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368章 ,激烈变革的江南

第368章 ,激烈变革的江南


李岩虽然请了外援,但他自己却不是一点行动都没有。来到金陵城的这两年,他一直密切关注着金陵城各大作坊内工匠和奴工的生存状况。深入到各个作坊周边,与工匠们交流,了解他们生活上的困惑,内心的委屈和不满。倾听他们的苦难与心声。

    他把自己这两年多来整理的,关于金陵城各大作坊内工匠、奴工生活条件、生活状态的情况通通都详细地写了一遍。尤其是那些累死、伤亡、过劳死等各种事件死亡的工匠他们的故事,他更是写得格外用心,每一个细节都力求真实还原,要让人们亲眼看到那些悲惨的场景。

    而后,他召集散布在金陵城各地的大同党成员大同社员接到通知后,纷纷从城市的各个角落赶来。

    李岩站在众人面前,神情严肃地说道:“顾六,汤志你们带领同志们把这份文件印刷5000份,明日晚上张贴在整个金陵城各地,要让整个金陵城的百姓,要让天下人知道那些大户士绅盘剥工匠。”

    顾六和汤志齐声答道:“遵命!”

    几十号大同社员立刻行动起来,他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调配油墨,有的负责操作印刷机,有的负责整理纸张。整个印刷场地一片忙碌的景象。他们忙了一个晚上,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但没有一个人喊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把这些文件印刷了5000份。

    第二天晚上,夜幕降临,大同社员们分散在各个市坊。他们怀揣着文件,小心翼翼地避开巡逻的士兵的目光。到达目的地后,他们迅速地行动起来,把文件张贴在围墙、城墙等显眼的位置。

    于是第二天,整个金陵城轰动了。火烧作坊本就是大事,那火焰有十几丈高,整个金陵城都看得到。大家因为这事情议论纷纷,尤其是后面锦衣卫都下场抓人,更引爆了全城的热点。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谈论着这件事情,各种猜测和传言满天飞。

    这下通过李岩写的文章,大家终于知道事件的前因后果。人们围在张贴文件的地方,仔细地阅读着上面的内容,脸上露出愤怒和同情的神情。

    他们知道那些大户不做人,却没想到那么不做人。一天做6个时辰的活,而且工作强度极大,把人往死里用,人累死了就直接丢出去,就像丢弃一件破旧的物品一样,人死了,机器也不歇,不怪那些工匠要反抗了,这个再不反抗命就真没了。

    一时间,整个金陵城的百姓对那些作坊主破口大骂,指责那些作坊主不是人,是畜生。街头巷尾,人们的咒骂声此起彼伏,那些作坊主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金陵城,南市楼。

    这是整个金陵城最古老的酒楼,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兴衰变迁。它有200多年的历史,是当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督造的,和后世那些假冒伪劣的百年老字号完全不同。

    200多年过去了,大明都衰败了,但这座百年老字号的酒楼却依旧是繁华火爆。它装修豪华,大堂里的梁柱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墙壁上挂着名人的字画,灯光柔和而明亮。酒楼规模宏大,一次性能容纳几百位客人就餐,每到用餐时间,这里总是宾客如云,欢声笑语不断。

    而在这里的一间包间,钱谦益请了黄道周、刘宗周两人相会。包间里布置得典雅精致,一张圆桌摆在中央,桌上摆满了美酒佳肴。

    钱谦益手中拿着一张粗糙的文件,痛心疾首道:“看看侯恂这几年他在做什么,为了搜刮钱财,放了那些奸商如此盘剥工匠,以至于造成了官逼民反的局面。”

    他的声音充满了愤怒和不满,脸上的肌肉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但实际上他是在压抑自己内心的喜悦,最近他在谋划联合多地的资政,想要扳倒侯恂取而代之,这不就是最好的把柄。

    “玄幼,启东,你们二人是天下仰望大儒,更是福建行省的资政,难道就看着侯恂霍乱朝纲?”

    黄道周、刘宗周二人即便不看上面的文书,也知道其中的内容,毕竟整个金陵城已经传的沸沸扬扬了。他们也听出了钱谦益的意思,他这位老朋友最近时间动作很大,大有重新成为东林魁首的意思,现在是想请他们帮助。

    黄道周想了想,轻轻叹了口气道:“受之,你一身本事都在做学问身上,做官是斗不过侯恂的,还是安心在家乡做学问吧,贸然卷入官场,某担心你会摔个粉身入骨。”

    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谁都想按照自己的心愿改变天下,南明朝廷在大同社的压力,地方大族士绅即便是再不愿意,但面临大同社抄家的风险,他们还是吐出了一部分利益。

    连黄道周,刘宗周这样专注于学问的宗师,他们也按照自己的想法对天下进行了一定的改变。

    大同社讽刺南明朝廷上下,口中有大义,心中无实践。以大义牺牲农户的利益,对自己的利益就是锱铢必较,不过是一群披着画皮的伥鬼。

    黄道周和刘宗周两人不服气,为了证明江南也是有实践的,两人在家乡号召大户士绅把地租减到三成五,不要把朝廷税收的压力转嫁给农户,让他们破产,又号召农户尊重地方大族,定下乡约,双方互尊互爱,共同发展。

    只可惜他们的想法非常好,但实践却是极其不如人意,地方大族这两年承受南明朝廷的压力极大,税收那是翻着倍往上涨,但朝廷势大,江南之外又有大同社虎视眈眈,他们又斗不过侯恂,也就咬牙忍着,承受了这一笔税赋。

    但现在黄道周,刘宗周两人要他们在对朝廷退让的情况下,还要对百姓也退让,一向是他们把税赋的压力转嫁给百姓的,什么时候轮到百姓来占他们的便,这不是倒反天罡,百姓有几把刀,几把枪。

    黄道周和刘宗周两人在家乡实践一年多,但他们既没有强大的武力镇压大户士绅,又不肯组织农户去反抗大户,还不敢打破大明的框框条条,两人凭借着自己的威望改革了一年多,最终还是失败告终。

    这事情对两人的打击非常大,几乎摧毁了他们从政的想法,也让他们对侯恂有了三分理解,侯恂再怎么残暴,不过好歹是真在做实事,他们两人想法再好,也不能落之于实践。

    所以黄道周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三人书生意气太重,所以哪怕自己没有在南明朝廷成为高官也满不在意,但显然他这位老友很在意,也很不甘心被排除在朝廷之外。

    钱谦益如此兴致勃勃要和侯恂斗,他好像已经看到了钱谦益未来可能遭遇的困境,搞不好可能连命都保不住。

    刘宗周劝说道:“现在天下变化的太快了,我等已经老矣。还是安心留在家乡,钻研学问的好。”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和感慨,岁月的沧桑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这几年天下变化的太快了,快得他们已经不能适应。几年前他们还是学问宗师,在讲学的时候受到所有京城士子的热烈追捧。

    那时候,他们站在太学的讲堂,口若悬河地讲述着自己的学问,台下的学子们听得如痴如醉,眼中满是崇敬和向往。

    但就这两年他们的学问就受到了所有士子的冷遇。江南激进的士子,喜欢大同社的思想,他们跑到江北加入大同社,成为开创新世界的一份子。

    保守一点的士子追捧张溥思想,认为青年当自强,当革新天下。而刘宗周的慎独之说被认为是为那些保守官僚张目的思想,既陈旧又迂腐,简直臭不可闻。

    黄道周的学说重视天人感应思想,甚至谶纬学说。要知道现在的江南连主流的宋明理学都逐渐被读书人抛弃,他居然在玩比理学还要早的版本的天人感应,谶纬学说,更加没有多少人重视。

    几年时间,他们荣耀和辉煌已经一去不复返,他们的学问仿佛被时代的浪潮无情地抛弃。

    这次二人来到金陵门可罗雀,再也没有那些包围他们的士子想请教他们学问。从某种程度来说,三人都是南明朝廷的失败者。

    只是黄道周、刘宗周两人已经认命了,也分不清楚什么是先进,什么是陈腐,他们想专注自己的学问,不管天下的是是非非。他们每天沉浸在书海之中,想要与古人对话,寻找心灵的慰藉。

    但钱谦益还没有认输,他还想奋斗一次。要说钱谦益这两年最恨的人是谁,排在首位的就是侯恂。他在自己的老巢抢了自己的首辅的位置,这就是在他的父老面前狠狠的甩了他一巴掌,让他无脸见江东父老。自视甚高的钱谦益一直难以接受,每当想起这件事,他的心中就充满了怨恨和不甘。

    第二,仇恨的人就是文震孟,明明他才是东林党资格最老,文采最出众的人,这东林魁首的位置应该是他。

    结果文震孟因为把天子带到江南来了,在东林党取代了他的位置。更关键的是两个卑鄙小人居然联合在一起,打压排挤他,只给他一个资政的位置,连个阁老尚书都不愿意给他,直接把他排挤出南明朝廷之外了。

    钱谦益这两年一直是南明朝廷的看客,每天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侯恂和文震孟在朝堂上呼风唤雨,而自己却只能在一旁暗自生气,看着两人大权独揽,他人都快扭曲了。

    好在今年他时来运转。侯恂盘剥士绅大户,文震孟挑拨青年士绅排挤老臣,这半年来不管是地方士绅,还是朝廷的官员又重新开始联络他,话里话外的意思,他才华高,资格老,朝廷这首辅应该是他的,东林党魁首的位置也应该是他的,如果钱谦益愿意争取,他们可以想办法帮助钱谦益成为朝廷的内阁首辅。

    于是钱谦益又开始活跃起来了,他四处奔走,结交各方势力,打算在今年的资政会上,罢免侯恂,起而代之。

    所以他今天参加这个宴请,明天参加那个酒会,他成为了他原本最痛恨的那种八面玲珑之人。但他不在乎,为了重新夺回失去的权力和地位,他愿意付出一切代价。

    大同十年(公元1634年)十月十六日,金陵城,来福酒楼。

    朱猛被一个青年引进包间,他一看到李岩,便爽朗地笑道:“李秀才这么着急找俺有什么事?”

    李岩笑着起身,先给朱猛介绍几位新加入的同志:“先给你介绍几位新加入的同志,这位叫顾六,是金陵城的一位纺织工匠,这位叫汤志,当过奴仆,尝尽了主人的打骂和屈辱,也做过渔夫,在风浪中讨生活,都是值得信任的同志。”

    而后他又对顾六、汤志介绍朱猛:“这位朱猛,是我大同社元老之一,领导过山西行省的起义军。那时候,他振臂一呼,无数受压迫的百姓响应他的号召,跟随他冲锋陷阵。他带领着起义军,为我大同社攻占山西行省立下了汗马功劳。”

    顾六、汤志眼中闪过一丝崇拜,连忙说道:“见过朱猛同志。”

    朱猛笑道:“都是同志,不用这么客气。”

    他的笑容和蔼可亲,让顾六和汤志原本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下来。

    而后李岩简单地说了一下几天前罢工事件,以及现在锦衣卫大肆搜捕当初的那些工匠。

    朱猛询问道:“领头的有我们的人吗?”

    李岩点头道:“领头的周磊是我们的人,他也被抓到了锦衣卫当中,现在锦衣卫已经放了那些被抓的工匠,但却没有把周磊给放了,我担心祖泽润发现了他的身份。”

    朱猛冷笑道:“发现了身份又怎么样,祖泽润难道还敢动我们的同志,他父亲已经上了我们大同社必杀的名单,祖泽润也想上去不成?

    这事情也好办。你带我去看看锦衣卫镇抚司在什么地方,我们直接闯进去把人救出来就是了,顺便炸了祖泽润的老巢,让他不要跳的那么欢,当心我大同军打过长江的时候对祖家赶尽杀绝。”

    他的语气充满了霸气和自信,让众人惊讶,仿佛祖泽润和他的锦衣卫就是跳梁小丑一般。

    顾六愕然道:“朱猛同志,不能小看祖泽润,他的锦衣卫在江南一手遮天,为人极其残暴。他们平日里横行霸道,随意抓人、打人,百姓们对他们敢怒不敢言。”

    朱猛满不在意道:“他父亲祖大寿,被我们打的逃到江南,祖泽润当初要不是元首心善,他都没机会逃到江南来。看来他已经忘记我大同社的威严了,我有必要让他回忆起当年在京城的落魄的样子。”

    想起当年祖泽润等的狼狈逃到江南,嘴角露出一丝轻蔑的笑容,这样一些失败者有什么好值得忌惮的。

    李岩道:“你有把握?现在还不是进攻江南之时,元首只怕给不了我们太多的支援”

    朱猛道:“你就是太谨慎了,从来都是别人怕我大同社的,什么时候轮到我大同社怕他们,元首给不了支援,但江南万万百姓却是站在我们一边的。”

    朱猛的豪气给了众人信心。

    顾六询问道:“我大同军能不能打进南京城,那些大户太不做人了。我们在纺织厂做工一做就是6个时辰,天气冷一点还好说,天气热的时候,纺织作坊就和蒸笼一样,每日都累的精疲力尽。我们不少兄弟姐妹就是做着做着中暑,直接被热死了,那些大户倒好,尸体还未凉,把人搬走,继续开动机器,根本不把我们当人看。”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眼中闪烁着泪花,他从小吃百家饭长大,受尽了这些大户的苦楚,但凡有办法,他愿意和那些大户同归于尽。

    李岩道:“元首现在在修黄河大堤,短时间分身乏术,大家最多再忍耐两年,我大同军必定进攻江南,到时候江南的一切罪恶都会得到清算。”

    说句实在话,来到江南之后他是极其失望的,他本以为江南繁华,这里的百姓能生活比江北的百姓好一点,但现实就是这里的百姓过的和北方的百姓一样差,照样处于忍饥挨饿,每天都要垂死挣扎的求活。

    南方的富裕只是那些大户老爷们的富裕,当地大户是不愿意让出一丝工匠能存活之外的钱财。

    甚至大同社卖到江南来的先进机器,反而成了帮凶,原本工匠只用做到天黑,但有了廉价的煤油灯之后,工匠就要每日做到子时,土豆,红薯,玉米等抗旱的粮食出现在江南之后,工匠连陈米都没有资格吃了。

    原本低效的机器,换上了大同社的机器之后,就成为了吞噬人命的恶魔,江南发生的事情对他改变极大。

    让他意识到,机器再先进,生产的财富再多,那也只是让那些大户多去几趟秦淮河上的花船,没有强大的力量来限制他们,他们甚至不愿意花一文钱给工匠去改善生活,甚至花船上的妓子全是普通百姓的儿女,对普通的百姓而言,江南照样是地狱。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21/1111076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