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五婚女人 > 第108章 涅槃重生

第108章 涅槃重生


郑裹珍站在南山庵门口,雨水顺着她的脸颊滑落。慧明师太的话像一把锋利的刀,将她最后一丝希望也剜去了。

"孩子已经不在国内了。"

"吴小姐今早带他去了香港,之后会转机去瑞士。"

"念安是吴先生唯一的儿子。"

每一句话都像重锤击打着她的心脏。瑞士——那么遥远的地方,她甚至不知道这个国家在地图的哪个角落。没有护照,没有签证,她连飞机都上不去。

郑裹珍踉踉跄跄地走下山,雨水混合着泪水模糊了她的视线。她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能去哪里。吴家已经切断了她所有的路,连报警都成了笑话。

"放手吧。"慧明师太的话回荡在耳边。

郑裹珍突然停下脚步,仰头让冰冷的雨水冲刷着脸庞。

"不。"她轻声对自己说,声音在雨中几乎听不见,"绝不。"

一个念头在她心中逐渐清晰——如果现在她无法对抗吴家,那就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强大到足以让吴家正视她的存在,强大到能够夺回自己的孩子。

雨停了,郑裹珍站在空荡荡的街道上,擦干了眼泪。她摸了摸包里那一百万现金,做出了决定。

——回云南。

那里是她生孩子的地方,也是她熟悉了一年多的地方。在那里,她至少还有立足之地。

三天后,郑裹珍踏上了返回云南的列车。车窗外的景色飞速后退,就像她过去的人生,一去不返。她望着窗外,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那张念安的照片。

"等我,妈妈一定会来接你。"她在心里默默承诺。

云南的阳光一如既往地明媚。郑裹珍回到昆明后,没有急着找工作,而是开始考察各种生意机会。她知道,靠打工永远无法积累足够的资本和力量对抗吴家。

那一百万,是她的启动资金,也是她的武器。

在昆明转悠了几天后,郑裹珍决定前往丽江。那里旅游业发达,或许有她的机会。丽江古城的热闹超出她的想象,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穿梭在石板路上,街边的商铺和民宿鳞次栉比。

郑裹珍一连几天都在古城里转悠,观察那些生意红火的民宿有什么共同点。她发现,真正受欢迎的不仅是装修精美的房子,更是那种能让客人感受到"家"的温暖氛围。

"如果是我来经营..."郑裹珍在心里构思着。

机会来得很快。在古城边缘的一条小巷里,她发现一家挂着"转让"牌子的老院子。院子不小,但年久失修,墙壁斑驳,木结构也显得有些腐朽。位置不算最好,但胜在安静,而且价格在她的预算范围内。

"这院子有上百年历史了,"房主是个上了年纪的纳西族老人,"我年纪大了,孩子们都在外地,没精力打理了。"

郑裹珍仔细查看了院子的结构,虽然破旧,但骨架尚好,尤其是中央那棵古老的桂花树,让她一见倾心。

"我要了。"她几乎没有犹豫。

手续办得很快。郑裹珍用六十万买下了这个院子,剩下的四十万,她准备全部投入到装修和前期运营中。

装修的日子比想象中更辛苦。郑裹珍事必躬亲,从设计图纸到选材监工,每一个环节都不放过。她白天在工地忙碌,晚上就睡在临时搭建的棚子里。有时候累得手指都抬不起来,但一想到念安,她又咬牙坚持下去。

"郑老板,你这院子打算做成什么风格啊?"工人们好奇地问。

"要有纳西族的传统元素,但也要舒适现代。"郑裹珍指着图纸解释,"客房不多,但每一间都要有特色。公共区域要大,要有家的感觉。"

她特意保留了那棵桂花树,在树下设计了茶座和阅读区。老房子的木结构经过加固和翻新,重新焕发光彩。墙壁用传统的夯土工艺修复,既环保又保留了原始风貌。

三个月后,当脚手架全部拆除时,一个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精品民宿呈现在眼前。郑裹珍站在院子里,看着自己一手打造的心血,眼眶湿润。

"该取个什么名字呢?"她思索着。

目光落在那棵桂花树上,念安的笑脸浮现在眼前。

"就叫'念安居'吧。"她轻声说。

开业前,郑裹珍做了充分的准备。她请人设计了宣传单,在各大旅游平台注册账号,甚至自己还学会了简单的摄影和修图,为每一间客房拍摄了精美的照片。

"念安居"开业那天,郑裹珍穿上了纳西族的传统服饰,站在门口迎接第一批客人。她紧张得手心冒汗,但脸上始终保持着温暖的微笑。

"欢迎来到念安居。"她对每一位客人都这样说,"希望您在这里有家的感觉。"

令她惊喜的是,开业第一周,客房就全部订满。客人们喜欢这里的宁静氛围,喜欢郑裹珍亲手准备的早餐,更喜欢她那种发自内心的关怀。

"郑姐,你这里比五星级酒店还舒服!"一位来自上海的客人临走时这样说,"下次来丽江,我一定还住这儿。"

口碑是最好的广告。"念安居"的生意越来越好,郑裹珍开始考虑扩张。她用第一年的盈利买下了隔壁一个小院子,改造成了四间更高级的套房。

经营民宿的同时,郑裹珍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她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关于吴家的各种信息,订阅财经杂志,关注商业新闻。吴启明虽然还在监狱里,但他的商业帝国依然运转良好,由他的女儿吴雨晴打理。

"总有一天..."郑裹珍看着杂志上吴雨晴的照片,暗暗发誓。

第二年春天,"念安居"已经成为丽江小有名气的精品民宿。郑裹珍不再满足于仅仅经营这一处产业,她开始考察丽江周边的旅游资源,寻找新的商机。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一位当地的白族手工艺人,看到那些精美的扎染和银饰因为缺乏销售渠道而难以走出大山。郑裹珍灵机一动,在"念安居"开辟了一个小展区,展示并销售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帮到了手工艺人,也为民宿增添了特色。

这个无心之举意外地大受欢迎。许多客人购买这些独特的手工艺品作为礼物带回家,甚至有人专门为了购买而来。郑裹珍看到了更大的可能性。

"我们可以做一个民族手工艺体验项目,"她对那位白族手工艺人说,"让客人亲自参与制作,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个项目一经推出,立刻成为"念安居"的招牌活动。郑裹珍趁热打铁,又开发了纳西族美食制作、茶马古道徒步等一系列深度体验项目,将单纯的住宿变成了综合性文化体验。

生意越做越大,郑裹珍的名声也在丽江旅游圈传开。她不再是那个无助的弱女子,而是一位精明能干的商界女性。但夜深人静时,她依然会拿出念安的照片,轻轻抚摸。

"妈妈离你又近了一步。"她对着照片呢喃。

第三年,郑裹珍已经拥有了三家民宿、一个手工艺品工作室和一条小型旅游线路。她注册了自己的旅游文化公司,员工发展到二十多人。当初那一百万,已经翻了十倍不止。

这天,一位特殊的客人入住了"念安居"的主院。登记信息显示他叫杜远舟,是某财经杂志的记者。郑裹珍在接待时,敏锐地注意到他对民宿的经营模式表现出异常的兴趣。

"郑女士,您的商业模式很有特色,"晚餐时,杜远舟主动搭话,"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结合得如此完美,在丽江很少见。"

郑裹珍保持礼貌的微笑:"谢谢,我只是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

"不,这远不止是喜欢那么简单。"杜远舟推了推眼镜,"您的每一处设计,每一个项目,都精准地抓住了现代游客的需求。这种商业嗅觉,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郑裹珍心中一紧,但面上不显:"记者先生过奖了。丽江做民宿的人很多,我只是其中普通的一个。"

杜远舟笑了笑,突然压低声音:"郑女士,我听说您对吴氏集团很感兴趣?"

郑裹珍手中的茶杯差点跌落。她强自镇定:"我不明白您的意思。"

"我注意到您订阅了我们杂志三年多,而每一期有吴氏集团报道的那几页,都有明显的翻阅痕迹。"杜远舟直视她的眼睛,"一个在丽江经营民宿的女士,为什么会对一个远在美国的集团如此关注?"

郑裹珍感到一阵眩晕,她意识到自己可能暴露了。但多年的商场历练让她迅速冷静下来。

"杜记者,如果您有什么话,不妨直说。"

杜远舟环顾四周,确保没人注意他们,然后从包里拿出一张照片推到郑裹珍面前。

照片上是一个约三四岁的小男孩,在瑞士某所贵族幼儿园门前,被一个西装笔挺的男人牵着。

郑裹珍的呼吸几乎停滞——那是念安!比她记忆中长大了许多,但那眉眼,那神态,绝不会错!

"你...你怎么会有..."她的声音颤抖得不成样子。

"我在做一篇关于中国官员海外资产转移的专题,"杜远舟低声说,"偶然发现吴家有个孩子被秘密安置在瑞士。更偶然的是,我发现这个孩子的出生证明上,母亲一栏写着您的名字。"

郑裹珍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紧紧攥着照片,仿佛那是生命中最珍贵的宝物。

"他是我的儿子,"她哽咽着说,"吴家从我身边夺走了他。"

杜远舟的表情变得严肃:"我想,我们需要好好谈谈。"

当晚,在确保绝对隐私的情况下,郑裹珍向杜远舟讲述了自己的遭遇。这是三年来,她第一次向外界透露真相。

"我需要帮助,"她擦干眼泪,眼神变得坚定,"我需要夺回我的孩子。"

杜远舟沉思良久:"吴家势力庞大,正面冲突您几乎没有胜算。但..."他停顿了一下,"如果您真的想对抗他们,首先需要建立自己的势力和人脉网络。您现在的事业是个不错的开始,但还远远不够。"

"我需要怎么做?"郑裹珍急切地问。

"扩大商业版图,进入更有影响力的圈子。"杜远舟说,"幸运的是,我正好认识几位云南旅游投资界的人士,也许能帮您引荐。"

郑裹珍看着眼前这个突然出现的"盟友",心中既有希望也有疑虑。但为了念安,她愿意冒任何风险。

"为什么帮我?"她直截了当地问。

杜远舟笑了笑:"因为吴家也是我的调查目标。我们有共同的敌人,郑女士。"

窗外,丽江的夜空繁星点点。郑裹珍感到,命运的齿轮似乎又开始转动了。这一次,她不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弱女子,而是手握筹码的玩家。

吴家或许以为给她一百万打发了就万事大吉,但他们错了。云南将成为她的战场,她的堡垒,她反击的起点。

"念安,等着妈妈。"她在心中默念,"这一次,妈妈一定会赢。"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709/2363534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