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308章 ,打扫干净屋子

第308章 ,打扫干净屋子


崇祯五年(公元  1632年)2月  5日,顺天府衙。

    傅山将顺天府大大小小的官吏全部召集起来,几百人汇聚一堂。这些官吏们满脸惶恐,大明已然覆灭,他们的生死如今全掌握在眼前这个年轻的府尹手中。众人战战兢兢,头都不敢抬,大气也不敢出,仿佛一不留神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傅山站在大堂之上,神情严肃,目光冷峻地扫视着下面的官吏。他开口说道:“你们平日里作威作福,欺压百姓,按我大同社的法令,罪不容诛。但今日本官给你们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本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查清京城户籍的人口、土地情况。此事若做得好,本官会向都督求情,让你们罪减一等;若做得差,罪加一等。来人,给他们上锁拷!”

    话音刚落,一排士兵手中拿着沉重的锁拷,迅速给这些官吏们戴上。锁拷的声音清脆作响,在寂静的大堂内回荡。几百个人吓得冷汗直流,身体瑟瑟发抖,但却不敢有丝毫反抗。

    傅山继续说道:“这套锁铐就是让你们记住自己是罪人之身。从今日起,你们的小命就和京城的户籍田籍连在一起了。若办不好此事,就别想有好日子过。”

    官吏们惶恐地齐声说道:“我等定会完成府尹的命令。”他们的声音颤抖,充满了恐惧和无奈。

    傅山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明白,想要最快恢复京城的稳定性,还是需要这些地头蛇的辅助。

    但这些官吏已经被大明的腐朽体制养得骄奢淫逸,若不提前给他们点厉害瞧瞧,他们不会安心做事。于是,他想到了朱元璋的故智,让他们带着枷锁当官,以此来约束他们的行为。

    在震慑住这些官吏之后,傅山又开始着手处理京城的其他事务。他派人开仓放粮,大量的粮食被运往京城的各个角落,稳定了京城的粮食价格。百姓们看到源源不断的粮食运来,加上街道上也没有乱兵打砸抢烧,反而是市面快速平复,大家心中的恐慌逐渐消散。

    而后,傅山按照大同社的老传统,开始整治京城的不良风气。他下令关掉当地的赌坊,赌场的老板直接审判,确定罪责之后,拉到城外,在所有人众目睽睽之下,直接打靶。

    赌场的打手们也被抓了起来,全部押送到京城外的煤矿当中挖矿。

    同时他还打掉了当地的帮派分子和地痞流氓,让京城的治安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而原本的那些帮派分子,也是相同的流程,罪大恶极者打靶,罪责轻一点的去挖煤矿偿还罪恶。

    傅山还关闭了京城的教坊司妓院,将老鸨全部抓了起来。而那些妓女则被全部解救出来。傅山为她们成立了纺织厂,暂时安置她们,当然因为机器,原材料还没有到,她们现在主要做的事情就是打毛线,织毛衣。

    傅山还招募民夫,开展了大规模的基建工程。他组织民夫挖沟渠、修道路,让京城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以工代赈的方式,不仅减少了流民的数量,还让百姓们有了收入来源。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顺天府在傅山的治理下,逐渐从混乱走向有序,百姓们的生活也开始慢慢恢复正常。而那些戴着锁铐的官吏们,也在为完成傅山交给他们的任务而日夜忙碌着,不敢有一丝懈怠。

    与傅山在顺天府精细治理不同,赵胜的行动简单粗暴得多。他派遣士兵将京城的国公府、侯府、阁老府以及其他大臣府邸全部派兵看押,这些权贵各个门高院大,定点抓捕起来太容易了。

    嘉定伯府内

    赵胜带着一群士兵如猛虎般冲进府邸,周奎满脸惶恐地站在那里,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慌乱。赵胜冷冷地看着他说道:“国丈想来知道我等来此是为何了,老实的把钱财地契给交出来吧。”

    周奎连忙辩解道:“将军,我女儿做皇后也就不到  5年时间,天子小气,俺们周家没钱呐,我的俸禄都有一年多没发了。”

    赵胜冷笑一声说道:“果然是不见棺材不落泪。”

    大同社对于抄家之事早已轻车熟路,这些大户无论把宝库隐藏得多么隐蔽,总会被家族的仆役知晓。赵胜审讯了几个仆人,很快在仆人的指引下,将周家的金银财宝、各种古董字画、地契、高利贷借据、奴仆的卖身契等全部堆到了大院当中。

    赵胜看着堆积如山的财物,冷笑道:“光白银就十万两,加上这些古董地契超过了百万两银子。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国丈你这可贪得不少。”

    朱元璋为防止外戚势力过大,帝王家多娶小门小户之女,周家的发达不过是崇祯当皇帝这  5年的事,5年时间就积攒下百万家产,可见周奎敛财手段之高明。

    周泽马上辩解道:“我们父子没官职,没有贪赃枉法,这都是陛下赏赐给我家的。”周奎也连忙点头附和。

    赵胜不屑地冷笑道:“崇祯穷得连衣服都打补丁了,还能给你百万家产,到现在还不老实。来人,把这对父子打上  20军棍,关押到神机营当中。”

    “遵命!”士兵们一拥而上,将周泽和周奎按住。

    父子俩惊恐地大喊:“将军饶命,将军饶命!”

    但士兵们毫不留情,一顿噼里啪啦的军棍打下去,把他们打得半死不活,随后将他们关押到神机营的营房当中。

    神机营的营房,内部是一些破破烂烂的木屋,当然还有一些比较好的营房,但基本上是军官的住处,外围就是一圈城墙,看上去像是一个小型的城池,这也是大同军把他们关押到此的原因。

    原本因神机营南下护卫太子而空缺,此时却逐渐热闹起来。周奎一家人被关进来后,英国公张之极一家人几十口也被关了进来,成国公朱纯臣一家、内阁首辅李标一家、次辅成基命一家、兵部左侍郎冯铨一家,总之,大明的勋贵、六部尚书等几百位五品以上的官员及其家人都被关押于此。几千人让这个营地顿时显得拥挤而嘈杂。

    此刻的神机营营地,大明的权贵们全部汇聚于此,真可谓是“哭泣有鸿儒,往来皆罪臣”。

    冯铨走到李标身边,抱怨道:“这大同社妄为读书人结社,他们已经忘了自己的出身了。哪怕当年的黄巢也没有像他们这样拷打权贵。”

    虽然他以前也知道大同军清洗地方士绅毫不留情,但没想到他们到了京城还敢如此行事,这一点都不符合打天下的常规,哪怕是当年的太祖皇帝,也得联合大族。

    李标沉着脸,咬牙切齿地说道:“成王败寇,今日他们可以抄我的家,但现在北方士绅大族的家都被他们抄完了,老夫倒是要看看这大同社后面还能抄谁的家,不看到大同社衰败,老夫死不瞑目。”

    成基命则心灰意冷地说:“阁老,大同社不是那些农民叛军,徐晨也不是黄巢。你看了大同报也知道,大同社光在关中收税就达到了  2000万两,现在整个北方都属于他们了,收税达到上亿两都有可能,他们怎么可能会衰败。承认吧,终究是我等太贪婪了,蛀空了天下才有今日的结局。”

    就在这时,营房前方忽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陛下,您也过来了!”原来是崇祯带着他的两个妃子和女儿,还有王承恩、王之心两个太监来到了此地。

    大同军自然不可能让崇祯一直待在紫禁城当中,当大同军士兵来到坤宁宫后,崇祯虽然脸色难看,但还是跟着走了出来。他本就是一个极其要脸的人,不想做那些无赖之事。也不想让大同军看到自己落魄的样子。

    张之极等人刚开始还不敢相信,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崇祯,这才围了上去。他们本想告状,此时却忽然意识到崇祯也沦为了阶下之囚,只能哭诉道:“臣惨了,从小到大父母都没有这样打过臣,大同军却差点把臣打死。”

    其他人也想到自己的处境,纷纷哭泣起来,一时间,这里成了比惨的现场,哭泣的声音不绝于耳,悲凉的气氛弥漫在整个营地。

    崇祯着烦躁的看着这些以往的臣子与勋贵,但凡他们为朝廷想着一分,也不至于沦落到现在这种境地,现在还有脸哭。

    就在众人沉浸在悲伤之中时,营房前方传来一个响亮的声音:“注意,注意,你们现在是我大同军的俘虏,以后一切行动要听指挥,听命令,敢违反命令者一律严惩不贷。

    我先介绍一下自己,我叫赵汉青,以后就是领导你们的管事。我给你们说说规矩,最核心的规矩就是不劳动不得食,所以你们想要有饭吃就给我劳动。”

    “再和你们说一下每日的时刻表,6点钟就给我起床,至于6点是什么时辰,你们不需要知道,每日清晨会有号声把你们叫醒。”

    而后赵汉青念出了一个大同军作息表,只不过大同军需要训练,他们需要的是劳作。

    说完作息表之后,他继续道:“还有你们要积极改造你们犯下的罪恶,每个周末要写一篇  800字的思想体会交给我,不能完成的人一律减少当日的伙食。

    现在听我的命令,各自打扫营房,把房屋补补好,垃圾清理干净,土地铲平,这个打扫干净的标准以你们的府邸为准,如果明日我还看到这营房乱糟糟的,不成体统,所有人都罚一日不准吃饭。好,现在准备动手。”

    这时候一圈大同军的士兵拿了一些铁锹,木板,锤子等修补房屋的工具给他们。

    但周奎等人傻眼了,补房子这种活他们哪里会呀,只能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在京城的神机营营房不远处,有一处特殊的关押地,这里囚禁着京城一股独特且庞大的势力——宦官群体。这些宦官平日里仗着在宫廷中的权势,大肆敛财,积累下的财富着实不少。

    赵胜雷厉风行,将那些拥有府邸、家财丰厚的宦官一网打尽,把他们关押在宫中的御马监。这些太监贪赃枉法的程度丝毫不逊色于勋贵和官员。

    随着对勋贵、官员和宦官三方势力的清查,抄没的银子数量惊人。大同军每日都能收缴几百万两银子,一辆辆满载硬银子的马车在京城的街道上来回穿梭,络绎不绝。这些银子很快就堆满了户部的钱库,曾经因财政亏空而显得空荡荡的钱库,如今被塞得满满当当。

    在永门营地的校场上,上千名士兵整齐地排列着,他们内心有一丝激动,有一丝惶恐,有一丝害怕,又有一丝期待,总之各种复杂的情绪冲斥的内心,他们保卫的朝廷完了,但看上这个大同军也不错,这几天他们伙食是来京城吃的最好的,京城籍的士兵已经遣散回乡了,有几个来看望他们,激动的告诉他们自己家分了三十亩地,这给所有人都吃下了一个定心丸,大同军是真分地。

    贺六站在高台上,手中拿着一个铁喇叭,声音洪亮地说道:“各位兄弟,整个北方已经被我们大同军攻克了,这场漫长的战争终于结束了。大家可以回老家了,我们大同军已经在各位的老家做好了分地的准备。现在要是不回去,不仅会耽搁分地,还会影响春耕,这可是关乎一年生计的大事,耽搁不得啊。各位兄弟一人可以领  10两银子的路费,然后各自回家。”

    “多谢将军。”士兵们听到这番话,脸上立刻露出惊喜的神情。

    吴越激动地说道:“大同军果然大方,不仅给我们分土地,还给路费。朝廷那些狗官就知道坑我们,从来没为我们着想过。”

    马林也笑着说:“所以就该徐大王获得天下。只有跟着大同军,我们才有好日子过。”

    随后,士兵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依次上台领取路费。他们小心翼翼地接过银子,仿佛接过的是未来生活的希望。领完路费后,他们跟着大同军的队伍,踏上了返回家乡的道路。

    从京城上空俯视下去,像这样的队伍有几十支。宣大镇、蓟州镇、辽东镇近  10万的士兵纷纷踏上归乡之路。他们的身影在大地上延伸。

    这些士兵回到家乡后,将重新编入户籍,分到那些将门的土地。每个士兵可以得到  100亩土地,有了这些土地,军户们就不需要再依粮饷来养活家人,朱元璋当年制定的军户制度会重新恢复。

    崇祯五年(公元  1632年)2月  6日。

    阳光淡淡地洒在北方这片依旧坚硬的土地上。沈良双手紧握着沉重的锄头,一下又一下地用力锄着。尽管天气已经逐渐转暖,但土地依旧顽固地保持着它的生硬,每锄一下,都仿佛是在与大地进行一场艰难的较量。

    沈良本是个养尊处优的公子哥,从未干过如此繁重的农活。他还没掌握干农活的技巧,只能全凭一股蛮劲。

    没一会儿,他的两只手臂就开始发麻,酸痛的感觉如电流般传遍全身。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曾经白皙细嫩、拿过毛笔书写诗文的手,此刻手心布满了厚厚的茧子。

    这是他这段时间劳动的成果,最初的几天,手上起满了水泡,干活时不小心弄破,鲜血直流,钻心的疼痛让他几近崩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泡变成了老茧,疼痛也渐渐习惯。

    “好累啊。”沈良在心底无声地叹息。

    以前他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时,也会在心中怜悯农夫的辛苦,可那只是一种抽象的情感。而经过这半个月实实在在的劳动,他才真正切身体会到农夫的艰辛。每天吃不饱饭,肚子总是咕噜咕噜地叫着,却还要不停地劳作。这段时间,他明显瘦了好几斤,整个人变得清瘦而憔悴,原本圆润的脸庞如今棱角分明,眼神中也透露出疲惫与迷茫。

    “这样的日子何日才是个头?”沈良停下手中的锄头,直起腰,望着远方,无奈地自言自语。

    沈家曾经是天津卫的大族,他家在天津拥有大片的土地和众多的商铺,在当地可谓是声名显赫。

    天启年间,为了支持辽东战场,朝廷开放了天津卫港口。沈家抓住这个机会,购置了一支小船队,专门开展与辽东、朝鲜、日本的海上贸易。海上贸易的利润极其丰厚,短短几年时间,沈家就积累了巨额的财富。

    他们用这笔钱在天津购置了更多的土地,到了沈良成年之时,沈家已经拥有十几万亩土地,成为当地当之无愧的一方豪强。

    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来得如此突然。贺涵担任天津总兵,沈家因为有一半的土地是军户的土地,被毫不留情地夺走。这是家族遭受的第一次沉重打击,但那时的沈良还心存侥幸,以为家族的根基深厚,还能挺过去。

    而一个月前发生的事情,彻底将沈家推向了深渊。大同军第八师攻占了天津卫城,彻底堵死了北方最后一条逃往江南的海路。沈家本有机会逃走,但他们万万没想到大同军会来得如此之快。当大同军的士兵出现在家门口时,全家都陷入了恐慌。

    从那以后,沈家开始走向毁灭。他们的家产被充公,土地被没收,曾经的辉煌瞬间化为乌有。他那些顽劣的兄弟,平日里仗着家族的势力,在当地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此时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有的被大同军枪毙,有的被关押起来。沈良虽然因为读书考科举,没有太大的恶迹,但也因为家族的关系,被发配劳动改造。

    种地虽然劳累,但对于沈良来说,并非完全不能忍受。他最难忍受的是这种日复一日、看不到尽头的辛劳。他常常在想,难道自己这一辈子就要荒废在这田地里吗?

    “种地也好,这些年北方天灾不断,把地种好,活命的概率总是大一些。”他只能用这样的话来安慰自己,给自己一点坚持下去的勇气。

    “沈良,谁是沈良?”忽然,田地里传来一个响亮的声音。

    沈良心中一紧,他看到一个穿着大同军军装的士兵,正四处高呼着他的名字。他的内心充满了恐惧,担心大同军又要对他不利。但周围的人还是把他的位置告诉了士兵。

    士兵快速地跑到他跟前,说道:“师长要见你,快跟我走。”沈良无奈地放下手中的锄头,拍了拍身上的泥土,跟着士兵向前走去。他的脚步沉重而迟疑,不知道等待他的将是什么样的命运。

    天津卫,总兵府。

    沈良在这里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甚至有几个在其他农场关押的叔伯和其他家族之人,而这些人也是神情迷茫,不知道大同军招他们来要做什么事情。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豪迈的声音传来道:“各位久等了。”

    “草民见过将军!”现场的众人神情惶恐的下跪行礼。

    杨秀头看到这幕哈哈大笑道:“我大同社不行下跪之礼,还是快快起来吧。”

    等所有人都起来之后,杨秀头道:“这次找你们过来是有个事要你们帮忙。”

    众人又马上道:“愿意为将军效力。”

    杨秀头道:“北方这两年屡屡爆发旱灾,大家也是清楚的,中原的粮食不够吃,我大同社就在想能不能用海外的粮食来填补,在我们天津卫北方有日本国,朝鲜国,用这两国的粮食来补全中原缺少的粮食,我大同社可以把海船还给各位,财产也能返还一部分,由各位去日本购买粮食,再返回天津港出售,我大同社愿意以双倍价格收购,不知道各位愿不愿意去朝鲜,日本购买粮食。”

    众人马上点头道:“愿意,愿意!”

    只要不让他们再回农场进行劳动改造,这些人做什么都愿意。

    杨秀头听完笑道:“海船在港口,各位可以招募水手准备出港,只要各位做好此事,算是立下了功劳,大家就是自己人,我大同社对自己人待遇还是不错的。”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21/1111082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