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记者见闻
“魔都光复,收回租界!”
“我们已经胜利了!那些毫不在意和践踏这片土地的敌人将被我们永远踩到脚下,我们不承认过去所签下的、所受过的不平等协议和不公平待遇。
大夏人有资格也有能力决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决定自己的命运,我们将挣脱锁链,如果它们自己不能做出实际的改变,那我们的大炮将督促它们做出改变。
如果有哪个敌人还想着在海面上架起几门舰炮就想让一个古老国家臣服的话,那它应该来试试。”——循环播放的应天城广播电台。
魔都光复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它从根本上扭转了那场世纪海战之后造成的一切混乱和无序局面。
换句话而言,大夏人在多次对外战争中丢失的信心正在重新凝聚。
这彻底扭转了近代以来的民族阴影,将外国人不可战胜的神话彻底粉碎。
魔都收回,租界收回,这两个带给世人的振奋不能用语言描述出来,只能从精神面貌上去体现。
从明故宫机场出发的国防军战机在应天城周围扔下了传单,滴滴答答的电报机在不断往外发送明码电报,广播就根本没停过。
.........
广播之前,12月28日中午的应天城。
一辆BQ212吉普车从城外经西水门开进了城内。
汽车上坐着的除了司机外还有两个人,一个是战士陈宝生,一个是从外地长途跋涉而来的记者,通过审核了的。
记者姓刘,是《申报》记者,历经跋涉后来到了应天城,在获得国防军允许之后进行战场记录拍摄活动。
这刚好是把国防军影响力传出去的有利渠道,趁这个机会秦昊可以夹点私货。
此刻,纵然是见多识广的刘记者也被一路以来的见闻所震撼。
国防军好像跟他记忆中的新军还真不一样,如果非要用一个字来形容的话那就是壕!
水里游的巡逻炮艇不说,光是从旁边道路擦肩而过的大汽车就不下于一百辆,好像一直都没停过。
汽车上拉满了东西,还有人站在上面朝着刘记者的吉普车投向目光。
甚至还有没见过的坦克飞驰而过,那履带转动的速度太快了,坦克舱盖是打开的,上面的坦克兵还时不时探出个头来,别提有多威风了。
天上的轰鸣一刻也没停止,盘旋的战机极速飞来飞去。
刘记者还看到了一种很奇怪的悬浮飞行器,螺旋桨是安装在头顶上的,能短暂悬浮在空中,那模样和功能比战斗机还要奇怪。
“这大铁鸟也是国防军的吗?”刘记者壮起胆子问道。
一时半会他也想不出什么可以形容悬浮飞行器的,于是便挑了个最方便最具效率的。
况且这么一路以来,在战士陈宝生的介绍下,他也对国防军有一个认识。
“对,那叫直升机,全世界唯一一款服役的直升机,欧罗巴人也没有。”陈宝生有什么就说什么。
他不怕刘记者拍摄,因为现在能看到的都不是最先进的,最先进的永远在后头。
欧罗巴人也早就知道了直升机的存在,他们此前也有相应的技术尝试。
毕竟在魔都战役中国防军就投入了大量的直升机,这些悬浮飞行器的情报肯定会被各国领事馆记录发回国内。
这只是大夏领先的第一步,因为直升机在此前从未有过,现在唯一成功并大量服役的也只有国防军这款。
行业第一成功了,那就会有很多企业想模仿走第一名的道路。
欧罗巴人就算想造出来,也少不了按照大夏定下的标准和数据走,那这样就等着被大夏牵牛鼻子走吧,走到排水渠也不知道。
摸兔子过河也得担心摔倒,总而言之就一句话过于落后,可以展示!
“唯一的?还是自己的东西,当真是直直飞起了,扶摇直上可形容。”刘记者也不得不感叹道。
什么时候大夏人能有这般强大的工业与武器了?
他对国防军的工业实力很好奇,这支突然冒出来的强大军团现在肯定有强大的工业吧。
总不可能一个工业都没有吧。
谈话间,车就开进了城内。
在几十万人的共同努力下,又经过了差不多两周的恢复重建工作,战争带给这座古城的废墟基本被清理完了。
城市内的交通主干道是首先被清理干净的,其次才是建筑设施那些。
炮弹炸过的建筑被拆除干净,因为主体结构都在爆炸中被毁坏了,很有可能会引起二次坍塌。
被燃烧弹焚烧过的光化门至今都是焦黑一片,现在的重建暂时也没有考虑要进行城墙美化工程。
吉普车稳稳停下后,刘记者用徕卡III型相机熟练的拍下了两张照片,一张是给应天城这座城市拍的,一张是陈宝生与吉普车司机的合影。
这是能载入史册的画面,昂贵的胶卷与之比起来不值得一提。
拍照期间还有几辆汽车开过,车厢外侧挂着横幅,不过刘记者没有看清就开过去了,大概想来也是鼓励振奋一类的话语。
这时候他又看到了一队路过的民众,穿的是大衣,但能很明显的看出这不是军人。
“几十万人,物资供给照样充足,还能反攻。”
刘记者是真的佩服了。
除了国防军来历不明这一点,其他的全都是正常到爆那种,人是真的大夏人,壕也是真的壕。
因为这里民众的精神面貌要好很多,还有一种刘记者说不出来的自信,这可不像是饿了一两个月的样子。
如果是说表面装样子也没那个必要,动用几百辆汽车就为了耍自己一个小小的记者?
“这第一手资料一定要拿回去好好宣传,我大夏有如此能征善战之军,能保我山河无恙。”刘记者认真想道。
“刚来的时候就听说后方捐钱捐物了,不知道那物资什么时候能送到前线,送到这些战士手中。”
刘记者是明白的,就怕前方吃紧,后方.....
他这第一手资料一交到报社手中,那后面发行的时候会不会加点私货,这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应天城收复那时候,刘记者就买了一份报纸,内容是真实的,只不过主体被改过,加了点私货进去。
按目前来看,这主体好像是两码事,都搭不着边的。
这是语文的替换主体句是吧。
刘记者在这里逛了一阵子,拍了几张照片。
然后吉普车就去到了大夏门,这座应天城最重要的城门,城墙上曾爆发了无数的血战。
刘记者停留了一阵子。
期间他向陈宝生询问,能不能在大夏门城楼上拍一张城内全景图,陈宝生答应了,条件是要一份最后的新闻定稿。
因为国防军也有自己的新闻媒体,可以宣传自己,还是有图有真相那种,好处大大滴有。
刘记者拍了两张照片,一张照片是对向城外,拍摄到了很多的运输车辆来往不断。
第二张是面向城内拍的,刚好能看到大夏路旁边站着的民众模糊身影,还有两旁被清空了的区域。
因为行程太匆忙。
刘记者午餐吃的不是炸鸡,喝的不是快乐水,饭后甜点不是冰激凌。
也不是吃紫蛋、泡蛋。
而是几个罐头,没错,两份肉罐头和一份水果罐头,一份蔬菜罐头。
下一刻,最开头的应天城广播开启了播音。
内容如出一辙。
“魔都光复,收回租界!”
千言万语都形容不了广播带来的振奋。
【也许在那个至暗时刻,在很多很多年前,我的祖辈们也亲眼看到黄龙旗落下,来自世界各大强国的旗帜挂了上去,它们取代了大夏人,成为这片土地上的管理者。
遥想过往百年的岁月沧桑,如今也只不过是一刹。自黑土战争始,到那日毕,差不多已有百年的历史,我仔细数过,整整九十七年,贯穿了两三代人的岁月,有一万万同胞流血。
其中有多少的苦难又有多少的屈辱,那说不清,也不愿意说。可不说,那今人又怎么知道过去的那些事呢?
当初敌国以坚船利炮,破我国国门,我们不能说一个不字,因为我们的手头上没有真理,也没有原则,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有一个没落古老大国的头衔。
但现在又有哪个敌国敢以坚船利炮破我国门?我们的船更坚,我们的炮更利,从遥远的北方寒国一直到南洋,从最寒冷的北方走到了最湿热的南方,我们只用了一年时间,365个日夜,上千万的铁蹄就踏碎了敌国。
在猛虎的咆哮和舰载机的轰鸣下,我们夺回了属于我们的一切,并且追回了这百年来的利息,靠的不是什么,而是坚持与努力。
这不是崛起,而是回归,回归到我们原本就拥有的位置,一个以东方为主导的全新世界。】——《腾飞》。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634/2370512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