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277章 ,兵围洛阳城与忠心耿耿左良玉

第277章 ,兵围洛阳城与忠心耿耿左良玉


双方就这样围绕着钱粮的问题争吵了两天,这次福王比历史上的他底气更足,大同军要灭掉朱家王朝,还要打到京师去,但在这之前,就会把洛阳的士绅大族全部抄家。

    在这一点上双方的待遇是一样的,谁也威胁不到谁,所以福王只抓住了一点,大同军打过来谁也跑不掉,要出钱出粮,大家一起出,你们不出,本王也不出,反正你们也跑不掉。

    吕维祺他们自然不愿意拿出钱粮来犒赏大明的军队,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这天下是他朱家的,没有道理让他们拿出钱来,自古以来就没有这样的事,朝廷的法令也不允许有这样的事情。

    福王反驳道:“士绅不能拿出钱粮来犒赏大军,难道藩王就可以?”

    双方争吵激烈,互不相让,各自都有合理的理由,但时间就这样在他们争吵当中一点点流逝。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1月  6日。

    大同社10万大军,夹杂的磅礴的气势,浩浩荡荡的杀到了洛阳城底下。孙承宗,吕维祺,福王等洛阳城等登上丽景城楼,眼前的一切让他们瞠目结舌,骇然心惊。

    只见大同社的军队浩浩荡荡,快速的排列成整齐的进行,刺刀反射着凛冽的寒光,一看就是身经百战的精锐之师。

    而战马拉着一门门火炮,排列整齐的对着,洛阳城的城楼,那黑洞洞的炮管散发着一股冰冷的硝烟气息,哪怕只看一眼就能让人胆战心惊,大同军的火炮数量之多,让他们为之胆寒,有几个年纪大的,甚至吓得站不起来,还要他们晚辈的搀扶。

    当他们全部回到五省总督府之后,依旧被大同军强大的气势所震慑,半天都没有发出一点声响。

    孙承宗满脸无奈,这个依旧想拯救大明的老人,此时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孤单和疲惫。

    看着这些老朋友丑陋的嘴脸,他理解李信为什么会背叛朝廷。

    忠信营在归德造反,加入大同社,对孙承宗来说是一个无比巨大的打击。

    一方面是因为李信文韬武略在大明的年轻人当中都是优秀之列,而且有一定解决朝廷遇到问题的能力,是他看好的年轻人,他有把衣钵托付给李信的想法,但现在这样一个优秀的年轻人却成为了朝廷的敌人。

    另一方面李信是兵部尚书之子,李家在大明朝也是最顶级的士绅家族。

    以大同社清洗地方大族的政策,按理来说像李信这样出身的人是不可能加入大同社的,但偏偏他就加入了大同社,这就说明朝廷这几年应对内外矛盾拙劣的表现,已经让地方上的大族都失望了,最起码那些年轻人是失望的,他们甚至愿意舍弃家族,要帮助大同社取代朝廷。

    这个趋势才是最恐怖的,有能力,有理想的年轻人都加入了大同社,留在朝廷的都是这种贪婪的腐朽之辈,这让朝廷如何打得过大同社?

    但即便是如此悲观处境,孙承宗还是振奋起来,看着众人道:“现在洛阳城的士兵还欠响三个月,如果不给这些士兵补发军饷,哪怕洛阳城有5万大军,也扛不住大同社的进攻,如果各位还不愿意出钱出粮,老夫也无可奈何,只能以死以报天子,只希望大同社会优待各位,某会在黄泉之下,等着各位给老夫带来好消息。”

    此言一出,现场的气氛更加悲凉了。这哪里是祝福啊,简直是赤裸裸的威胁,想到大同社在关中的作法,王子王孙成为了扫大街一般的存在。

    福王只要想着自己在寒风凛冽的街道当中,穿着破破烂烂的衣衫,拿着一把扫帚在洛阳城内扫大街,他就一阵不寒而栗,哪怕自己身上的裘衣再保暖,他也觉得浑身发寒,福王神色捎带恐惧道:“孤出50万两银子,30万石粮草。”

    然后他恶狠狠看着其他人道:“这是孤的极限,如果你们还不愿意出钱出粮,那也好,大家就一起陪葬吧,反正有你们这些老朋友在,孤也不孤单。”

    吕维祺道:“老夫出40万两银子,25万石粮草。”

    “老夫出35万两银子,20万石粮草。”

    城外的大同军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压迫感,让他们明白再不出钱给朝廷的士兵,大家真的有可能和朱家王朝陪葬,他们被大同军逼的已经没选择了,他们现在不拿出钱财来,等过几天大同军打进洛阳城,他们的家产一样会落入大同军的手中。

    左右都是要破财消灾,还不如拿出钱粮给朝廷的士兵,万一朝廷打赢了自家的权势富贵不就保住了。

    不过吕维祺道:“伯符,你的品德老夫是相信,但老夫不相信你手下的那些丘八,如果我等的钱财经过他们的手,能落到士兵手中只怕连一成都没有,钱粮我们要排人监督发放,肤施城的闹剧老夫不希望在洛阳城也出现。”

    福王也马上说道:“这也是孤的意思,孤不想出钱,出粮之后还要被贼寇笑话,把孤当成小丑。”

    大明文臣武将什么德行他太清楚,黑眼珠子就见不得银子,贼寇徐晨说他们死也要贪,连他都觉得贴切。

    孙承宗道:“这也是老夫的希望,你们可以亲自看到这些钱一笔一笔落到士兵的手中。”

    孙承宗也一样不相信自己的手下,只是他一个人没有办法改变大明运行了上百年的潜规则。

    他巴不得这些钱才能落到士兵的手中,激励他们的士气,让他们有士气对抗对抗贼寇。

    于是洛阳城三方势力在大同军的压力下,终于达成了一致的行动,福王和洛阳城的士绅打开了自家的粮仓钱库,把钱财都运到校场,一个营一个营的士兵进入校场,而后一笔笔的钱分发到他们的手里。

    每个士兵他们欠的饷银加上以前的赏金都有50两,这笔钱财终于让士兵们有几分振奋,军心士气开始恢复。

    洛阳城外,大同军营地。

    徐晨带着大同军在洛阳城外耀武扬威了一番,并没有立刻攻城,一方面是他带的十万大军,这大半个月来一路攻城略地,虽然势不可挡,但士兵已经极其疲劳,士气也有所下降,同时后方的物资补给也有点跟不上,所以大同军需要休整一番,才能恢复战斗力。

    二则是大同军来到洛阳城下,躲在四周山脉的大同社员带着大量的流民,请大同军救助,光两天时间就涌下来3万流,而且数量还越来越多,根据当地大同社员的说法,洛阳附近有十几万流民躲在山上,现在他们已经到极限了,缺粮食,缺燃料,缺防寒的衣服,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人冻死在洛阳4周的茫茫山脉之中。

    徐晨也只能暂时先放弃攻城计划,物资优先补给给这些灾民,同时命令后方的大同社员,加快清洗士绅大族的步伐。

    大同社虽然囤积了不少粮草,但显然是不够同时维持战争和赈济灾民,所以就近清洗士绅大族,用他们的钱财来救灾民是唯一的选择。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1月7日,宜阳县。

    左良玉的5000大军,整齐的排列在城门之外,左良玉的几个部下都面色忧愁,他们得到的军令是要赶赴洛阳,去阻击强大的大同军。

    左良玉他们几年前一直在辽东战场,凶狠的女真人,他们也是见识过一番的,野战说是天下无敌也不为过。

    他们本以为女真人应该是当时最强大的军队,逃出辽东这个火坑,他们还有几分高兴,但万万没想到关中居然出了一个更加厉害的大同军,只花了半个月时间,一路居然从关中打到洛阳城,这攻势这么猛烈,简直已经超出他们理解范围了。

    女真人再强大面对朝廷的城池,那也是无可奈何,所以朝廷这十几年虽然屡战屡败,但依旧能把女真人压制在辽东土地上。

    而大同军就有点强的不正常,在他们面前就好像没有野战和攻城战之分,攻必克,战必胜,朝廷的3万大军躲在城池当中都被他们打的落花流水,坚固的城池对他们没有一丝的阻碍。现在这种情况要他们去救援洛阳城,这不是让他们去找死。

    更让他们绝望的是,一向擅长见风使舵的主将,这次却忽然爆发了忠义之心,说什么一定要击败贼寇救出督堂。

    他们都怀疑自己的主将脑子糊涂了,就这5000士兵和10万大同军硬碰硬,他们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还想去救人。

    城门楼下,左良玉大义凛然道:“各位乡老放心,大同军虽然强,但我辽东勇士也不是吃干饭,此次出征,本将定要让大同军好看,让他们知道我大明也是有能打的武将。”

    “左将军豪气,我等恭祝将军击破贼寇,功成名就。”宜阳县令道。

    “恭祝将军击破贼寇,功成名就。”宜阳县的士绅也也诚心恭祝道。

    他们这次是真希望左良玉能打败大同军,虽然大同军还没来到宜阳县,但大同军的作风他们也知道了,如此残暴的大军,他们是万万不想出现在自己的家乡当中。

    左良玉骑上战马,来到大军前道:“全军出发!”

    5000人马浩浩荡荡的向着洛阳城方向行。

    当左良玉他们行军了一个时辰之后,他的部将刘肇基策马上前面色忧愁道:“大哥,我等真要赶赴洛阳战场?那大同军比女真人还猛,我担心这去洛阳,我们兄弟只怕连小命都保不住。”

    左良玉呵斥道:“蠢货,洛阳城有多危险,我还能不知道,我什么做过送死的举动。

    不说一些大话,宜阳县令怎么会拿出府库的钱粮给我们,那些大户乡绅送钱送粮,等会儿大军在前面的路口拐弯,我们先去南阳府,看情况再行动,如果大同军攻到南阳府,我们再渡过长江去襄阳,大同军要攻占北方,短时间内是打不到襄阳去的,去了襄阳,我们兄弟就安全了。”

    “啊!”刘肇基也没想到,您这是向洛阳进发,实际上是要到南阳。

    “但如果朝廷知道了我等的举动,只怕也饶不了我的。”刘肇基又担忧道。

    大明朝几百年的威望还是深深扎根在这些武将当中,他们平时在战场上偷奸耍滑也就算了,但现在左良玉做的事情是明显违反了朝廷的军律的。

    左良玉冷哼道:“朝廷!他们能挨住大同军的这一波打击再说吧,大同军半个月从关中打到洛阳,以这些酒囊饭袋的战斗力,你以为大同军打到京城去又能花多久时间,只怕我等兄弟去了襄阳,朝廷都没了,还有谁能处罚我们兄弟?”

    而后他气愤道:“孙承宗这个迂腐老朽,老子早看他不顺眼,要我们兄弟打仗,粮饷也不给齐全,我们兄弟搜刮一下地方的草民,补贴一下将士们,居然还要斥责我们兄弟。”

    刘肇基也气愤道:“他就是老糊涂了,想要马儿跑就要给马吃草的道理都不懂,不给军饷又不让我们兄弟劫掠地方,他这是想饿死我们兄弟吗,平时镇压一些乱民,死的人多了一些,还要斥责我们,现在中原连粮食都没有了,留着这些乱民做什么?他能养得起吗?放了他们,这些乱民还不是要造反。”

    显然左良玉他们对孙承宗非常不满,孙承宗既不能保证他们兄弟的粮饷齐全,又认为他们军纪散漫,喜欢冒功杀良。但他也不看看,现在的中原哪里还有什么良民,有的不过是一些已经造反了的乱民,和即将造反的乱民。

    中原想稳定下来,要不就是杀光这些乱民,没了人,自然就不会乱,要不然你就让朝廷赈济灾民,有了粮食这些人自然也就不会造反。

    这么简单的道理,他这个粗人都看得懂,孙承宗这个帝师反而看不懂了,都不知道他这一年究竟在干什么?

    左良玉冷笑道:“他想让我们成为忠信营。”说到这里他哈哈大笑,笑的差点从马上摔下来。

    “李信最后在归德府造反,现在他终于明白了吧,那些会抗旱救灾的都是反贼,是大同乱党。”

    左良玉现在唯一可惜的就是,李信造反的消息传到孙承宗的时候,自己没有在场。

    不过说到了这里,左良玉道:“等会儿你去把那些大同乱党悄悄的放掉。”

    “放掉?他们可蛊惑了我们不少的士兵,给我等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就这样放了他们?”刘肇基不了解道。

    李信成为全军教喻之后,在军中发展了不少大同社员,左良玉有不少部下也成为了大同社员。

    不过左良玉非常警惕,很快就发现了他们,并把他们关押起来了,他本来想把这当成筹码要挟李信。

    左良玉道:“只怕要不了多久大同军就会成为北方的霸主,我等兄弟可得罪不起徐晨,既然得罪不起就不要找自找麻烦。”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21/1111085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