型的、充满生命力的姿态,与山谷的自然轮廓完美融合,仿佛是从这片土地上自然生长出来的一般。
而在所有人都看不见的地底深处,一张庞大而复杂的蛛网,已经悄然成型。
那是遍布整个山谷的无人驾驶电车轨道网络,连接着每一栋教学楼、宿舍楼、实验室和公共区域。
全网数千万网友一个月的持续追问与期待,已经累积到了一个临界点。
何宇清楚,是时候向世界展示,龙海大学的第一个“奇迹”了。
他决定,对【无人驾驶电车系统】,进行首次公开载人测试直播。
消息通过官网发布,一石激起千层浪。
全网的目光,在这一天,尽数聚焦于此。
直播当天,何宇的个人直播间,在线人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飙升。
最终,这个数字稳定在了数百万以上,并且还在持续不断地涌入新的观众。
屏幕前的空气,仿佛都因这股庞大的关注度而变得灼热。
在数千万道目光的注视下,镜头开启。
何宇的身影出现在画面中,他身旁,站着两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李卫民与钱立群。
两位泰斗的脸上,交织着期待、好奇与一丝属于顶尖科学家的审慎。
在他们身后,是以“老炮儿”为首的几位工程负责人,他们黝黑的脸上,难掩激动与自豪,攥紧的拳头暴露了他们内心的不平静。
一行人,一同走进了位于主教学楼地下一层的一个站点。
镜头跟随他们的脚步进入,直播间瞬间被一片惊叹的弹幕淹没。
这里没有传统地铁站的压抑感。
灯光并非来自头顶,而是从墙壁与地面一体化的乳白色高分子材料中均匀地渗透出来,柔和且明亮,视野中找不到任何一个刺眼的光源。
整个空间的设计充满了简洁的未来感,看不到一根裸露的线缆或管道,墙体上流淌着淡蓝色的光带,指示着方向与信息。
空气中,弥漫着经过净化系统过滤后的清新气息。
就在这时,一道柔和、不带任何机械质感的人工智能女声,仿佛从四面八方传来,清晰地回响在每个人的耳边。
“请各位乘客站稳扶好,‘龙脉一号’即将进站。”
话音刚落。
前方漆黑的圆形隧道深处,亮起了两道锐利的光芒。
没有轨道摩擦的轰鸣,没有电流传导的嗡嗡声。
一辆电车,就那样悄无声息地从黑暗中滑出。
它的外形彻底颠覆了所有人对轨道交通工具的认知,通体由一种近乎黑曜石质感的复合材料打造,呈现出完美的“子弹头”流线型。车身表面光滑如镜,却并不刺眼,仿佛能吸收周围的光线。
它没有轮子,整个车体悬浮在轨道之上约几厘米的高度,行驶过程如同一滴水银在地面上滑动,平稳得令人心悸。
电车精准地停靠在众人面前,分毫不差。
随着一声微不可闻的气流声,车门向两侧静音滑开,露出了内部的空间。
何宇第一个迈步走入。
李卫民和钱立群紧随其后,他们的脚步带着一丝迟疑,眼睛却在第一时间开始扫视车厢内的每一个细节。
车厢内部空间远比看起来要宽敞,柔和的光线与外部站点一脉相承。
座位并非传统的排布,而是更接近于舒适的休息舱,每一个座位都由记忆材料构成,能够完美贴合乘坐者的身体曲线。
“老炮儿”他们几个工程负责人走进来时,更是激动地用手抚摸着车厢内壁,感受着那冰凉而顺滑的触感,眼神中充满了为人父母般的骄傲。
所有人都已就位。
车门无声地关闭,将内外隔绝成两个世界。
何宇站在车厢中央,目光扫过两位泰斗和几位负责人,最后看向了直播镜头。
他没有多余的废话,只用了四个字,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首次试航,启动!”
他的声音不大,却通过车内音响清晰地传遍每个角落。
下一秒。
电车启动。
没有预想中的任何推背感,甚至连最轻微的顿挫和摇晃都没有。
众人只感觉窗外的站台景象开始向后平滑移动,速度越来越快,却感受不到任何惯性的拉扯。就仿佛他们所在的这个空间,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稳定地向前推动。
电车平稳地驶入地下轨道网络,彻底没入黑暗的隧道之中。
直播镜头忠实地记录下这一切。
窗外,隧道壁上的指示光带飞速掠过,形成一道道流光。
这辆充满未来感的电车,沿着复杂如人体脉络的轨道,在山谷的林地之下无声穿行,在宏伟教学楼的巨大地基之间灵活地转向。
全程没有驾驶员,没有乘务员。
一切的加速、转向、避让、调度,全部由那套被加密上报的中央AI系统在零点几毫秒内完成计算与执行。
速度极快。
快到窗外的景象已经化作一片流动的光影。
然而车厢内部,却平稳得让人产生一种时间变慢的错觉。
钱立群院士忍不住将自己随身携带的保温杯放在了面前的小桌板上。
杯中的水面,没有一丝一毫的涟漪。
静止如镜。
他的瞳孔骤然收缩,呼吸都停滞了一瞬。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729/5045093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