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明汉王,这辈子绝不争皇位! > 第152章 迁都!

第152章 迁都!


朱高煦闻言也是摇了摇头,然后看向自家大哥开口解释道:

“如今的大明国情与以往不同了,以前无论是大唐,还是大汉,主要的敌人都是以北方游牧民族为主,而国家税收来源主要以农业为主,关中平原沃野千里,可如今的大明,商业税收入占国家总收入的比重逐年增加,商业和海洋贸易将会占据国家收入的大头。

所以想要成为都城首先就不能是内陆地区,光这一个条件就已经将长安和洛阳给淘汰掉了。”

朱高炽闻言也是极为认可地点了点头,确实如此,若都城定在内陆地区与开海政策不利。

只见朱高煦喝了口茶润润嗓子又接着开口道:

“而其北平虽然是北疆重镇,但以如今大明的军事实力,我们将来根本用不着被动防守,我们完全可以彻底占领草原,让草原成为我大明的国土,只要疆域北移,北平就不再是边疆。

且北平临近渤海,那里是一处天然的港口,所有的海上货船都能在渤海停靠,而且货物能够很快运送到北平,若是定都长安和洛阳,从海上将货物运送到内陆的都城又要徒增很多成本,商人逐利,如此一来又有哪个商人愿意将货物运往内陆,这样到时都城反而没有沿海城市发达,必定会造成人心浮动!”

不得不说,朱高煦的眼光还是一如既往的独到,只是三言两语就将迁都北平的好处向朱高炽说地一清二楚。

其实朱高炽也是更倾向于迁都到北平的,一来那边的宫殿群完整,只需要稍加修缮就能入住,省钱!

二来,北平也是他们兄弟几个从小长大的地方,能定都北平自然是再好不过,想来老头子也更倾向于北平一些。

朱高煦可是知道的,历史上的朱棣就是迁都北平,也就是后来的北京,而大名鼎鼎的紫禁城就是永乐一朝建造起来的,后来的野猪皮最多就是在此基础上修缮了一番,完全就是捡现成的!

……

事情办完,朱高煦又去了趟聚宝阁找到沈荣将之前和朱高炽讲的事情又给沈荣说了一遍。

当后者听说朱高煦给了他沈家百分之一的股份后顿时感激涕零,别看只有区区百分之一,但以聚宝阁的体量即便是只有百分之一也称得上是巨富了。

他知道这是王爷给他沈家后代留下的保障,你也不看看,除了他沈家,其他的股东可都是大明宗室,而沈家的在聚宝阁中的地位仅次于皇帝,汉王,以及赵王。

这是多大的恩典啊,也不怪沈荣会如此感动。

而次日。

大朝会上朱棣提出迁都的想法后却遭到了大量朝臣的一致反对。

你这不开玩笑的吗?

朝廷官员中有将近八成都是南方人,你现在告诉我们你要迁都到北平,这些南方官员自然是不乐意的。

历代以来,国都再哪里哪里就会变得繁荣起来,虽然南方本来就富庶,可谁又会嫌钱多呢。

“陛下!一朝国都怎可说搬就搬,应天乃是太祖高皇帝钦定的国都,且南方富饶又邻近海洋,方便大明海洋贸易的开展。”

“是啊,陛下,北平乃是边疆之地,哪有都城设在边疆之上的道理,要知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所以还请陛下三思!”

话音刚落,满朝重臣皆纷纷附议。

“请陛下三思!!!”

坐在龙椅上的朱棣看到这一幕,神情漠然,脸色阴晴不定,没人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而一旁的太子朱高炽见到这一幕,脸色也不是特别好看,对于这帮朝臣,他可太清楚他们打的是什么主意了。

不就是觉得一旦将都城迁到北方,那些海外商人必定将商品纷纷运往大明的新都城,如此一来,他们这些南方官员所在的家族不就赚的少了吗,说白了表面上大义凛然实则还是为了钱。

见到下方的官员跪成一片,朱棣当即就重重拍了一下龙椅,而后开口怒喝道:

“够了!别以为朕不知道你们心里在想什么,迁都势在必行,尔等再敢阻拦休怪朕手下无情!!!”

说着,朱棣便冷哼一声转身就走,丢下一堆诚惶诚恐的大臣大眼瞪小眼。

一旁的朱高炽见状也是扫视了一眼跪下的官员而后拂袖而去。

自从大明皇家学院的外院学子开始崭露头角,朱棣便再也没有担心过官员不够的问题。

若是放在以前,一个政令若是得到群臣反对,那将会很难进行下去,这些文官会以辞职罢官为要挟。

一旦大量官员辞职,朝廷各个行政机构很容易就陷入瘫痪状态,这是黄帝所不想看见的。

而如今,随着大明皇家学院外院源源不断向朝廷输送人才,朱棣就再也不用担心这种事情发生。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而且大明皇家学院专注于专项技能培养,从里面出来的学子很快就能适应相应岗位。

不用像以前的科举考生一样,读惯了四书五经,你突然让他去某个岗位上,还要适应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入手。

这就是让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的好处。

所以想要用这种手段来威胁朱棣不迁都,这帮人简直是痴心妄想罢了。

果不其然,这事情才没过去几天,内阁就拟定了迁都的章程,并交到六部让他们统筹实施。

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不少六部官员消极怠工,致使迁都之事进展缓慢,朱棣得知此事后当即大怒,当即便将那些消极怠工,阻拦迁都的官员全部撤下。

然后换上从大明皇家学院毕业的学子,不少工学院的学生更是一步登天,不少人直接进入工部成为朝廷的中央官员。

也许这就是时代的红利,这样的机会绝无仅有,也就是现在官员紧缺,你但凡有点能力也就让你上了,但要是等后面学子多了,再想入朝为官可就得经过层层选拔才行了。

总而言之,这一波操作下来,这些大明官员也终于是认清了现实!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298/2381650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