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这山沟沟里的水,也不浅啊
这年头儿,汽车属于稀罕物。
红星大队地处偏远又落后,虽然距离驻地部队不算远,但军民分治,对小汽车也不是随便见到的。
所以——
当军绿色的吉普车嘎吱一声 ,停在大队部,四周的社员便围了上来,开始窃窃私语:
“这是北边驻地部队的车吧?怎么跑咱大队来了?”
“得是多大的官儿才配这车?村里谁家有这样的大官儿亲戚?没听说啊……”
“你快看,下来一个解放军同志,四个口袋儿——军官吧?不知有没有对象。”
“快看,大队书记过去了……”
苏梨刚从车上跳下来,便听到了四周吵吵嚷嚷的声音。
顺着声音扫过去,好嘛,呼啦啦一群人围了上来。
确切的说是围在傅景南身边:
“小伙子,有对象了没?我家三姑娘的小姑子高中毕业……”
“孙婶子,别说你那三姑娘的小姑子了。
就那矮矮壮壮的一坨儿,哪配得上人家军人解放军嘛!
同志,听婶说,我家大伯的二闺女,天仙似的,人好看又能干……”
饶是傅景南见过大场面的人,被一群老太太小媳妇围着打量,也给整不会了,脸涨的通红。
“扑哧”听到某人毫不掩饰的笑声,傅景南的脸更红了。
眼角一抽,恨不得现在就掉头回部队。
偏偏还得保持军人形象,只能硬着头皮站在那儿,有点无措。
苏梨咧了咧嘴,看着傅景南窘迫的样子,心里暗暗好笑。
该!一路闷的像葫芦,你也有今天!
大队书记李广宽见人把军人同志围了起来,越说越不像话,赶忙挤了进来。
“散了吧,散了吧,那么多的活儿也堵不住你们的嘴。”
大队书记一说完,众人忙住了嘴。
然后不情不愿地离开,却没有退多远,远远的朝这边张望。
“解放军同志,这是……”李广宽热情的向傅景南打招呼。
“这是分到你们村的知青,苏梨同志。
她在途中协助部队成功抓获人贩子,救出两名被拐卖的儿童。
因表现突出,政府已授予她“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奖状和奖金这几天就会送来。”
傅景南向李广宽介绍道。
李广宽一听,眼皮一挑,下意识看向苏梨。
小姑娘一身亮眼的军装,是在西城时傅景南给准备的换洗衣服。
五官精致,但细胳膊细腿儿的,怎么看都不像堂妹李小莲信里所说的凶神恶煞。
但……这就是那个让李胜利坐牢,将李沫赶下乡的苏梨?
他眼神闪了闪,脸上却带着笑。
不错,红星大队书记李广宽正是李小莲的远房堂兄。
当初方澜下放时,李小莲托了李胜利的路子,硬是把方澜塞到了红星大队这个山窝窝里。
十几年盘根错节的布局眼看稳了,如今却被苏梨这丫头一脚踹翻了。
李胜利被抓,李沫下乡,李小莲写信怒火滔天,把所有账全记在了苏梨头上。
信里特意交代他——
“这丫头不是个好东西,给她安排最苦最累的活儿。
最好让这娘俩儿烂在红星大队,别想翻身!”
看着害李胜利被抓的罪魁祸首,李广宽满腔怒火。
虽然李胜利一家二十年前就搬出这个山窝窝,但那是他远房堂弟,是他们老李家的“能人儿”。
严格说,他能干上这个大队书记,里面还有李胜利的一份功劳。
想到这里,李广宽看苏梨的眼神儿瞬间冷了一分。
可面上仍笑得热情:“欢迎欢迎,苏同志一路辛苦了。”
苏梨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人还没来便已经成了大队书记李广宽的眼中钉,肉中刺。
大队书记在村里的权力不用说,尤其这种偏远地区,书记就是“土皇帝”的存在。
工人选拔、知青回城,社员分工都要经过他的同意。
她要在这儿生活七八年,母亲身份又敏感,原本是想打好关系的。
可看这眼神……不对劲。
“李书记,我是苏梨,以后还请您多多照顾。”
苏梨笑着上前打招呼,态度不卑不亢。
李广宽“呵呵”一笑,没接她的手,只用眼神扫了扫。
这一刻,苏梨心里更是沉了一分。
——看来,这山沟沟里的水……也不浅啊。
傅景南皱了皱眉头,朝李广宽看了一眼。
“李书记,麻烦带我们去知青的住处吧。”
“哎,好嘞!”
李广宽立刻点头哈腰,态度殷勤。
虽说他对苏梨心里别扭的很,但对解放军同志,他还是很给面子的。
社员们看他们都走了,立刻凑在一起悄声议论:
“这是送那女人下乡的?瞧那细胳膊细腿儿,一看就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肯定干不了重活。
该不会是和那些知青一样,啥也不能干,还分咱的粮食吧?
不过大队书记对她态度倒不错……”
“能不好吗?人家军车接送。一看就是有背景的,说不定是城里哪家大官儿的闺女。
没怎么没见书记对牛棚里的那几人态度那么好?”
“听说没,牛棚新来的那女人,徐娘半老,长得那叫一个好。
听说原来还是在大学教书的,咱书记过去两回了……说是对她进行思想教育。“
“别说,这事儿我真知道。书记给那女人分了最脏最累的活儿:
打扫牛圈,这天气……啧……那滋味儿就不用说了。”
“这些年下乡的知青越来越多,咱这山窝窝儿,本来就没几分地,自己都吃不饱。
我不管她什么背景,若是干不完活儿,还分我的粮食,我可不干,我第一个不干。”
社员的议论,一波接一波。
他们不在乎什么背景,只关心粮食是不是分的少了,活会不会多出来。
而另一边,李广宽领着苏梨和傅景南,一路弯弯绕绕,很快就来到村后的知青院。
刚到知青院,刘媛媛和李子扬——火车上穿黄衬衣的青年,就从屋里迎了出来。
刘媛媛上下打量着苏梨,看她没有受伤,心里松了一口气。
天知道她这两天有多担心。
虽然和小姑娘不是很熟,但她对苏梨印象真心不错。
火车上听说小宝不见了,苏梨急匆匆跑着找孩子去了。
孩子没找到,她也没有回来。
她一直担心是不是落到人贩子手里了。
第二天,列车长来告诉老太太,说孩子找到了。
苏梨同志也和孩子在一起,她才长舒了一口气。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633/2370834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