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至圣先师他太稳重了 > 第87章 83今天开始当老师(为“做个俗人072

第87章 83今天开始当老师(为“做个俗人072


第87章  83.今天开始当老师(为“做个俗人0723”盟加更)

    第一组“礼”之编钟的历练,是为十名以上稚童举行开蒙仪式。

    第三枚“仁”之玉璧的相关历练则是为上百蒙童授课,维持一年,并要认真辑录一册《稚子问》。

    二者并不矛盾,先招生后教学即可,只不过除了自己负责开蒙的学生外,再多教一批学生。

    有本事一次井井有条主持上百稚童的开蒙,当然也可以。

    只不过一方面仪式难度大,蒙童大多都是狗也嫌的年龄,另一方面搜罗难度也大。

    七品武者自然远比八品、九品武者稀少,但适龄儿童你一百来我一百,看着再多,和很容易就被划拉没了。

    已经开蒙的蒙童就不一样了,在每人一年的情况下,可以不同老师接力教学,甚至,重复教学……

    “你这次就开蒙十个,余下九十个蒙童都是之前已经开蒙读书的?”谢初然专门赶来看热闹。

    徐永生言道:“学宫里联系官方安排,没什么大问题,我便不考虑改动。”

    略微顿了顿后,他补充说道:“据说今年以来,相关历练的筹措难度,比之前下降了许多。”

    谢初然轻轻点头:“嗯,穷人家变多了。”

    之前跟徐永生、鹿婷八卦过佛门南北二宗的事情后,她趁着田假也离开了东都一趟,却不是游玩,而是过问自己第二枚“仁”之玉璧有关施医赠药的历练。

    和徐永生一样,谢初然当前也是七品第三层三才阁充盈圆满三分之二。

    不过和徐永生不同的是,她当前是修成三块“智”之龟甲与两枚“仁”之玉璧。

    有关两层“仁”施医赠药百天的历练,对谢家三娘子来说,不论是学宫关照还是家中助力,都完全不是问题。

    准确说来,谢初然这趟施医赠药没有请学宫帮忙,而是联系自家父兄相助,便于学宫宽出名额给其他人。

    也正是因为施医赠药的事情,她能明显感觉到,今年东都内外穷人明显比去年多。

    “一方面,肯定是因为去年千秋节那场大乱。”谢初然叹息:“另一方面,是因为西域商路断绝?”

    徐永生微微颔首。

    去年千秋节变成千秋劫,灾难中因为游龙血辰最终没有成形,再加上倒塌的巨大金属柱没有砸在里坊民居上,所以相对来说死难者并不多。

    但经济损失极为夸张。

    晋王殿下造奇观,本就奢靡至极消耗巨大,大肆搜罗财力,造好之后没发挥正作用,光砸地上听了个响。

    响是真的挺响,但把东都主干道定鼎门大街砸个稀烂。

    想要重修定鼎门大街,这又是一大笔支出,作为东都脸面之一,还必须尽快修,慢不得。

    对这个时代,对大乾皇朝来说,可不存在以工代赈一类说法。

    重修定鼎门大街,于不同百姓而言,意味的是,徭役。

    如果不是牵扯进大案里的郑家、曹家一起出了不少血,东都内外都经济民生怕还要更糟糕。

    而雪上加霜的便是西域商路断绝。

    东都乃商路起点,商贸繁华至极,地处中原,连接江南、河北,仅以商旅方面来说,重要性并不比关中帝京逊色。

    现在商路骤然被阻断,虽然东都上下也努力朝其他方向开拓,损失仍然惨重。

    货物积压折价的情况下,不知有多少商人以及手工生产者破产。

    这种情况下,自然穷人激增。

    甚至,因为周转时间和影响传导的缘故,现在恶劣变化才刚刚开始。

    大乾皇朝民间,未来注定迎来经济下行。

    如此情形下,儒家修行者一些相关历练,在筹措方面,倒显得容易一些,学宫那边排队的学生飞快减少。

    “不管怎么说,只要实实在在落在普通人头上,终归是好事。”徐永生言道。

    他这次招蒙生,还是一百,乃是学宫出于学生历练考虑不要彼此间抢人。

    但对徐永生本人来说,只有人数下限一百,没有上限,未来更多也无妨。

    “关中帝京那边,已经有武圣奉命前往西域查探黑幕,希望能尽快解决问题吧。”谢初然同样叹息。

    徐永生亦默默点头。

    十名稚童的开蒙仪式,没什么特殊的。

    虽然孩子正是狗也嫌的年纪,但徐永生不用劝也不用吓,作为七品儒家武者,自有体气在。

    从他现身开始,便令周围渐渐安静下来,方才还在玩闹的童子都被他平和的心境感染,乖巧之余更多只是好奇观察这位高大的年轻先生。

    而在完成开蒙仪式,徐永生感受自己眉心天阁第三层“礼”之编钟震动后,便即平静地再带着那十名幼童,前往另一片更宏大的学堂。

    在那里,已经有另外九十名蒙童在等候。

    一眼望过去,有男有女,年龄不一。

    他们人虽多,但没有嘈杂之态,这时反而在一起背诵经典。

    嗯,都是“老油条”了。

    徐永生领着那十根左看看右看看的“新油条”入内,读书声略有些起伏但很快一起停下。

    将十个新丁也扔进去后,一群孩子整体保持了大约的整齐,然后一同向徐永生行礼:“见过先生。”

    徐永生微微颔首,示意众人免礼后,没有立即开口说话,负手而行,沿着众人书桌转了一圈后,重新回到讲台上。

    “方才的文章,继续背诵。”

    徐永生没有标新立异的举动,只是吩咐一群学生继续背书,新入学的十人照着书本跟读朗诵。

    谢初然当前就在学堂外,她身材高挑,不用垫脚就能看清楚。

    见过先前徐永生开导宁山的模样,她颇为期待徐永生真正教起书来是什么样子。

    此刻看徐永生的教学平平无奇甚至死板,谢初然颇为惊讶。

    她认识的对方该不至于敷衍了事。

    多观察片刻后,她忽的展颜而笑。

    徐永生立在一群小豆丁中间,并没有放任他们不管。

    相反,众蒙童背书、读书的同时,徐永生负手而行不停,不断地观察每一个人,细致入微。

    待众人背过文章后,他又开始逐个点名提问。

    提问的同时,也在观察。

    不只观察被提问的蒙童本身,也观察周围其他蒙童在对方答对答错时的反应。

    不仅是考察学问,同时也在观察每个人的性情。

    对普通人来说负担颇大的事,有两块“智”之龟甲的七品武者做来,一百个蒙童尚在能力范围内。

    只是要看是否用心。

    乐不乐意用心。

    谢初然看了几眼后便笑着收回视线。

    本来她还打算多观摩徐永生讲几堂课,但现在看来可以免了。

    接下来几堂课,怕是徐永生都用来观察乃至于分析自己的学生了。

    磨刀不误砍柴工。

    正应了一句很多人都会说但很多人都做不到的话:

    因材施教。

    只是谢初然却不必再继续等了。

    她索性也去完成自己第三块“智”之龟甲的相关历练,乃是需要徒步丈量十里山川并绘图。

    平地上十里不足一提,但起伏山川自然是另一番概念,要绘图,就更是需要面面俱到的同时还要仔细。

    指望参考老图是不必的。

    托顶尖的武道强者乃至于大妖魔的“功劳”,山川地貌并非一成不变。

    “已经被徐二郎追上来了啊……”

    谢初然走在路上眨巴眨巴眼睛,想当初刚认识的时候对方九品,她就已经是正八品了。

    而如今眼看着谁先到正七品,怕是要挂上个问号,虽不至于说懒惰,但经常分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谢三娘子,终于开始自我反省。

    “嗯,我也要努力些了,这趟专心测绘,先不玩了!”她右手握拳轻捶左手掌心。

    事实上,正如谢初然所料,徐永生最开始几天的教学生活,都是在摸底。

    这些学生年龄、学龄、读书深浅、性情、领悟力多有不同。

    徐永生倒不至于每个人都一对一开小灶专门布置作业,但肯定不会大锅饭一起煮。

    学宫方面对他如此教学,也没有意见。

    类似七品武者的相关历练,也往往是学宫乃至于当地府学、县学不断摸底发掘人才的渠道之一。

    似徐永生等学生,如此历练,本就也有推荐人才职责,帮助学宫外院纳新,准备下一次入学试,说来,比马扬凭人情推荐要正当的多。

    受经济影响,上学困难的童子增多,但学宫历练方面当前还安排的开,所以短时间内徐永生没有新学生。

    直到一个明显年龄偏大的少年前来。

    “宁山。”徐永生记得对方:“你家学渊源,应该早就过了启蒙阶段吧?”

    面前的少年认真答道:“先生,如蒙不弃,我想跟从您学习。”

    徐永生问过对方没有别的老师只是此前听家长教导后,便不拒绝。

    宁山当即行大礼,然后奉上拜师用的束脩。

    徐永生受了宁山行礼,但没有收下束脩:“不必如此,这里每个学生我都没收。”

    宁山认真说道:“先生,不在今天,当初得您连番教导,家中父母和我便有此念,这是家中多年收藏,家父一直说待我正式拜师时,礼敬恩师,这次听说先生终于开蒙授课,所以家中父母要学生务必带上。”

    徐永生平静看着宁山,末了微微颔首:“好,我收下。”

    宁山于是再拜。

    徐永生也不拆那束脩,只是吩咐宁山入学堂,随其他人一起背书。

    待到当日放学,徐永生返家之后,方才将宁山的束脩展开。

    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十条干肉外,还有一根铁条。

    先前入手时徐永生已经察觉份量,金银不会令他动容,但这铁条却让他微微愕然。

    铁条晦暗无光,乍看上去不出奇,可是当徐永生以浩然气激发时,铁条却自行震动鸣响,仿佛振声不平则鸣。

    徐永生第一时间还真不好判断是有人特意投他所好还是纯粹巧合。

    但回想起宁山那始终清澈,坚毅到甚至有些执拗的目光,徐永生又不禁轻叹。

    他其实不怎么信好人有好报之说。

    但此前相救何九伯而遇上林成煊,再到现在的宁山,徐永生不禁感慨自己运道不错,好心的时候能遇见好人。

    他将那根铁条放在桌上,屈指再次轻轻弹响。

    振声铁。

    当世已极为稀有,可辅助儒家修行者更快积累温养第二把“义”之古剑。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405/1111104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