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访名医?
老朱看着这光景,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忽然想起什么,沉声道:“皇庄那边……”
“放心吧,”朱瑞璋立刻道,“我已安排妥当,绝不会出岔子。只是宁儿这情况……”
“你就安心在宫里陪着,”老朱摆摆手,“外面的事有人盯着,真有要紧的,让他们进宫回话就是。”
他顿了顿,看向兰宁儿的眼神柔和得不像样子,“兰丫头,以后想吃什么想做什么,尽管跟你嫂子说,都给你办!”
兰宁儿忙起身谢恩,刚站起就被马皇后按回去:“快坐着,仔细动了胎气。”
一时之间,坤宁宫里的气氛越发热络,连空气里都飘着甜丝丝的暖意。
朱瑞璋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又软又满,低头给兰宁儿夹了一筷子清淡的菜,
低声道:“慢点吃,以后不许再胡思乱想了。”
兰宁儿咬着唇点头,眼角的泪又下来了,却是甜的。
兰宁儿就住在了坤宁宫,但朱瑞璋还是出了宫,老朱让他可以在宫里陪着,但他可不至于那么没脑子,
说白了他还是个外男,皇宫里带把儿的除了老朱,太子,只能是那些年少的皇子,
他要是敢留在皇宫过夜明天弹劾他的奏疏能有一车,
兰宁儿在坤宁宫他也放心,没有谁比马皇后照顾的更好了,要是在秦王府磕了碰了,老朱能活剐了他。
看来又闲不下来了,虽然皇宫里养着女医,但这年头女子生产的风险太大了,
古代由于医疗条件落后、卫生观念匮乏以及对分娩生理认知的局限,女子生产所面临的危险不是一般的大。
像胎位不正这些是难以提前发现的,分娩时易导致胎儿梗阻产道。
若产妇体力耗尽或骨盆狭窄,可能引发“滞产”,时间过长会导致母子双亡。
还有像对产后出血的病因缺乏认知,也没有有效的止血手段,
一旦发生大出血,常因失血过多迅速死亡,是古代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就算皇家都对这种情况束手无策,像历史上记载的常氏去世就是这个原因,至于事实是不是这样就两说了。
所以,他得去找一下这个时候的一些名医,倒不是说单纯为了兰宁儿的生产,
这些人都是男的,主要还是为了给马皇后和标子这些人调理身体,
明朝洪武初期还是有几个名医的,比如戴思恭,
这是浙江浦江人,早年随师朱丹溪学习,后因医术被老朱征召入太医院任职,
是洪武年间宫廷御医的代表人物,只不过现在不知道在哪儿,但朱丹溪是浙江义乌人,这个就要让杨宪去找了。
还有滑寿,经常居住在江苏仪真、浙江余姚等地。
一生游历多地行医讲学,这时候应该主要在江浙一带活动,
这家伙的医学著作和针灸实践多在此区域传播,是民间声望极高的医学家。
沈氏女科的开山鼻祖沈庻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行医的,手下应该有女医。
这些人都要收拢来,看来医学院的建造也得提上日程了,
不然都要耽误了他老朱家的医学家小朱橚的发展了,
这一世,在他的影响下,这小子的成就只会更高
朱瑞璋踏着暮色回秦王府时,廊下灯笼的光晕在青石板上晃出细碎的影。
刚过二门,管家李老歪就迎了上来,见他神色沉凝,刚要开口问安,就被他抬手止住:“备笔墨!”
书房里很快燃起了安神香。
朱瑞璋铺开宣纸,笔尖蘸墨时,指尖还带着些微颤,不是因为慌,是心里那股又暖又沉的劲儿还没散。
他先给杨宪写了信,字迹比往日更遒劲几分:
“老杨!见字如面。今有要事相托:
其一,访浙江浦江戴思恭,此人乃朱丹溪高徒,医术精湛,若在乡野,携厚礼请之;
其二,寻江苏仪真滑寿,传闻其在余姚一带讲学,可遣人往江浙州县遍访,见之即护送至京,勿使惊扰。
此二人均关乎皇家体面,亦系民生福祉,万勿轻忽。
所需资费,凭条可直支秦王府库银,此事若成,本王欠你一个人情”
写完折好,用火漆封了,交给亲信快马送往浙江,
至于沈氏女科的祖师爷是沈庻,现在估计主要在浙江东阳一带行医。
他准备亲自去,总不能啥事儿都让杨宪来,而且杨宪不一定请得来沈庻,
这家伙生于元末,因身处朝代更迭的动乱年代,放弃做官,遵“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传统,
在江南一带广拜名医为师,后来开始在浙江东阳悬壶行医,
他善治女科诸疾,而且通晓内科。
后来沈氏女科在东阳医名大振后,逐渐向其他地区发展,经宁波到了上海,
最后落脚在上海的大场镇,哪怕是新时代了都还有不小的名气。
等书房里只剩他一人,朱瑞璋才松了松领口。
虽然入冬了,但窗外的月光依旧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格子影,他望着那影子出神,
上辈子在现代医院见多了产房外的焦灼,那时总觉得生老病死是常事,
可轮到自己头上,才知“常事”二字有多沉。
兰宁儿那丫头,前些日子总因为没身孕偷偷抹泪,夜里攥着他的手说“是不是我没用”,
那会儿他只能劝“慢慢来”,心里却也打鼓,
穿越者的身子会不会真有什么古怪?
如今太医说有了一个月,算算日子,正是那次……那晚她穿着月白软缎裙,在院里捞月亮,
被他打趣“捞着了也抱不动”,她红着脸捶他,鬓边的桂花簪子晃得人眼晕。
想到这儿,朱瑞璋忍不住笑了,指尖在桌案上轻轻敲着。
不行,光找名医还不够。
他得把那些现代产科常识,变着法子教给将来伺候兰宁儿的女医,
比如产前要多走动,不能总躺着;
产房要烧艾草熏过,剪刀得用烈酒烫过;
万一遇着大出血,得赶紧按压穴位,用干净的棉布堵住……
这些话不能直说,得编个“古方秘籍”的由头,说是从海外传来的都可以,只要能让宫里人信服就行。
正琢磨着,门外传来脚步声,
是李小歪:“爷,宫里来人了,说是皇后娘娘让送些王妃的贴身衣物过去,
还说……娘娘让问您,明儿晌午想不想吃荠菜饺子,她让御膳房给您留着。”,
朱瑞璋心里一暖。马皇后这是怕他在府里惦记兰宁儿,特意递个话让他宽心。
他站起身:“告诉来的人,就说谢娘娘惦记。明儿晌午我准时进宫。”
李小歪应声退下。
朱瑞璋走到窗边,推开半扇窗,他望着天边那轮圆月,忽然觉得,这洪武年间的日子,原是这般有滋有味。
兰宁儿在坤宁宫定是睡熟了,马皇后定会给她盖最软的锦被,宫女会守在门外听着动静。
而他在这儿多做一分准备,将来她生产时,就能少一分险。
至于那医学院,不止为兰宁儿,
也为标子的孩儿,为老朱的子孙,为天下所有要生儿育女的妇人和百姓。
他这穿越来的王爷,总得留下点什么,才不算白来这一世。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708/2368491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