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理智清醒的沈叶君
作为长辈,作为母亲,她对自家孩子的嫁娶,有绝对的发言权。
哪怕她总是习惯性依靠自家男人或者儿子,但在这事上,她有自己的看法。
她不想她家姑娘,在日后过得不幸福。
所以就见她一脸不赞同说道:
“小君,池鱼姑娘的几个哥哥家确实日子过得不错。
便是搁在安平县城中,也差不到哪里去。
要娘说,如果你非得嫁一个,要不就嫁给池康得了。
他与池鱼走得近,还是以后的族长。
池鱼要成亲的那个人,是你大哥的好友,听说人脉和本事都不小。
你们之间走得近,对你以后的子嗣肯定有好处。”
沈叶君在池家坳住了这么久,甚少出去与外男接触。
她认识池家坳的儿郎,但都不怎么熟悉。
这会儿听到这些话,她认真想了想,还是如实回道:
“大嫂,我只是想日子过得轻松点,然后做个有威严点的长媳,才会选池木。
至于池森,他年龄小,又有天赋,意味着以后有无限的可能。
我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更清楚如果他以后不断往上走,我会配不上他。
他可以选更好,且有助于他的姑娘,所以还是算了。”
说到这,她特意停顿了下,转而看向沈母。
“娘,你说的池康,他人确实不错,我对他的观感也还行。
但是,他家那个大嫂,也就是王巧芽,我着实看不上。
不说别的,就他们家来这后,吃喝用都靠人家池家人,结果成亲闹了一出又一出。
哪怕后来爹娘和阿奶都没了,她不想着接下来该怎么办,就知道哭哭哭。
我听说的时候,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
所以,就算公婆人还行,但我也不想要有这样的亲妯娌,且对方还是长嫂。
这天天都住在一屋檐下,看得我都膈应的慌。
除非,他们能分家。
只是怎么可能呢?所以还是算了吧!”
沈叶君的话,叫沈母三人都不知道该怎么接。
确实,他们也听说了王巧芽的事。
虽说这姑娘秉性还可以,没什么坏心眼,人也勤快且能干。
但总有一种不顶事的感觉。
这种人的男人,得有主见且很能干。
不仅如此,上头还要有个强硬的婆母之类的镇压。
不然遇到什么事,她都撑不起来。
他们有些不明白,为什么二房会给长子娶这样的媳妇。
按理来说,选长媳应该像大房池野的媳妇一样。
家里家外一把抓不说,在婆母不管事的情况下,她一个人就能将家里撑起来。
可王巧芽,她并不是这种人!
她可以当二儿媳妇,幺儿媳妇,但绝对做不了长媳。
除非如小君说的,直接分家。
这样一来,就算她是长嫂,也没任何关系。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底下几个弟妹的身份,比她高。
在身份上,以绝对的形式压倒她。
这样以后有个什么事,在她扶不起来的时候,有别的出面,她才能乖乖听话。
否则,她只会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无法自拔!
哎,二房啥都好,就是怎么会给自己娶个这样的长媳?
之前在成亲时,王家闹出那些幺蛾子后,他们应该果断退亲了才是。
沈叶君看自家娘和大哥大嫂都不说话后,就知道他们也是赞同自己的选择。
当即就见她起身,说:“就这样吧,池木挺好的。
娘,我也知道你在担心什么。
你放心,我不可能不把自己的后半辈子当一回事。
我想让池木试试走科举,也只是我想想。
确定要成亲之前,我肯定会去见他,问问他的想法。
倘若他真没那心思,那也没关系。
总归那只是我的一个想法而已。并不是说,他不走科举路,我们就活不下去。
我只要他待我好,能听劝,那就好。
作为他家的长媳,我肯定能替三房撑起那个家的。
哪怕日后池森有出息,以我为代表的三房,也会争取不给他丢脸!”
说到这,她又看向沈昭辰,说:“大哥,我知道你也想让我嫁给池康。
觉得他跟池鱼姑娘更亲近,日后能借着这个关系,与秦牧拉近关系。
于你,可能有助益!
但是你别忘了,池木同样也是池鱼姑娘的侄儿。
我若是作为池鱼姑娘的侄媳妇,肯定会与她走近的。
待我们的关系好起来,日后真有个什么的,她作为亲姑姑,不可能不帮一把。”
沈叶君觉得自己又不是笨蛋,怎么可能看不出池鱼的特殊。
她要是真嫁到老池家,那必定是要与池鱼这个小姑,多亲近亲近的。
有大.腿不抱,那是傻!
妹妹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沈昭辰还能说什么?
当即就见他沉默许久,等回过神时,见妹妹不知何时走了。
堂屋中,就剩下他娘和媳妇。
他没再说什么,而是往外走。
待出窝棚后,见自家妹妹换了一身衣裳,又重新梳了发髻,一副要出门的模样。
他将人喊住:“小君,你等等!”
今天轮到池木在家盖房,因此他没来这边读书。
既然决定要嫁给他,沈叶君觉得,还是去见见人比较好。
有些事,有些话,她想当面说,而不是磨磨唧唧的等池鱼问过了再说。
一个月的时间并不多,她想效率一点!
这会儿听到大哥的话,她停下脚步,转头望过去。
沈昭辰大步往前走几步,来到妹妹跟前,疑惑问了一句:“你这是要出去?”
他虽然一根筋,有些迂腐的固执,但也挺聪慧的,否则当初也不可能考到案首那么好的名次。
何况,这几年因为他的固执,让家里人跟着吃了那么多的苦。
他,早已不是当初的他!
沈叶君不知道哥哥叫住自己是为何,听到这话,诚实点头:“对!”
沈昭辰并不想问她出去做什么,而是说:“小君,我相信池鱼姑娘说的那些话都是真的。
嗯,我是说,她说接下来闹旱的这些事。
按她的说法,又热又旱之际,应该是我启程去府城赶考时。
咱们家什么情况,你应该清楚。
如池鱼所言,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池氏一族的身上。
趁着现在情况不严重时,我想咱们家也趁早准备起来。
囤水囤粮食,都是必要的。”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50/2374622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