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穿成农家长姐后,种田致富养娃娃 > 第22章 读书写字,打算补办满月酒

第22章 读书写字,打算补办满月酒


蘑菇卖出去了,宋老爹第二天便从隔壁村找来井匠开始挖井。

宋今昭盯着逐渐成型的井口,“井台修高一些,家里有孩子,太低不注意容易掉下去。”

宋大郎指着旁边一圈:“就像村里的井口一样在旁边修一圈围栏,孩子就不会掉进去了。”

修井台用的是青砖,越高越费钱。

宋今昭摇头:“围栏不坚固,还是用砖砌。”

“再在上面装一个井辘轳,方便提水上来。”

井匠说道:“那得多花二百文钱。”

宋今昭颔首:“可以,麻烦帮我修的牢固一点。”

旁边拿着锄头的宋二郎此刻除了羡慕她不用每天跑村里的水井挑水之外,还有丧气。

本想着蘑菇采完后自己就能天天给三房挑水,三天两头有肉吃。

没想到宋今昭第二天就要打井,挑水的活大房干不了,自己也没捞着。

倒霉透了!

……

“笔要握直,慢慢来不要急。”

宋今昭左手抱着宋安好,右手握住宋诗雪的手在麻纸上写下‘人之初性本善’六个字。

幸亏上大学的时候参加过书法社,否则自己还真不会写毛笔字。

宋诗雪圆嘟嘟的小脸皱成苦瓜状,明明自己用炭笔在石头上写的时候很好看。

现在却跟螃蟹的八条腿似的,张牙舞爪,七拐八弯不能见人。

宋启明嘟起嘴唇将纸上的墨迹吹干,举起笔眼神中装着期待,“阿姐,我写好了。”

宋今昭俯身查看,毫不吝啬地开始夸奖:“写的不错,非常棒。”

笔画一笔成型,没有描写的痕迹,虽不具线条风骨,却胜在清晰板正。

短短几天能练成这样,足见有天赋。

假以时日,肯定能写的一手好字。

“这是在做什么?”宋老太进门看到她们把桌子搬到院子里,好奇地走过来。

宋启明抬首,开心地炫耀:“阿婆,阿姐在教我们写字。”

宋老太望着桌上的笔墨纸砚,第一反应是:“买这些花了不少钱吧?”

村长的小孙子宋高力就在西宁城的私塾里读书,每个月要花一两银子在笔墨纸砚上。

宋今昭莞尔一笑,“是不便宜,值得就行。”

宋老太移开目光,她不懂宋今昭是怎么想的。

这些东西哪里是他们这些农户生出来的孩子能碰的,到最后学个皮毛还不是要下地种田,其中的花费就全浪费了。

“明天晚上到你大伯家吃饭,所有人都去。”

宋今昭掀开眼皮,瞳孔透着疑惑。

宋老太见状解释道:“明天是中秋节。”

往年这个时候,宋家三房都会去老屋团聚。

宋今昭恍然大悟,没有手机,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过节了。

这么算来,宋安好已经出生四十多天了,满月酒还没办。

回到老屋,宋老太盘腿坐在炕上神色有异,“我刚才过去的时候今昭正在教启明和诗雪写字。”

眯眼靠在被褥上的宋老爹睁开眼迅速坐起身:“怎么教?”

宋老太手指用力戳桌面,“正正经经把桌子搬到院子里,摆上笔墨纸砚一笔一划的写,桌上还有书,想必花了不少钱。”

宋老爹双手揉搓发麻的脸庞,肯定是上次回来的时候买的。

“三郎媳妇识字,今昭是她教的。”

宋老太挺直上半身,“村长家的小孙子宋高力读了三年书,光银子花出去几十两,到现在都没考上童生。”

“我就是觉得没什么用,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下田种地的苦命。”

宋老爹侧低着头,神情飘忽喃喃道:“今昭这段时间应该挣了不少,村里人谁家不想让孩子读书,还不是供不起,她想教就让她教。”

宋老太心里不舒服,说话时头颅不自觉的左右晃动。

“真要学启明一个就够了,诗雪是个女娃,读书又没用,什么东西都买两份,多浪费银子。”

宋老爹抬头看向妻子,呼口气吐出来,“谁说女娃没用,今昭就特别有出息。”

宋老太敛眉反驳:“诗雪和今昭不一样,她是个性子弱的。”

隔天太阳刚下山,宋今昭就带着三个弟弟妹妹来到老屋吃饭。

宋大婶望着他们端过来的砂锅羊奶和蒜苗炒肉片脸上满意极了。

她一边把东西接过来一边热情地寒暄道:“来就来带什么东西。”

宋启明和宋诗雪在院子里和宋永年他们玩,房间里宋老爹抱着宋安好逗弄。

婴儿裹着柔软的大红色布兜,脸蛋白嫩有肉,嘴里咿咿呀呀地淌着口水,和刚出生时瘦弱的样子完全是两个人。

宋老爹:“这孩子养的真好。”

至今为止没有生过病,或许长大后身体也能和正常人一样健康。

宋今昭颔首:“诗雪很细心,我和启明不在家的时候她把安好照顾的很好。”

自己是个医生,只要科学养娃,吃喝不愁,早产儿满月后和足月生的孩子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阿爷,前些天太忙忘记了安好满月的日子,我准备过两天给他补办一个满月酒。”

宋老爹抱紧孩子,眉眼间若有所思。

三郎夫妇骤然去世,刚出生的时候稳婆又说老幺难养活,他觉得孩子熬不过多少天,就没把满月酒放在心上。

这些天忙着挑水采蘑菇,也没想起来这回事。

“这是喜事,你打算哪天办?我让你阿婆和两个伯娘去帮忙。”

来之前宋今昭已经想好了时间,“后天,再晚到秋收大家都忙。”

宋二婶提着篮子进门,看见院子的四个孩子都穿着新衣裳,眼底的笑容逐渐变淡。

宋耀祖没注意到自家亲娘的脸色,开心地跑过去和宋启明他们一起玩。

宋来娣连忙牵起宋盼娣的手跟上。

再不走,挨骂的又是自己和妹妹。

走进厨房,宋老太看见她篮子里装的是野菜和杂粮团子,心里别扭。

前段时间采蘑菇三家都赚了钱,二房来吃饭的人最多,还这么抠门,打发谁呢!

坐在门口发呆的宋大郎见宋二郎来了,立刻拉上人去村中心的水井挑水。

家里叽叽喳喳全是孩子,吵都要吵死人。

抱的时间长了,宋安好藕节似的双手从襁褓中伸出来挣扎。

宋今昭将他抱回来放在自己腿上哄。

想到昨天宋老太说的事情,宋老爹开口问道:“你教启明读书写字,是打算让他考科举?”

宋今昭:“是有这个想法,能走科举的路子最好,考不上多读点书对他也有好处。”

宋老爹的神色变得郑重,双手握住放在大腿上紧张地摩擦。

“村长的孙子在城里念私塾,一年束脩六两银子,加上笔墨纸砚和书本其他花销,一年在读书上要花出去十几两。”

宋今昭眉头轻耸,有点小惊讶。

一年束脩要六两银子,是有点多。

宋老爹见她这副表情就知道她没打听过。

“镇上也有一家私塾,教书的是个童生老爷,一年束脩只收二两银子,启明若是真想读书,可以先送到镇上。”

宋今昭没继续接话,只道:“我再想想。”

宋家村和云桥镇中间隔着一条河,绕路过桥比去西宁城要多出小一个时辰的路程。

尤其碰到发大水、桥被淹了,人根本过不去。

真要把宋启明送到私塾念书,她更倾向去城里。

镇上读书是便宜,可一来一回要多花一倍时间。

西宁城的私塾先生都是秀才,肯定要比童生学问好。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636/2370481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