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203章 ,战前准备

第203章 ,战前准备


崇祯三年(1630年)3月  15日,朔方城,黄河河道旁。

    河套地区的冰雪开始消融,已经有一些嫩草开始长出来,但黄河内虽然冰城已经开裂,但这种景象反而让人更加觉得恐怖。

    高大壮、陈子昂、陈子龙、郑兴泉等人伫立在河畔,目光紧紧盯着河面上不断移动的浮冰。这些浮冰大小不一,有的如巨大的磐石,有的似破碎的镜片,在浑浊的河水中相互碰撞、挤压,不时发出“啪啪”的声响,缓慢地向下游移动着。从表面上看,这一幕似乎并不危险,可实际上却暗藏着巨大的危机。

    汉人的势力已经有几十年未曾深入这片土地了,因此对这里的气候和水文条件知之甚少。去年  11月的时候,黄河就给了他们一个惨痛的教训。黄河的河套地区,宛如一条蜿蜒的丝带,虽带来了丰沛的水源,滋养了两岸的土地,但因其由南向北的独特流向,在冬季时形成了特殊的隐患。北方的气温率先降低,河水早早地开始冰冻,然而南方上游的河水却依旧汹涌地流淌着,源源不断地向下游推进。这就导致了黄河特有的天灾——凌汛的出现。

    那一日,原本平静的黄河突然变得暴躁起来。巨大的冰晶如同锋利的刀刃,狠狠地捅破了河岸,汹涌的河水瞬间决堤而出,淹没了大片的农田和村庄。浑浊的浪涛席卷着一切,房屋在洪水中摇摇欲坠,百姓们惊慌失措地四处奔逃。好在当时秋收已经结束,大部分粮食都已归仓,所以受到的损失还在可控范围内。

    然而,到了  3月份,凌汛再次如期而至。有了上次的经验,众人不敢再掉以轻心。陈子龙在黄河还未解封之前,就亲自带人进行实地勘察。他穿着厚重的棉衣,冒着凛冽的寒风,沿着河岸仔细地寻找着合适的地点。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决定提前挖开南岸的河道。

    那几日,朔方城的百姓们在陈子龙的带领下,纷纷拿起工具,投入到挖掘河道的工作中。男人们挥舞着锄头,奋力地挖掘着泥土,女人们则负责搬运石块,加固新挖的河道。大家齐心协力,日夜奋战。终于,在凌汛到来之前,挖出一条泄洪的闸门

    当凌汛来临时,汹涌的河水和冰块顺着新挖的闸门,缓缓地涌入了毛乌素沙漠当中,成功地减少了对黄河北岸农田的冲击。

    高大壮站在河畔,看着浮冰不断的冲到沙漠当中,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11月的凌汛虽然因为秋收结束,损失不算太惨重,但如今黄河北岸的土地上,全是绿油油的小麦,那是百姓们半个月来辛勤劳作的成果。如果黄河再次破岸,这些小麦必将毁于一旦,他们的心血就将付诸东流。

    现在粮食保住了,接下来就要为征讨宁夏做准备了。此次他们镇北都护府负责进攻宁夏镇。

    两地虽然地理位置上紧挨在一起,但核心地区的距离却有上千里之遥。而且这一路不但人烟稀少,沿途就没几个村,基础设施也极差,道路崎岖不平,到处都是坑洼和泥泞。这对于镇北都护府来说,后勤压力极大。

    所以在成为镇北府将军之后,高大壮的目光落在黄河上,心中盘算着黄河航运的价值。从宁夏镇到朔方城这一路,地势平坦开阔,黄河水流缓慢,宛如一条温顺的巨龙,非常适合船只航行。

    在运输辎重物资方面,马车和船运的差距有着几十上百倍。就以火炮为例,一艘平底船能够轻松地运载两门  3000斤的重炮,而如果要用马来拉,就要准备十几二十匹马。一匹马消耗的粮食比得上  10个士兵,一个火炮团所需要的马匹消耗的粮草,就相当于几千人的口粮。船运则不需要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既节省了人力,又减少了粮草的消耗。

    在镇北都护府刚成立的时候,高大壮就果断地请求徐晨支援一个造船厂。徐晨很快就调来了工匠和物资。造船厂的工人们日夜赶工,河套地区每年可以生产50艘两百料平底船。

    只是有一点是高大壮,没有想到,不但他看上这条黄河航运的价值,商贾也看中这条航运的价值,纷纷花高价钱购买运输船。于是造船厂反而成为了镇北府最赚钱的作坊。

    只是高大壮没有想到黄河解封的如此慢,他皱着眉头问道:“黄河什么时候能彻底解封?”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急切,毕竟时间紧迫,征讨宁夏的计划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陈子龙思索片刻道:“我问过当地的老人,这几年天气一日比一日严寒,黄河解封的日子也一日比一日推迟。以往这个时候,黄河的冰层已经开始融化,但今年浮冰变得更多。估计要到  3月下旬,4月初,黄河上面的冰层才会彻底融化。”

    高大壮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那只能让他们后续运输粮草了。在黄河解封之前,我们只能依靠陆路运输,虽然困难重重,但也不能耽误了战事。”

    陈子昂笑着安慰道:“这次有很多牧民支援我们,他们参军极其热情,不用担心马匹不够。而且他们熟悉这片土地的地形和气候,有了他们的帮助,我们在后勤运输方面会顺利很多。”

    现在蒙古的势力格局正发生着巨变。不算中亚的蒙古人,如今蒙古的势力已呈现出三分的态势。

    靠近辽东的蒙古部落,纷纷选择投靠于他,尤其是皇太极带领蒙古人打入了中原,草原上的蒙古人纷纷视他为英雄,投靠他的人很多。

    而在靠近河套的这一带情况则截然不同。大同社直接给粮食给布匹。对于那些部落首领中为非作歹、欺压百姓的人,大同社毫不留情地将其诛杀,而后把草场重新分配。原本贫苦的牧民们,摇身一变成为了牧场主,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产业。

    抗旱会的成员们也积极行动起来,他们深入到各个部落,将牧民们组织起来。通过大同社内部的贸易渠道,牧民们的牛羊战马、羊毛、皮革、矿石、草药等货物有了更广阔的销路。大同社凭借着自身强大的商业网络和先进的经营理念,让这些货物的价格提升了好几倍。牧民们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过大同社的这些善举却引起了北河套商社以及其他一些商社的强烈不满。这些商社长期以来依靠压榨牧民的货物差价获取暴利,如今大同社的介入,让他们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

    他们纷纷抱怨都督府内外不分,认为帮助蒙古人提升货物价格是断了他们的财路,使得他们的利润大幅缩水。

    面对这些抱怨,都督徐晨不为所动。在他看来,大同社来到这片土地,就是要改变这里的现状,让牧民们过上好日子。如果还让那些奸商继续压榨百姓,大同社的到来又有何意义呢?

    于是大同社在内部设定了一个最低收购价格,对羊、牛、战马、羊毛、矿石、草药等货物进行了详细的品级划分,并明确了最低收购价。一旦市场价格低于这个标准,牧民们便会毫不犹豫地将货物卖给大同社。

    为了进一步方便牧民们的生活和贸易,大同社在朔方、五原、云中三城建立了大型百货商城。商城内琳琅满目,从锅碗瓢盆等日常生活用品,到斧头、叉子、镰刀等生产工具,甚至还有粮食、果酒等应有尽有。

    虽然价格比不上中原地区那般低廉,但对于长期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来说,这样的价格绝对是可以接受的。

    如今,在草原上常常能听到牧民们自信地说:“你要是不买,那我就卖给都督了。”那些商人们只能一边无奈地高价收购蒙古人的货物,一边在背地里暗自咒骂都督是个败家子。

    不过,事情总是有两面性的。虽然商人们的利润空间被压缩了,但随着牧民们收入的提高,他们的购买力也大大增强了。整个河套地区的市场如同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迅速扩容了几倍。

    在大同社的精心治理下,河套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里的人给牧民们修建了固定的砖石房屋,规划了居住点,还修建了道路。同时,配套了夫子,大夫、民兵队长等治理机构,强力镇压马匪恶霸。如今的河套地区,虽然秩序还无法与延安府相媲美,但也算得上是安全稳定。现在几个人凑钱购买一辆马车,再装上一些布匹、粮食,就敢自称是一支马队,到河套地区来做生意。虽然利润比以前低了一些,但生意变得更加安全了。

    当然,如果有人想要追求更高的利润,也不是没有办法。他们可以带着商队继续北上,前往林丹汗的地盘。然而,那里商队随时都有可能连人带货一起消失在大漠之中。

    这两年,林丹汗的日子可谓是举步维艰。先是在与皇太极的交锋中遭遇惨败,而后又眼睁睁地看着大同社吞并了河套最精华的地盘。他无奈之下,只能将自己统治的核心区域移到漠北地区。但偏偏此时正处于小冰河时代,漠南辽东地区的蒙古人日子都不好过,更何况是地处漠北的他们呢?

    曾经,林丹汗还有着复兴蒙古的架势,雄心勃勃地想要统一草原。但如今,他却彻底成了一个失败者。在武力上,他远远不是皇太极的对手;在物资上,又比不上大同军的都督。他的势力就像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下面的蒙古部落不是投靠了皇太极,就是南下投靠了大同军。林丹汗的势力日渐衰败,仿佛一颗即将陨落的流星。

    镇北府参谋长郑兴泉说道:“从宁夏镇传来消息,半个月前,宁夏镇参将麻德育带了大量的货物钱财上漠北去了林丹汗部。看来他们又想引林丹汗来牵制我们。林丹汗这几年虽然屡屡打败仗,部落也损失惨重,但他依旧有几十万的部众,能征召出三四万骑兵,这股势力不可小看啊。”

    高大壮听后,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不屑:“林丹汗敢来河套,某就灭了他。”虽然他语气强硬,但众人心里都清楚,林丹汗虽然战斗力差,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是不能不防着他。

    高大壮思索片刻后,坚定地说道:“令孙可望的骑兵旅在镇北府,如果林丹汗还敢来,就毫不客气地教训他。如果有机会,告诉孙可望彻底抄了林丹汗的老巢。”

    大同军建军的理念向来是保家卫国,而他们的作战理念则是进攻再进攻,喜欢以攻为守。在他们看来,既然林丹汗是威胁,那就彻底消灭他,这样威胁自然就解除了。

    话分两头,大壮他们在讨论如何对付林丹汗的时候,林丹汗他也在议论大壮他们。

    漠北,林丹汗部落,大帐内。

    麻德育道:“大汗只要愿意出兵帮助我宁夏镇,我等必有重谢。”

    林丹汗喝了一杯马奶酒冷哼道:“什么重谢?”

    麻德育道:“大汗只要愿意出1万骑兵,我等就愿意付10万两银子,出2万骑兵就给20万了,定不让大汗吃亏。”

    林丹汗听到这个数字内心一喜,几年前天启皇帝和他联盟进攻女真人的时候,最大方的一年也不过就给了他20万两银子。现在看来这些宁夏镇将们真是被大同军逼到绝境了。出手竟然比天启皇帝都要大方。

    当然面上林丹还是没有露出表情,而是说道:“两年前就是你们榆林镇的军官,收买了我的部下,让他们出兵进攻大同军,结果却让我蒙古彻底丢失了河套地区,损失了十几万部众,这笔账本行还没给你们算,现在你们又想来欺瞒本汗,真当本汗还是好欺负的。”

    麻德育道:“大汗,您这样说就没诚意了,您损失了十几万部众,我们也损失了一个军镇,您真想报仇,也应该找大同社,而且你以为这次即便是我等不来,大同社就会放过您吗?

    不会的,您看看徐晨在草原上做的事情吧,他把头人部落首领杀光,用草场,牲口,粮食,布匹来收买蒙古人,他做的这一套在中原是一模一样的。

    徐晨既不会放过我们,也不会放过您,唇亡齿寒的道理您应该懂的,我们宁夏镇被徐城攻占了,他下一步的矛头必然会指向您。

    林丹汗虽然被麻德育说服,但还是说道:“不要吓本汗,你们汉人的史书本汗也是看过的,从来只听说过逐鹿中原的,还没有听说逐鹿漠北的。”

    连皇太极这个女真蛮子,都看不上我们这漠北的土地,一心要去讨伐中原,本汗不相信徐晨这个中原人。会放着中原的花花江山不去打,来征讨本汗的漠北寒苦之地。”

    麻德育没有反驳道:“所以某就来到了大汗的帐中,这就是我们宁夏镇的诚意,大汗还有何要求可以提,大家商量着来。”

    林丹汗道:“我可以出3万蒙古勇士,这30万两银子你要现在拿出来,还有也要按你们明朝的规矩付赏银,一个大同军首级要再给50两银。”

    麻德育道:“钱我们可以先出一半,余下的一半要到战争结束之后再付,赏银可以答应,某就留在大汗军中,看到一个人头给一个人头的赏银。”

    林丹汗想了想道:“可以!”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21/1111093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