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不能给小姑丢脸
听到池鱼这么爽快答应,宋重锦喜不自禁,连忙拿出银子来。
他怕自己慢一步,池鱼都可能会后悔。
“好,我会的!”
池鱼收了银子,再次扔下一句等着后,就去堂屋喊人。
等池大虎跟着她去了地窖,她就顺便把地窖中的粮食装满。
至于钥匙,稍后她会给给她二嫂三嫂。
等到池鱼将土豆跟红薯给到宋重锦后,她就说:
“卖你们这些的事,莫要往外声张,毕竟东西不多。
对了,我听说,你们为了安安婚事,给方大人送了不少钱?”
宋重锦和苏钰眼底都带着诧异,随即对视一眼,之后问池鱼:
“小娘子此话从何说起?”
这事除了他们两口子外,也只有方大人知道,且还是他这次去县城的时候,私下单独给的。
不知池鱼,是从哪知道的?
毕竟是当今圣上下的旨意,而他们已经落户于此,自然得按照规矩来。
只是安安到底是女子,加上身世的缘故,在找不到好婆家的情况下,他并不想让孩子嫁人,更不希望她被当众杖打。
之前他下山时,身上带了三百两银子。
送人去修建外城墙时,在那边转悠了一圈。
之后跟池康进城,仔细观摩了下县城中百姓的生存状态。
然后得出一个结论,那便是衙门缺钱!
不管说是为了给方士忠留下银子多的银子也好,是为了解决外甥女被杖打的缘故也罢。
他找机会,先是跟方士忠卖了一波惨。
之后说这县城有多好,然后看到方士忠为这里付出了多少心血等等。
拐弯抹角最后的结果,表示愿意出二百两银子,捐给安平县做建设。
同时希望,方大人能够睁只眼闭只眼,将安安的户籍年岁,改小一岁。
只要是十二岁,就不在朝廷要求的成亲范围内。
如此安安不用被杖打,方大人也不会违反朝廷规定。
当然,之前在谢池坳做登记的时候,他不是没想过,把安安的年龄改小一些。
偏生方士忠做事严谨,勒令大伙儿有户籍册的拿出户籍册,没有户籍册的,需得五户联名作保。
倘若他们的信息最后查出有假,到时候其他几家人要被牵连。
之前逃荒的时候,他们还不知道,朝廷下令让人成亲的事。
故而知道安安十三岁的人,并不在少数。
没法子,他只能在下山后,再私下找方士忠解决此事。
这么隐秘的事,池鱼到底是怎么得知的?
方士忠总不可能,将这事大声往外嚷嚷吧?
池鱼看他们没承认,但也没否定,就笑而不语。
只要确保安安那个小姑娘不被打就行,甭管她这消息,从何处得知的。
“天色不早了,宋村长跟嫂子慢走。
我家里还有事,就不送了!”
池鱼说着,朝他们挥挥手。
等到两口子一脸若有所思离开后,她立即将门关上。
而一直在堂屋内的池森,则是有些坐不住,走了出来。
“小姑!”
池森不成亲的银子,之前已经交了。
但是他必须挨的杖打,还没有。
具体什么时候,方士忠没表态,而池森自己忐忑不已。
这不,得知小姑明日要去县城,他就想跟着一起去。
在他看来,如今他也认一些字了,加上沈夫子教的是挺好,但小姑父的才学也不错。
四月小姑父要去参加府试,他也想去观摩下。
现下书中的字,他已认一些。
他想可以自己先学,不会的地方,再找小姑父。
只是这要跟着出门,需得小姑同意才行。
只有小姑同意了,他才好去征求小姑父的意见,然后跟爹娘说。
池鱼还不知道池森的打算,见他过来,就问:“何事?”
“小姑,此次我能跟你们一起下山不?
我想先去衙门,将该挨的打给打了,然后跟在小姑父身边长长见识。
沈夫子说,读万里书,不如走万里路。
我从未离开过安平县,还不知道外面是何模样。
不,从小打到大,我连去县城的机会都甚少。
我想跟小姑你们出去看看。”
池鱼是想让哥哥嫂嫂都住空间,还能顺带耕种地的。
如果让池森跟着的话,那么他们就会变得很不方便。
故而听到这要求,她直接拒绝。
“阿森,你现在认的字还少,应该要做的事,是专心读书,先将字认全。
等你字认全,四书五经都已掌握后,想要出去走走看看,小姑自然没意见。
现在外头什么情况,谁也不知道,所以小姑并不建议你跟着去。
至于去衙门杖打这事,只要方大人没让人过来,咱们就先当没这回事。
何时他想起,需要你挨打了,你再去也不迟。
何况,我看方大人的意思,并不想打你。
毕竟你小姑我献给朝廷的东西,可都是利国利民的好物。
区区几个板子,若朝廷或者衙门,还坚持要打的话,岂不是要寒我的心?
银子,咱们都已经给了,不是吗?”
池森没想到,小姑会这么说。
想到之前,方大人在收下银子后,还说,杖打等他们从北联山脉出来后再执行。
结果,他回来后,小姑就给了红薯。
然后,他欢欢喜喜地走了,压根提都不提一句,要杖打的事。
按照小姑的话说,他不是忘记了,而是故意当做没这回事?
或者说,当做已经打过了?
想通这些的池森,看向池鱼的眼神,变得格外崇拜。
行,既然小姑让他不要去,那他就不去了。
等把字认全,四书五经都能倒背如流后,再出去走走看看也行。
小姑是个有本事的人,他这个做侄儿的,定然也得考个功名,不能给小姑丢脸!
“好,小姑,我听你的!”
这一晚,等老池家的几个侄儿散去后,池鱼才看向陈小麦跟黄大妮。
“二嫂三嫂,我已在地窖里放满了粮食。
从四月起,谢池坳的人,每隔半个月能买一次粮食。
他们一共有一百三十四户人家,等于每个月,需得用掉一千多斤粮食。
四月初一那天,你们让族长跟他们宋村长安排人过来维护秩序!”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50/2374611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