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齐衡的心思,徽柔婚事
齐国公府,书房内。
齐衡端坐在案前,一身竹青色锦袍,手中虽握着书卷,思绪却早已飘向积英巷。
小厮兼书童的不为在一旁忙着整理书架。
眼瞅着会试一天天临近,齐衡深知等会试结束,他便不好再日日前往盛家,亦是无法再见到明兰。
作为平宁郡主和齐国公的独苗苗,他自幼便活在万众瞩目之中。
每逢宴饮雅集,总有莺莺燕燕们借故接近。
在盛家族学读书时,墨兰与如兰也常常找机会围着他转。
在林噙霜的耳濡目染下,墨兰是打心底想要高攀齐国公府。
至于如兰,纯粹是瞎凑热闹,和墨兰暗暗较劲罢了。
只要能气到墨兰,不管什么事情她都乐意去做。
唯独明兰,对他一直是一副避之而不及,半句话都不肯多说的样子。
正是这份疏离与独特,让齐衡不免对她充满兴趣与好感,当然其中也少不了明兰那钟灵独秀的相貌。
这时,书房外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
只见平宁郡主身边的罗妈妈捧着食盒进来,温声道:“哥儿,咱家郡主娘娘今儿一早去宫里请安,皇后娘娘赏了扬州府新贡上来的菱角。”
“说是每年夏日才会有,这批冻在冰窖里头,冬日吃只当图个新鲜。”
“娘娘特让老奴给哥儿送来些尝尝。”
齐衡闻言,猛然回过神来。
他忙整了整衣袖,扬起一抹温润如玉的笑意,起身道:“难为母亲这般惦记着,今晚我过去与母亲一道用晚膳。”
“好,老奴这便吩咐小厨房准备起来。”
“哥儿趁鲜用些吧,这菱角最是清心明目。”罗妈妈嘱咐一声后,笑眯眯的转身离开。
齐衡看着食盒中的菱角,刚想伸手去取,却又拧了拧眉头。
随即将目光放在小厮不为的身上,轻声问道:“盛家可是从扬州来的京城?”
不为放下手中的动作,连连点头。
齐衡见状,当即将食盒盖起来。
“六姑娘来京几年了,必定怀念家乡的味道,你把菱角收好,明日带去给六姑娘。”
见四下无人,不为轻叹一声,无奈道:“哥儿待六姑娘这般好,偏六姑娘也不搭理咱们,小的瞧着,这菱角六姑娘未必肯收呢。”
听到此话,齐衡垂了垂眸,心头顿时有些酸楚,“无妨,先送去试试。”
“她为何就不能和那两个姐姐学学,整天连句话都不肯说。”
“若论身份,她养在老太太身边,原比四姑娘还要体面几分。”
不为踌躇片刻,压低声音,劝说道:“每每放课,六姑娘宁可绕远路都不愿与您打照面,即便碰上了,也连个正眼都不给。”
“依小的看,六姑娘她心里多半就没有哥儿你。”
“要不您就别再纠结六姑娘了,要是被郡主娘娘知道,咱们肯定全都吃不了兜着走。”
临近春闱,平宁郡主日日焚香祷告,就盼着齐衡能一举夺魁,为齐国公府正名。
这会儿就算是哪家的嫡女,敢让齐衡这般分心费神,也定不会轻饶。
他作为贴身小厮,必定是头一个遭殃的。
“不可能!同窗几年,我对她无微不至,她心里不可能没有我。”
“这次春闱我若能一举高中,我便求母亲去盛家提亲!”
说罢,齐衡握了握拳,眼下闪过一抹倔强。
不为却急得直搓手:“哥儿三思啊!”
“郡主娘娘最重门第,只怕根本瞧不上六姑娘的出身。”
齐衡眉头紧皱,淡淡瞥他一眼,“太子殿下都能娶盛家的姑娘,我不过是个国公府的子嗣,为何娶不得?”
“盛家大姑娘能嫁太子,那是太子殿下尚未发迹,盛家讨到个天大的巧。”
“说起来,五姑娘倒是有可能,六姑娘……”话到此处,不为摇了摇头。
在他看来,以平宁郡主高傲的性子,绝不会允许庶女进门为正室大娘子。
就算答应和盛家结亲,那也是先娶五姑娘为正妻,六姑娘为妾。
齐衡抬了抬下巴,对不为的话充耳不闻,无论如何,他都要试上一试!
与此同时,皇宫,安福殿。
荣飞燕柳眉微蹙,倚在软塌上,一双杏眼直直望着荣妃。
“姐姐,这才月余未见,我怎么瞧着姐姐又清减了许多?”
荣妃手持银勺,轻轻搅动着青瓷碗里的血燕,轻声道:“自打兖王和邕王被发落,官家来我这里的次数越来越少。”
“那怎么办?官家会不会就此厌弃了咱家?”
“说起来,兖王能这么快伏诛,咱家也没少出力啊!”荣飞燕直起身子,脸上满是担忧。
“想来官家对我心中尚有芥蒂,不过倒也无妨。”
“咱家今后只要安分守己,以官家的性子,不会不念着往日的情谊。”
荣妃轻叹一声,早知今日,兖王的话她半个字都不会相信。
只是从龙之功四个字的诱惑太大,她一时鬼迷心窍,好在及时醒悟,得了个将功折罪的机会。
“难怪我瞧着爹爹近日老实了许多,连门都很少出了。”荣飞燕小声嘟囔了一句。
往日富昌伯仗着自己女儿在宫里得宠,四处炫耀挥霍。
六七十岁的年纪,还想着要纳扬州瘦马进府。
荣妃放下银勺,瞧着自家妹妹这张愈发娇俏的脸蛋。
话题一转,开口问道:“飞燕,你当真没相中齐国公府的小公爷?”
“姐姐,你怎么又问这个?我若真瞧上他,难道还会瞒着你不成?”
“再者,平宁郡主素来瞧不上咱家,我才不要舔着脸去讨好她呢!”
“她以为她是谁啊,不就仗着自己是皇后娘娘的义女。”
“她齐国公府如今也不过是空有个架子,有什么好神气的!”
说到此处,荣飞燕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只觉平宁郡主和往日的嘉成县主一样讨厌。
荣妃抬手揉了揉眉心,“罢了,我知道你的心思。”
“待来日,姐姐定会寻个恰当的时机,去求求官家,大不了豁出我这张老脸!”
——
转眼已近岁末,东宫各处殿宇已经修缮一新,詹事府、左右春坊应有尽有。
只等司天监择定吉日,便可举行太子入主之礼。
自打曹皇后在赏梅宴上,穿了一件银鼠皮镶边的羊绒斗篷。
不出半月,便引得不少官眷们纷纷效仿,如今各色羊绒制成的比甲、斗篷,在汴京城内逐渐风靡。
今日正值除夕,汴京城内各家各户张灯结彩,朱门绣户间尽是喜庆气象。
积英巷,盛府,寿安堂内,暖意融融。
今年盛家收到的年礼格外丰厚,光是各色绸缎就堆了半间库房。
暂领掌家权的卫小娘端坐在老太太下首,手中捧着厚厚的礼单册子,一页页仔细核对。
柳哥儿已经将近四岁,穿着大红袄子,像只小团子似的蹦来蹦去。
手里挥舞着一把桃木小剑,嘴里嘿哈的喊个不停,清稚的童声响彻在耳边。
老太太看着他,脸上洋溢着慈祥的笑容。
“待他两个哥哥春闱结束,便可腾出空来让柳哥儿开始启蒙了。”
多数人家的孩童启蒙为五岁至七岁之间,重视读书的人家会提前一两年。
当年长柏就是四岁启蒙,师承王老太师。
卫小娘温婉一笑,柔声道:“柳哥儿一刻钟都坐不住,妾身怎么瞧他都不像块读书的料。”
老太太招手示意柳哥儿过来,扶正他歪掉的小帽子。
“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即便柳哥儿将来要当大将军,也得先读书认字。”
“咱们盛家的孩子,总不会差的。”
卫小娘连连点头,满眼希冀的看着柳哥儿。
往日她不争不抢,不向盛家的任何人诉苦伸冤。
只因老太太虽仁厚,终究不是盛纮的生母,在后宅里说不上什么话。
盛纮一颗心全系在林噙霜身上,任她恃宠而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而她只是王若弗买进府为分宠的棋子,又没有王家那样实力雄厚的娘家。
盛家上下根本没有人会真正为她做主,哭诉也只会惹人厌烦,自取其辱。
王若弗那边,她足足跪了一个月的祠堂,才被盛纮放出来。
若不是王家老太太听闻此事,亲自修书一封,只怕还要更久。
这些时日,她一直在葳蕤轩内闭门不出,就连如兰见到她都提心吊胆,夹着尾巴,生怕不小心触到霉头。
“大娘子这下可明白老太太和主君,为何不愿你与康家姨母多有往来了?”
刘妈妈苦口婆心的看着王若弗。
王若弗眼眶泛红,脸上怨气未消,这次她算是在府内丢尽了脸面。
自打印子钱一事在城内宣扬起来,盛纮便派人盯着王若与。
果不其然,她疯了一般寻找王若弗的借贷契约,想要拖盛家下水。
搞的盛纮连夜来祠堂又将她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顿。
“她是我亲姐姐,居然这么害我……”
王若弗抹了一把眼泪,扑在刘妈妈身上哭了起来。
刘妈妈长叹一声,“这事儿已经翻篇了,我昨儿探过老太太的口风,说等二哥儿春闱后,便把掌家权交过来。”
“大娘子今后再不可听信谗言,干出这等没脸面的事儿了。”
王若弗连连点头。
在赵祯的嘱咐下,这会儿赵晗已经和华兰带着璟哥儿来到了福宁殿。
福宁殿内,地龙烧得正旺,暖如春日一般。
赵祯从乳母手中接过璟哥儿,眉宇间的威严瞬间化作慈爱。
徽柔更是把自己出生时,赵祯送的两颗夜明珠转赠给璟哥儿。
作为赵祯的第一个孩子,当年他担心徽柔夜间睡醒看见烛光害怕,便把两个鸽子蛋大的夜明珠放在床头。
“爹爹,你瞧,璟哥儿冲我笑呢!”徽柔眉眼弯弯,俯身凑近璟哥儿。
璟哥儿挥舞着胖乎乎的小手,无牙的小嘴发出咯咯的笑声。
华兰见状,忍不住道:“璟哥儿平日最是安静,今日难得这般欢快,瞧他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
徽柔闻言,忙用帕子擦去他嘴角晶莹的口水。
璟哥儿却一把攥住她的帕子,怎么也不松手。
曹皇后端坐在一旁,看着这般其乐融融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分。
不多时,赵祯将赵晗唤入内殿,沉声道:“前几日曹评进宫给皇后请安,朕瞧着他与徽柔尤为亲近。”
赵晗眉头微蹙,此人乃曹皇后的内侄,国舅曹佾的长子。
“晗儿,你最是聪慧,应当能看出朕心中的担忧。”
赵祯一改先前的慈祥,眼中锐利如刀。
曹家世代将门,曹国舅亦是地位显赫,若他的长子再迎娶公主。
这其中的忌讳,不言而喻。
赵晗抬眼直视赵祯,毫不避讳的直言道:“父皇是担心将来我朝再出一个章献明肃皇太后。”
“不错,此事非同小可,朕想问问你的意思。”赵祯应了一声。
赵祯沉吟片刻,拱手道:“儿臣以为,曹评能否迎娶徽柔,尚需时日观察。”
“他若与徽柔真心相待,倒也无需因噎废食,曹家若有异心,儿臣第一个不会放过。”
据他这些时日的了解,曹氏一族行事素来低调,至今也不曾仗着外戚的身份有过恃宠生娇的举动。
赵祯点点头,“你能这么想,朕心甚慰。”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471/1111102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