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 第274章 学术造星计划

第274章 学术造星计划


“稍后水木大学还有一场欢迎仪式,您还得准备一下。”

    礼宾车上,秦浩从前排转过头来低声道。

    是的,他也跟着一块上了车。

    这次出行只有总参那边的人是临时增添的,他一直执行的都是洛珞的保卫任务,不会因为回国就结束。

    只不过借着这次马德里之行,他可以从地下转为光明正大的保护了。

    “啊……好,茜茜你跟我一起吧,一会儿我们再回家。”

    洛珞还有点没有从刚才的场面中缓过来,经秦浩一提醒,连忙说道。

    至于刘艺菲,他也没有想让她先回家,休息不差一这会儿的时间,现在刘艺菲跟他待在一起,无论在哪个场合公开出现,对她都只有好处。

    这个道理刘艺菲的爸妈是最清楚的。

    早在洛珞获得菲尔兹奖,刘艺菲陪同他一起接受采访的画面出现在新闻里,刘小丽就高兴的不能自己。

    虽然她和洛珞家里清楚两人目前的关系进展,但不代表外界也知道,不乏一些个人或公司,以为刘艺菲对于洛珞来说,就像是娱乐圈其他女明星之于一些大咖或者大导一样。

    但有了这个画面,女儿的事业算是稳了。

    而另一边华国驻法使馆秘书办公室。

    液晶屏幕同样的画面无声流转。

    安邵康靠在深棕色真皮沙发上,他端起白瓷茶杯,动作沉稳依旧,可杯沿氤氲的热气下,指节却微微泛白。

    “老安,看傻了吧?”

    身旁的同事指着屏幕上缓缓驶离机场、由国宾摩托车护卫开道的纯黑车队,声音里难掩唏嘘:

    “国士之礼啊……这规格,上次动用还是给那位元勋荣归,你家菲菲丫头……以后了不起了。”

    安邵康的目光穿过升腾的茶雾,落在屏幕上女儿挺直站在洛珞身侧、唇边那抹沉静微笑的侧影上。

    他没有回应同僚的调侃,只是缓慢地、深深地将杯中的茶水饮尽,眼底翻涌的复杂波涛最终沉淀为一丝释然的暖意。

    同样的道理刘艺菲当然也明白,轻轻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她同样也没有缓过来。

    一直到礼宾车开到水木大学外,离着几百米,洛珞便清晰的看到了校门口挂着层层欢迎的条幅,至于欢迎的对象,除了他还有谁。

    最关键的是,条幅下面又是乌泱泱的一群人,旁边还有媒体记者长枪短炮的守候着。

    这下他实在是没忍住心中的疑惑:

    “这也太隆重了吧”

    他知道自己拿了菲尔兹奖肯定会被欢迎,但从机场到学校,这欢迎的阵仗也太大了吧。

    “这……都是上面安排好的”

    秦浩回答道,他知道的情况也不多。

    其实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盛大的局面,还要从洛珞拿到菲尔兹奖的消息刚传回来说起。

    ……

    烟雾在投影光束中缭绕。

    椭圆桌前,老者敲了敲桌面:

    “菲尔兹奖是数学界诺贝尔,洛珞是华国摘金第一人!按惯例该由教育部牵头欢迎,但——”

    他调出保密档案投影:

    ““尘埃之怒”总顾问、长五首席设计师……哪个头衔都比菲尔兹奖得主更要命。”

    国安代表茶杯重重的放下:

    “上个月截获的情报显示,境外三个组织重新评估了洛珞的信息,若按两院院士规格公开表彰,等于向全世界标注重点目标。”

    总参代表翻动方案:

    “常规流程是高校座谈会加媒体专访,但菲尔兹奖得主身份能合理覆盖特殊安保,我们建议…”

    他指向屏幕中央加粗的标题:

    “所有宣传聚焦数学成就,用千禧难题的光环掩盖其他身份。”

    “还是按照之前的方针,隐真示假,明修栈道。”

    居中的领导忽然开口,指尖划过洛珞在ICM会场黑板前背影的照片:

    “给他铸个数学金身,让全世界只看见他握着粉笔……看不见他手里攥着的大国重器。”

    这个方案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本来他们就一直愁苦于洛珞做了那么多贡献,一直不求回报的,他们该如何奖励这个年轻人。

    物质奖励吧,俗不俗不说,就他们的了解洛珞手里的那个科技公司起码也值十几亿,这还是在高速发展阶段,根据评估未来的发展市值几十也不一定能挡住。

    权利呢,人家也一点不喜欢,副厅级待遇的总设计师位置,都能说推就推。

    在名气上他们还是一直压着人家,也不是个事,

    就这样,继续维持“隐真示假”……不,这次应该是“隐真示真”的路线,不仅不对洛珞获奖的信息控制,反而要大肆宣扬。

    首当其冲的就是当天的各大新闻,从新闻联播开始直接延长了近二十分钟的播报时间。

    “……当地时间8月22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第25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我国著名青年数学家洛珞荣获菲尔兹奖,并一举刷新菲尔兹奖得主最年轻记录……”

    “据悉,菲尔兹奖是数学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之一,设立于1936年,首次……”

    单单是连线了前方记者,就插播了足足五分钟,几乎完整的转播了当时宣读洛珞获奖的全过程。

    至于剩下的十五分钟,过往的成绩那不得宣读一下嘛,奖项的重要性不得讲解一下嘛,刷新历史最年轻获奖者到底是什么概念,那不得普及一下嘛。

    ·数学界最高荣誉,四年仅颁一次

    ·仅授予40岁以下杰出学者

    ·全球累计获奖者不足60人

    于是,从新闻联播开始,到央视下属单位的各大新闻,到各地方台省市级新闻,甚至是县级乡级都纷纷响应。

    如果说一周前洛珞从这里出发时,像是张子怡还曾问出过“菲尔兹奖是哪个电影节的”这样滑稽的问题。

    那么当一周后他回国的今天,就连一个小学生都能掰着手指头给你普及一下,菲尔兹奖有多么厉害。

    几乎一夜之间,“菲尔兹奖”这个名字不再是冷门的小圈子术语,街头巷尾,茶馆饭桌,人们都在谈论:

    “听说了吗?洛珞拿的那个‘菲尔兹奖’,可比诺贝尔奖难多了!四年才一次,专门奖给40岁以下的数学天才!”

    “就是就是!电视上都说了,诺贝尔奖那么多届了,咱菲尔兹是头一回!这可是全球数学第一人!”

    “不对吧?我看网上说数学也有‘诺贝尔’,叫啥阿贝尔奖?”

    马上有人反驳:

    “那能一样吗?菲尔兹是‘数学界的诺贝尔’,而且标准最高!洛珞这个年纪拿,前无古人!”

    无数民众对此积极的讨论着,尽管他们有的人连诺贝尔和阿贝尔都分不清,更别说菲尔兹了,但已经不影响他们对此事的热情。

    上一次大家对这种数学类学术问题和奖项产生这样极大的热情,还要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陈景润和哥德巴赫猜想时期。

    《人民日报》转载《哥德巴赫猜想》后,陈景润的事迹开始广为人知,由此催生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激发了无数青年的科学热情。

    这次的热度还要更胜往昔。

    毕竟无论是解决的问题难度,还是获奖的大小,以及本人的贡献程度,洛珞都远超所谓的前人。

    因此,国家首个只针对一个人的“造星计划”史无前例的开展了。

    网络社区热帖刷屏:

    #洛神归国##数学之神##我们的菲尔兹#等话题屠榜热搜。

    媒体轰炸:

    从严肃的《央视日报》头版社论《攀登科学高峰的华国脊梁》。

    到地方晚报、都市报长篇累牍的“洛珞成长记”、“天才背后的故事”专题报道。

    再到娱乐版面的“才子佳人:洛珞与神仙姐姐刘艺菲机场甜蜜同框”八卦,几乎全方位无死角。

    出版物风潮:

    书店里,他的形象甚至开始出现在科普读物、青春励志书籍,甚至出现在一些数学辅导教材的封面上,尽管他才22岁,但俨然已经成了学术界传说中的人物之一。

    嗯~感觉像是活着的时候就会上历史书的那种。

    “学术爱豆”:

    洛珞在ICM上身着白衬衫、专注演算、眼神锐利的照片被制作成海报、明信片,在大学生、甚至高中生中广泛流传。

    他那看似书卷气却蕴含巨大能量的形象,迅速成为新一代知识偶像的代表。

    水木大学、燕京大学的数学系报名人数出现井喷式增长,许多高中生把进入这两所高校数学系视为追“星”的终极目标。

    信息的简化与媒体的聚焦,让“菲尔兹奖”在普通民众心中迅速与“世界顶尖”、“年轻天才”、“华国首次”、“比肩甚至超越诺贝尔”等标签绑定。

    国家宣传的定调和洛珞双重成就的叠加,成功塑造了一种普遍认知:

    这是一项站在人类智慧金字塔尖的、极其稀有的顶级荣誉,而洛珞,是这顶峰上最耀眼的那颗新星。

    洛珞的名字和形象,前所未有地超越了纯粹学术圈层,拥有了顶级娱乐明星般的知名度与狂热追捧。

    尽管……他本就是顶级的娱乐明星。

    所以,当洛珞看着眼前为他准备的欢迎仪式震撼时,殊不知,真正对他的欢迎,早已在一周前就悄然展开了。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474/1111085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