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留
瑾王夹起一块鸡肉,对林宝珠 一笑:“还是拖陈郡守的福,时隔两年后,我再次吃上了鸡肉。”
林宝珠继续吃饭,说道:“你喜欢吃的话,以后可以每天都吃,方正要给陈郡守调理身体,每天都要做。”
“哦?这便是你想出来的办法么?”
“嗯,陈郡守现在油尽灯枯,普通的药丸药效过于强大,只能慢慢的滋补过来。”
“原来是这样。”
“快吃饭吧,在不吃冷了。”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林宝珠便每天派人给陈府送鸡汤,有时候会换成老鸭汤,甚至还有鱼汤等,都是他空间里养的东西。
于是在这些补汤的滋补下,陈郡守顺利的活过了七天,又顺利的活过了一个月。
在知道林宝珠每天给陈府送鸡汤之后,姜神医也没说什么,他早就有所猜测,王妃的身上肯定有不寻常之处,既然王爷都不说什么,他也不会说什么的。
在一个月后,成郡守的身体已经调养到摔倒前的状态之后,林宝珠便不会天天往陈家送滋补汤了,而是从空间里抓了不少的鸡鸭出来让人送到陈家去,让陈家人自己给陈郡守熬汤喝。
不过现在的陈郡守已经不是郡守了,在他勉强能坐起来之后,便主动提出不做郡守了,他的儿子能力不行,所以郡守之位便落到了瑾王的手里。
瑾王直接点了方太傅来做郡守,方太傅从他太傅变成了郡守,他的能力自然是不容质疑的,北州到他手上之后,只会更上一层楼。
大雨下了三个月之后,慢慢的停了,林宝珠亲自去地里查看地里的情况,虽然地里的粮食被水给浸泡了,但有赖于去年开的渠,以及今年方明善带着人开出来的水渠,水被及时排走了一部分。
虽然会减产,但不会出现颗粒无收的情况。
其他百姓的田地也是一样,他们在大雨过后就天天待在田地里,把里面的水及时排出去,再好好的侍弄那些粮食,不至于颗粒无收。
开渠的这件事在北州更加被人赞叹,开渠不仅可以解决百姓地里的灌溉问题,在遇到这样的大雨之后,还能把水排走一部分,不至于遭了灾颗粒无收。
北州城附近的因为有水渠,倒是没大问题,但是距离远的阳县和齐县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因为水渠还没有开到那些地方。
在大雨停了之后,两个县的县令便派了人立马赶到北州城,报告这个情况,另外的一个目的也是想要看看能不能去去年雪灾一样的可以得到一些赈灾的物资。
两个县的百姓不能不管,赈灾肯定是要赈的,且这还是方太傅变成方郡守之后的第一件大事,他以最大的努力务必要处理好。
他们遭了灾,也只是地里的粮食颗粒无收,所以最先解决的便是粮食问题。
方郡守派了他大儿子方明轩出去到处买粮食,也只是买到了两千斤而已,对于赈灾所需那便如同小雨滴一样。
最后没办法,他这才求到林宝珠面前。
她自然是不会拒绝的,要知道她空间里可是积攒了不少的粮食,正愁仓库装不下呢。
林宝珠大手笔的一次性拿出来十万斤粮食,在瑾王的掩护下,全部被方郡守用一个很低的价格给买走了。
有了这些粮食,两个县的百姓便有救了,且在方郡守的安排下,那些遭了灾的百姓全被安排去开水渠去了,也算是以工代赈了。
在水渠工地上,无论男女都是事情做,男的使大力气开水渠,女的便可以做一些轻便的活计,每天给他们供饭不算,还给他们发工钱。
方郡守敢做这一切的安排都是因为有瑾王府作为后盾的,也可以说是以林宝珠为依仗,因为林宝珠的空间里可以源源不断的拿出粮食来,另外有关开渠的一切费用,她也拿的出来。
有钱有粮,还担心拉扯不起来赈灾的队伍吗?
北州内的种种情况也传到了其他的州县,其他州县根本就么有北州的阔气,他们州县虽然比以前的北州好一些,但是也拿不出来赈灾的粮食,当地的父母官已经早早的给朝廷上了折子,报告这件事。
但是他们必须得等,等朝堂商议,皇上下旨,再派人带着赈灾粮食过来。
所以安那些州县里的百姓现在还在一片水深火热中,无法自拔。
在知道北州有官府和王府出面赈灾,北州境内的受灾的百姓已经被安置妥当,不用等着朝堂救命之后,他们不约而同的往北州赶来。
“朝堂的赈灾粮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与其在这里拿命等着,不如去北州碰碰运气。”
“不错,且我听说瑾王和瑾王妃都是和善慈悲的人,去年北州雪灾,就是王府里拿出来的粮食给百姓吃的。”
有人担忧:“可是我们不是北州人,王爷会愿意给我们粮食吃吗?”
“给不给的,去试试就知道了,反正在这里等着也是死。”
“我们一起去,人多可以互相照应。”
于是和北州的边界上,不少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的百姓走上北州的地界。
他们一路走,一路看着地里的粮食:“这里的粮食没有被淹死,就算王爷不救我们,做乞丐讨饭也不会饿死。”
他们的目光太热切,引起北州百姓的警惕,有脚程快的人人已经到了县衙,把事情报告给当地的县令。
县令知道之后,带着衙役把人带回到县衙里,拿出一些粮食来熬粥给他们吃。
“谢谢大人,大人真是菩萨心肠。”
衙役不懂的看着狼吞虎咽喝粥的灾民:“大人,你为何要这么做?”
“你不懂,王爷有计划。”
瑾王确实有计划,是关于北州境内人口的,北州每年都要和济国那边打仗,且这里的气候在冬天极为寒冷,太过穷苦,这里的百姓就很少,地广人稀。
瑾王之所以要开渠,就是为了开渠之后,方便种地,吸引人来北州种地安家,到时候北州的人便会增长。
有了高产粮食,种地的百姓多了,就意味着官府的税收会增加,北州是瑾王的属地,收来的税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到自己的口袋,何乐而不为。
他的这个计划,在和各个县令说要开渠的时候就已经说过了,所以他们都是知道的。
这些灾民的到来,简直是瞌睡送枕头,北州城到附近的好地方都已经被占得差不多了,那吸引来的多出来的人自然会被安排在各个县里面。
这是瑾王的计划,他自然会想办法搭把手,有了瑾王的帮助,他们在做事的时候会变得根荣容易,且他们管理的百姓多了,对他们的官路也是有莫大的好处的,何乐而不为。
县令看着眼前的四五十个灾民,心里默默的打算,要好好的对待他们,务必要让他们感受到当地的温暖,在以后瑾王分配人的时候,把这些人争取过来。
四五十个人虽然少,但里面有男有女,这也就意味着后代,不出几年,人口就算翻倍的增长。
其他的县令也是打着同样的打算,所以跑到北州地界找活路的灾民都受到了良好的待遇,不仅给他们粥喝,可以填饱肚子,当地的县令还给他们搭建暂时的容身之所,不用露宿街头。
县令的奏报很快到了瑾王的手里,他看过之后,松了一口气,总算是来了。
他在当天就找了方郡守来讨论这件事,要怎么安排这些人。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337/1111080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