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七零年代:拒娶厂花后我成大国工匠 > 第一百六十三章 修理X光机

第一百六十三章 修理X光机


“昊哥,”赵顺放下筷子,认真地问道,“这次红旗村的事,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咱们村是富了,可周围的村子还穷着。这种不平衡,迟早还会出问题。光靠防,是防不住的。”

张国强也点头附和:“是啊,俗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咱们总不能把西尧村建成一个孤岛吧?”

郑昊赞许地看了他们一眼。这几个知青,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思想深度和看问题的角度,都已经远超常人。

“你们说的对。这也是我今天请大家来,想讨论的第二个问题。”郑昊说道。

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在桌上摊开。那是一张手绘的简易地图,上面画着西尧村和周围几个村庄的地形。

“大家看,”他指着地图,“我们西尧村的优势,是技术和管理。但我们的劣势,是土地和人手有限。而像红旗村、李家庄这些村子,他们有的是地,有的是劳动力,但他们缺的是技术,是门路。”

刘明华立刻明白了什么:“郑昊,你的意思是……?”

“合作。”郑昊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堵不如疏。与其让他们嫉妒,不如给他们一个跟着我们一起富起来的机会。”

“我想成立一个农技推广站。”

“由我们西尧村出技术、出种苗、出管理方案。周边的村子,可以以土地、劳动力的形式入股。我们统一规划种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销售。利润,按比例分成。”

“这样一来,他们就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把蛋糕做大,大家都有的吃,他们自然就不会想着来抢我们碗里的那一点了。”

这个想法一提出,整个房间都安静了。

赵顺、张国强和王稼祥,都震惊地看着郑昊。

他们想的是如何消除威胁,而郑昊想的,是如何将威胁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如何构建一个更大的利益共同体。

这已经不是一个村子的发展蓝图了,这是一个区域性的农业产业化构想!其格局之大,眼光之远,完全超出了这个时代的局限。

“这能行吗?”赵顺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这不就是农业联合体吗?”

“太超前了!”王稼祥喃喃道,他感觉自己的脑子都有些不够用了。

郑昊微微一笑:“事在人为。只要我们能让第一批合作的村子,在短期内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就不怕没人跟进。”

一场小小的聚会,却孕育出了一个足以改变整个地区未来的宏伟计划。

郑昊看着窗外,天色渐晚。

他知道,自己的路,还很长。但现在,他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有了坚实的村民基础,有了上层的政策支持,还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战友。

大年初六,清晨。

西尧村的喧嚣和热闹,随着年假的结束,逐渐沉淀下来,转化成一种对新一年更深沉的期盼。

郑昊起了个大早。

他换上了一身干净的蓝色工装,将李伟业和王师傅寄来的那些宝贝元器件,用好几层软布仔细包好,放进一个军绿色的帆布挎包里。

“昊儿,吃饭了!”李秀花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面,从厨房里走出来。

自从上次体检后,郑昊就坚持让母亲每天早上吃一个鸡蛋。加上心情舒畅,营养跟上,李秀花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脸颊红润了,走路也有劲了,那几声偶尔的咳嗽,也几乎听不见了。

“妈,今天做的面真香。”郑昊笑着接过碗,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李秀花坐在他对面,慈爱地看着儿子,嘴里念叨着:“慢点吃,别噎着。到了县城,可要好好照顾自己。别不舍得花钱,该吃吃,该喝喝。”

“知道了,妈。”郑昊嘴里塞满了面条,含糊地应着。

他看着母亲,心中充满了力量。修复X光机,不仅仅是为了全县的老百姓,更是为了眼前这位他最挚爱的亲人。他必须尽快确诊母亲的病情,让她得到最好的治疗。这是他作为儿子的使命,也是他重活一世,最不能失败的任务。

吃完早饭,郑昊准备出发。

全家人都出来送他。哥哥嫂子们,小妹郑丽,还有几个小侄子,都围在院子里。

“四哥,你还会回来吗?”小妹郑丽拉着他的衣角,仰着小脸,满眼都是不舍。

“当然会回来。”郑昊蹲下身,摸了摸她的头,“等哥哥把县里那个大家伙修好了,就回来看你。”

“拉钩!”

“好,拉钩。”

他站起身,推着那辆熟悉的二八大杠自行车,挎包斜挎在胸前,显得英姿勃勃。

“爸,妈,哥,我走了。”

“路上骑慢点!”

“注意安全!”

他跨上车,蹬动了脚踏。车轮转动,带着他,也带着全家人的期盼,驶出了院门。

村道上,已经有不少早起下地的村民。他们看到郑昊,都纷纷停下手里的活,热情地和他打着招呼。

“昊子,要走啦?”

“是啊,去县里办点事。”

“昊子,有空常回来看看啊!”

“一定!”

郑昊微笑着,一一回应。他感觉自己和这片土地,和这些人,已经血脉相连。这里是他的根,是他一切事业的起点。

县医院,放射科。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消毒水和尘埃混合的奇特气味。

那台巨大的、来自苏联的X光机,像一头沉默的钢铁巨兽,静静地趴在房间中央。它的外壳已经被打开,露出里面密密麻麻、纵横交错的线路和结构复杂的元器件,仿佛巨兽被剖开的胸膛。

王主任、放射科的老医生,还有闻讯赶来的几个科室主任,都屏住呼吸,围在外圈,形成一个半圆形的人墙。

他们的目光,全都聚焦在人墙的中心——那个正蹲在机器前的年轻身影上。

郑昊。

他神情专注,仿佛外界的一切嘈杂都与他无关。他的面前,铺着一块干净的白布,上面整齐地摆放着几样工具和一个军绿色的帆布挎包。

“王主任,这……这能行吗?”一个内科主任压低了声音,语气里充满了怀疑,“小郑同志是厉害,可这是医疗设备,还是苏联货。市里的专家都束手无策啊。”

“死马当活马医吧。”王主任嘴上这么说,但紧握的拳头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紧张与期盼。

他的目光,落在了郑昊从挎包里小心翼翼取出的那两个用油纸和棉花层层包裹的黑色圆柱体上。

当郑昊将那两个做工精良、闪烁着金属光泽的高压硅堆拿出来时,放射科的老医生忍不住“咦”了一声。

“这是什么?”老电工扶了扶老花镜,凑近了看,“这做工……太漂亮了!比原装的那个傻大黑粗的整流管精致多了!”

他是个老技术员,一辈子跟机器打交道,东西好不好,一眼就能看出来。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358/1111097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