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李靖
听到“李靖”这个名字,程咬金和尉迟恭瞬间哑火了。
两人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无奈。
要是比勇武,这两人没怕过谁,但说到排兵布阵,他们对李靖那是心服口服。
李靖的用兵之道,那可是出了名的高明,谁敢在他面前班门弄斧?
而这建立火枪营,训练三段击,不就是排兵布阵嘛,谁能比得过李靖?
李世民见两人不再争执,脸上露出一丝微笑,语气轻松地说道:
“你们两人也不用惋惜。这火枪迟早要发到全军的。李靖只不过帮开个头,练练兵。等日后火枪营多了,你们也带上一两个火枪营上阵杀敌去。”
程咬金听了,眼睛一亮,脸上露出一丝期待:“陛下这话当真?那以后咱也能带火枪营上阵了?”
李世民微微一笑,点了点头:“自然是真的。这火枪营的威力,朕也看到了。等日后火枪营多了,你们自然也能带兵上阵。”
尉迟恭也兴奋起来,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到时候,咱们带着火枪营,那可真是如虎添翼啊!”
程咬金哈哈大笑,拍了拍尉迟恭的肩膀:“那是自然!到时候,咱们在战场上,可得好好露一手!”
李世民看着两人兴奋的样子,心中暗自欣慰。
他知道,这两位老臣虽然勇猛,但也有着一颗渴望为大唐立功的心。
有了火枪营的助力,大唐的边疆将更加稳固,百姓也能过上更加安宁的日子。
李靖跪坐在府邸的书房中,手上下笔如飞,正写着他自己的兵书——《六军镜》。
长安城热闹的喧嚣声,他却恍若未闻。
自从东突厥一战后,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将军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连府门都很少迈出。
“老爷,宫里来人了。”老管家轻声禀报。
李靖眉头微蹙:“可知何事?”
“说是陛下急召。”
李靖缓缓合上书,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疑惑。
自从被萧瑀弹劾后,他已经很久没有单独面圣了。
经过三重重兵把守的关卡,来到一个封闭的小院,李靖才得以见到李世民。
见此场景,李靖便知道,今天的事不同寻常。
李世民此时正在把玩一件奇怪的铁器,脸上带着李靖许久未见的兴奋神色。
“药师来了?快来看看这个。”
李靖恭敬行礼,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被皇帝手中的物件吸引。
那铁管泛着冷光,造型古怪,与他见过的任何兵器都不同。
“陛下,这是...”
李世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铁器递了过来:“试试看。”
李靖接过铁器,入手沉甸甸的。他敏锐地注意到枪管内部的光滑程度,绝非寻常工匠所能打造。
“此物名为火枪。”李世民的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来自...仙境。”
李靖抬头,正对上皇帝意味深长的目光。
“仙境?”
李世民微微颔首:“确实的说,是我们得到了来自仙境的配方和图纸,加上仙境的一些材料,再让我们工匠按图纸打造出来的。”
李世民亲自示范了装填步骤。
黑火药的味道弥漫开来,李靖的瞳孔微微收缩,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将,他立刻嗅出了其中的危险气息。
“砰!”
震耳欲聋的巨响在靶场上回荡,远处的木靶应声而碎。
李靖站在原地,手中的火枪还在微微发烫,他的表情却凝固了。
“这...”他的声音有些发干,“这威力...”
李世民满意地看着爱将的反应:“如何?”
李靖的指尖轻轻颤抖着,不是害怕,而是一种久违的、面对未知强敌时的战栗。
他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无数战术变化——骑兵冲锋在这种武器面前,恐怕会变成活靶子;城墙的防御意义也将大打折扣...
“陛下。”他深吸一口气,声音低沉而坚定,“此物将改变战争的方式。”
李世民大笑,拍了拍李靖的肩膀:“朕就知道你能明白,所以特意让你来试试。”
说着,他的表情突然严肃起来:“药师,朕要你组建一支火枪营。”
李靖的眼神闪烁了一下。自从被弹劾后,他已经很久没有领兵了。
但此刻,一种久违的热血在他胸中涌动。
“臣...”他刚要开口,却又想起萧瑀的弹劾,语气不由得迟疑起来,“只是朝中恐怕...”
“朝中之事不必担忧。”李世民打断他,目光如炬,“这火枪营,非你莫属。"
李靖深深拜下,当他再抬头时,那双曾经黯淡多时的眼睛重新燃起了锐利的光芒。
“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走出太极殿时,长安城的夕阳正好洒在李靖身上。
“仙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
西市巷子口里的薄雾再次升腾,弥散的雾气中,浮现出房玄龄的身影。
“房相,你总算是回来了。仙境怎么样?好不好玩?”程咬金早早就迎上去问道。
他和尉迟恭早就在这等着了,他们上次跟小郎君定了货,正急着去取货呢。
房玄龄笑道:“大开眼界啊。”
程咬金听得眼睛一亮,迫不及待地追问:“那有没有好玩的东西?不带点回来给我们看看?”
“有有有,我还真觅得一宝,明天早朝你们就知道了。”
“好了,我先回去了,你们去找小郎君吧。”
……
房府书房内,烛火通明。
房玄龄端坐在案前,雪白的宣纸铺展开来。
他提笔蘸墨,手腕悬空片刻,终于落下第一笔——“人之初”三个楷字力透纸背。
这宣纸和笔墨都是他在仙境里买的,原来还以为仙境里只用那种硬笔呢,没想到他遇到一个文具店,发现里面的文具多到让他无法想象。
而其中就有他最熟悉的毛笔和纸张。
上好的宣纸和精致的毛笔让他爱不释手,一口气买了一大袋回来。
如今一用,果然让他十分满意。
房玄龄当下运笔如飞,一篇《三字经》一气呵成。
“老爷,人都到齐了。”老管家轻声禀报,身后站着十余名书吏,都是被紧急召来的。
房玄龄头也不抬:“那就开始吧。”
声音虽轻,却不容置疑。
书吏们面面相觑。其中年长的王书办壮着胆子问道:“房相,不知是何等要紧文书,要连夜...”
“抄这个。”房玄龄终于搁笔,将刚写就的《三字经》推向众人。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682/2353597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