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封赏
作者有话说:历史上封赏大典是在洪武三年举行的 但小作者为了方便后面的剧情
就提前到了洪武元年 各位读者大大就当是洪武元年封赏的就好
还有很多读者有关于朱文正的疑问 后面会出现的
三天后是第一次大朝会,也是封赏的日子,因为是第一次上朝,所以今天上朝并不像后来那么早
此时已经是辰时了,此时奉天殿内庄严肃穆,气氛凝重而又热烈,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整齐排列
打头的就是朱瑞璋,作为老朱的亲兄弟,自然是当之无愧的站在第一个,其他官员也按照官职大小排列,虽然还没有封爵,但六部官员早已经确定,今日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封爵
所有人眼神中满是期待与激动,老朱高坐于龙椅之上,面容威严又带着几分欣慰
此次大封功臣,既是对这些臣子多年来追随自己、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为明朝开国立下赫赫战功的论功行赏
也是试图平衡逐渐激烈的内部矛盾,现在已经出现了浙东党和淮西党了
中使站在殿中,声音洪亮地宣读诏书
第一个封赏的就是朱瑞璋,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大都督府右军都督,封秦王,参军国事,太傅,食禄万石,世袭罔替
朱瑞璋听到这个封号心里一突,卧槽,我这是把我二侄子的封号给抢了?想着他就抬头看向龙椅上面的朱元璋
老朱对上他的眼神就转向一边,那意思太明显不过,就是不想理你
朱瑞璋也无奈,自从那天出宫之后他就赌气没有再进宫,所以关于封号的事他是完全不知道,老朱也没让人叫他,明显两人还在赌气呢
接下来受封的便是六公,李善长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封韩国公,参军国事,食禄四千石,世袭罔替,赐丹书铁券
李善长虽无马上功劳,但自老朱起兵便追随左右,他作为淮西集团的核心人物,老朱给他的地位可以说非常高了
这既有对其功绩的肯定,自然也有平衡朝堂势力的考量
但朱瑞璋却不喜欢这个人,他总觉得李善长太过虚伪了,一点不像刘伯温那么真实,刘伯温虽然臭毛病很多,但也是个实在人
还有电视剧里面对老朱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就是李善长,但其实历史中并不是,而是一个叫朱升的,他是朱熹的五传弟,也是老朱的重要谋臣
接着是徐达,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进封魏国公,参军国事,食禄五千石,世袭罔替,赐丹书铁券
徐达和老朱是同乡,自起兵之初就坚定追随在他身后,这么多年来征讨四方,出生入死,劳苦功高,在军中威望极高,可
以说和朱瑞璋不分高下,他和李善长同为“左柱国”,足见老朱对他的特别看重
当然,这左柱国肯定是没有朱瑞璋的上柱国份量高的,虽然这都是些代表荣誉的称号
常遇春被封郑国公,因为朱瑞璋的原因,他并生活习惯都不错,没有热就要卸甲的习惯,估计是不会得卸甲风,也不会英年早逝,这会儿反而过得很滋润,李文忠封曹国公,冯胜封宋国公,邓愈封卫国公
汤和竖起耳朵,紧张地听着,当听到徐达被封为魏国公,李善长被封为韩国公,常遇春被封为郑国公时,他的心猛地一沉,他知道,自己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授汤和中山侯!”
中使太监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汤和身子一僵,心中五味杂陈,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只被封了个侯爵
身旁的将领们也都露出了惊讶和不满的神色,有几个人甚至忍不住低声议论起来,汤和咬了咬牙,强忍着心中的不满,跪地谢恩
他知道,此刻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只会让局面更加糟糕,朱元璋既然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就一定找好了理由
朱瑞璋也是心里一沉,好你个朱重八,你可真是小气得不行
他哪里不知道,汤和这个中山侯是因为什么,要知道是这样自己就应该提前进宫去看看了
退朝后,汤和独自一人走在回宫的路上,心中的郁闷愈发浓烈
他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为什么朱元璋对自己如此不公
“汤帅!”
身后突然传来一声呼喊,汤和回头一看,原来是自己手下的几个将领,他们一脸愤怒地跑了过来
“汤帅,这太不公平了!”一个将领大声说道,“以您的功劳,怎么也该封个公爵吧?皇上这是怎么想的?”
“就是,我们不服!”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汤和摆了摆手,神色疲惫地说:“都别说了,这是皇上的旨意,我们只能遵从,”
“可是,汤帅……”
“没有可是!”汤和打断了他的话,“皇上有皇上的难处,我们做臣子的,要懂得体谅,都回去吧,以后切莫再提此事,”
看着手下将领们不甘心地离去,汤和叹了口气,他知道,这件事不会就这么轻易过去
但他更清楚,在朱元璋的面前,任何的不满和反抗都是徒劳的,他只能选择隐忍,等待着时间慢慢抚平这一切的波澜
这一切自然也落在了朱瑞璋的眼里,对此,他也没有办法,圣旨都已经下达了,根本不可能再改变,至少短时间内不可能
他能做的就只有看看能不能帮汤和捞点功劳,让他进位国公的时间缩短一点
在这场盛大的册封仪式后,整个朝堂都沉浸在喜悦与荣耀之中,被封赏的功臣们感恩戴德,他们深知自己的命运与明朝紧紧相连,日后定当更加尽心尽力地为朝廷效力
而那些不满的功臣们也只能将这份心思埋在心里,因为他们根本无力改变,在这个皇权至上的时代,他们的不满甚至都不敢表现得太过
散朝后,住瑞璋并没有回家,而是来到了文华殿,今天小朱(朱标)并没有上朝,他准备来看看自己这个大侄子
历史上小朱才活了40岁不到,他既然穿越到了这里,还成了他的亲叔叔,那改变小朱的命运也就是他的目标之一,要是不能弥补大明的遗憾,那他不是白来了吗
其实他心里也知道,老朱给了他封号秦王,却没有给封地,估计还是想让他辅政
来到文华殿,老远的就看到小朱在打太极拳,这是他这些年传授给他的
虽然是简化版的,但他上辈子大学的时候选修体育课的时候学了两个学期的太极拳,还是勉强过关的
看到自家叔叔过来,小朱接过宫女递来的毛巾擦了擦那并不存在的汗水,随后一脸笑盈盈的迎了上来“老叔,你来了?”
朱瑞璋伸手想摸一下他的头,但想到这么多宫女太监又缓缓的收了回来,“走,去亭子里坐坐,顺便拿点东西来吃,一大早就上朝,到现在肚子还空着呢”
身后的太监闻言快速离开,去拿点心去了,叔侄二人朝着文渊亭而去,朱瑞璋看着温文尔雅的小朱,一时之间起了逗弄一下他的心思
“过段时间就要和常家大妞定亲了,咋听说还被人揍了一顿,让你叫常姐姐?”
听到自家老叔这略带调侃的话语,小朱脸色一下子就红了,就知道这事儿瞒不住,毕竟只是个十三岁的孩子,一时之间竟然有些不知所措
朱瑞璋看到这个平时显得成熟稳重的大侄儿现在这副窘态,顿时哈哈大笑,刚要开口说话,老朱身边的大太监朴半城就来了
“王爷,太子殿下,陛下请您二位到坤宁宫用膳”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708/2368503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