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永安之乱
瘫软在地的太子萧承嗣,与强作镇定的三皇子萧景琰,
此刻都感受到了那股来自皇权巅峰的、足以碾碎一切的压力。
他们都清楚,从这一刻起,父皇看他们,不再是看儿子,
而是看两个会给他带来死亡与耻辱的“孽障”。
三皇子萧景琰心中一阵冰凉。
他本以为自己是最终的胜利者,却没想到是以这种方式登基。
弑兄逼父,哪怕只是名义上的,也足以让他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他绝不能让这一切发生!
而泰和帝,则在极度的愤怒过后,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是皇帝,他要掌控一切,绝不能被这所谓的“天命”牵着鼻子走!
他要看,他倒要看看,他死后,这个他亲手缔造的王朝,会变成什么样子!
【然后,我们再来重点讲讲秦王萧景琰登基之后发生的事。
这也是后期乱世开启的重要原因。】
【泰和帝驾崩后,三皇子萧景琰即位,改年号为“永安”,后世称其为——烈帝。】
“烈?”萧景琰咀嚼着这个谥号,心中五味杂陈。
刚烈?
壮烈?
还是惨烈?
【永安帝即位后,面对的是一个比他父亲在位时更加棘手的烂摊子。】
【首先,是政治上的“软抵抗”。】
【以丞相公孙启为首的整个文官集团,都将他视为“篡位者”。
他们表面上遵从号令,但暗地里,利用繁琐的规章制度和程序,
对新帝的政令进行“合法”的拖延与抵制。
一道救灾政令,从国都传到地方,往往已过数月,错失良机。】
画面上,出现了永安帝在朝堂上因一项救灾政令与公孙启等老臣激烈争吵的场景。
老臣们个个慷慨陈词,言必称“先太子仁德”,暗讽新帝“得位不正”。
公孙启看到这一幕,不由得挺直了腰杆。
没错,若是太子被废,他定会如此!
士大夫的风骨,就是用“规矩”来制衡皇权,绝不与乱臣贼子同流合污!
【其次,是国家财政陷入巨大危机。】
【国库早已空虚,而永安帝为了稳定军心,兑现承诺,不得不继续支付高昂的军费。】
【画面中,是秦王府旧部。
如今已是禁军统领的霍扬,正拿着一份军饷账目,对永安帝焦急地说道:
“陛下,您登基时曾许诺,全军将士的饷银加三成。
如今已是年底,将士们都在盼着,可户部那边……”】
【永安帝面色凝重地看着空空如也的国库账本。
他继位时,国库仅剩不足百万两白银,连支付京官俸禄都捉襟见肘,更何况是加了三成的巨额军饷。】
【他想推行新政开源,却被文官以“祖制”拖延;
他想向江南富商借贷,派去的使者却被当地官员以“与民争利,非仁政所为”为由,挡了回去。
一进一出之间,国家财政已然到了崩溃的边缘。】
【他想赈济灾民,却无粮可发。】
【在这种情况下,永安帝的处境已经非常艰难了,偏偏各种麻烦事还在一直发生。】
【永安二年,江南大旱,饿殍遍野。】
【天幕画面切换到江南某州府衙门。
永安帝派去的钦差大臣,正将一份要求地方开仓赈灾的圣旨拍在桌上,怒斥当地知州:
“圣旨在此,为何迟迟不开官仓?外面饿死的百姓已逾万人,你难道想造反吗?!”】
【那名知州,是丞相公孙启的门生,他慢悠悠地整理着衣冠,不紧不慢地回答:
“大人息怒。
下官并非不遵圣旨,只是……这官仓的钥匙,一共有三把!
分别由下官、通判、和州尉共同掌管。
如今通判大人偶感风寒,卧病在床;
州尉大人又恰好下乡巡视未归。
下官一人,如何能开仓?
这不合规矩啊。”】
【钦差气得浑身发抖:“本官看你就是有意拖延!”】
【知州一脸无辜:“钦差大人明鉴。
下官也是为了朝廷的法度着想。
先太子在时,最重规矩。
若因救灾而坏了规矩,下官万死莫辞。
下官已经派人去请通判和州尉了,只是他们何时能来,下官也说不准啊。”】
【他口口声声“规矩”,实际上就是利用地方官员间的互相掣肘,公然抗旨。
因为他们都明白,新帝的权威,还不足以严惩一个“恪守规矩”的“忠臣”。】
【永安三年,黄河决堤,万顷良田沦为泽国。】
【永安帝在朝堂上雷霆震怒,当庭罢免了数名办事不力的河道官员,并从禁军的军费中,强行挤出五十万两白银,作为修缮河堤的紧急款项。】
【然而,当这笔救命钱拨到户部时,又被卡住了。】
【户部卢尚书,同样是文官集团的核心人物!
他拿着账本,对前来催款的工部侍郎愁眉苦脸地说道:
“哎呀,实在对不住。陛下的旨意我等自然要遵从。
只是前任留下的账目实在太过混乱,有大笔款项不知所踪。
按照规定,在旧账未能理清之前,新拨的任何大额款项都无法出账。
否则,若是将来查账,这笔钱算在谁的头上?你我可都担不起这个责任啊。”】
【工部李侍郎急道:“人命关天,哪还管得了这些陈年旧账!”】
【户部卢尚手一摊:
“话是这么说,可国库的银子,一分一厘都得有来路,有去处。
这是太祖定下的纪律!我们已经组织人手,日夜不停地在对账了,
只是这账目实在太多,估计……再有半年,应该就能理出头绪了。”】
【最终,这笔救命的五十万两白银,就在户部以“账目不清,流程复杂”为由,被硬生生拖延了整整半年。
等到款项下来时,最佳的修堤时机早已错过,数百万灾民流离失所,最终汇聚成了席卷中原的滔天巨浪。】
【内忧外患之下,大雍王朝这艘破船,终于在风雨飘摇中,开始缓缓沉没。】
泰和帝、太子、三皇子,所有人的脸色都变得无比难看。
他们没想到,兄弟阋墙的最终结果,竟是整个王朝的陪葬!
三皇子萧景琰更是双拳紧握。
他一生征战,为的是保家卫国,开疆拓土,不是为了坐上龙椅,眼睁睁地看着国家分崩离析!
【然而,事情的真相,真的如此吗?】
【“巫蛊之祸”,真的是秦王府为了陷害太子而设下的毒计吗?
太子,真的如他表现出的那般无辜吗?
后世史学家在复盘此事时,发现了一个被所有人忽略的关键人物——御史大夫张猛。】
【画面中,是东宫深处的一间密室。太子萧承嗣正与御史大夫张猛相对而坐。】
【太子面色阴沉,与平日里温和仁厚的形象判若两人。
他声音压抑地说道:
“景琰在北疆的威望越来越高,父皇看他的眼神也越来越欣赏。
我听说,他已经抓住了卫伉的把柄,很快就要动手了!”】
【张猛阴冷地笑道:
“殿下,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难道您要眼睁睁看着武夫当国,将我大雍带入兵戈之祸吗?
臣有一计,非为私心,乃为天下苍生计!”】
【太子皱眉:“你的意思是?”】
【他缓缓展开一张纸,上面竟是模仿三皇子笔迹写就的密信草稿!
“臣已经备好一份‘大礼’,明日便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放入卫伉的书房。
信的内容,是三皇子威逼卫伉,要求他在府中藏匿巫蛊木偶,意图栽赃殿下您。”】
【太子眼中闪过剧烈的挣扎:“此举太过阴狠,万一……”】
【张猛低语:“殿下,您非常清楚,陛下最重制衡,他绝不会让三皇子派人去查抄。
此事一旦上报,必然是皇城司出手!
而皇城司,只忠于陛下!
他们会将所有证物——木偶,以及这封信,原封不动地呈到陛下面前!”】
【“届时,在陛下面前,铁证如山!
三皇子才是那个为了夺嫡、不惜构陷兄长、甚至用巫蛊来挑战皇权的乱臣贼子!
而殿下您,只需扮演一个被弟弟陷害的、无辜的受害者!”】
【太子眼中精光一闪:“如此一来,人证物证俱全,矛头便直指老三意图诅咒父皇?”】
【张猛的笑容愈发森然:“殿下英明!
殿下您只需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大义灭亲’,揭发三弟的滔天罪行,
陛下不仅不会怀疑殿下,反而会更加倚重殿下您的忠诚与果决!”】
【太子面目狰狞:“此举有违圣人教诲……万一……”】
【张猛的声音如同魔鬼的低语:
“殿下,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
想想吧,一旦让武夫当国,我等文臣还有何立足之地?
大雍的‘仁政’大道岂不毁于一旦?
您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了守护文官集团,守护大雍的江山社稷啊!”】
【最终,在“为了天下苍生”这顶崇高帽子的蛊惑下,太子眼中的挣扎被狠厉取代。
他接过那个木偶,幽幽地说了一句:
“父皇,儿臣也是为了大雍的江山社稷,您……不会怪我的,对吧?”】
【可惜!聪明反被聪明误!泰和帝看到证据后在想什么?】
【泰和帝看到所有证物的第一反应,确实会怀疑三皇子。
但他会立刻否定这个想法。
因为以老三的性格,更喜欢用阳谋和实力碾压对手,用这种留下致命把柄的阴损招数,不像他的作风。】
【答案不言而喻。
泰和帝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将计就计、反向栽赃的毒计!
而能想出并执行这个计谋的,只有他的太子,萧承嗣!】
【泰和帝此刻的愤怒,并非源于“儿子想用巫蛊害我”,而是源于一种更深层次的恐惧与背叛:他倾尽半生心血打造的“完美作品”,彻底失控了!】
【这种被欺骗、被利用、被挑战掌控权的愤怒,远远超过了对巫蛊本身的愤怒。
泰和帝意识到,这样的太子如果登基,未来必将是一个比三皇子更可怕的存在。
因为三皇子的野心在明处,而太子的野心,藏在“仁德”的面具之下,防不胜防!】
【于是,他决定亲手清理这个他一手打造的失败且极度危险的“杰作”。】
【画面定格在太子那张扭曲而复杂的脸上,屏幕上缓缓浮现出一行血色的大字:】
【大雍王朝废太子——戾太子,萧承嗣。】
【那么,为什么这封装有致命陷害的信,在当时的官方记录中只字未提呢?
因为,在看到所有证物后,泰和帝为维护皇家最后的颜面,亲手将那封信投入了火盆。
因此,在后世很长一段时间的史料中,都只留下了“巫蛊”二字。】
“戾”!
这一个字,轰然压在了太子萧承嗣的身上!
“不……不是我!这不是我!”他疯狂地尖叫起来,状若疯魔,
“是假的!全都是假的!是萧景琰你陷害我!”
三皇子萧景琰此刻也是满脸的震惊与后怕。
他一直以为自己是下棋的人,却没想到,自己从头到尾,都是对方棋盘上的一颗棋子!
若不是天幕出现,他未来就要背着“弑兄逼父”的黑锅,被钉死在史书上!
他望向太子的眼神,第一次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杀意。
而泰和帝,缓缓走下御座。
他无视了所有人的目光,一步步来到瘫软的太子面前。
蹲下身,亲自拾起了他掉落在地的、一枚刻着“承嗣”二字的螭龙玉佩。
那是太子周岁时,他亲手为其戴上的。
他端详了许久,眼神中闪过一丝痛苦和追忆,但最终,这丝温情化为彻骨的冰冷。
他猛地站起身,将玉佩狠狠摔在地上!
“啪”的一声脆响,玉佩四分五裂。
那碎裂声,也象征着父子情分的彻底断绝。
泰和帝转过身,重新走向那至高无上的龙椅,每一步都沉重如山。
他没有回头,只是用不带任何感情的语调,对殿外的禁军下令:
“来人。”
“将太子萧承嗣,打入天牢!”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49/2374747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