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306章 ,朱猛你的本事很一般,当皇帝更差

第306章 ,朱猛你的本事很一般,当皇帝更差


崇祯五年(公元  1632年)2月  2日。

    京城的关宁军营房内,有一股大厦将倾之感,大同军要杀到京城了,现在连大名普通的士兵都知道了,不止上面吴襄这些种兵想要找出路,中层的守备,千户,百户他们也要想办法找出路,偏偏他们最难受,想要和吴襄一起和大同军谈判,他们还不够资格,想要和普通士兵那样睡得香,偏偏他们家里又有不少土地,如此上下挤压让他们两头难受。

    唯有明军普通士兵,他们吃饭饭吃的香,睡觉睡得着,而后他们也聚在一起相互讨论大同军的事情,他们本来家产就不多,自然不担心土地财产被瓜分了,反而兴致勃勃的在讨论自己能分到多少土地。

    “这大同军的徐大王会分地,你说会给我们分多少?”一个叫吴越的士兵小声说道。

    “有说30亩的,也有说50亩的,还有说100亩的,但不管怎么传,分地是一定的。”一个叫马林的士兵道。

    吴越道:“俺们有十万人,这加起来不有几千万亩地,徐大王哪来这么多地分?”

    马林笑道:“当然是大户手中了。”而后他不屑的说道:“俺们这些将军为什么忠心耿耿,俺们看惯了他们无耻的嘴脸,有谁认为他们会忠于皇帝?

    还不是因为徐大王要分他们的地,他们才对天子忠心耿耿,你说整个天下有多少地还不够我们分的,就俺们将军一家的地,就够好几千人分,你说大明有多少将军,多少文臣,多少大户。”

    四周的士兵纷纷点头,觉得马林说的有道理,而后一个士兵又问道:“你们说我们是分京城的土地,还是分自己家乡的土地。”

    马林想了想道:“俺估计,京城人多,每个人能分的地就少一些,俺们边疆人少,地多,能分的地就多一些,那些说分上百亩的估计都是那种边疆的地方。”

    一个士兵马上到道:“边疆的地也好啊,白捡上百亩地谁不乐意?”

    “是啊,是啊,白捡的土地还有什么讲究,上百亩地开拓出来,那我等能过上小地主的生活。”

    马林道:“所以哥几个一定要记住,大同军来的时候枪口朝天,他们打过来的时候马上举手投降,可不能影响我等分地,现在都2月份了,早点分完,早点种,可不能耽搁春耕。”

    四周的士兵纷纷点头,同时也为马林的远见竖起大拇指,不是他提醒大家都忘了,现在都2月份了,马上要春耕了,这战争还是要赶快结束的好,可不能耽搁自己分地,耕地。

    普通的明军士兵憧憬着快点结束战争,得到属于自己的土地,吴襄他们此时则觉得天都要塌了。

    关宁军,营房。

    宣大总兵马世龙、蓟州总兵侯世禄、辽东总兵吴襄、山东总兵杨御藩等人,得知良乡战报之后,一个个呆若木鸡,一动不动。

    良乡县距离京城不足百里,宋伟投降的消息在当天夜里就传到了他们耳中。一大早,他们便匆忙汇聚在此,可此时却都沉默不语,不知该从何说起。

    他们原本已经对大同军的实力有了极高的预估,为此精心准备了一支最精锐的大军去阻挡。不仅提前发放了赏银,装备给了最好的,武器也给了最好的,做了能做的一切能准备,他们承认大同军强大,但自认为自家的家丁也是一等一的精锐,应该可以和大同军掰掰手腕。在他们的设想中,良乡城怎么也能坚守个半个月。

    然而,现实却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打在他们脸上。上万精锐驻守的良乡城,连三天都没守住,仅仅两天的攻城战,就宣告失守,这要换成京城他们能守住多久?

    10天?

    半个月?

    但他们清楚京城沦陷是必然的事情,他们根本无力反抗这个结果。

    祖泽润打破了沉默说道:“姑父,既然大势已去,我等还是投降吧。保住有用之身,日后才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祖泽润是在场所有人当中,最能接受这个结果的人,倒也不是他心理素质强,而是他是所有人当中唯一有退路的人,他父亲祖大寿带着  5000铁骑跟着侯恂下了江南,这意外之举为家族留了一条后路。所以,他现在最要紧的是想办法脱身到江南去。按照大同社以往的惯例,献出城池的话,他们这些人大概率会被释放。就算要劳动改造,他相信父亲也拿得出  1000石粮食来解决问题。

    马世龙听了,嘲讽道:“果然有后路就是不一样。”

    祖泽润毫不客气地反驳道:“叔父如果有胆量,可以带着本部人马和大同军去拼。侄儿也不是无情无义之人,叔父若侥幸生还,这  1000石粮食我还是愿意出的。”

    马世龙虽是宁夏镇人,但当年得到孙承宗赏识,出征辽东,还被举荐担任山海总兵,协助镇守辽东,所以和祖泽润这些人十分熟悉。

    吴襄叹息一声,说道:“何必与小辈置气,技不如人,我们得认。”

    杨御藩不甘心地说道:“我等手中还有  10万大军,京城还有几十万青壮,还可以和大同军一战。”

    吴襄再次叹息,说道:“何必自欺欺人,有上万精锐的良乡都守不住两天,京城又能守多久?

    而且下面的兵都在讨论投降,军无士气,再坚守下去,只怕下头的大头兵要把我等给绑了,我们手中最后一点本钱都消耗殆尽。算了吧,别再挣扎了。等大同军来了,我们就开城投降,也算是为我们几十年杀戮的生活积点德。”

    良乡一战,彻底打垮了吴襄他们的自信。他们明白再继续挣扎下去,只会连最后一点体面都丢光,到那时,就是徐晨给他们体面了。

    崇祯五年(公元  1632年)2月  4日。

    徐晨带着大同军主力出现在京城之下。贺六带着第二师一个旅、高迎祥的第  12师和一个民兵师共  6万大军,从宣大赶来与徐晨的主力汇合;第四师赵胜部也带领  3万大军,从蓟州镇前来会合。

    至此,大同军  20余万大军将京城围得水泄不通。

    大同军中军大帐。

    贺六向徐晨介绍山西行省的义军道:“都督,这位是在山西行省大名鼎鼎的闯将高迎祥。”

    这个时间线,高迎祥很有自知之明,没有自封自己为闯王,被大明军队捶打几次之后,自己没那个能力和本事得到天下,又快速和大同军取得联系,投靠大同军。

    徐晨笑道:“这是我们大同社的老朋友,当年我建立大同工业区,你可是帮助巨大,你女儿可是女中豪杰,现在是关中一等一等女掌柜。”

    高迎祥惭愧道:“某自不量力还想打天下,要不是都督收留,某还不知道要做要在哪里做孤魂野鬼。”

    徐晨笑道:“只凭你在太行山收留无数流民,就足以称英雄了,又何必自谦。”

    高迎祥听到徐晨这话露出笑脸,而后介绍自己的部下,老回回黄龙等。

    众人寒暄一阵之后,就开始讨论如何攻陷京城了,众人讨论之后决定还是以和平接收为主,尽量减少对京城的破坏。

    徐晨派遣朱猛为谈判使者,去和吴襄这些将门商议投降事宜。

    徐晨嘱咐道:“除了让吴襄他们投降,保证京城不会有动乱,你还要去一趟紫禁城,劝降大明天子朱由检。”

    崇祯虽然做皇帝挺失败,但还是有那么点担当的。历史上他在煤山上吊,在这个时间线估计也会做出类似的事。

    不过,徐晨可不想让崇祯就这么死了。倒不是同情他,只是“君王死社稷”,对大明王朝来说算是画了个比较圆满的句号,但对徐晨而言却并非好事。

    夺取天下只是他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彻底摧毁这片土地上的封建思想和制度,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甚至可能几十年都做不到,想改变一个人的三观何其难,这几乎相当于杀死了过去的自己。

    而现在的天下,几乎全部都是封建思想的人,只有等经历封建时代的人都离世,经历工业化的人逐渐取代他们,才有可能彻底完成这种改变。

    在此之前,他需要把封建时代的王侯将相那所谓的高贵、神圣性彻底粉碎,让这片土地上的百姓知道,不管是皇帝还是王侯将相,都不过是普通人,甚至可能是小丑、小人。

    这样才能让普通的百姓对这些王侯将相去魅,以最快的速度瓦解封建时代的思想和制度。而崇祯这位大明天子,正是徐晨手中最重要的工具。

    他要像后世对待末代皇帝那样,把崇祯改造成一个普通人,让所有人都看到。用句老话来说,这就是要杀人诛心,彻底诛杀封建思想之心。

    朱猛领命而去,他并不认为这是多难的事,历代的亡国之君有几个敢自尽的,宋徽宗在五国城当奴仆,还挣扎着活了十几年。

    关宁军校场。

    气氛紧张而凝重,他们期待的大同军使者终于来,带来了最后审判他们的决议,现场的将领每一个脸色都极其严肃,他们乃至于他们背后的家族未来是如何,就看这一天了。

    朱猛站在众人面前,神色镇定,声音洪亮地说道:“各位与我军都督在良乡打的赌,是我军胜了。都督不想对你们赶尽杀绝,只要你们献出京城,我大同社不会追究你们的罪责。你们若愿意留在北方当普通百姓,我大同军不会歧视,一样给你们分土地;若愿意去江南,我大同军也不会阻拦。你们每人可以带走私人物品,财产不超过  100两。但前提是京师不能乱,如果出现动乱,百姓遭到迫害。

    被我军查到是你们在幕后主使,就不要怪我们秋后算账,对你们赶尽杀绝。都督虽然仁慈,但也有霹雳手段,这些年被我军吊死的军官、官员,没有一万也有八千,望各位好自为之。”

    原本还想争取更好条件的大明将门们,听到朱猛这番话,都不敢开口了。

    他们这时才想起,徐晨虽然一直以救济灾民、仁慈爱民的形象示人,但对他们这些官员将领下手可是狠辣无情。吊死的、抄家的,数不胜数。和徐晨比起来,当年的太祖皇帝都显得仁慈了。太祖皇帝才杀了几个官员,而徐晨一下子就清扫了整个北方的大户士绅。

    看到这些军官都沉默不语,朱猛接着说道:“如果各位没有不同的意见,那这事就这么说定了。明日请各位打开京师城门,迎接我军入城。”

    朱猛等了半柱香的时间,没有一个人敢发言。他随意地行了一个拱手礼,便离开了这个军营,而后带着自己亲卫一步步走向紫禁城。

    吴襄他们叹口气道:“大家准备一下,看好士兵,不要让他们随意出军营,这个关键时刻出现乱子,大家的脸色都不好看。”

    这些军官们听到这个命令之后各自散去。

    紫禁城

    只见承天门紧闭,城墙上看不到多少士兵,城门内外堆满了枯枝败叶,城上的旗帜也有不少歪倒在地,看上去落魄又荒凉。曾经那象征着皇权威严的紫禁城,如今已尽显衰败之象。

    朱猛高声喊道:“大同社使者,朱猛请见大明天子。”

    “面见天子不可带刀兵,还请使者放下刀剑。”这时,城墙上出现几个人,为首的正是成国公朱纯臣。他虽然话说得硬气,但整个人却在瑟瑟发抖。跟在他身后的勋贵们也都战战兢兢,连把话硬气地说出来都做不到。

    这些勋贵们也想逃出京城,可此时他们却发现,天下之大,已经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地了。想逃都不知道往哪里逃,他们本能地开始在紫禁城当中汇聚,如今崇祯身边也只剩下他们这些人了。

    朱猛轻蔑地一笑,把自己的大刀交给了手下。

    午门缓缓打开,朱猛独自一人走进紫禁城。他沿着长长的甬道前行,周围的宫殿建筑虽然依旧宏伟壮观,但却透着一股死寂的气息。没多久。

    朱猛就来到了皇极殿门前。这是大明朝臣上早朝的地方,他站在门前,欣赏了片刻,说道:“果然比我关中的公民会堂更加宏伟贵气,只可惜暮气沉沉,表面华丽,内部却已经腐朽不堪了。”

    说罢,他快步走进了这座曾经见证了无数朝堂风云的宫殿。推开外面的殿门,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

    崇祯穿戴整齐,脸色严肃地坐在龙椅上。显然,他不想让自己落魄的样子被大同军的使者看到。他身边站着王承恩,还有一个叫王之心的老太监。

    在大殿一侧,十几个勋贵穿戴整齐,但脸上却满是惶恐,他们用畏惧的眼神看着朱猛。朱猛轻蔑地一笑,而后将目光投向崇祯。看到崇祯面无表情的样子,他不由得想到了寺庙当中的那些神佛,此刻的崇祯就像那寺庙当中的泥雕木塑,虽有帝王之形,却看不到多少威严和生机。

    朱猛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上前,双手抱拳道:“大同社使者朱猛见过大明天子。”他的声音在空旷的皇极殿内回荡。

    崇祯坐在龙椅上,看着眼前这个衣着朴素、神情粗豪的朱猛,眉头微皱,冷冷说道:“你大同社就如此无礼。”

    朱猛不卑不亢地回应道:“我大同社建立的是公民之国,陛下,您是大明的主人,我是大同社的主人,所以在地位上我们是平等的。刚才我对你行抱拳礼,已经尽到礼节,反而是陛下无礼,没有对某还礼。

    还有陛下你是太祖第十一代孙,某是第十代孙,论辈分,某还是陛下的叔叔,按族规来论,也是你要对某来行礼。”

    王之心站在崇祯身旁,听到朱猛这般言语,立刻呵斥道:“大胆!”他的声音尖锐,试图维护崇祯的尊严。

    朱猛淡然笑道:“不大胆,某就不敢造反。”他的笑容当中带着一丝对崇祯的蔑视。

    崇祯微微一怔,问道:“你姓朱,刚刚又说是朕的叔叔,此事可为真?”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朱猛认真地说道:“祖宗怎么敢乱认,而且陛下已经快沦为亡国之君,现在当陛下的皇叔又有什么好处。”

    崇祯叹了口气,奇怪地问道:“你既是大明的宗室为什么要造反?”

    朱猛的眼神变得凶狠起来,恶狠狠道:“因为某的父亲母亲是饿死的,我要不造反也要饿死。”

    崇祯再次叹息道:“却没想到太祖子孙也被逼的要造反了,果然我大明的臣子皆是亡国之臣。”

    朱猛毫不留情地说道:“陛下,还是不要推卸责任,当年要不是万历帝乱来,放出太监霍乱关中,我父母也不会饿死,你兄长不加辽饷,不在关中设关卡,我也不至于活不下去。

    算了,这些往事不提了,我奉都督之命来此,只要你投降,都督会保证你和皇室人员的生命,毕竟太祖当年驱逐鞑虏,对华夏是有大功的。不过这  200多年朱家占尽了天下之利,太祖的子孙繁衍到几十万,天下百姓也算是偿还了这份功劳了,以后陛下就做个普通人,当年我朱家是淮左布衣,陛下再做布衣,也算是回归到百姓当中。”

    崇祯微微皱眉问道:“普通人,徐晨这么放心朕,不担心朕逃到江南去?”

    朱猛不屑地看了崇祯一眼,说道:“陛下,你除了投了个好胎,生在帝王家,其实本事很一般,甚至比普通人都不如,哪怕是在历代的帝王当中也是下下次之等。

    历代的昏君知道自己好大喜功的行为会伤害到国家的根基,但他们忍不住自己的贪欲,并不会改正,所以他们昏聩,知道自己是昏聩。

    你就是想做一个明君,但努力的方向却是往昏君方向走,你越努力,大明朝廷衰败的越快,你对天下的认知远远不如你的哥哥,更加不如你祖父,他当昏君知道自己是昏君,贪财也知道自己是贪财,你看看你,不贪财,不好色,却把天下治理成这番模样,在昏君当中也算是一绝了。你真要逃到江南,以你的本事,我大同军还没打到江南去,江南又会被你霍乱的大乱。”他的话语犀利,毫不留情地指出了崇祯的不足。

    崇祯气得满脸通红,说道:“朕在你的眼中竟如此不堪?”

    他对朱猛的评价感到愤怒,觉得自己的脸面被朱猛一扫而光。

    朱猛点头道:“自毁耳目,被袁崇焕欺骗,上不能制贪官污吏,将门军阀,下不能赈济灾民,平复天下,既愚昧无知,又好大喜功,你除了私德比其他的昏君好一点之外,可谓是一无是处,把你这样的人推向了君王之位,可以说是对整个天下的不负责任,好在我大同社不会这样,以后的天下再也不会有君王了,天下将会有各行各业的代表以公民大会的形式治理。”他的话语如同一把利剑,刺痛了崇祯的内心。

    看着崇祯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朱猛又说道:“也就是看着你像个人,某才会给你说这么多,要是万历帝坐在上面,老子早就一刀砍了他了。”

    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不屑和轻蔑。皇极殿内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崇祯坐在龙椅上,脸色铁青。

    “那些贪官污吏欺上瞒下,就像袁崇焕,朕本以为他是当世名将,对他委以重任,也不吝惜钱粮支持他,朕已经做到能支持他的一切,结果他却让女真人入关。”崇祯还是很不服气的,他自认为自己做到了明君做的一切,但天下颓败,就是大明的臣子无能。

    朱猛鄙视道:“知人善用本就是天子之责,任用袁崇焕这样的庸才而不自知,你还能怪别人?一年4换首辅,这也是奸臣蛊惑你做?平衡党派都不懂,放任东林党做大,这也是奸臣的责任,身为帝王主动掀起党争,关键还为他人做了嫁衣,历朝历代有你这样的帝王吗,你当了5年的皇帝,每到关键时刻做的选择都是错的,你做皇帝真的很差。”

    好吧,大家都不喜欢大顺这群失败者。

    

    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21/1111082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