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311章 ,建国建制

第311章 ,建国建制


待漕运之事讨论完毕,孙元化抬起头,眼神中带着询问道:“都督,关于造船厂,不知您有何指示?”

    徐晨说道:“通州这里有不少经验丰富的船工,虽说他们平日里造的是漕船,与海船有所不同,但他们毕竟是熟练的工匠。你把他们带到天津卫去。我已嘱咐了东江镇的王二,让他们在辽东砍伐木头。辽东森林广袤,几十年上百年的木料众多,正合适用来造船。你去天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造船,造远洋运输的海船和渔船,壮大我们的海上运输力量,能造多少造多少,资金问题你找杨秀头去解决,缺少船工就到运河这里来招募,维持这3000里的大运河,最不缺少的就是造船工匠。”

    这可能是大运河少数的优点之一,培养出了一批造船的工匠。

    孙元化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都督,百年木料虽然适合造船,但不是砍下来就可以直接用的。木材里有大量的水分,需要阴干才能使用。像这种几十上百年的木料,必须要花两到三年时间阴干才行。如果都督想要制造的是宝船,那么三四年之后才能制造出第一艘宝船。”

    他解释的很详细,生怕徐晨听不懂,让他今年建造船厂,明年就要让他造出宝船来。

    “啊!”徐晨不禁轻呼一声,这还真是他知识的盲区。他只知道制造海船,木料年份越高越好,再加上从后世互联网上看到的那些像加勒比海盗的电影,知道橡木是造海船最好的原材料,但其他的确实了解不多。

    毕竟他生活的那个时代造船全是钢铁,互联网时代的人就是这样,什么都知道一点,但一问具体就抓瞎。

    徐晨低头陷入沉思,脑海中迅速搜索着后世的资料。突然他眼睛一亮说道:“我看过一本宋朝的古籍,上面记载了一种快速阴干木料的方法,就是制造一个干窑。这种干窑的温度不需要太高,仅比夏日的温度高一些,这样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把木料当中的水分蒸出来。据说用这种方法,原本需要三年才能阴干的木料,用干窑三个月时间就可以阴干。”

    孙元化眼前一亮,脸上露出惊喜之色:“好办法,都督,您是在哪本古籍上看到的?

    属下也去看一看,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用来制造宝船的技术。如今海上局势复杂,若能有更先进的造船之法,定能增强我们的海上实力。”

    徐晨无奈地摇了摇头:“是一本残本,名字我也忘记了。只记得当时看到这个方法觉得新奇,便留了个心眼。不过你可以先实验一下,不用怕花钱,若能成功,那可是大大缩短了造船的时间。”

    孙元化听后,虽有些失望,但还是恭敬地说道:“遵命!只是可惜不知那古籍之名,若能找到,或许能借鉴一二。”

    天朝上一个造船的高峰就是大宋,宋朝因为先天不足,面对的敌人又是游牧文明最强盛的巅峰时期,需要大量的钱财来对抗北方的游牧民族,所以他们大力发展航海业和造船业,其技术甚至超过了现在的大明。

    看宋元的海图,他们的船只行走的都是直线,而不用担心迷失在大海当中。可到了大明,那些海商基本上只敢沿着海岸线行走。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很简单,当年朱元璋为了防止有人用天象来攻击皇权,直接禁止民间的力量研究天文学,只有大明官方的钦天监能够研究天文星象。

    如此一来,华夏兴盛了几千年的天文学直接遭受到了重创,连牵星术都少有人懂,大明的船只在海上也就只能沿着海岸线走了。

    徐晨想了想道:“你此去天津卫,一方面要试验干窑之法,另一方面也留意搜集各类造船与航海的资料和技术。”

    这个时代不比后世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考古挖掘技术是真的可行,甚至后世有些国家也是考古挖掘技术。

    得到徐晨的指示之后,孙元化不敢耽搁,立刻着手挑选和组织几千造船工匠。几天后,他带着这些工匠浩浩荡荡地前往天津卫。

    夜幕降临,通州城的喧嚣渐渐平息,徐晨忙碌了一整天,正准备稍作歇息。高磊道:“都督,白天的时候有一个叫卢象升的人来找你,您要不要见他?”

    “卢象升?”徐晨微微一怔,很快反应过来,眼中闪过一丝期待,说道:“有请!”

    不一会儿,卢象升在高磊的引领下走进潮运总督府后衙。

    他身材高大,面容刚毅,虽身着朴素的长衫,但气质不凡。见到徐晨他拱手行礼道:“卢象升见过都督。”

    徐晨微笑着起身相迎,请卢象升落座,然后笑问道:“卢先生在大名府都不愿意见我,今日为何又要来见我?”

    卢象升神情略显尴尬,但很快恢复了镇定,干脆地说道:“败兵之将,耻于见人。而这次见先生,是因为大同社苛待天子,某想为天子讨个公道。”

    “苛待?”徐晨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卢象升神情严肃,言辞恳切地说道:“某亲眼所见,天子居住在一破旧的木屋当中,穿着陈旧的棉衣,吃的也只有咸菜、野菜。如此待遇,实在有失天子尊严。”

    徐晨淡然一笑,目光平和地看着卢象升,说道:“崇祯一家如此生活,那就不算是苛待了。有木屋住,有棉衣穿,有米饭能吃,这对大明普通的百姓来说,已经算是很好的生活了。”

    “我大同社要建立公天下,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目标,不需要我继续多说了吧。以后这片土地上,没有天子也没有贵族,只有公民。普通百姓能吃野菜、咸菜,崇祯自然也能吃野菜、咸菜。”

    “这……”卢象升一时语塞,徐晨这一句话,直接把他想了一天的说辞全给堵死了。大同社宣传要建立公民之国,已经宣传了好几年了,现在给崇祯公民的待遇,这个已经算是优待了。

    高磊在一旁听着,忍不住怼道:“都督和俺也在吃野菜、咸菜,他崇祯一个亡国之君吃点野菜咸菜怎么了?是不是要我大同报刊登告诉天下的人。”

    他越说越激动,指着府衙外面说道:“你看看通州的这些纤夫,他们不要说吃米饭,连野菜咸菜都吃不起。大明的这些官员都不做人,把人往死里逼。

    要俺说都督还是太仁慈了,没把他们杀了不说,还给他们吃饭。就应该把他们拉到通州,也让他们拉船,拉船拉慢了,就让纤夫用皮鞭打他们,也让他们吃草皮,啃树根,让他们尝尝自己做的孽。”

    高磊有着朴素的正义观,认为对待地主士绅就应该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他们当初如何压迫百姓,就应该再被百姓压迫一番,让他们也尝尝滋味。

    卢象升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如何反驳了,纤夫生活悲惨他知道,但他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他也不是漕运总督,他只能解决自己治理州府的问题,但对比大同社,他觉得还算安稳的大名府,其实也不过是矮子里面拔高子。

    像大同社这样彻底清扫帮派、土匪、流氓,赈济灾民,均田安抚百姓,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流民的方法。

    徐晨走到卢象升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充满自信道:“卢先生,新时代已经被我们大同社开启了。在北方这片土地上已经没有了三纲五常,君臣大义。等我军打到江南统一天下,这片天下将会彻底摆脱君主制的桎梏。

    你也要想办法把自己脑海当中的君臣大义、三纲五常清理,以后的天下将会是人人平等的天下,没有谁比谁更高贵。”

    “崇祯在我眼中就是个普通的百姓,我不会特意虐待他,也不会重视他,他以后生活的怎么样?靠他自己的本事。我现在工作的重点是让这片土地上少死几个人,多吃几口饱饭。”

    卢象升苦笑道:“是某自大,误会都督了。”他此时才反应过来,大同社不是一般意义的造反,不能用以前的规矩代入。

    徐晨看着卢象升,真诚地说道:“卢先生算是大名少有有良知、有底线的人,所以我才愿意和你说这么多话。同时我也最后劝告卢先生一句。新世界已经开启了,卢先生不应当怀念以前的旧世界,而应该敞开胸怀地接纳新世界。我相信我们大同社建立的新世界,更加能发挥出像卢先生这种有道德、有底线人的才能。”

    卢象升想了想,说道:“都督这算是在招揽某?”

    徐晨点点头,说道:“是,现在大同社缺乏理政人才。读圣贤书不只有忠君报国这一条路,还有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卢象升陷入了沉思,大同社的种种举措,确实让他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充满希望和变革的世界,说他不想加入这样一个新世界,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是假的。

    但要他一下子抛弃自己多年来所坚守的观念,接受一个全新的理念,他还需要一些时间。

    过了许久,卢象升抬起头来,目光坚定地说道:“某还需要一些时间适应都督你说的新天下,请都督给某一点时间。”

    徐晨微笑着点点头,说道:“可以。”

    他也不强求。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卢象升会逐渐理解并接受大同社的理念。

    崇祯五年(公元  1632年)3月  5日,京城的天空略显阴沉,春风吹过,下了几场小雨,这让直隶的百姓欣喜。

    对干了好几年的北方来说,下雨就是好兆头,尤其是大同色均田,分到土地的农户都热情高涨的打算大干一场,畅想着来年白面馒头吃到饱的生活。

    刘永、李文兵、胡益堂、桑文等大同社高层,一路风尘仆仆,终于从长安抵达京城。他们身着朴素却整洁的衣衫,脸上带着疲惫,但所有人都精神奋亢。

    大同社的高层汇聚,一场建国的正式会议开启。

    会议室内,桌椅摆放整齐,刘永等人刚刚坐定,还未来得及详细阐述心中关于建立合适国号的想法,徐晨便面带微笑道:“诸位,关于国号,我和几位同仁已经商议出一个结果,叫民朝,全称公民共和国。”

    此言一出,刘永等人的脸色瞬间变得难看。刘永眉头紧锁,心中暗自嘀咕:“民朝!这和明朝发音如此相近,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天下根本就没改朝换代。都督取名字一如既往的烂啊。”

    但是徐晨取的,他们也只能无奈接受。接下来讨论年号时,刘永清了清嗓子,说道:“我等经过商议,认为年号定为‘大同’颇为合适。《易经》有云,‘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大同即大和,此年号暗合乾道变化,寓意着我们的事业能如天地之道般和谐昌盛。”

    徐晨微微点头,对此并无意见。但他还是说道:“我们大同社是公民之国,所有人都是国家的主人,自然不存在君主更替,也不需要像以往朝代那样频繁变更年号。就以我们建立大同社的那一年为大同元年。

    而今年就是大同  8年。以后我们的大同事业能走多远,年号就延续多久。”

    后世的学生应该会感激我,再也不用背诵那么多年号了。

    刘永等人听后,相互对视了一番,纷纷点头认可,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大同社的创新理念,也彰显了与传统王朝的不同。

    前面关于国号和年号的讨论,虽然众人有不同看法,但总体来说还算平和。

    然而,当话题转到朝廷的政治体制和各部的权力分配时,会议室内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毕竟,这关乎着每个人在未来新朝中的利益和地位。

    徐晨站起身来,目光扫视着众人,严肃地说道:“我们建立的是公民之国,没有君权。那么,依附于君权的内廷、后宫、外戚、勋贵制度通通都要废除。以后这片土地不会再有选秀,也不再允许出现太监。”

    刘永听后,迟疑了一下,开口问道:“那岂不是只有相权了?”

    徐晨微微一笑,耐心解释道:“并非只有相权。相权是相对于君权而言的,在我们的共和国里,这两种权力都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中央集权。我们民朝的法统来自公民议会,由公民议会来监督我们施政,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刘永问道:“那紫禁城该怎么办?住在里面的宫女,太监,我等于如何处置?”

    徐晨道:“紫禁城就做一个博物馆,以后所有的公民都可以参观,至于太监可以暂时做紫禁城当中的工作人员,让他们和百姓介绍紫禁城的方方面面,了解封建君王是如何压榨百姓,甚至这些太监可以当演员,让游客花点钱亲身体验一番如何当君王,只有真正做到那个位置,才能对封建君王去魅。”

    徐晨越说越兴奋道:“太和殿更是要重点打造,像什么可以坐龙椅,半柱香要花多少钱,如果想继续体验当帝王的感觉,穿上龙袍做又是一个价格,请太监扮演大臣处理政务又是另外一个价格。”

    后世的文旅项目不是有那么多不夜城,现在京城弄一个不夜城,既可以反帝反封建,还可以赚钱,同时还能安置太监,真可谓是一举三得。

    “啊!”他们没想到徐成会如此激进,穿龙袍,坐龙椅,扮演皇帝这是什么天马行空的事。

    但一想觉得公民是国家的主人,人人自然有资格坐龙椅。

    徐晨继续道:“那些宫女,这安置在纺织厂,她们愿嫁人的我们出一笔嫁妆,让她们可以有一个安稳的生活,这件事情由桑文你来负责。”

    “遵命!”

    徐晨道:“以后民朝最高领袖叫元首,统帅全国的军政监督大权。”

    李文兵突然站起身来,恭敬地说道:“《尚书·益稷》记载‘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用‘元首’来称呼我们民朝的最高领袖,这个名字很贴切。”

    这里的‘元首’原本用来指代君主,将君主比作头脑,强调君主在国家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和主导作用,如同头脑对人体的支配一样,君主的决策和领导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兴衰。虽然‘元首’不是帝王,但这个称呼能直观地表述出其地位。”

    其他几人听后,纷纷低声诵读“元首”这个称呼,细细品味其中的含义,随后纷纷点头认可。从此,民朝最高领袖就有了“元首”这一称号。

    徐晨继续说道:“元首之下,设立政务院,负责总理朝堂上的政务;军事最高机构是总参谋部,负责总理所有的军务;监督百官最高的机构是督察院。”

    刘永听完,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在他看来,按照徐晨的设定,这个国政府就相当于丞相府,那自己岂不是能成为新朝的丞相了。

    就在这时,张献忠站起身来,抱拳说道:“都督……不,元首,这总参谋部的名字不好听。‘参谋’听起来好像是辅助的机构,不如改叫太尉府。太尉在古代可是掌管军事的重要官职,这个名字更能体现其重要地位。”

    徐晨笑了笑,豁达地说道:“你们愿意叫太尉府,那就叫太尉府吧。”

    徐晨这些名字的变化倒不在意,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起名的水平有限,就不在这儿惹人嫌了。

    徐晨接着说道:“政务院统帅原本的六部,在此基础上,新增纺织部,由桑文担任纺织部尚书。如今纺织业发展迅速,设立此部能更好地推动其繁荣。”桑文听后,站起身来,神情庄重地向众人抱拳行礼,表示定当尽职尽责。

    “增加轨道部,由李自成为轨道部尚书。随着交通的日益重要,轨道建设关乎国家的发展和民生,希望你能带领轨道部为国家做出贡献。”李自成也起身领命,眼中充满了干劲。

    “新增水利部,由陈子龙为水利部尚书。水利是农业和民生的根本,你要肩负起这个重任。”陈子龙同样起身,坚定地表示会全力以赴。

    “此外,还要新增墨院和鲁班院,主要是培养技术官员和技术大匠。这两院暂时由我来统帅。”

    徐晨对自己的定位就是,尽量推动这个世界科技发展,想要这个世界不退步,那就只能尽可能的加强这个世界的生产力发展,而在这个世界应该没有人比他更懂如何发展科技。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21/1111082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