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赵晓兰
走过村东头的时候,他远远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在路口等着。是赵晓兰。
她显然是在等他,看见他过来,脸上露出一丝紧张的表情。
郑昊心里一紧,脚步不由自主地放慢了。
"昊哥..."赵晓兰小声叫道。
郑昊停下脚步,却没有走近。
"晓兰,我...我还有事,先走了。"
说完,他绕过另一条路,快步离开了。
身后传来赵晓兰失望的声音:"昊哥..."
郑昊没有回头,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狠狠刺了一下。
他知道自己这样做很残忍,可是他不能给她任何承诺。这一去,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回来,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危险。
万一...万一回不来了呢?
不,不能让她等。
郑昊加快脚步,头也不回地走向家的方向。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炕上吃饭。小妹郑丽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哥哥要走的消息,一直闷闷不乐。
"四哥,你真的要走吗?"她怯生生地问道。
"嗯。"郑昊放下筷子,温和地看着她,"丽丽,四哥要去市里工作了。"
"那你还回来吗?"
"当然会回来。"郑昊伸手摸摸她的头,"四哥只是去工作,又不是不要家了。"
"那你多久回来一次?"
郑昊心里一阵酸涩。这个问题他自己也不知道答案。
"尽量经常回来。"他只能这样说。
"四哥,你走了以后,谁给我讲故事?"小妹的眼睛里含着泪花。
"你不是识字了吗?可以自己看书了。"郑昊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轻松,"四哥走了以后,你要听爹娘的话,好好读书。等四哥回来,要检查你的功课。"
"嗯。"小妹用力点点头。
"还有,"郑昊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这是四哥给你留的。里面有好多故事,你可以慢慢看。"
小妹接过本子,紧紧抱在怀里。
"四哥最好了。"她小声说道。
郑昊心里五味杂陈。
这一刻,他忽然有些后悔了。也许他应该留下来,就在村里安安稳稳地过日子。看着小妹一天天长大,陪着爹娘慢慢变老,和哥哥嫂嫂们一起建设家乡...
可是,他知道自己不能这样。
前世的记忆告诉他,国家的工业基础是多么脆弱,技术差距是多么巨大。如果他不去做这些事,还有谁去做?
他有这个能力,就有这个责任。
"四儿,你啥时候走?"父亲郑大山问道。
"下周一。"郑昊说道,"我想先去市里看看情况,然后回来收拾东西。"
"那行。"父亲点点头,"这几天你把该交代的事情都交代清楚。还有,到了市里,要记住你是从咱们村里出去的,不能给村里丢脸。"
"我知道,爹。"
吃完饭,郑昊回到自己的房间,开始整理这段时间的资料。
他要把循环农业的所有细节都写下来,以后后续实施的要点,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延续。
第二天一早,郑昊就把刘明华叫到了大棚里。
"明华,我这次去市里,可能要很长时间才能回来。大棚的技术管理,以后就全靠你了。"
刘明华推了推眼镜,认真地点点头:"昊子,你放心。这段时间跟着你学了不少,基本的管理我能应付。"
"光是基本管理还不够。"郑昊蹲下身来,仔细查看菠菜的长势,"你看这片菠菜,叶子颜色有点发黄,说明什么?"
刘明华仔细观察了一下:"氮肥不足?"
"对,但不全对。"郑昊拨开菠菜根部的土壤,"你看根系,有些发黑。这是湿度过大造成的根腐。氮肥不足只是表象,根本原因是通风不够。"
刘明华恍然大悟:"所以要先解决通风问题,再适当补充氮肥。"
"没错。"郑昊站起身来,"这就是我要教给你的。种菜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要找到根本原因。就像医生看病一样,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郑昊带着刘明华走遍了大棚的每一个角落,从温度控制到湿度管理,从病虫害防治到肥料配比,事无巨细地传授着经验。
"记住,最关键的是这个温度记录本。"郑昊把一个厚厚的本子递给刘明华,"每天早中晚三次测温,记录下来。温度变化能反映出大棚内的所有问题。"
刘明华接过本子,翻看着密密麻麻的记录:"比我的工作日志还详细..."
"数据不会骗人。"郑昊说道,"你看这里,这个月十五号到二十号,连续几天温度偏低,结果菠菜生长缓慢。后来我调整了通风时间,温度稳定了,菠菜立马就恢复正常生长。"
"我明白了。"刘明华认真地记着笔记,"以数据为准,不能凭感觉。"
刘明华一一记下:"那发酵肥料呢?"
"走,去看看。"
两人来到鸡舍后面的发酵池,目前只剩下牛粪正在静静地发酵,散发着淡淡的热气。
"发酵要分层进行。"郑昊用铁锹翻开一堆,"最下面是秸秆,中间是牛粪,最上面再盖一层秸秆。每隔三天翻一次,保持透气。"
"这个温度怎么控制?"
"用手试。"郑昊把手伸进发酵堆,"像这样,有点烫手但还能忍受,就是合适的温度。太烫了要多翻几次,不烫了要加点新鲜牛粪。"
刘明华也试了试:"确实有点烫。"
"发酵好的肥料是这样的。"郑昊走到另一堆前,抓起一把黑褐色的肥料,"颜色深,没有臭味,捏起来松软。这就可以用了。"
"用量呢?"
"一分地大概用五十斤。撒得均匀一些,然后翻地混合。记住,一定要充分发酵后才能用,生肥烧根。"
刘明华仔细记着笔记,不时提出问题。郑昊都一一解答,恨不得把所有的经验都传授给他。
中午的时候,张国强、王家祥和赵顺都来了。
"昊子,听说你要把技术都教给我们?"张国强兴奋地搓着手。
"对,你们几个要分工合作。"郑昊在地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图,"整个项目分四个部分:大棚种植、养鸡、发酵肥料、销售对接。"
他指着图上的不同区域:"国强,你负责大棚的建设和维护。有了这次的经验,以后要扩大规模,主要靠你。"
"没问题!"张国强拍拍胸脯,"建筑我在行。"
"家祥,你负责销售。和供销社、县里的关系要维护好,价格要谈好。"
王家祥点点头:"这个我能干。"
"老赵,你负责整体协调。记账、安排人工、联系各方面,这些都归你管。"
赵顺愣了一下:"我?"
"对,你。"郑昊认真地看着他,"你是上海来的,有文化,也有管理经验。这个项目要想做大,需要有人统筹规划。"
赵顺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点点头:"我尽力。"
"刘技术员负责技术指导,有问题大家都要听他的。"郑昊最后说道,"你们四个要互相配合,缺一不可。"
下午,郑昊把大家带到村委会,和李建军书记商量项目的管理制度。
"建军书记,我走了以后,这个项目还要继续搞下去。县里和市里都很重视,不能出问题。"
李建军点点头:"放心,村里全力支持。你有什么要求?"
"第一,要建立技术档案。"郑昊拿出一个厚厚的本子,"每天的温度记录、产量统计、收支明细,都要详细记录。"
"第二,收益分配要公平。"他继续说道,"参与劳动的村民按工分分配,知青们按技术贡献分配,村里提取一部分作为公共积累。"
"第三,要准备扩大规模。"郑昊展开一张纸,上面画着详细的规划图,"现在是一个大棚,明年可以建三个。鸡的规模也可以扩大到两百只。"
李建军看着规划图,眼睛越来越亮:"这个规模搞起来,村里的收入能翻几倍!"
"不过,"郑昊提醒道,"扩大规模要谨慎。技术要过关,销售要有保障,不能盲目发展。"
"这个我明白。"李建军说道,"一步一步来,稳扎稳打。"
在知青点安排完人员分工后,他想起了另一件重要的事情——翻译工作。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358/1111105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