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河湾村的春天
赵洪德和英子的婚期一推再推,主要是因为请不来师父。
赵洪德的师父贺福年,是同丰县贺家的一家之主。
贺家是有名的中医世家,子孙大多以行医为生,所开医馆不下数十家。
这样大家族的家长,自然是不容易抽开身的。
于是,两人的婚期一推再推,愣是从去年推到了今年。
终于就在上个月底,赵洪德收到了师父的来信,说他近两个月内随时可以过来。
赵洪德高兴极了,马上将这个消息通知了岳父一家。
薛家上上下下这才松了口气,毕竟他们俩人处了这么长时间对象,迟迟不结婚,搁娘家人眼里,总是有点不舒服的。
只不过赵洪德也算是救了薛家庄的功臣,后来也一直住在薛家,俨然已是半个薛家人。
薛家人相信他不会背信弃义,这才没有催过他。
于是,收到师父的消息以后,赵洪德和薛家人热热闹闹坐在一起,把他们两人婚礼的事情商量了,决定在三月五日举办他们的婚礼。
薛家人知道师父在赵洪德心目中的分量,于是早早地就给贺福年准备好了房间,还特意添置了一些新的物件,整个房间布置得漂亮整洁。
不仅如此,当薛家得知赵洪德打算和英子留在薛家庄生活后,还给他们划出一块地,让他们自己盖房子。
赵洪德很感动,结果正在筹划怎么凑钱盖房子的时候,就被呈雪露推到了“洪德堂”的第一把交椅上。
这下房子也不用盖了,新的医馆房间够多,呈雪露直接帮他们安排出来了两间。
就业和住房的问题一下子得到了解决,赵洪德和英子都对呈雪露感激涕零,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呈雪露没办法跟他们解释自己为什么做这些事,只说只要医馆好好经营,不辜负蒋先生的期望就好。
其实每次呈雪露在赵洪德脸上看到上辈子师父的模样时,心里都有种十分奇异的感觉。
这个年轻版的师父的脸上,没有曾经那个师父的沧桑和怅惘,现在的他,活力满满,对所有事物都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为了不让他和英子多想,她还不敢看得太大胆,只能趁别人都没注意的时候偷偷看。
她太想念师父的音容笑貌,尽管大多数时候,师父对她都是严厉的,但无论任何时候,只要呈雪露需要,他都会毫不犹豫的给予她毫无保留的支持。
而且他曾无数次告诉她,人世间从来没有过不去的坎。
可以说,师父撑起了她的整个人生,要不是这样,她就算当年能活下来,也不知道会经历怎样的命运。
之前她一直担心师父上辈子的命运重演,直到后来薛家庄的危机解除,她知道,因为她的重生,师父的命运已经得到了改变。
如今,赵洪德和英子要结婚了,也有了一家可以主持的医馆,呈雪露心里高兴极了,感觉自己完成了一件她重生以来最为重要的使命。
呈雪露希望他能一直这样下去,和他爱的人一起,白头偕老,过完美好的一生。
.
实验室的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很快便进入了正轨。
王芳除了负责河湾村村民的看病问题以外,还要经常去实验室,看看那里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事情。
王芳很好学,教什么会什么,有些实操工作,她反倒比那两个大学生做得顺手。
当她的大伯、二伯和老爸看到她穿着白大褂从实验室出来时,三个兄弟都吃惊坏了。
他们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王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现在王芳居然一下子和大学生、教授一起共事,真是把三个兄弟激动得话都说不出来了。
于是,三个兄弟二话不说,第二天就拉来一车工具和材料,把实验室连队部一起,从里到外翻修了一遍。
漂亮程度,不亚于新盖的房子。
实验室和队部一下子成了村里最漂亮的房子,村民们引以为傲,时不时就跟外村的亲戚们炫耀。
当然实验室也并非徒有虚表,周大伯带领两个大学生和王芳一起,让超净工作台大大发挥了作用,成功对铁皮石斛进行了进一步的培育。
培育后的种子,发芽率更高,存活率更高,大大减少了种植风险。
而且因为有了恒温设备,他们又在天麻地和铁皮石斛实验田加设了温室大棚,让它们能够轻松抵御寒冬的低温天气。
总之,实验室和天麻田成了村里最为受人瞩目的地点。
就连茶余饭后,大家拉家常的聚会地点都从村口换到了实验室门口。
有一天,李队长看着围在实验室附近拉家常的乡亲们,笑了,
“哎呀你看看,咱们村就是厉害了啊,连大家扯淡的地方都这么高级,这一个个的,好像扯的不是张家长李家短,倒像是在探讨学问似的!”
“爹,咱们村有河神点化的福星,那还用说?以后咱们村好着呢!”李国柱得意地说,仿佛自己就是那个福星。
很快,河湾村的实验室和天麻地引来了周边几个村的参观。
大家都没见过这些东西,一时间,河湾村成了发展经济,先进学习的模范榜样。
各村的村长和村干部组织成考察小队,一批一批进入河湾村,有做拖拉机来的,有坐牛车来的,络绎不绝。
李队长没办法,只好找了几个年轻人,组织成了考察队接待小组,专门负责接待来考察的队伍。
曾经因为地处偏僻,谁都不愿意来的河湾村,现在成了大热门,村子里一下子热闹起来。
每一支考察队看到那十亩天麻地时,各个都激动的心潮澎湃。
可到了实验室,询问过其中这些设备的价格后,一个个都没了生气,原本充满希望的脸上一下子暗淡了。
这根本就不是贵不贵的问题,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问题。
别说村里出钱了,这些设备的价格,就算是镇里市里出钱都得思量一番。
于是,一副有趣的景象几乎每天都在河湾村上演。
一支支考察队伍兴高采烈进村,垂头丧气离开。
没过多久,大概是消息传开了,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少,只有一些仍不死心的,还是硬着头皮来询问设备的价格。
其实,苏华成不是不可以跟他们合作,按道理说,苏华成完全可以用入股的方式,把设备提供给他们。
但问题是,设备根本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周大伯,没有他这样的数一数二的专家,有再多的设备也毫无意义。
于是,看不懂的人已经放弃了,看懂的人,已经开始了新的计划。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373/1111068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