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267章 ,习惯内斗的东林党

第267章 ,习惯内斗的东林党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0月1  2日。

    就在大同社开启公民议会积极备战的时候,大明朝派出了钱谦益,黄道周,刘宗周三人为代表使团想要议和。

    而东林党人想要议和的原因也很简单,他们又开始习惯性的内斗,浪费了这极其宝贵的一个月备战时间,只能用议和想办法拖延一点时间。

    九月,侯恂带着关宁铁骑南下扬州,抄了几大扬州盐商的家,但成果比他们预计的小很多,扬州的这些盐商也不是傻子,半年前崇祯就打算抄他们家了,他们自然也要做两手准备,一方面联络自己的后台保护自己,另外一方面分散家产,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本来东林党人胜利之后,这些人都打算把自家的子弟招回来,结果谁也没想到东林党人会如此翻脸不认人,不到半个月时间直接杀到了扬州城,这些盐商反而因祸得福,大部分的家业分散在江南。

    侯恂抄出了600万两银子,还有大量的田地,宅院,商铺,这些不动产加起来也有四五百万两,只是变卖起来却非常花时间。

    于是侯恂在扬州组织变卖这些不动产事务,只是他没有想到周延儒大势撒钱收买东林党员,京城的官员,这让侯恂勃然大怒。

    他自认为自己是整个东林党当中资格最老,威望最高,他还打算挟着抄盐商家获得的财富,解决朝廷现在财政紧缺的问题,一举成为东林党的魁首,而后把周延儒踢下首辅的宝座。

    结果周延儒先一步收买了在京城的东林党员和官员,他抄家的行为反而有点像给周延儒打下手了不说,他还彻底得罪了山西行省,江南的地主士绅。

    侯恂抄家的举动只有几个人知道不说,为了保密,还一路马不停蹄杀到扬州。

    但盐商靠着金钱开道,上百年来编制的关系网可谓是是盘根错节,最大的后台就是勋贵,而后是山西大族,江南士绅。

    江南的士绅自然不知道南北东林党人为了钱的问题差点打起来,也不知道不抄盐商的家,就要他们自己割肉割出2000万两银子来填补朝廷的亏空。

    在江南的东林党人看来,现在是他们权力威望最大的时候,他们努力了几十年,终于把天子逼居到幕后了,这个时候正是要享受战果的时候。

    忽然有人把钢刀砍向他们的脖子,还是东林党自己人,江南的东林党人胆战心惊的同时,对侯恂那可是破口大骂,骂他是酷吏,骂他是屠夫,很多人都要跟他割席绝交。

    侯恂的名声瞬间就臭了,再加上周延儒在京城的举动。恶事是他做了,好名声却被周延儒得到了,而且他发现,自己速战速决虽然可以让盐商反应不过来,但也造成了南北东林党人沟通不畅。

    结果他成了周延儒手中的刀了,现在不要说成为东林党的魁首了,就现在东林党巨头的位置也未必也保得住。

    侯恂自然不甘心了,我种树,你摘桃子,门都没有。

    他先发了五十万两给祖大寿等和五千关宁士兵,稳住他们,然后他上书朝廷,说自己想总督东南,为即将来的中原大战提供后勤补给,明里暗里的表示自己想要成为兵部尚书加南直隶总督。

    周延儒当然不肯,这不是给自己找个竞争对手,而且总督东南,下一步是不是要截留这些钱,来购买粮草器械,再下一步,是不是要撇开内阁另立朝廷。

    周延儒明白这一步不能退,不断催促他,抄盐商得到的银钱押回京城。

    而他发钱一时爽,等用钱的时候就火葬场了。京城发了几百万两银子给官员补俸禄,在北方的官员看来,朝廷都这么有钱了,那他们的俸禄,地方上赈灾的款项也应该是拿的出。

    但周延儒也没料到侯恂停在扬州,甚至有独占这笔钱的意思,前面抄盐商的那500万,补发了官员的俸禄,再给京营补饷基本上就花光了,结果现在朝廷成了个空壳子,地方上却认为了朝廷非常有钱,现在两头都在给他压力,他这个内阁首辅也就过了半个月的好日子。

    他也只能不断催促侯恂把抄盐商银子送到京城。但侯恂非常强硬,不给兵部尚书,南直隶总督的位置,银子一钱都不要想到京城。

    最终双方经过多轮交流,文震孟在其中穿针引线,周延儒答应让侯恂成为南京兵部尚书,南直隶总督,为朝廷在东南筹集军饷,侯恂也适当后退一步,交了三百万两银子给周延儒,勉强平息了这场内斗。

    等内斗结束之后,以周延儒为首的东林党人发现,抄盐商家得到的银子不如自己预料的多不说,还浪费了他们大半个月时间。

    这个时候五省总督孙承宗,山西巡抚耿如杞几乎是每天一封奏折上书到京城,说大同社在潼关,吴县粮草堆积如山,火炮囤积了上千门,士兵集结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贼寇即将发动对朝廷的进攻,请朝廷给钱粮,给军械,给援军。

    周延儒他们猛然惊醒,想起了自己身边还有一个对朝廷虎视眈眈的大敌。

    但即便他们现在想准备钱粮军械,时间上也来不及,最后周延儒他们只能用议和的方式来拖延时间了。

    钱谦益,黄道周,刘宗周三人是东林党当中威望和声望最好的,是东林党的牌面,是天下读书人都认可的学问宗师,同时他们和徐光启也有交际,而徐晨称呼徐光启为师,凭这个关系也非常有利于和谈,于是周延儒用十分诚恳的态度请三个人帮忙,好歹给朝廷拖延一点时间。

    三人都是有一股书生意气,他们也不希望朝廷就这样覆灭,于是马不停蹄从京城赶到了潼关。

    在潼关下,他们看到了一个极其诡异的现象,大量的马车拉的布匹和其他的货物进入中原,同时中原的流民也排着队进入关中。

    和他们想象当中的那种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氛完全不同,潼关这一路甚至有几分繁华的意思。

    黄道周沉着脸道:“朝廷就是被此辈败坏的。”

    明朝将门什么德行,他们也有所了解,但他们怎么也不敢相信,即便是大战将近的关口,他们还要和贼寇勾联。

    钱谦益和刘宗周看到这种情况也是忧心忡忡,这都快成商队了,真打起来,朝廷军队只怕会一触即溃呀。

    但这个时候护卫他们的军官贺杰不满道:“这位大人说的话简直臭不可闻,我等这样的小人物可没有机会败坏天下。

    朝廷给官员发俸禄不说,一补就是补4年的俸禄,我等拼杀在第一线,已经有三个月没领到粮饷了,这位大人,你是觉得我等不用吃饭就能保家卫国吗?”

    要说失望这些中原的明军才失望,东林党上台一口气给官员补了4年的俸禄,当时的确是振奋人心,大人物吃肉,他们这些小人物最起码有点骨头啃啃吧。

    他们以为自己的粮饷也会补发4年,结果是他们想多了,哪怕是到现在朝廷都没给他们一两银子。

    抄盐商家获得的银钱远比周延儒他们预料的要少,侯恂送到京城的300万两银,经过户部,兵部的手之后,就只剩下210万,没办法,规矩是不能坏的,不要说现在还没兵临城下,历史上即便是兵临城下了,他们也没坏规矩,突出的就是一个,哪怕是自己被砍死,也要守规矩。

    而余下的这点钱,优先要购买粮草和器械,再被东林党人分一分,那士兵也只能先忍耐一番。

    这些明军的士兵本以为东林党人登台后,朝廷都是君子贤者,会有所振奋。但其实人,还是那批人,大明朝还是一点变化都没有。

    哦,不对,没了崇祯的限制,东林党人反而更嚣张了,毕竟现在是他们在台上执政,越是地方上的东林党,他们越贪的厉害。

    这些士兵发现朝廷给他们运的粮草不是发霉的,就是发馊的,有的干脆就是沙子里面掺点粮食,真难为他们把沙子运到这么远的地方来。

    给前线的火枪就是一打就爆,试枪的时候已经炸伤他们好几个了,最绝的事,给他们的火炮都是木头做的,就是刷了一层黑漆就交给他们,这些官员甚至连几个铁箍都不愿意用上去,连铸造火炮的铁都要贪,这也算是绝了。

    前线军官士兵已经对东林党人彻底失望了,所以听到这话才会反驳,他们不过是想赚点钱养活自己,居然还被这些贪官污吏呵斥。

    钱谦益无言以对。

    黄道周冷脸道:“周延儒就是把我东林党人的名声全败光了。”

    他本来就看不惯周延儒用钱收买官员的作为,更不要说现在还造成如此大的隐患。

    钱谦益无奈道:“玉绳本心还是好的,只是谁能预料到事情会有这样的变化。”

    贺杰和大同社军官非常熟悉,两人一见面又是握手,又是拥抱,一点也没有敌对的意思。

    大同社军官侯勇道:“关中来了一批粗盐,批发价只要10文钱一斤。”

    大同社占据关中之后,引进器械来开采盐矿,产能十几倍的提升,食盐的生产成本已经降到了几文钱,而且还在不断下降当中。

    反而是大明他们的盐本就贵,加上扬州的盐商被抄家,短时间内打断了扬州盐的供应链,现在中原一斤食盐的价格已经突破了50文。

    “给我某来10万斤”这些食盐只要一转手就能赚4~5倍的利润,想到能赚4000两贺杰喜笑颜开。

    而后他指着队伍最后的几百流民道:“这些人的押运费还能剩多少?全给我买羊毛布。”

    钱谦益他们看到目瞪口呆,他们这交易真是一点都不避讳人呐。

    同时也明白贺杰为什么要带着这么多流民,感情这是在贩卖人口,而且还是卖给贼寇。

    黄道周贺刘宗周两人勃然大怒,正要开口训斥这个无耻的军官,但钱谦益拉住两人道:“朝廷的大事要紧,大事要紧!”

    “侯老哥,这战事一起,我们这生意只怕要断了。”贺杰想到这样无本的买卖以后做不了了,忧愁的情绪上头。

    这几年他和大同社结下了非常深厚的金钱友谊,他只要负责运输流民进入关中,就可以得到关中低廉价格的布匹,食盐等货物,他转手一卖又是几倍的利润,只一年多的时间,他就攒下了几万的家业,这比他在大明当军官10年赚的都要多。

    侯勇道:“看在俺们是老乡的份上,给你个忠告,我们的军队打过去了,千万不要抵抗,白旗能竖多快,尽量竖多快。”

    张杰不服道:“俺承认你们大同军厉害,但俺也不至于连抵抗之力都没有吧,这些年俺们挖的战壕可不少,城墙也加固了。”

    侯勇冷笑道:“知不知道都督府这次运到潼关的火炮有多少?运炮的马车拉出了10里的距离,你投降的稍晚一点,万炮齐发,兄弟你只怕会尸骨无存,某只能给你立个衣冠冢。”

    贺杰不敢相信道:“你们都督府造火炮不要钱吗?造这么多火炮做什么?”

    侯勇道:“我只是个小人物,哪知道都督府的事,反正兄弟你好自为之啦,这些年你也攒了不少钱了,你也没做什么恶事,投降都督府,最多劳动改造几个月就可以出来,到时候你再开一个作坊,做不了军官,也能做个富家翁,总比白白牺牲掉性命要好。”

    贺杰小声道:“我倒是想投降,不过我们贺家和都督有点过节,我担心投降过去,要是都督想起这事,兄弟我小命都保不住。”

    侯勇笑道:“兄弟,你也太看得起自己了,都督是何等人物?那是胸怀天下的大人物,你在都督眼中只怕连个石子都算不上。

    还和你贺家和都督有仇,不是俺要骂你,你贺家也配和都督有仇。

    这些年不一直都是你贺家被都督打成了狗,先赶出来榆林,后又赶出来关中,都督根本就看不上你贺家,还是老弟你想要给你贺家报仇?”

    贺杰马上慌张摇头道:“怎么可能?怎么可能,我巴不得都督忘记我贺家。”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21/1111086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