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二十四治
一声隐约的“走你”,李青霄再次踏上了征途。
待到青光散去,李青霄发现自己正在一个荒废多时的小屋中,身上终于不是道门的鹤氅,而是兑换灌顶“太平妖术”的赠品——黄巾鬼帅法衣。
古太平道内部分为道士和黄巾军两个体系,道士分三十六级,来学道者,初称“鬼卒”,受本道已信,则号称“祭酒”,各领部众;领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不置长吏,以祭酒管理地方政务。
鬼帅就是古太平道的小头目,其法衣能够略微增加“太平妖术”的施法速度。
去仙人渡时领的桃木剑还在,两相搭配倒是刚刚好。
李青霄伸手推开破烂木门。
然后就听木门艰难发出几声“吱吱呀呀”的响动后,直接从门轴上掉了下来,激起一阵尘埃。
清朗的夜色下,明月高悬,是一座大城,颇具古典色彩,很少有超过二层的建筑。
不像人间主世界,只要是大城镇,抬眼就能看见高高耸立的大烟囱,喷吐出滚滚灰白色雾气,肆无忌惮地侵蚀着青山绿水,带着一股子迷幻色彩。
夜已经很深了,不过并没有宵禁,在远处有个小酒馆还挂着一盏灯笼,在黑暗中分外醒目,耳边不时传来几声犬吠,隐隐还有婴孩啼哭声。
李青霄没有多想,迈步朝着酒馆走去。
然后李青霄便发现了不对,不管自己怎么走,他与酒馆的距离似乎恒定不变,没有半点拉近。
有古怪。
这是鬼打墙?
便在这时,打更人的声音响起:“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打更人是古代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同时也是一种巡夜职业。
更夫通常两人一组,一人手持锣,另一人手持梆子,通过敲击发出不同的节奏来报时。这种制度在古代城市中非常普遍,尤其是在缺乏计时工具的时候,打更人的报时成为了日常生活的重要参考。
在人间主世界,更夫已经不多了。
李青霄循声望去,就见一个更夫朝这边走了过来——别人都是两人一组,他是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计,又拿锣,又拿梆子,敲锣打梆子两不耽误。
众所周知,锣要用两只手,梆子也要用两只手。
一个人怎么同时用锣和梆子?
李青霄凝神看去,就见打更人竟然是四只手,难怪能两不误。
就在这时,打更人也抬眼朝着李青霄一望,足足有六只眼睛。
让人不禁怀疑,这到底是人还是蜘蛛?
毫无疑问,普通人见到这一幕足以被吓疯。
不过李青霄不是普通人,他不仅没有被吓到,反而面露凶横之气:“打更的,对,甭四处看了,就说你呢。”
打更人停下打锣和梆子,用手指了指自己,得到肯定答复后,小跑着来到李青霄的面前。
“道爷您吩咐。”打更人点头哈腰。
李青霄道:“道爷初到此地,这里有什么说法?”
打更人眼珠子一转:“不知道爷打哪里来?”
李青霄清了清嗓子:“道爷我……贫道自阳平治而来!”
北落师门这次专门向李青霄介绍了这个世界的背景,因为“黄天”是古太平道的神,所以“黄天”的世界里有许多古太平道的痕迹,也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黄巾大起义最终成功推翻儒门和大沛朝廷的世界,古太平道、五斗米道、天师道这些人成为天下之主。
都说主世界人间张李之争的根本在于夺嫡之争,张家和李家都自认是道门正统嫡传,李家不必多说,跟太上道祖同姓,言必称大圣祖。张家又何以自称正统?除了祖天师是太上道祖的弟子之外,还因为最早的道门几大派系皆是张家人。
根据儒门的记载:妖贼大起,三辅有骆矅。光和中,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修。骆矅教民缅匿法,角为太平道,修为五斗米道。
也就是说,在张角传播太平道的同时,张修也在传播五斗米道。
也许有人会说,天师道就是五斗米道——因为两者开创人都是祖天师,当然就是一回事。
实则不然,祖天师只开创了天师道,张修开创了五斗米道,最终是张修兵败,被系天师夺了五斗米道的道统,并入天师道。
时人有言:疑鲁之法皆袭诸修,特因身袭杀修,不欲云沿袭其道,乃诡托诸其父祖耳。
说白了就是,系天师夺了张修的道统,怕世人议论,便假托父祖之名,说是嗣天师和祖天师开辟了五斗米道,抹除张修的存在,混淆视听。
这三大道统都姓张,似有亲谊。其中天师道和五斗米道最终归了上清府云锦山张家,演变为正一道。而太平道则起起落落,最终归了李家,不过古太平道的张家也没有灭亡,马上就要退休的太平道大真人就是古太平道张家出身。
不过古太平道又不能完全等同于主世界的道门,毕竟古太平道失败之后,道门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各种流派先后兴起,玄圣整合建立的道门早已经不是原教旨道门,而是三教合一的道门,颇有儒门和佛门的色彩。
什么是原教旨道门?
大沛末年,道门二十四治逐渐形成规模,成为较为完整的教区组织系统。
在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的年代里,以神灵保佑之名,用道民命籍制度取代了朝廷的户籍制,以道门道德作为教民的行为规范,用征收信米的方式取代了官府的税收,逐步使二十四治成为政教合一的组织形式。
与此同时,教区倡导平抑物价,讲究诚信,兴办实业,开拓盐井,兴修水利,发展水陆交通,发展农业,解决教民的温饱问题,实际上行使着政权的作用。
道门二十四治分别是:阳平治、鹿堂山治、鹤鸣神山太上治、离沅山治、庚除治、秦中治、昌利山治、真多治、棣上治、涌泉山神治、稠粳治、北平治、本竹治、蒙秦治、平盖治、云台山治、壶口治、后城治、公幕治、平冈治、主薄山治、玉局治、北邙山治。
在此之外,还设有八品游治。分别为:峨嵋治、青城治、太华治、黄金治、兹母治、河逢治、平都治、青阳治。
根据“二十四治”的大小和影响,分为上八治、中八治、下八治,对应的是二十四节令,合的是天上二十八宿。
其中以“阳平治”为首,相当于如今玉京的地位,所以道门有仙物名为“阳平治都功印”。
打更人顿时肃然起敬:“原来是阳平治的道爷。”
然后打更人这才说道:“咱们北平治自是不好与阳平治相比,有点太靠北了。”
李青霄恍然道:“原来是北平治,难怪这么客气。”
“贫道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你给说说,有什么好去处落脚。”李青霄从身上摸出一根皱巴巴的卷烟递了过去,这可是阎浮提洲的烟草,李青霄不好这个,是别人散烟分给他的,他随手收了起来。
打更人显然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不大明白这是个什么东西,不过还是接了过来,放在鼻子下闻了闻,立时明了,原来是烟草。
“道爷,小人是打更的,防的就是火烛,自然不能抽烟,否则便是知法犯法,不过道爷的好意,小人还是生受了。”打更人无师自通地将卷烟夹在耳朵上,抬手一指,“如果道爷想要住宿,可以去这个坊,不仅有住的地方,而且还有卖各种吃食的。”
李青霄随着打更人手指方向望去,一道坊门格外醒目。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456/2365839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