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331章 ,想要求和的皇太极与立规矩

第331章 ,想要求和的皇太极与立规矩


张溥等人所在的包间不远处,有一个装饰风格略华丽的包间,这里正坐着孙可望和一众蒙古部落首领。他们围坐在一起,眼睛紧紧盯着戏台,看着演员们正演绎着一场精彩绝伦的勾心斗角戏码。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这出戏里复杂的权谋争斗或许晦涩难懂,但对这些在草原上摸爬滚打、历经无数权力博弈的部落首领来说,台上的场景就如同他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他们在部落权力的金字塔中层,他们既要牢牢压制住下面的小部落首领,确保自己的权威;又要像走钢丝般小心翼翼地讨好并防备着上面的林丹汗、皇太极,以及如今崛起的大同社。

    曾经,蒙古铁骑纵横天下,开启了黄金家族的盛世。然而,时移世易,如今的天下格局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不得不认清现实,现在已经不是蒙古人独霸一方的时代了,他们甚至没有资格登上争霸天下的舞台,为了部落的生存与延续,他们必须讨好各方霸主。

    在这些部落首领心中,皇太极曾是一个相对容易接受的选择。皇太极对他们的要求主要是出兵协助征战中原,对于他们在部落内的权力和地盘基本不予干涉。部落首领们依旧可以在自己的地盘上发号施令,大漠广袤无垠,别的或许稀缺,但从不缺能骑马打仗的士兵。他们可以轻松地从部落中挑选出精壮的勇士,为皇太极的征战提供兵力支持,而皇太极也能回馈他们战利品,同时还不影响他们的权利。

    但大同社的出现,却打破了他们原有的平静,原本中原的霸主被他们三拳两脚打的半身不遂,战无不胜的女真人,被他们压在辽东一小块土地上,不敢动弹,林丹汗更是被大同社一击格杀,连他的妻儿都臣服了。

    大同社在他们的地盘和部落推行改土归流政策,这极大的动摇了他们的根基。

    大同社的官员深入部落进行管理。这些官员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管理制度和文化理念,改变了他们延续已久的生活习性,现在牧民更加适应大同市的官员,部落首领们的权力和威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感到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

    然而他们却不敢轻易反对大同社。首先,在武力方面,他们与大同社的差距犹如云泥之别。

    孙可望一万多骑兵,就能够轻而易举地横穿整个大漠。草原上的任何一个部落,在这股强大的力量面前,都如同脆弱的纸糊堡垒,根本无法抵挡孙可望的一击。在场的部落首领们心里都清楚,与孙可望为敌,无异于以卵击石,所以他们都极力避免与大同社发生冲突。

    其次,大同社的政策对底层牧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大漠底层牧民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不确定性,游牧生活居无定所,时常面临着自然灾害和食物短缺的威胁。

    而大同社的官员来到草原后,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为牧民们分配牲口和牧场,帮助他们建造更加结实耐用的砖石房屋。还教会牧民们搭建青储饲料塔,让他们能够用更少的牧场饲养更多的牲畜。

    底层牧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日子越过越安稳。在这种情况下,底层牧民对大同社充满了感激和信任。如果部落首领们反对大同社,底层牧民很可能会站在大同社一边,甚至会为了保护自己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而砍下他们的头颅,他们太熟悉蒙古人的习性了,有奶便是娘,根本不会有什么忠诚可言。

    最后,大同社在经济上的大方让利,让部落首领们也难以拒绝。今年从大漠运输到中原的黄牛数量超过了五十万头,每头黄牛的平均售价达到了十两白银,这个价格是以前晋商收购价的两倍多。仅仅这一项,就为草原带来了超过五百万两的收入。

    此外,卖给大同社的羊多达几百万只,各类马匹超过二十万匹,羊毛更是超过了三百万石。大同社还设立了大漠商社,部落首领们只要拥有百分之一的股份,一年就能赚得上万两银子。

    有了这些丰厚的收入,部落首领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可以品尝到中原最昂贵的茶叶,穿上中原最华丽的服饰,住进中原风格的顶级宅院。就连喝马奶,他们也要加上最多的糖和最贵的茶。闲暇时,他们还能出门欣赏戏曲、听评书、观看各种杂技表演,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比在单调乏味的大漠中不知好了多少倍。

    在大同社强大的武力威慑、惠民政策的吸引以及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对他们则是以金钱收买,每一项都打到他们的软肋上,他们既不敢反抗,也不想反抗。

    这时,额泽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和小心翼翼对孙可望说道:“将军,我等有一事相求。我等希望能请元首修建一条从大漠联通长安的轨道。”

    现在这些蒙古部落首领我知道大漠的货物如此值钱,羊身上的每一样东西都能卖钱,牛马更是如此,以前他们的钱都被那些奸商赚,现在他们没有中间商自己赚这份钱,对于商路他们就更上心了,大漠上一年只能卖几百万头牲口到中原,这个数字太少,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收入,他们迫切需要一条更加便利,用量更大的商路,大同社建立的轨道就给了他们希望。

    要是有了这条轨道,大漠的货物就能快速运到中原,运输量必然能翻上一倍,他们的财富也能增加一倍。可现在距离他们最近的轨道在延安府,他们得赶着牲口走上几百上千里的路程才能到那里,这一路上既浪费时间,又消耗牲口,实在是太不划算了。所以,他们希望大同社能把轨道修到大漠当中来。

    孙可望微微点头说道:“某可以向元首转达你们的请求。而且,你们也可以在公民议会上正式提案。以大同社对发展商贸的重视程度,这个提案通过的可能性非常大。”

    经济上的让利他不在意,他更加在意这条轨道联通大漠之后,大同军可以在一日之内杀到大漠,对于镇压大漠极其有利。

    额泽听了,脸上立刻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他连忙起身,双手抱拳,恭敬地说道:“如此就多谢将军了。若真能建成这条轨道,我等部落与大同社的情谊必将更加深厚,往后定当全力支持大同社的各项举措。”其他部落首领们也纷纷附和,脸上的笑意是忍不住的,仿佛看到一条金河涌向他们。

    吴克善看着被各大部落首领围着的孙可望,露出了迟疑的脸色。

    这段时间科尔沁部落发展的不差,去年他领兵帮的大同社攻占了北地,战事结束之后,大同社极其大方,他本人得到了五千两赏赐,元首在京城还赐了一座宅院,两个店铺给他,每个蒙古士兵都得到了10两银子的赏赐,战死的士兵也得到了抚恤。

    元首和他父亲商议之后,把那些士兵的家属接到了直隶,愿意种地的就种地,不会种地的也给了他们一份差,由大同社来养着父母孩童,这把其他的蒙古士兵羡慕坏了,一群蒙古人的后代却成为了京城百姓。

    对科尔沁部落也是极其大方,大同社的商队直接来到他们的部落,高价购买他们的羊毛。牛羊战马,草药等货物,同时低价卖给他们粮食,铁器,布匹各种生活用品和工具。

    这一套连环的经济拉拢直接让科尔沁成为了大同社最忠实的盟友。

    他父亲也表现出高超的外交技巧,派他两个弟弟和科尔沁中小部落首领的子嗣来到京城,加入了大同社创办的军校和政务学院,表现出全面臣服的态度。

    而他之所以如此迟疑,是一个月前,他妹夫皇太极派了使者到科尔沁部落,请他父亲牵线搭桥与大同社商议议和,最后这件差事被他父亲安排在他头上,他担心很难完成这份差事。

    等其他部落首领和孙可望交流完之后,他小声询问道:“将军,皇太极派遣使者,托我父亲给元首递个话,他愿意去国号,帝位,让出沈阳的地盘,向元首投降,他将带领女真人撤到辽北,为元首永镇北方,只求元首给女真人一条活路。”

    孙可望听到这话脸色迅速冷淡下来道:“在女真人叛乱之前,辽东有500多万百姓,而如今只剩下几十万了,大同5年,皇太极领兵入关,杀入了上百万直隶的百姓,你认为这笔血海深仇,女真人不付出代价,战争能停止。”

    “这笔血海深仇只能是以血还血,以命偿命。皇太极如今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无条件投,让我大同社审判所有女真人的罪孽,要不就是我大同社打到沈阳,以战争罪审判皇太极他们,除此之外别无他路。”

    吴克善当即严肃道:“我只是传话,对于元首的任何决定,我科尔沁部无条件赞同。”

    当世最强大的英雄就是元首,他们科尔沁部落好不容易投靠了大同社,抱住了元首的大腿,他可万万不敢因为女真人的事情,得罪元首,所以他在知道大同社的态度之后,马上和皇太极切割,并向元首表达忠心。

    孙可望这才满意的点点头。

    大同八年  11月  12日,京城,太和殿。

    万人瞩目的公民议会终于在此日召开,整个北方行省议员,官员,西域各国的使者,蒙古的各部落首领,甚至还有很多江南学社都汇聚一堂。

    徐晨本不想在紫禁城当中开这场会议,只可惜6月的大雨打乱了建设的步骤,原本要建设的议会大殿,因为下雨还没完工,而整个京城适合开这种大型会议的建筑,只剩下紫禁城的几个大型宫殿。

    这场议会极其庄严~~~。

    选取了徐晨为战时元首,拥有行政,军事,立法等权利~~~。

    这之后才是各个行省争夺支付转移的话题,大家都想要元首府提供财政支持,修水坝,水渠,水利设施,优先修筑他们境内的轨道,请元首府支援作坊工匠,支持他们建立工业区等等。

    但哪怕是大同社财政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度的支持所有的要求。

    徐晨道:“各个行省优先修水利设施,以各个行省水浇地数量决定修建轨道的工程。”

    “想要作坊和工业区,就比孩童上学率,义务教育普及的好的行省,元首府优先支持建设工业区。”

    罗伟问道:“元首,我等自己筹集资金修筑轨道,只求元首府提供技术支持可不可行?”

    徐晨一脸诧异,去年才清洗了江淮地区,这么快他们就有了有钱人?

    会议结束后徐晨调查一番,才知道支持他们修轨道的居然是关中的商贾,他们这几年在大同社的支持下,发展极其迅猛,尤其是大同社铁拳镇压了其他地方的士绅,他们的竞争对手也一扫而光,现在关中的商家在整个北方扩张。

    徐晨看着刘永道:“你家人也想要修轨道?”

    刘永尴尬道:“我父亲说要给我留下一份铁杆庄稼,元首你拒绝就是了,不必在意。”

    赶到京城的李文兵道:“这其中还有不少家族都是我大同社员,就像这个起头的高秀英,以前高迎祥是义军,她经商还说的过去,但现在高迎祥已经成为了我大同社将军了,难免会有人为了讨好高迎祥而给高秀英带来便利。”

    “大明是如何亡的,不就是这些勋贵,官员家族霸占田地,矿场,而后偷税漏税,把一个大明王朝蛀的千疮百孔,今日不限制他们明日大明就是我大同社的下场。”

    刘永道:“元首,某可以让刘家把产业都给捐出,我的俸禄足够养活一家人,但大部分大同社员他们的俸禄最多养活自己的妻儿,顾及不到家族之人。

    如果一刀切不允许他们经商,允不允许他们去做夫子,做我大同社的官员,如果允许,一地官吏都是社员家眷,我大同社干脆弄个传俸官得了。

    如果不允许,那我们大同社是不是要养着他们?

    但这又不成了我大同社的皇亲国戚,现在我们光社员就有十几万,他们的家人只怕突破了百万了,这么多人,我们大同社又怎么养得起?”

    听完刘永这番话,大家也觉得很有道理,总不可能一人当差,其他的所有人都不能做事吧。

    但如果现在不堵住这个口子,大明已经给他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大明任何赚钱的行业都被这些地主士绅把持着,不给普通百姓留任何一条出路。

    徐晨想了想道:“现在我大同社已经立国一些规矩现在就要立好,县令以下的官员,不限制他们家属从业,但经商不允许在他们的属地,县令,知府以上不允许在同行省经商,尚书以上的职位,家属特定行业不允许进入,同时为了取信天下的百姓,尚书以上的官员要定期公示财产。大家觉得如何?”

    李文兵点头道:“这样既可以兼顾社员的家庭,又可以向天下人展示我大同社公平,某同意。”

    刘永想了想也同意,大同社三巨头都同意了,其他执政也纷纷同意

    而后他看向赵叔道:“统计一下,有家人经商的社员,告诉他们设立新规,该禁止经商的禁止经商,该上报财产的上报财产。”

    赵叔道:“遵命!”

    徐晨看到这次各地的商人联合当地官员提议修轨道之事,这种事情堵是堵不住的,只能正确引导。

    他想了想道:“为了支持产业的发展,我提议再成立一个经济产业省,每年定期召集民朝的行业巨头议事,帮他们解决发展的难题和困。”

    刘永点头道:“某同意。”

    李文兵道:“同意!”

    其他大同社执政纷纷同意。

    有上次的教训,不敢写的太详细了。见谅。

    

    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21/1111080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