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高考落榜?我众筹开创最高学府! > 第五十章:新的攻击点:你们,能教好本科生

第五十章:新的攻击点:你们,能教好本科生


那场“泰斗云集”的直播,余波未散。

网络的热度像是沸腾的开水,持续翻滚着,将“龙海大学”四个字烧得滚烫。

所有关于“空壳大学”、“师资骗局”的攻讦,都在钱立群、李卫民等国之重器亲自现身的那一刻,化为了齑粉。

直播的录屏被剪辑成无数个短视频,在各大平台疯狂扩散。每一个视频的标题都充满了最原始的震撼力——“史上最强教师天团”、“院士给你当老师是什么体验”、“开学典礼在月球基地模拟舱?”。

龙海大学的声望,抵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点。

然而,光明最盛之处,阴影也最为浓郁。

燕京大学,未名湖畔,一间古色古香的会议室内。

空气压抑,烟雾缭绕。

十几位来自国内最顶尖学府的负责人,脸色阴沉地坐在长长的红木会议桌旁。他们代表的,是华夏高等教育最古老、最庞大的利益共同体——传统名校联盟。

液晶屏幕上,正循环播放着何宇那场直播的片段。

钱立群院士意气风发地介绍着新能源项目。

李卫民总工指着“希望之谷”的蓝图,描绘着未来的生态城市。

每一个画面,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在座每一个人的脸上。

“硬件,我们比不过了。”

一位地中海发型的校长,掐灭了手中的烟头,声音沙哑。

“他那个‘龙之心’超算中心,直接把我们所有学校的计算能力总和都给比了下去,这根本不是一个维度的竞争。”

“师资……更不要提了。”

另一人苦笑。

“钱老和李总工那样的国宝,我们请都请不动,他那里倒好,直接成了核心团队。这小子到底给他们灌了什么迷魂汤?”

沉默。

死一般的沉默。

他们第一次感觉到了一种发自骨髓的无力感。

过去,他们可以用自己百年积累的底蕴、雄厚的硬件设施、庞大的师资力量,轻松碾压任何一个试图挑战他们地位的新生力量。

可这一次,他们引以为傲的一切,在何宇那种不讲道理的“钞能力”和堪称神迹的个人魅力面前,显得如此可笑。

“舆论上,我们已经彻底输了。”

燕京大学的招生办主任,一位戴着金丝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男人,缓缓开口。

他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发出规律的笃笃声,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既然硬实力打不赢,那就只能……攻心。”

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出冰冷的光。

“各位,我们都忽略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大学,是用来做什么的?是育人的。何宇现在展现的一切,都是顶级的科研资源,是给科学家准备的盛宴。”

“可他的学生呢?只是一群刚刚脱下高中校服的孩子。”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独特的穿透力,让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我们可以输掉面子,但绝不能输掉定义‘教育’的权力。”

招生办主任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他可以建最高的大楼,请最牛的专家。但是,我们,要让他输在‘教育’这两个字上。”

……

第二天。

最具权威性的官媒《华夏教育周刊》发布了一篇独家专访。

专访对象,正是燕京大学招生办主任,王博年。

镜头前,王博年身着得体的深色西装,背景是燕京大学古朴庄重的图书馆,他整个人散发着一种知识分子特有的沉稳与悲悯。

访谈的开篇,他用极尽赞美之词,对龙海大学的出现表达了“高度肯定”。

“龙海大学的横空出世,是一件好事,它像一条鲶鱼,搅动了国内高等教育这池春水,让我们这些老牌学府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和动力。”

“何宇先生是一位了不起的梦想家,他用极短的时间,整合了我们国家最顶尖的一批科研力量,无论是‘龙之心’超算,还是‘希望之谷’的生态城市项目,都足以载入史册,我个人对他,抱有最崇高的敬意。”

他铺垫了足够多的赞美,每一个字都显得那么真诚,让所有观看专访的民众都觉得,这才是顶尖学府应有的气度。

然而,就在气氛最融洽的时候,他的话锋,陡然一转。

那张充满赞许的脸上,浮现出一抹恰到好处的、深沉的忧虑。

“但是,敬佩归敬佩,我作为一个从事了三十年本科招生与教育工作的‘老兵’,心中却有一个巨大的隐忧,不吐不快。”

他停顿了一下,给了镜头一个特写他眉头的机会。

“我们都看到了,龙海大学聚集了太多我们国家最顶尖的科学家,但我们也注意到,他们关注的都是最前沿、最高深的科研项目,比如月球基地、生态城市等等。”

“这些项目,固然伟大,但它们离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太远了。离一个刚刚结束高考,连微积分都还没学明白的本科生,就更远了。”

他的声音变得沉重,充满了关怀的语气。

“那么问题来了。”

王博年对着镜头,眼神变得无比诚恳,仿佛在与每一个考生家长进行心灵的交流。

“一个普通的、刚从高中毕业的本科生,能跟得上这些院士、总工程师的思维吗?”

“他们是去大学接受系统性的、由浅入深的、打牢基础的教育,还是被直接扔进这些宏伟的国家级大项目里,去做一颗微不足道的螺丝钉?”

这个问题,像一把淬了毒的尖刀,精准地刺向了龙海大学最柔软、也最核心的部位。

他没有停下,而是继续用一种痛心疾首的语气,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个人认为,这种‘精英科研’的模式,看似光鲜亮丽,实则是拔苗助长!”

“它完全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它用空中楼阁般的科研梦想,牺牲了学生打基础的最宝贵的四年黄金时间!”

“这不是在培养大师,这是在扼杀未来!它根本不适合本科阶段的基础教育!”

最后这句话,他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出来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为国为民”的沉重使命感。

这番话,太“正确”了。

正确到无懈可击。

它完美地利用了所有家长“望子成龙”和“害怕孩子走弯路”的普遍焦虑。

这个全新的攻击点,不再纠缠于硬件或者师资这些可以被“打脸”的表面问题,它直指龙海大学教育模式的根基,诛心至极。

专访视频一经放出,瞬间引爆。

其杀伤力,远比之前那份苍白的“联合声明”要大上千倍万倍。

网络上,舆论风向瞬间逆转。

“卧槽,王主任说的……好像有点道理啊?”

“对啊,我儿子就是个普通一本线的水平,他要是去了龙海大学,天天听院士讲天顶星科技,他能听懂吗?会不会四年下来啥也没学会,反而废了?”

“细思极恐!这不就是把一群小学生扔进博士生课题组里吗?除了打杂还能干嘛?”

“之前光顾着激动了,现在冷静下来一想,确实是个大问题。本科教育,打基础才是最重要的吧?”

一场关于“本科教育究竟应该打基础还是搞科研”的全国性大辩论,再次被引爆,将刚刚登顶神坛的龙海大学,重新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729/5044684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