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明:朱元璋胞弟弥补大明遗憾 > 第143章 滑寿和戴思恭(求好评!)

第143章 滑寿和戴思恭(求好评!)


滑寿和戴思恭二人被杨宪安排在了客栈里。

滑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儿,虽然六十多岁,但精神矍铄,

戴思恭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看上去很是儒雅。

要不说不能让几个闲着无事的男人凑到一起呢,这俩人都是当世有名的医者,俩人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题。

一会儿捣鼓一下这样,一会儿讨论一下那样的,差着辈的人直接处成了兄弟。

朱瑞璋来温州这么多天了也没去看二人,如今事情处理的差不多了就打算去看看,要不然这俩人估计心里都没底了

朱瑞璋来的时候,正听见客栈房间里传出争执声。

“伯仁兄此言差矣!”戴思恭的声音带着几分激昂,

“彦修(朱丹溪)先生曾言‘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产后诸症多因阴虚血亏,当以滋阴养血为要。你偏说要温阳固脱,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原礼兄,你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滑寿中气十足地反驳,指节叩着桌面笃笃响,

“产妇生产时耗气伤血,气随血脱,此时阴亏是表,阳虚是本!

你看那些产后昏厥的,哪个不是面白如纸、手足厥冷?这时候不用参附汤回阳救逆,难道等着气绝不成?”

朱瑞璋站在门外听着,嘴角忍不住勾了勾,

他示意随行的护卫在外等候,自己推门而入。

屋内两人正争得面红耳赤,见有人进来都愣了一下。

戴思恭起身打量他,虽瞧着衣着华贵,却猜不透身份,只拱手道:“阁下是?”

滑寿倒是沉得住气,捻着山羊胡上下扫了朱瑞璋两眼,忽然笑道:“看这位气度,怕不是寻常人家。

杨大人说有人要见我二人,想来便是阁下了?”

朱瑞璋微微拱手还礼,开门见山:“本王朱瑞璋。久闻二位先生大名,本来早就想来见见二位,只是事务繁多,耽搁了许久,今日特来拜访。”

这些都是关键时候能救命的,朱瑞璋可不想摆架子,就这些人的尿性,不能用强,就像老朱对待厨子一样。

“秦王爷?”

戴思恭吃了一惊,连忙再行礼,“草民不知王爷驾临,失敬失敬。”

他虽然没见过这位声名鹊起的秦王,却也听过传闻。

滑寿也敛了神色,起身作揖:“草民滑寿,见过王爷。”

“二位先生不必多礼。”朱瑞璋示意他们坐下,目光落在桌上摊开的医书和几包药材上,

“刚才在门外听闻二位争论产后治法,倒是与本王近来所思有些不谋而合。”

戴思恭有些不好意思:“让王爷见笑了,我二人一碰到医理就容易较真。”

“较真才好。”朱瑞璋道,

“医者关乎性命,多一分争执,便多一分周全。实不相瞒,此次请二位来温州,是想邀请二位先生去京城……”

他将兰宁儿有孕、马皇后身子需调理的事简略说了说,又道,“不止皇家,天下女子生产皆是过鬼门关。

本王打算在应天建一座医学院,集天下名医著书立说、传授医术,二位先生若肯留下,便是医学院的柱石。”

滑寿闻言挑眉:“王爷想建医学院?”

“正是。”

朱瑞璋道,“让医者不再仅凭师徒相授,让医术能系统化流传,让更多人能学到保命的本事。”

戴思恭眼中泛起光来:“王爷有此心,实乃苍生之福,只是……”

他迟疑道,“草民无拘无束惯了,更喜乡野行医,若是……”

“先生放心。”

朱瑞璋笑道,“医学院不是牢笼,先生想坐馆授课便授,想潜心著书便著,想出去走方行医,随时可去。

本王只盼先生们能将毕生所学留下,让后世医者能站在诸位肩上,少走弯路。”

滑寿捻着胡须沉吟片刻,忽然问:“王爷可知‘医者意也’?”

“愿闻其详。”

“医道不仅在书本,更在心意。”滑寿道,

“王爷建医学院,是想让医道传承有序,这份心意,比什么都重。

草民在江浙讲学,原也是想让更多人懂医,王爷此举,与草民所求不谋而合。”

他顿了顿,看向戴思恭,“戴老弟,你还犹豫什么?”

戴思恭看着朱瑞璋,见他眼中没有半分权贵的傲慢,只有真诚的恳切,

终是点头:“王爷既有如此胸襟,草民愿效犬马之劳。”

朱瑞璋闻言朗声一笑,起身对着二人微微拱手一礼:"二位先生肯应允,不仅是本王的幸事,更是天下百姓的福分。"

这动作吓了二人一跳,滑寿二人忙赶忙躲开:"王爷折煞草民了,既蒙王爷信任,草民倒有个不情之请。"

"先生请讲。"朱瑞璋示意他坐下说。

"建医学院固然是好事,可学医先学德。"滑寿捻着胡须道

,"草民想请王爷允准,入学第一课先教《大医精诚》。医者若没了仁心,医术再高也是害人的利器。"

戴思恭在旁连连点头:"伯仁兄说得极是。

前些年草民在乡下行医,见过些江湖郎中,仗着几分皮毛医术便敢开虎狼药,不过是图那几两银子。

若医学院能正医德、明医理,才是真能救万民。"

朱瑞璋听得心头微动。

他本想着集医术、编教材,倒没细想医德教化,此刻被二人点透,越发觉得这两位被他请到是真请到了宝。

"二位先生所言极是,这事就依二位的意思办。"

他笑着看向桌上的药材,"方才听二位争论产后治法,本王倒想起件事。

宫里太医给皇后诊脉,也常说些阴虚阳虚的道理,只是说法各有不同,皇后听着也糊涂。"

滑寿闻言笑了:"医理本就如此,同病异治、异病同治都是常事。

就说这产后病,彦修先生说阴虚血亏没错,可气随血脱导致的阳虚也不能不防。

就像这桌上的当归和附子,单用当归能补血,单用附子能回阳,若按症候配在一起,既能补血又能固阳,原不是非此即彼的事。"

戴思恭也接口道:"正是这个理。上次碰到个产妇,产后三天一直发低热,按阴虚治了两天不见好。

后来让人摸到她手脚是凉的,才想起加了两钱炮姜,当晚就退了热。"

他说着拿起桌上的医书翻开,"王爷看,这是草民记下的医案,里面还有些关于孕期调理的方子,或许对王爷有用。"

朱瑞璋接过医书翻看,见里面字迹工整,不仅有药方,还有脉案和用药后的变化记录,

比太医院那些语焉不详的方子详尽多了,果然是高手在民间。

"先生这医案真是宝贝。"他抬头时眼中带着真切的佩服,

"若医学院能把这些活生生的医案都收集起来,后世医者哪里还用得着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滑寿抚掌道:"王爷这话说到了点子上!草民这些年走了不少地方,见过的病症少说也有上千种,正想找个地方好好整理出来。

若是医学院能设个医案馆,让各地医者都能把经手的疑难杂症记下来,不出十年,便是一部活的医书。"

各位宝子,求好评,拉拉数据,祝各位宝子发大财,找十个八个对象。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708/2365163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