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觉醒拷饷技能的刘宗敏
崇祯三年(1630年)4月 24日。
耀州城上阳光灿烂,万里无云,耀州城门缓缓打开,发出沉重的吱呀声。
尤世辛身着破旧的铠甲,满脸疲惫与无奈,双手高高举起自己的战刀,声音颤抖却又清晰地说道:“罪人尤世辛,向都督请降。”
此前,尤富把徐晨提出的条件带回之后,尤世辛沉思许久,他投降不要紧,但不能连累家族。他的兄长尤世禄还在大明当总兵,家族的声誉和地位在他心中有着重要的分量,战败投降还说得过去,但如果他转身就加入了大同军,尤家在大明就难以立足。经过一番痛苦的权衡,他最终果断选择了接受成为所谓的公民议会议长这一安排。
徐晨骑着战马上前去,伸手接过尤世辛的战刀,看着尤世辛说道:“以后不可做这无赖之举,要多为国为民出份力。”
尤世辛听后,脸上露出一丝尴尬,连忙点头道:“是!”
随后,大同军迈着整齐而坚定的步伐,排着队列进入了耀州城。士兵们目光炯炯,士气高昂,他们迅速接管了粮仓、武库、县衙等关键地区,整个过程有条不紊,平稳有序。
明军士兵们则一脸庆幸和高兴的走出城池,他们被大同军收缴了武器,然后被看押在城池之外。终于不用打仗,想到自己还有地可以分,这些人甚至有点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家了。
徐晨等人进入耀州府衙之后,找出了耀州的田籍和户籍。
当他看到这么大一个耀州,在籍的田地竟然只有二十万亩时,他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眼中闪过一丝愤怒。他毫不犹豫地把田籍狠狠地丢在地上,冷笑道:“这玩意也只能骗骗大明朝廷了。”
耀州有铜官,宜君两县,但一个县却只有不到10万亩的土地,这让徐晨如何相信,这种田籍就说明耀州的问题很大,当地大族私吞的土地非常多,需要下一番大力气来清洗当地士绅。
徐晨转过身,看着一众将领,严肃地说道:“有谁愿意留在耀州,完成丈量土地、均田、清洗大族的任务?”
他的声音在府衙内回荡,然而现场却一时安静下来。此刻,长安就在不远处,对于这些将领来说,那是建功立业的绝佳机会,谁愿意留在这耀州呢?
徐晨的目光落在了张献忠身上。
张献忠察觉到徐晨的目光,心中一紧,连忙上前一步,赔笑着说道:“都督,您是知道俺老张的,虽然大字勉强认识一箩筐,但俺算数不行啊,一看到那些数字头就痛。你想让我完成这任务,只怕连田地多少,俺都算不清楚。”他一边说着,一边挠着头,脸上露出一副为难的表情。
徐晨又把目光转向王二。
王二见状,急忙抱拳说道:“都督您是了解俺的,打仗还勉强行,当官真不行啊。这你要找也应该找朱治他们,他们是读书人,适合处理政务。”他的语气中充满了诚恳,希望能逃过这一差事。
徐晨看着众人的反应,心中有些无奈,但他知道耀州的情况复杂。需要矫枉过正,朱治他们反而不适合了,需要一个大砍大杀的人把耀州的蛀虫全部弄死。
他严肃道:“耀州情况复杂,现阶段还是要以军事镇压为主,尤其是要把当地的大户给清洗干净,方便我们大同社未来施政。”
忽然,他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合适的人选。他眼睛一亮说道:“任命刘宗敏为耀州知州。”
他记得刘宗敏就是第一师的团长,从他历史上的手段来看,他是最适合做事的事情的。
张献忠一听,马上拍手叫好道:“刘宗敏虽然看上去是个粗人,但却胆大心细,是成为耀州知州的好人选。”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赞同,觉得刘宗敏确实有能力胜任这个职位,总之自己没有留在耀州就行。
而就在这个时候,下面的士兵来报,说是朝廷派来使者说是想要议和。
张献忠笑道:“朝廷的这些狗官是被我军的气势给吓到了,我们距离长安还有200多里,他们议和的人就到了。”
王二冷笑道:“还有什么好议和的,自三月出兵以来,我军势如破竹,明军根本没有办法给我军带来任何麻烦,他们有什么资格议和,有什么条件谈议和。”
朱治想了想道:“他们有心意和我们就谈,能减少一些伤亡,让我军快速攻占关中也是好的,不过议和的条件得以我为主。”
徐晨道:“把那使者带上来,看看他洪承畴带来什么议和条件。”
没多久洪承畴的使者就来到府衙。
“子瞻,你没有死!”大同军参谋李强惊喜道。
“守谦,是你?”罗伟也惊喜的看着那人。
两个重民社社员抱头痛哭,张献忠等人以一副玩味的表情看着二人。他们对重民社不屑一顾的,玩结社居然让一群地主给屠杀了。真给他们会社丢脸。
倒是徐晨很有感触,虽然双方走的不是同一条道,但他们也在探索救国,错误的道路也是鲜血留下来的经验,尤其是重民社惨烈的下场,让他有几分回看历史的感。
而且重民社在关中有根基,所以这次出兵,他把原重民社员带在军中,方便大同社占据关中后,稳定关中。
罗伟整理了一下心,而后对徐晨行礼道:“多谢都督拯救我等重民社员。”
徐晨道:“感谢的话稍后再谈,洪承畴想如何议和?”
罗伟道:“洪都督打算以双方战线为基准停火,关中明军可以加入大同军,共建公民之国,双方以公民议会的名额,确定统治的州县。”
张献忠耻笑道:“洪承畴倒想的好,居然还想和我们都平起平坐,他有这资格吗?”
徐晨淡然道:“我们的条件是洪承畴献出长安城无条件投降,大同社可以保证他和他部下人身财产安全,他想要去大明就去大明,除此之外的条件,我们通通不答应,关中的城池我们自己会取。”
居然还想弄个联合政府,洪承畴倒是想得美。
罗伟满不在意道:“都督没有其他条件了。”
徐晨摇头表示没有。
罗伟道:“那么我就把这条件带回长安城。”
他对洪承畴也没有好感,重民社更讲忠义,而洪承畴此举可谓是不忠不孝,要不是看在洪承畴保住了自己的小命,他都不愿意来耀州。
大同军在耀州休整了 1日之后,大军再次集结。士兵们精神抖擞,士气高昂,继续向着长安城进发。
留守在耀州的刘宗敏和鹿信两人看着向长安进发的大军,一时间都有点迷茫了。
昨天他还在营帐中,和鹿信商议着一些军中事务,忽然就得知自己被任命为耀州知州。
刘宗敏听到这个消息,瞪大了眼睛,一脸愕然,转头看向鹿信,挠了挠头说道:“老鹿,你看俺这光长肌肉不长脑子的人也能当知州?这不是开玩笑嘛。”
鹿信笑着拍了拍刘宗敏的肩膀,说道:“都督给你这个任命,那是看得起你,相信你有这个能力。咱大同社又不是大明,可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文武不分家。军中那么多将军、参谋可都是读书人,现在你一个大老粗,当个耀州知州又怎么啦?这是个机会,好好干!”
鹿信虽然安慰了他,但现在他看到徐晨他们带领大军离开了,整个人一脸迷茫,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事?
他一脸茫然地问道:“鹿信,这知州该怎么当啊?俺可从来没干过这事儿。”
虽然徐晨交代要他丈量土地,均田,清理大族,但他一时间还不知道从何地下手?
鹿信思索了一下,说道:“这还不好办,你就学着都督做就是了。都督平日里是怎么处理事务、怎么为百姓谋福利的,你就照着做。”
刘宗敏眼睛一亮,顿时恍然大悟道:“俺知道该怎么做了。多谢老鹿指点。”
很快,整个耀州的大街小巷中,都有大同军的士兵拿着锣鼓,一边走一边大声敲喊道:“青天大人审案了,有冤屈的百姓可以上告。”
“青天大人审案了,有冤屈的百姓可以上告。”那响亮的声音在街道上回荡,吸引了不少百姓的注意。
耀州距离延安府比较遥远,当地也没有抗旱会组织。百姓们大概也知道有大同军这个“叛逆”势力,但由于各种谣言的传播,他们对大同社并没有太大的信任。
不过,地方上百姓受的冤屈和当地士绅豪强的嚣张程度是成正比的,只要有冤屈的百姓多了,就总会有一部分百姓愿意冒着风险去尝试。
半天之后,就有上百位城中的百姓来到刘宗敏这里告状。
刘宗敏坐在公堂之上,认真地听着百姓们的诉说。在这些告状的百姓中,有 30多人都是状告本地的大族杨仁义巧取豪夺、霸占土地、抢人妻女等种种恶行。
刘宗敏听完这些百姓的诉说,眼中闪过一丝愤怒,冷笑道:“杀鸡儆猴的那只鸡找到了,来人,给我包围杨府。”
话分两头,耀州的士绅们得知尤世辛开城投降的消息之后,如同遭受了晴天霹雳一般。他们刚刚给了尤世辛粮食,没想到他转眼就投降了,如此吃干抹净,简直把他们当猴耍。
“尤世辛,你不得好死,某要去长安城告你,去京城告你。”一位士绅愤怒地挥舞着手臂,大声咒骂道。
一时间,全城的大户都在咒骂尤世辛,他们觉得自己被尤世辛背叛了,心中充满了怨恨和愤怒。
杨仁义也是如此,虽然他长了一个心眼,粮食没有全部上交,但也损失了六成的粮食。
每每想到这里他都感觉心口痛,必须要破口大骂尤世辛一顿才能缓解。
这天他刚骂尤世辛,管家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气喘吁吁地说道:“老爷,大事不好了,大同军包围了我们的府邸。”
杨仁义内心一惊,手中的茶杯差点掉落在地上。但他很快镇定下来,站起身来,走到门口向外看去,果然看到大同军的士兵在门口严阵以待。而后,他家其他方向的家丁也纷纷跑来汇报,大同军已经把他家包围得水泄不通,他们想逃也逃不走了。
就在这时,杨府的大门忽然被人用力撞开,发出“砰”的一声巨响。大同军的士兵们如猛虎一般冲了进来,迅速控制了各个房间。
杨仁义看到这一幕,心中有些慌乱,但他还是强装镇定。只见一个凶神恶煞的壮汉大步走进来,他明白这个人就是领头的人。杨仁义当即走上前去,拱手说道:“军爷您来我家有何事?”
刘宗敏上下打量了一下杨仁义,冷笑道:“杨仁义,你是摊上大事了。有 33人状告你夺取人家的土地,抢人家的妻女,各种巧取豪夺的手段,可谓是无恶不作。”
杨仁义一听,连忙跪地求饶道:“君爷冤枉啊,某杨家一直是忠厚仁义之家,这在耀州也是有口皆碑的。那些人肯定是污蔑我,求君爷明察啊。”
刘宗敏冷哼一声,说道:“这事你说了不算,本官审了才算。来人,带原告。”
很快,一群穿着落魄的人被带了进来。他们看到杨仁义等人,个个恨得咬牙切齿,眼中充满了愤怒和仇恨。
刘宗敏指着其中一人,说道:“你有什么冤屈,现在说出来。”
那人走上前,咬牙切齿地说道:“俺娃去山上捡柴,那杨仁义非说山上柴火是他家的,俺家娃那捡的那点柴火,他硬生生的要了 3两银子。就这三两银子,俺家怎么还都还不清,最后俺家的 10亩地全成了杨家的了,俺娃和婆娘都给饿死了。”说着,他的眼中流下了悲愤的泪水。
杨仁义马上辩解道:“那座山就是被某家买下来的,那本来就是我们杨家的,某让他家赔偿三两银子就是为了给他家一个教训,让他家的小孩知道别人的东西不能乱拿。”
刘宗敏听了杨仁义的辩解,大声呵斥道:“还在这里胡言乱语,且不说这耀州的山凭什么归了你家?就你那几根柴火也值三两银子,还吞了人家的 10亩地。你真当本官是那些贪官污吏,会听你这番胡言乱语。”
“来人,杨仁义霸占田福家 10亩田地,勒令他退还并且赔偿 30两银子,并且打五十大板。”刘宗敏严肃地说道,“板子且记一下,等这些受害者一起审完一起打。”
田富听到刘宗敏的判决,激动得跪在地上,连连磕头道:“青天大老爷!您真是为俺家做主了啊。”
看到田富得到了公正的判决,后面的人更有信心了,一个个把杨仁义一家做的恶事通通说出来。在明末这个阶级分明的时代,像刘宗敏这样为百姓做主的“青天老爷”太少了,所以当地地主豪强作恶也是明目张胆的。
最后,刘宗敏经过一番审理,让杨仁义家赔偿了这 30多户受害者的损失。同时,杨仁义及其三个儿子、七个族人因为犯下了多重重罪,直接被吊死。
杨仁义家剩下活着的人看到这一幕,都被吓得面如土色,瑟瑟发抖。
刘宗敏看着杨仁义唯一活着的儿子杨萧,冷冷地说道:“你杨家有 5000亩土地,按我们都督府的政策,一年上缴三成税,每年你们就要上交 1500石粮食,都督府追缴 10年,加起来就是 1.5万石粮食。”
杨萧一听,吓得脸色苍白,连忙磕头求饶道:“军爷,俺家的粮食都被那尤世辛拿走了,根本拿不出 15万石粮食啊。求军爷网开一面。”
刘宗敏冷笑道:“拿不出粮食就拿银子来抵税,现在一石粮食三两银,俺算术还可以,你家拿个 4.5万两银子出来就可以了。”
杨萧不停地重复磕头,哭喊道:“您军爷您就是把俺全家给卖了,也凑不出 4.5万两银子啊。求军爷饶了我们吧。”
刘宗敏不为所动,说道:“拿不拿得出银子,不是由你说了算的,来人,把他家的钱库、粮食以及所有值钱的东西通通都搬出来,看看他家值不值这 4.5万两银子。”
士兵们领命而去,很快就在杨府中翻箱倒柜,将值钱的东西都搬了出来。杨萧看着这一幕,心中充满了绝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家的财富被一点点搬空。
刘宗敏看着堆积如山的钱财,丝绸布匹,粮食,各种珠宝道:“这些肯定是不值4.5万两银,本官也不想把你家逼死,给你家留50亩地,余下的地全部用来交税,这宅子本官就收走了,来人把这些人给请出去。”
士兵把哭哭啼啼的杨家人赶出去了。而后刘宗敏如法炮制耀州当地的大族士绅,先让当地的百姓有仇报仇有怨报怨,杀了罪大恶极之人,而后把这些大族的财产全部清缴了,土地,府邸没收。
耀州百姓知道这些事之后,普喜大奔,纷纷转告耀州来了一个刘青天,大家有冤屈的赶快找青天老爷告状。
而在耀州的尤世辛一阵惶恐,但又感到庆幸道:“死的好,死的好。”
他出卖了这些大族,要这些大族还活着,肯定不会有他的好了,但现在刘宗敏把人吊死了,钱财土地没收,这些大族只剩下一些老弱妇孺,家族没落是必然之事了,某种程度来说,刘宗敏算是帮他解决了仇敌了。
崇祯三年(1630年)4月 26日。
杨建秀的第八师在同州府的攻势,可谓是势如破竹。他们一路连破白水、澄城、蒲城三县,大军如同一把锋利的钢刀,直杀向同州府。
驻守在同州府的是大同社的“老朋友”贺人龙。他知道同州府作为关中门户的重要性,当得知大同军攻克鄜州之后,他果断地把自己的主力集中在同州府当中。
但此时的他已经退无可退,同州府沦陷,他手中的15000士兵就再无立足之地了,他只能横下一条心,带领着一万五千人马与杨秀头的第八师展开一场殊死搏斗。
同州府郊外。
激昂的战鼓声和苍凉的号角声在战场上同时奏响。两支大军如同两条即将碰撞的洪流,缓慢而又坚定地靠近。双方士兵的眼神中都透露出紧张和决绝,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和血腥的气息。
双方兵力虽然相当,但装备上却有着天壤之别。大同军的装备可谓是应有尽有,火炮、飞雷炮、火枪、掷弹筒,远、中、近武器一应俱全,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火力打击体系。
而贺人龙的大军,却只有 5000火枪兵,余下的人马长枪兵和弓箭兵各占一半,还有几百家丁骑兵。这样一支军队在大明的其他地方或许能算得上是精锐之师,但在装备精良的大同军面前,却显得如此脆弱和不堪一击。
战斗一开始,第八师就先以火炮进行轰炸。一门门火炮昂首挺立,如同威严的战神。随着指挥官的一声令下,炮手们迅速点燃导火索,沉闷的开炮声震得地面隆隆颤抖,仿佛大地都在为之恐惧。破空的炮弹尖啸着划过天空,如同死神的使者,在贺人龙军队的方阵中犁出一道道血沟。士兵们惨叫着倒下,残肢断臂四处飞溅,原本整齐的方阵瞬间变得混乱不堪。
当双方的距离靠近到 100步的时候,飞雷炮开始发挥威力。飞雷炮发出巨大的轰鸣声,炮弹带着呼啸的风声,准确地落入贺人龙的阵中,再次掀起一片血雨腥风。贺人龙的士兵们在这猛烈的炮火攻击下,纷纷躲避,阵型更加松散。
当距离缩短到 50步时,掷弹筒开始登场。一枚枚手榴弹如同流星般划过天空,在贺人龙的士兵中间爆炸,炸起的泥土和碎片四处飞溅。士兵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吓得惊慌失措,有的甚至开始四处逃窜。
当双方的距离达到 30步时,大同军的火枪兵开始射击。大同军手中的火枪闪烁着冰冷的光芒。随着一声令下,火枪兵们同时扣动扳机,密集的枪声响起,子弹如同雨点般射向贺人龙的军队。贺人龙的士兵们在这密集的火力打击下,纷纷倒地,伤亡惨重。
射完这一轮火枪之后,激烈的冲锋号声音响起。大同军士兵们迅速装好刺刀,以连为单位,如同猛虎下山一般,以侧翼打击的战术冲向着贺人龙本部人马。
在战场上,成片飞舞的箭矢穿过弥天的风尘,如同黑色的雨点般在人群中溅起一片片鲜艳的血花,伴随着一声声凄厉的惨叫。此起彼伏的枪炮声、金属与肢体碰撞声、歇斯底里的喝骂声交织在一起,演绎着一曲杂乱的死亡之歌。
火炮、飞雷炮、掷弹筒的轰炸本就让贺人龙本部人马陷入了混乱当中,而最后的白刃格杀更是直接击溃了他们的心理防线。大同军士兵们挥舞着刺刀,如同砍瓜切菜一般,在贺人龙的军队中横冲直撞。贺人龙的士兵们在这强大的攻势下,纷纷放下武器,跪地投降。
这场交战不到半个时辰,贺人龙的全军就已经溃败。他看着自己的军队土崩瓦解,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奈。他只能带着少量的家丁,奋力杀出一条血路,冲出了潼关,逃向了中原。
杨秀头趁势带领大军攻占同州府,而后进一步拿下潼关,大同军完成了对关中的封锁,关中大地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握住,陷入了绝境。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21/1111092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